乱世中的宁静心灵

2014-04-29 00:44延娟芹
新作文·初中版 2014年4期
关键词:性命用处鸟笼

读史识人

延娟芹,文学博士,硕士生导师,西北民族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曾参与完成多项国家级、省级、校级项目。主讲《中国古代文学》《〈诗经〉〈楚辞〉研究》《中国思想文化史》《先秦诸子思想研究》等课程。

庄子,战国时期宋国蒙人,春秋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重要人物,其思想主要记载于《庄子》一书中。庄子的思想具有很强的思辨色彩,比较抽象,因此,庄子在讲道理时常常采用一些虚构的寓言故事。下面我们看看其中两个故事,来体会一下庄子的风格。

鲁侯养鸟

话说鲁国的国君在一次外出游玩时遇到了一只非常漂亮的鸟,这只鸟全身以绿色为底色,背上、头上又有黄色作点缀,羽毛光亮鲜艳,甚是可爱。更加吸引人的是,这只鸟叫起来婉转动听,比当时歌星唱歌还要好听。鲁国国君和一群随从情不自禁地站在路边观赏起这只鸟来,竟然忘了游山玩水。

这么漂亮的鸟要是能养在宫中天天欣赏,该多好呀!于是,鲁侯下令,所有的随从由侍卫长带领,分几路围捕小鸟。不一会儿,小鸟就成为了大家的俘虏,无奈地蜷缩在一个随从的手心里瑟瑟发抖。

回到宫中,鲁侯命令随从请来了全国最好的木匠,为鸟儿做了一个鸟笼。鸟笼不但选用上好的檀木,还雕刻了精美的图案,用各色颜料刷了一遍。鸟笼由几部分组成,卧室、客厅、玩耍区、用餐区,宛如一座缩小的宫殿。看着这个做工精致、功能齐全的鸟笼,鲁侯露出了得意的笑容:世上哪只鸟能有这等级别的优待呢?这只鸟真是太幸福了!

鸟儿搬进新家了。鲁侯吩咐下人小心伺候小鸟:安排一组人员每天负责小鸟的饮食起居、鸟笼的清理打扫,以及陪伴小鸟等事务。

一个星期过去了,正当大家为小鸟能享受这样的国君级优待而欢喜,盼着小鸟快快长大时,不幸的事情发生了:小鸟看起来并不像大家预料的那样幸福,而是整天闷闷不乐,吃得越来越少,歌声更是很难听到了。鲁侯又增加了服侍小鸟的人员。遗憾的是,大家的努力最后都落空了,小鸟一天天地消瘦了,最后都难以站立,几天后,小鸟死了。

《庄子》通过这个寓言故事要说明一个道理:只有自然无为,人才能感到幸福。我们常说“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鸟的本性就是要在宽广的森林、天空中自由翱翔,即使需要飞很长时间才能觅到一粒食物,它也会感到自由快乐。而如今鲁侯把它关到鸟笼里,它不再需要辛苦觅食,更不用担心其他动物对它生命的威胁,但小鸟离开了森林,没有了自由,这不是它想要的生活,所以,它内心忧郁,最终死了。

《庄子》中的寓言故事都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这则故事是针对什么呢?大家知道,春秋战国时期是诸侯争霸、战争不断的乱世,在这样的社会里,许多霸主们为了实现他们称霸的目的,强迫老百姓离开赖以生存的土地,走上了战场。战争,对于老百姓来说,永远是灾难,是他们不愿意接受的生活。春秋战国时期,老百姓本来应该有的自然的生活方式却受到了统治者的干涉,就如同小鸟的自然生活受到了鲁侯的干涉。《庄子》通过这个故事要告诉当时的统治者们:鸟儿不幸福,忧郁而死,老百姓也是不幸福的,应该还他们自由,还他们快乐!

无用为大用

无用,就是事物没有任何用处;大用,就是事物有非常大的用处。这两个词听起来似乎是一对反义词,可是,无用有时候会变成大用。你要是不信,就听听下面这个故事吧!

有一个老木匠手艺很高明,全国想要拜他为师的年轻人不计其数。这一天,老木匠领着他的一帮徒弟准备去齐国做工,路上见到一棵奇特的树:这棵树树干非常粗壮,几十个人手拉手都无法围起来;树枝浓密茂盛,可以供十几头牛在下边乘凉;树高有几百丈,树干高出山头几十丈才有旁枝长出,能够用来做船的旁枝就有十几根。从千里之外来观赏这棵树的人像赶集一样,络绎不绝,有坐车的,有骑马的,还有步行的。大树周围每天热闹非凡,比齐国都城临淄的人还要多。

老木匠和徒弟们远远地就看见了这棵树,听到了路上人们不断发出的赞叹声,好奇心驱使徒弟们加快了脚步,不一会儿,他们就来到了树底下。大家围着树顺转了几圈,又逆转了几圈,把这棵树的每一块树皮都仔细研究了一番。突然,徒弟们发现了一个惊人秘密:老木匠似乎对这棵树没有任何兴趣,只顾自己走路,走过树前面时甚至眼睛都没有斜一下。这是为什么呢?师父做木匠几十年,见到好的木材向来是非常珍惜的,今天为什么连看都不看一眼呢?徒弟们很奇怪,大家琢磨半天也没有想出合理的答案,只好追上前去问师父:“师父,自从我们跟随您做木工以来,从没有见过这么好的木材,而您却不愿看看这棵树,是什么原因呢?”

听到徒弟们的问话,师父这才停下脚步,说道:“它哪里是一根好木材?这是一根散木啊,用它做船,船会下沉;做棺材,会很快腐烂;做容器,会迅速毁坏;做门框,会生蠹虫。这样的木材,是没有任何用处的木材。正因为它没有任何用处,所以才没有被人们早早地砍伐,才能够长得这么粗壮!”

这则寓言故事出自《庄子·人间世》,庄子要告诉人们,这棵树对于人们来说是无用的,但是对于树自身来说却有很大的用处。你看,正因为无用,树才没有被砍伐,才能够保全自己的性命。世上有什么东西能比生命更宝贵呢?能保全性命不就是最大的用处吗?这就是庄子说的“无用为大用”。

庄子虚构这个故事是有深刻的社会背景的。在春秋战国这样的乱世,一个人想要保全性命是很难的,要么被统治者赶上战场丢了性命,要么被别的国家进攻而惨遭杀戮。在这样的社会,想要平平安安地生活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身强力壮的男子,被迫上了战场,结果失去了生命,而那些因身体残缺而无法上战场的人,到最后反而能活得长久。庄子看到了在乱世中人们保全性命的艰难,更看到了好事、坏事其实是相对的,有时坏事可以变成好事。一个人对于别人来说无用,是坏事,可对于他自身来说,却变成了好事。

这个故事启发我们,要从多个角度、不同层面、全面地认识大自然与社会,而不能片面地从单一角度出发去认识。同样的事物,从不同的视角去看待,会有不同的结果。好坏、是非都不是绝对的,好的、对的,环境条件变了,也许就会变成坏的、错的。

无用为大用,你明白了吗?

猜你喜欢
性命用处鸟笼
“自然之性”与“性命之常”——王弼人性论的二重向度
用处
从天命到性命:唐宋命论演变初探
拼音用处大
鸟笼逻辑
尊王抑或尊天:基于人伦与性命的晚明治道重建
鸟笼
性命
写话用处多多
无用的用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