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一夜成名的“新闻线人”

2014-04-29 00:44柳哲
职业 2014年4期
关键词:新闻线索游学

柳哲

随着现代传媒业的迅猛发展,报纸、电视台、网站等如雨后春笋般创办起来, “新闻线人”也应运而生,成为不可或缺的一个新的职业群体。我当兼职新闻线人要从一个故事说起。2003年,我在北大参与《青年时代》杂志的采编工作。有一位名叫“爱心女孩”的网友是个残疾女孩,来北京治病,请求我帮忙。她身残志坚、乐于助人的精神,深深感动了我,我忍不住打电话给媒体,希望报道一下她的故事。

当时《华夏时报》的记者到北大采访了她。报道很快见报,还是一个整版。我很是开心,觉得自己为别人做了一件大好事,很有成就感。更令我惊喜的是,没过多久,该报打电话通知我,让我去领提供新闻线索的奖励费300元。我第一次知道,新闻爆料还有奖励。从此,只要身边发生有价值的新闻线索,我就会在第一时间提供给媒体。

我是一个在北大游学十七年的“北大边缘人”,媒体报道称我是 “北大旁听十年熬成的学者” “北大游学代言人”,这让我深感惭愧。当时我住在北大与清华两校附近的燕东园,对于这两所名校的新闻,我颇有“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便利,有一段时间,我提供的新闻线索经常被北京的媒体争相采用,有时每个月靠提供新闻线索获得的收入能达到一两千元。这对从事文化研究与写作的我来说不无帮助。北大残疾女博士郭晖、北大盲女秦玉花、袖珍女歌星吴小莉、超级矮男杨明、北大打工的“收藏大王”刘宇光、“藏书状元”魏林海、 “亿万富翁”科学迷温邦彦等一大批人,都是通过我提供新闻线索被媒体关注报道的。

有不少人最初并未引起媒体的关注,但是经过我的“爆料”,就“一夜成名天下闻”。比如北大餐饮中心的临时工刘宇光,就是我在北大旁听时认识的一位好友,他在北大打工的目的就是为了索求名人签名。他先后收藏了2000多个名人的签名封。我觉得他的事迹很有新闻价值,于是就给《新京报》《北京青年报》《北京晚报》等媒体提供了线索。想不到,爆料当天,就有七八家媒体记者赶到北大,刘宇光成了他们争相采访的对象,情境简直像開“新闻发布会”。第二天,刘宇光的故事就被五家媒体报道,刘宇光也因此一夜成名。

当“新闻线人”,首先要有敏感的新闻嗅觉,要善于发现新闻,及时提供新闻线索给媒体。我不主张只“报喜不报忧”,正如以“乌鸦”自居的作家、记者曹聚仁先生所言,我们应“既报喜也报忧”,对好人好事要表扬,对恶人恶事也要批评,这样媒体才有公信力,新闻线人才有正义感。“惩恶扬善”就是新闻报料的宗旨,也是做人的准则。

“新闻线人”也要敬业,不怕苦,不怕累。不少职业新闻线人,为了挖到第一手的“新闻大料”,经常蹲守医院、交通事故多发点,一待就是大半天。有时一无所获,也无怨无悔。遇到特殊情况,甚至通宵达旦工作。他们自己配备摄像机,以敏锐的嗅觉严阵以待,因为有时突发性新闻稍纵即逝,他们随时在现场,以“准记者”的身份第一时间进行现场拍摄与采访,等候报社记者赶至现场,配合记者完成采访。

提供新闻线索,一篇奖励费少则一两百元,多则上千元,特别是爆炸性的独家“大料”,奖金可达上万元。做兼职“新闻线人”,让我体验到了精彩的人生,实现了对社会的独特价值,并且还有不薄的收入,补贴家用,真是美不胜收。

猜你喜欢
新闻线索游学
报社记者寻找新闻线索的策略探讨
游学天鹅湖
海外游学别因焦虑而盲目跟风
去美国“插班”游学
我家的游学故事
剑桥游学札记
游学日志
新闻线索
电视台记者获取新闻线索的有效途径研究
要善于发现新闻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