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淑媛
【摘要】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新时代赋予教师们的使命,本文阐述了在小学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三点看法。
【关键词】创新 教育 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4-0064-02
党中央在第三次全教会上强调,“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振兴,全民有责”。会议动员全党和全国人民,以提高民族素质和创新能力为重点,来推进素质教育。为此,我们要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到关系中国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教育在培养创新能力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我们要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能力。
據有关资料介绍,人的智力开发,到14岁时,智力水平达到80%,换言之,到小学毕业,认得思维模式已基本形成。从这个角度讲,在小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在小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下面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领导班子应具有创新意识
一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作为“一校之魂”的校长,首先要认清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加快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已成为我们在未来竞争中赢得主动权,抢占制高点的关键,事关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全局。因此,校长要责无旁贷把这种思想灌输到每个班子成员的头脑之中,乃至灵魂深处。让他们意识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是素质教育对我们提出的新要求。只有用这种思想武装头脑后,才能更好地领导我们的教师。
二、培养创新型教师群体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有一个创新型的教师群体。教师创新能力的高低决定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强弱。
学校要加强教师的思想教育,引导鼓励他们苦练内功,多读书,开阔视野。提高素质,发挥自己的能力,挖掘潜在的创新能量,独辟蹊径,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同时服务于社会。树立这样的典型,形成以点带面的学习新格局。
制定导向机制,以业绩为导向,评优晋级,均以工作业绩作为衡量标准。比如,在校内外各项活动中取得的成绩,在报刊上发表作品,获得证书,以及指导的学生取得的成绩,均记入个人业绩中。这样教师的工作学习,由被动到主动,创新能力相应得到了提高。
建立激励机制,对于工作突出,成绩显著者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学校成立课题实验组,给予实验班教师自由发展的空间,用创新精神完成整个实验课题。对于成功的课题,实践证明有价值的进而在全校推行。对于这样有创新能力的教师,学校创造条件,让其走出去,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确立新的奋斗目标,再度挖掘自己的创新潜能。
三、全方位地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
提高国民素质是教育工作的宗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是教育工作的重点。我们小学教育工作者,要认识到今天的小学生将来无论从事什么工作,三百六十行,行行都需要创新。所以我们要从娃娃抓起,全方位,多角度地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课堂教学采取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激发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习惯。
课外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活动小组,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的挖掘,个性得到发展。
利用校报这块素质教育基地,学生可以把我们的奇思妙想表达出去,组织学生、家长、社会共同讨论。针对实验成功的小发明、小创造、进行个人奖励,让我们体味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激发创新的欲望,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同时设立组织奖,旨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灌输民族凝聚力的思想。
只要提供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保证,教育才能真正成为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