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口市防灾公园体系规划研究

2014-04-29 16:48李艳丽
职业时空 2014年4期
关键词:防灾减灾张家口

李艳丽

摘要:通过对张家口市中心城区防灾公园体系规划和建设现状的调查分析,总结出城市防灾公园的设计发展模式,对今后我国城市防灾公园的规划设计在理论和方法上提供了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防灾公园;防灾减灾;张家口

我国幅员辽阔,地质结构、气候类型复杂,是世界上自然灾害种类最多、灾情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每年自然灾害给我国造成的损失约占全球灾害总损失的1/4左右,占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的3~6%[1]。而且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为致灾作用的增强,人为灾害种类不断增多,如赤潮、地面沉降等。干旱、雨雪、低溫等极端天气灾害更是多次超出历史极值[2]。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全球化、工业化、信息化的发展,全球气候发生了巨大变化,我国自然灾害的损失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此外,因为城市人口、财富高度集中,还呈现出城市受灾严重,社会经济影响程度深的特点。21世纪的城市发展,不仅在于经济实力、科技水平与信息水平,还包括生态环境及防灾减灾在内的城市安全。防灾减灾能力的高低,将是衡量城市整体功能和安全防卫能力的重要标志[3]。城市防灾减灾是未来城市规划的重点,而防灾公园系统的建设则是城市防灾减灾工作的核心之一。作为城市中的一种开放空间,防灾公园不仅可以在平时起到美化城市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给居民提供游憩场所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当灾害发生时能为人民群众的紧急避险、疏散转移或临时安置提供场所,是城市防灾减灾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对防灾公园研究起步较晚,对防灾减灾理论研究和实践落后于国外发达国家。

一、张家口主要城市灾害分析

张家口地处内蒙古高原与华北平原交界处,属冀西北山间盆地。城市北部为阴山山脉环绕的内蒙古高原,南部为北岭与太行山脉形成的山峦和洋河流域的柴张宣盆地,是温带与寒温带过渡的东亚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区,有较严重的干旱、冰雹、洪暴、倒春寒、大风、暴雪、雷电等气候灾害。同时,由于张家口市位于张家口——渤海地震带上,历史上曾发生多次破坏性地震,现在也还受到地震灾害的影响,如1998年1月10日张北地区一带发生里氏6.2级强烈地震。据有关专家研究,自2004年12月24日印尼8.9级巨震之后,唐山地区断层性质的地震活动明显增多,再经2010年2月27日智利8.8级巨震的触发,张家口——渤海断裂带的构造活动很可能活跃起来,这将为该地区拉开新一轮构造加速运动的序幕,尤其北京向西到张家口一线,发生强震的可能性很大,只是人们无法预报地震发生的具体时间[4]。

随着城市的迅速发展和建设步伐的加快,由于历史原因及人口、资源的重负与高速发展的矛盾,张家口市的灾害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除自然灾害外,道路交通事故、火灾、生命线工程是张家口市的主要人为灾害。战争、恐怖事件、信息灾害等将是主要的潜在灾害隐患,此外新技术、新材料带来的环境污染以及大量人员流动带来的公共卫生环境恶化将成为张家口市新的致灾源。

二、张家口市防灾公园现状

张家口市2011年被命名为国家园林城市,但关于防灾公园体系的研究才刚起步。至2013年张家口市中心城区(桥东区、桥西区和高新区)已建成防灾公园321.06ha,但主要是利用公园绿地天然的防灾属性,缺乏针对性、系统性规划设计。

1.防灾公园的分布

全市的防灾公园数量较多,但分布不均。突出表现在市中心人口密集地区的绿地数量少,规模小;市郊地带绿地数量和规模都较大,但利用率低。市区范围内更是缺少面积50ha以上作为中长期避难所的中心防灾公园。森林公园、风景区等绿地虽然面积庞大,但地处市郊,且多位于多山地区,可达性差,防灾效果不明显。市中心区内相对大型的绿地仅有人民公园(10.43ha),其余绿地规模普遍偏小。

从分区来看,南部(高新区)公园绿地个数和服务范围相对合理,大中小型绿地兼备;中部(桥东区和桥西区交界处)的绿地多集中在清水河沿线,滨河绿带是该区绿地的主要形式,商业及公共设施多,人流量大,缺乏大中型绿地串联,现有的一些小型绿地也过于分散;西北部(桥西区)以大型绿地居多,分布相对集中在该区域外围地带;东北部(桥东区)缺乏大型绿地。就整体来说,结构较合理,但档次不一,局部存在服务盲区。

由张家口中心城区的人均防灾公园面积(表1)可以看出,桥东区、高新区的绿地面积与该区人口数量比例基本相当,桥西区的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较为充裕,但因桥西区较多的风景区(4个)和多山地形使实际有效防灾避难效果受损。

表1 张家口市中心城区的人均防灾公园面积

2.防灾公园的类型

目前,张家口市中心城区建成具有防灾避险功能的城市公园总面积为321.06ha,主要包括以下类型:

(1)综合公园

张家口市中心城区内已建成综合性公园2座,桥东桥西各1座,共16.12ha,绿地总体质量较好,耐用性强,具有浓郁的文化氛围。综合公园在灾害发生时可转化为固定防灾公园(二级避灾据点,是灾害发生后的避难、救援、恢复建设等活动的基地,通常可以在灾后做避难居民的生活场所)[5],容纳最广泛的避难人群,单体规模仅次于中心防灾公园。目前张家口市中心城区的综合公园,防火植被层过窄且树种单一,围合防灾空间功能较差;综合公园中缺少必要的避难生活与生产自救设施,属被动式防灾;综合公园规模较小且周边高层建筑物密集,使安全避难面积大大降低。

(2)社区公园

依据《城市绿地分类标准》,社区公园可分两类:居住区公园、小区游园。张家口市中心城区内现有居住区公园2个,小区游园1个,其中桥西2个,高新区1个,总面积12.56ha。居住区公园在灾害发生时可转化为固定防灾公园,小区游园可转化为紧急防灾公园(一级避灾据点,是灾害发生时市民进行紧急避难的场所)[6],二者是构建张家口市中心城区防灾公园体系的基本骨架,是市民进行疏散避难的首选场所。

目前,张家口市桥东区没有社区公园,桥西区现有的社区公园的辐射范围较大,但其周边人口密度小,灾时容易造成防灾资源分布不均。

(3)专类公园

张家口市中心城区现有专类公园6座,包括烈士陵园、森林公园和风景名胜公园。总面积约为139.27ha。但专类园数量较少,分布不合理,且多数位于人口密度低的城区西北部,可达性差,而东部人口稠密区缺乏专类公园,使专类公园在防灾层次上造成使用率低,服务人口少。另外,有些位于山区的专类公园不适宜开展防灾避难活动。

(4)带状公园

带状公园地域狭长,能够提供的避难空间较小,但对于阻止火势蔓延和防止洪水入侵有重要作用。张家口市中心城区现有带状公园7座,总面积约为12.83ha。现状带状公园大部分沿清水河进行建设,改善了市区的水体生态环境;而沿道路设置的景观绿带规模较小,宽度较窄,绿量不足,各带状绿地呈孤立状态缺乏系统性。

(5)街旁绿地

张家口市中心城区近年来结合水系、道路修建了29处街旁绿地,总面积为36.69ha。有效改善了城市景观,丰富了居民日常的游憩空间。街旁绿地在城市防灾公园体系中可作为紧急防灾公园(一级避灾据点),是灾后10分钟内市民就近避难的场所。张家口市中心城区已建成的街头绿地主要集中在十字路口或河道结合处,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周边群众快速疏散避难的需要,但商业区集中区,如武城街,日间人流量大且街旁绿地缺乏,疏散隐患突出。

三、张家口市防灾公园存在的问题

1.有效防灾避险面积偏低

公园绿地具有防灾避险能力,但其有效的防灾避险面积不等同于公园的面积。在进行计算时应该除去减边的非安全区域、建筑、水体、小品等无法开展救援工作的场地面积。以灾后学校校园、城市广场、体育场馆等承担救援量的60%,公园绿地承担救援量的40%。一般国外临时性紧急避难场所的有效避难面积为1~2m2/人以上,中长期避难场所为3m2/人以上,日本的防灾公园则是7m2/人[7]。张家口市中心城区按50%的公园绿地可以用作防灾避险用地来计算,指标最高桥西区的人均有效防灾避险绿地面积也仅为2.77m2/人(包括风景区公园),其他辖区的缺口则更大。

2.缺乏防灾配套设施,防灾功能滞后

防灾配套设施能够帮助灾民迅速开展避灾行为和进行灾后重建。公园绿地内结合应急供水、应急供电、应急简易厕所、应急广播、应急停机坪、应急广播等设施的布置才能充分发挥其防灾避险能力[8]。然而,目前张家口市中心城区内各种公园绿地内的设施普遍功能单一,具有“平灾结合”[8]设施的公园绿地则更少。多数公园绿地的出入口没有按照输送救援、消防、平时服务、紧急避难等功能进行划分,不能保障灾后周边居民的快速进入。此外,公园绿地内部缺乏标识指引系统,无法引导情绪紧张的市民在灾后进入避难场地,缺乏防灾设施的使用方法和使用情况说明。

3.防灾避险绿地体系不够完善

完备的防灾公园体系应该具有中心防灾公园、固定防灾公园、紧急防灾公园、避难通道、生命运输线等要素。这些要素通常根据城市空间结构和避难人员停留时间与需求进行规划建设。目前,张家口市防灾公园体系中缺少具有综合防灾能力的中心防灾公园,固定防灾公园与紧急防灾公园的比例关系也不尽合理;存在城市避难和救灾通道与各公园绿地缺乏衔接,个别区域逃生路线不明确、通达度不高、通道两侧建筑距离红线过近等现象。

4.市民对防灾公园防灾避险功能认识不足

从对公园内城市居民的随进询问发现,有50%的人不知道什么是防灾公园,甚至没有听说过。而注意过防灾标识的人,在灾害发生时知道选择公园绿地、广场、体育场、学校等处做避难场所的,也仅仅是利用其开放空间的特性来防灾,对于防灾公园中有哪些防灾设施、如何使用也不甚了解。这说明当前我们对防灾避险知识的宣传力度远远不够,城市居民的防灾减灾意识差。

四、建 议

1.加强防灾公园建设,增加有效防灾面积

增加有效防灾面积既包括新建城市防灾公园,又包括对现有城市公园进行改建、扩建。张家口市中心城区的新建中心防灾公园和其他固定防灾公园应安排在土地资源相对充裕的新城区进行建设,老城区(桥东区、桥西区)内则以改、扩建城市现有公园绿地为主。在防灾公园内通过设置信息收集和指挥中心、抗震水槽、临时厕所、物资储存库等防灾设施来提高整体防灾减灾功效。为了降低投资并提高场地的使用率,公园内应规划相应的运动场地,灾时可迅速转化为避难区域和临时医疗点。防灾公园外围,应栽植防火性能强、适宜张家口本地环境的防火树林带,辅以防灾通道和安全出入口设计,保证防灾公园内避难人群的人身安全。平灾结合的防灾公园投资相对较少,但防灾效益巨大,适宜在张家口市推广。

2.完善防灾设施,增强防灾功能

防灾设施是防灾公园实现其防灾机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张家口市防灾公园建设中相对薄弱的环节,在今后应积极学习借鉴国外先进技术经验,加强对相关技术的研究,进一步完善防灾设施。加快太阳能、风能等先进技术的应用是解决灾后城市公园中能源、供水和环境卫生等问题的关键。通过对普通城市公园增加防灾设施,进行防灾改造也是使普通公园成为防灾公园的有效措施。

3.加强防灾公园系统性,完善防灾公园体系

通过分析城市特征得知,张家口市中心区的城市防灾公园体系建设应从清水河周边、居住区周边和城市中心周边三处着手。清水河沿线的滨河绿地已初步建成,但沿岸商业和住宅相对密集区域绿地应进行拓宽,保证周边市民的防灾需要。高新区新建住宅密集,该区域内人口以上班族为主,夜间人口密度大于白天,应考虑人员流动要素,通过加强场地照明、储备应急帐篷等来提高公园的夜间防灾功能。城市中心商业区建筑密集,人口密度白天高于夜间,但该区域内用地紧张,应对现有公园进行防灾化改造,如通过在人民公园内加装应急水槽、设置应急供电系统、开辟临时廁所与应急医疗点等手段,提高公园的防灾效率,满足周边市民的防灾避难需要。另外,张家口市避险通道还应结合城市对外交通干线及城市主干道布置,使城市的公园绿地、开放空间和长途交通设施相连通,构建城市避难通道系统。

4.加大宣传力度,提高防灾意识

为了更好地利用防灾公园,发挥其防灾避难作用,我们应加大对防灾公园防灾避险功能和防灾减灾相关知识的宣传力度,组织避难演习,提高城市居民自救和互救的意识和能力,建立完善群众自救互救体系。

参考文献:

[1] 闫璐.创新防灾减灾工作促进和谐社会建设[J].辽宁教

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3):117-118.

[2] 国家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间基础信息库项目办公室.2010

年中国重大自然灾害图集[M].北京:测绘出版社,

2011:57.

[3]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21世纪城市综合防灾减灾战略思

考[J].城市发展研究,2000,7(3):1-3.

[4] 傅征祥,刘杰,刘桂萍.张家口-蓬莱断裂带的中长期

强地震危险性研究[J].中国地震,2000,(12):334-

341.

[5] 夏季.城市防灾公园规划设计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

2006.

[6] 李景奇,夏季.城市防灾公园规划研究[J].中国园林,

2007(7):16-22.

[7] 孙健,刘桂林,李丹,等.石家庄市防灾绿地体系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5):8045-8050.

[8] 初建宇,苏幼坡,刘瑞兴.城市防灾公园“平灾结合”的

规划设计理念[J].世界地震工程,2008,24(1):99-

102.

猜你喜欢
防灾减灾张家口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张家口分行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张家口分行
防灾减灾科普要从孩子抓起
我国校园防灾减灾教育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提升防灾减灾能力的河北方案
浅谈人工影响天气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
加大张家口草原生态建设支持力度
人工影响天气在防御气象灾害中的重要作用
行走在张家口的热土上
北京至张家口崇礼拟建新高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