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扬的笛声勾起绵绵的乡思

2014-04-29 00:44冯霞云
数位时尚 2014年4期
关键词:玉笛洛城吹笛

冯霞云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笛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译文:阵阵悠扬的笛声,从谁家中飘出?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就在今夜,听到哀伤的《折杨柳》,能不钩起思乡之情吗?

李白是盛唐之音的代表,盛唐诗坛的代表作家,同时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位伟大浪漫主义诗人。年轻时胸怀大志,为实现自己的理想,离开家乡,漫游全国各地,开始新的人生旅程。游经洛阳,春天的夜晚忽闻笛声,遂写下了这首七言绝句《春夜洛城闻笛》。

这首七言绝句叙述诗人春天夜宿洛阳城(今河南洛阳)听到笛声,并辨别出吹笛人所吹奏的内容是《折杨柳》曲,曲此抒发了远离故土、思念家乡之情。这首诗是735年(开元二十三年)李白游洛阳时所作。描写在夜深人静之时,听到笛声而引起思乡之情。王尧衢《唐诗合解》:“忽然闻笛,不知吹自谁家。因是夜闻,声在暗中飞也。笛声以风声而吹散,风声以笛声而远扬,于是洛春夜遍闻风声,即遍闻笛声矣。折柳所以赠别,而笛调中有《折杨柳》一曲。闻折柳而伤别,故情切乎故园。本是自我起情,却说闻者‘何人不起,岂人人有别情乎?只为‘散入春风,满城听得耳。”这首诗全篇扣紧一个闻字,抒发自己闻笛的感受。这笛声不只是从谁家飞出来的,那未曾露面的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并不准备让别人知道他,却打动了许许多多的听众,这就是谁家玉笛暗飞声的“暗”字的意味。散入春风满洛城,是艺术的夸张,在诗人的想象中,这优美的笛声飞遍了洛城,仿佛全城的人都听到了。诗人的夸张并不是没有生活的依据,笛声本来是高亢的,又当夜深人静之时,再加春风的助力,说它飞遍洛城是不过分的。

“誰家玉笛暗飞声”这是李白在自问,感到很突然,万籁俱寂之时,清脆的笛声打破了黑夜的沉寂,一个“暗”字用得很贴切,吹笛人是在家里吹,但声音是关不住的,避免不了要传出来。在这夜里唯独只有一种声音悄然发出,这表明了夜的宁静,又说明在这特殊氛围里这暗然发出的声音格外振耳。诗人在此句中不用“竹笛”,却说“玉笛”,这并非是断定笛的质地,而是以声音的清亮来推测乐器之高档。“散入春风满洛城”。笛声融入春风,借助风势响彻整个洛阳城。句中的一“散”、一“满”这两个字,用得好。用“散”而不用“飘”,“散”是散放,因为声音,故言其覆盖面之广、之延绵。若用“飘”,显得轻飘,断续,不能描绘出和煦的春风载着响亮的笛声这微妙的意境。说“满”而不说“响”,“满”是充满、布满。言笛声所播及的范围之广,若用“响”就不可能有如此表达效果。这一夸张手法的运用,把诗人闻笛声后的感觉淋漓尽致的表露出来。认为洛阳城所有的人都听到了这笛声。“此夜曲中闻折柳”,“闻折柳”说明诗人聆听笛声的专注。辨别出吹笛人吹的是《折杨柳》曲,也只有游离故土的人才去细品吹奏笛子的内容,由此抒发闻笛所产生的感受。这种感受也是不同于一般人的,因为这支《折杨柳》曲恰恰勾起了诗人无尽的想象。古人送别时折柳,盼望亲人归来也折柳。据说“柳”谐“留”音,故折柳送行表示别情。长安灞桥即为有名的送别之地,或指那个地方的杨柳为送行人攀折殆尽。《折杨柳》曲伤离惜别,其音哀怨幽咽。所以,诗人听到这首《折柳》曲,便引起客愁乡思。一般说,久居他乡的人,白天还没有什么,可是一到日暮天晚,就容易想念家乡。在春秋季节,人们也常是多愁善感。《折柳》为全诗点睛,也是“闻笛”的题义所在。“杨柳”与离别有更直接的关系,所以,人们不但见到杨柳会引起别愁,连听到《折杨柳》的笛曲也会触发离恨。从杨柳生意,把送别与杨柳这两件本来有关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李白处于“浪迹天下,以诗酒自适”阶段,在夜深人静之时忽听得一支《折杨柳》曲,触景生情,乘兴而发。诗人“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上安州裴长史书》)、“十五观奇书”(《赠张相镐》)。二十六岁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上安州裴长史书》)、“一朝去京国,十载客梁园”(《书情赠蔡舍人雄》)。这一幕幕都展现在诗人的眼前,诗人离家漫游的目的虽然明确,但身处异地他乡,闻此曲,怎能抑制那种难以言状的别离故土之情呢?

读《春夜洛城闻笛》体会到李白在游洛阳春夜闻笛声的感受,即闻一曲声悠悠《折杨柳》,顿生绵绵乡思情。初步认识到李白七言绝句的特点。这首七言绝句,正如胡应麟所说:“太白诸绝句,信口而成,所谓无意于工而无不工者。”(《诗薮·内编》卷六)的确如此,这首七言绝句在音乐的背景中,表现“故园情”,写得开朗而磊落。在用字上不假雕饰,言微旨远,语浅情深,又正如沈德潜云:“七言绝句,以语近情遥,含吐不露为贵,只眼前景,口头语,而有弦外之音,使人神远,太白有焉”(《唐诗别裁集》卷二十)准确地概括了李白七言绝句的格致。这首七言绝句格律严整,语言朴实、明畅,把诗的精神内蕴、个性气质,表现得极为沉厚、鲜活。李白这首诗写的是闻笛,但它的意义不限于描写音乐,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这才是它感人的地方。

猜你喜欢
玉笛洛城吹笛
田华绘画作品
春夜洛城闻笛
马奈和《吹笛少年》
老顽童
忆江南·春去也
春夜洛城闻笛
吹笛
白衣玉笛如相识,安能辨我是洋人
春夜洛城闻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