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流化床锅炉TG-75/3.82-M54落煤管防堵煤改造

2014-04-29 01:05
山东工业技术 2014年18期
关键词:下料流化床炉膛

雷 震

(唐山中润煤化工有限公司,河北 唐山 063611)

循环流化床锅炉TG-75/3.82-M54落煤管防堵煤改造

雷 震

(唐山中润煤化工有限公司,河北 唐山 063611)

我公司75t/h循环流化床锅炉炉前给煤装置由于设计不合理,经常出现堵塞现象,直接导致产出蒸汽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从而影响公司后续产品的生产。通过对锅炉现场落煤管设计勘查、安装等问题以及结合实际运行经验,对落煤管进行改进,以解决落煤管堵塞问题。

给煤装置;堵煤;落煤管改进

1 引言

循环流化床锅炉是一种高效、低污染的新型工业锅炉,具有燃料适应性广,燃烧效率高,高效胶硫和氮氧化物排放低,燃烧强度高,负荷调节性能好和易于实现灰渣综合利用等优点。其中炉前给煤装置是锅炉的重要组成部分,给煤量的多少直接影响着锅炉生产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而落煤管发生堵煤是司炉工最常面对的一个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堵煤问题造成停炉,不但影响公司的后续生产,降低效益,还会对锅炉造成危害,减少锅炉的使用寿命。

2 锅炉结构及给煤装置介绍

我公司75t/h循环流化床锅炉为太原锅炉集团有限公司生产。设计燃料为烟煤,并可掺烧一定比例的煤气及驰放气。锅炉掺烧气体燃料量为总燃料量的30%(按热量计算)。半露天布置,运转层标高为7米,采用由旋风分离器组成的循环燃烧系统,炉膛为膜式水冷壁结构,过热器分高、低二级过热器,中间设喷水减温器,尾部烟道设三级省煤器和一、二次风空气预热器,在炉膛后墙对称置两个燃烧器。锅炉型式:中温中压、单炉筒、自然循环、Π型布置的燃煤型循环流化床锅炉。

煤由炉前煤仓经3台给煤机进入三个DN250的落煤管中落入炉膛,炉膛落煤口下方布置来自一次风机的播煤风(DN50),在落煤管倾斜段上部布置来自二次风机的送料风(DN250)。

3 落煤管堵煤产生的原因分析

3.1 煤种影响

进入炉膛的动力煤水分偏大,75t/h锅炉用动力煤的水分设计值为9%,而进入炉膛的动力煤水分偏大,造成煤的粘度升高,流动性变差,容易在有阻碍的位置堆积,造成下煤不畅。

3.2 给煤机下料口不合理

给煤机下料口漏斗状结构太短,通径变化快,大量的动力煤瞬间进入通径稍小的落煤管,易发生堆积,造成堵煤。

3.3 落煤管设计原因

落煤管设计不合理,由于给煤机机身偏短,机头偏后,使落煤管竖直管段有两处弯折,这两处弯折容易发生动力煤堆积现象,造成堵煤。送料风风向为水平方向与落煤管倾斜管的落煤方向存在一定的角度,送料风不能完全的作用在落在此处的动力煤上,造成进煤堆积、堵塞。

3.4 给煤机故障

给煤机中混入大块的杂质,卡住给煤机,使给煤机停止运转,导致断煤。

4 落煤管改进措施

4.1 运行管理方面采取的措施

加强煤厂的管理,到厂动力煤要增加在煤厂的存放时间,减少动力煤的水分。加强上煤的巡视,发现杂物要及时清理,防止杂物卡住给煤机。

给煤装置(改装后)

4.2 给煤装置的改进措施

(1)将原来DN250的落煤管改为DN300的管子,增大落煤管直径。

(2)给煤机机头前伸,使给煤机下料口与落煤管倾斜管进煤口在同一条垂直线上,消除落煤管竖直管段的两处弯折,使动力煤在竖直管段中能无阻碍的下落,保证下煤的通畅。

(3)在倾斜管送料风进口处加装送料风挡板,改变送料风流动方向,使送料风沿着倾斜管向下流动,保证送料风全部作用在给煤的流动方向,增加送料风的利用率。

(4)在两个容易堵煤的位置,给煤机下料口和竖直管与倾斜管相接的弯折处加装型号为KQ2-75,设计压力为0.58MPa的空气炮,并设定每两分钟喷吹一次,减少这两个位置发生堵煤的机率。

5 结束语

通过2013年1月5日对75t/h循环流化床锅炉给煤装置的改造后到今天运行两个多月,已经改造过的2号落煤管没有发生过一次因给煤装置的结构而产生的堵煤现象。在此期间,我们对1号、2号锅炉的给煤装置分别进行了与75t/h锅炉相似的改造,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实践证明,所采取的改进措施是有效的,解决了由于设计、安装以及送煤风布置不合理引起落煤管频繁堵煤现象,保证了锅炉的稳定、安全、经济运行。

[1]林铭山,傅磊,李刚.循环流化床锅炉机组运行操作技术问答[M].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

[2]TG-75/3.82-M54锅炉设计说明书[S].太原锅炉集团有限公司,2007.

猜你喜欢
下料流化床炉膛
新疆宜化循环流化床煤气化技术通过鉴定
台车式热处理炉加热过程模拟与分析
师焦公司循环流化床锅炉点火方式改造
循环流化床锅炉省煤器防磨改进
梦中的父亲
船用燃油辅锅炉炉膛爆燃分析
生物质燃烧机炉膛结构优化设计*
2100PCTC薄甲板制作工艺
废树脂料斗定量法计量验证试验
铝电解槽下料过程对电解质温度场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