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铭+刘青利
摘 要:建立粮食稳产增产的长效机制,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措施。为了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该文以河南省为例,分析影响粮食生产的制约因素,探讨建立粮食稳产增产的长效机制,采用层次分析法对战略目标、影响因素和主要对策的关联性、有序性进行决策分析,提出了发展对策。
关键词:河南;层次分析法;粮食稳产增产;长效机制
中图分类号 F326.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07-01-04
层次分析法(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是由美国运筹学家托马斯·塞蒂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正式提出[1]。它是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系统化、层次化的分析方法。由于它在处理复杂的决策问题上的实用性和有效性,很快在世界范围得到重视。河南作为中国人口唯一过亿的省份和主要粮食主产区,总产量已连续10多年稳居全国第一,用全国1/16的耕地生产了全国1/4强的小麦、1/10以上的粮食[2],成为全国6个粮食调出省之一,正承担起越来越重要的国家粮食安全重任。为了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到2020年,河南要实现粮食生产能力650亿kg的目标[3],成为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稳定增长的核心区。但是,粮食产量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必须建立河南粮食稳产增产长效机制,才能确保目标的顺利实施。为了更好地搞好粮食的稳定增长,运用层次分析法,以河南省为例,通过战略目标、影响因素和主要对策的关联性、有序性进行决策分析。
1 决策指标的确定
1.1 指标选取原则[4]
1.1.1 客观性原则 指标的选择必须从河南农业大省,农业基础薄弱的客观实际情况出发确定发展指标。
1.1.2 综合分析与主导因素重点分析相结合原则 影响河南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的制约因素很多,必须对这些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既要全面评价这些因素与河南粮食稳产增产的关系,也要注意这些因素之间的联系和影响。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找出影响河南粮食稳产增产的主导因素,重点深入地进行研究和评价。
1.1.3 可持续性发展原则 充分发挥河南农业发展的优势,克服不利因素,确定其粮食稳产增产的发展目标,确保河南粮食生产的永续发展。
1.2 典型指标
1.2.1 总目标 到2020年,在保护全省687亿hm2基本农田的基础上,粮食生产核心区粮食生产用地稳定在500万hm2,粮食生产能力达到650亿kg,成为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稳定增长的核心区。
3 结语
(1)从战略目标来看,河南要实现粮食生产能力达到650亿kg,成为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稳定增长的核心区的总目标。首先应提高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其次要强化粮食生产的科技支撑,第三要完善农业发展的相关政策。
(2)从制约因素来看,农业科技发展缓慢是提高河南粮食生产能力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其次是耕地供给能力不足、种粮比较效益偏低、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服务体系不健全、水资源短缺、生产规模小而分散、粮食物流设施滞后。显然,发展农业科技、保障耕地供给、提高种粮比较效益、完善农业基础设施是提高河南粮食生产能力的当务之急。
(3)从方针措施来看,首先要加大投入,大兴水利,提高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二是要严格控制耕地面积和质量下降幅度,保障耕地的供给能力;三是要扩大农田有效灌溉面积,保证粮食生产的可持续性;四是要加快中低产田改造步伐,不断提升粮食生产能力;五是要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提高耕地质量和产出水平;六是要优化粮食生产布局,建立高标准粮食生产“示范区”, 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七是要落实国家强农惠农政策,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切实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八是继续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增强粮食生产支撑能力;九是推广农业机械化,提高粮食生产的规模和水平;十是推进科教兴农,转变粮食增长方式;十一是加快土地流转,培育种粮大户,提高粮食生产的种植规模;十二是增加或保持粮食播种面积、减少成灾面积;十三是全面普及推广农业科学实用技术,提高农业发展的现代化水平;十四是积极推广农业科技项目,以此提高粮食生产的单产和总产水平;十五是切实加强领导,确保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顺利推进;最后,要加快制度创新,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参考文献
[1]王永涛,张曙林.层次分析法的误用分析[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44-46.
[2]农业部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研究课题组.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N],经济日报,2005-11-17.
[3]河南省委,省政府.河南省建设中原经济区纲要[R].河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2012-01-14.
[4]秦耀晨,徐铭杰.区域持续发展的指标研究[J].地理学报,1998,53(2):150-151.
[5]孙艳霜,金盛红,苏相锟.粮食主产区的困境.希望.出路[J]. 吉林农业,1999,8:1-3.
[6]中央政策研究室农村局调查组(冯海发).粮食主产区发展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有益探索——河南省长垣县经济发展调查[J].红旗,2003(8):1-2.
[7]李晓明,尹梦丽.现阶段主产区种粮大户经营状况与发展对策——基于安徽省种粮大户的调查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8(10).
[8]魏丹,韩晓龙,曹明宏.对粮食主产区农民收入问题的分析[J].价格理论与实践,2008(9).
[9]徐建华.计量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设,2005:247-252.
(责编:张长青)
摘 要:建立粮食稳产增产的长效机制,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措施。为了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该文以河南省为例,分析影响粮食生产的制约因素,探讨建立粮食稳产增产的长效机制,采用层次分析法对战略目标、影响因素和主要对策的关联性、有序性进行决策分析,提出了发展对策。
关键词:河南;层次分析法;粮食稳产增产;长效机制
中图分类号 F326.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07-01-04
层次分析法(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是由美国运筹学家托马斯·塞蒂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正式提出[1]。它是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系统化、层次化的分析方法。由于它在处理复杂的决策问题上的实用性和有效性,很快在世界范围得到重视。河南作为中国人口唯一过亿的省份和主要粮食主产区,总产量已连续10多年稳居全国第一,用全国1/16的耕地生产了全国1/4强的小麦、1/10以上的粮食[2],成为全国6个粮食调出省之一,正承担起越来越重要的国家粮食安全重任。为了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到2020年,河南要实现粮食生产能力650亿kg的目标[3],成为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稳定增长的核心区。但是,粮食产量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必须建立河南粮食稳产增产长效机制,才能确保目标的顺利实施。为了更好地搞好粮食的稳定增长,运用层次分析法,以河南省为例,通过战略目标、影响因素和主要对策的关联性、有序性进行决策分析。
1 决策指标的确定
1.1 指标选取原则[4]
1.1.1 客观性原则 指标的选择必须从河南农业大省,农业基础薄弱的客观实际情况出发确定发展指标。
1.1.2 综合分析与主导因素重点分析相结合原则 影响河南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的制约因素很多,必须对这些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既要全面评价这些因素与河南粮食稳产增产的关系,也要注意这些因素之间的联系和影响。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找出影响河南粮食稳产增产的主导因素,重点深入地进行研究和评价。
1.1.3 可持续性发展原则 充分发挥河南农业发展的优势,克服不利因素,确定其粮食稳产增产的发展目标,确保河南粮食生产的永续发展。
1.2 典型指标
1.2.1 总目标 到2020年,在保护全省687亿hm2基本农田的基础上,粮食生产核心区粮食生产用地稳定在500万hm2,粮食生产能力达到650亿kg,成为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稳定增长的核心区。
3 结语
(1)从战略目标来看,河南要实现粮食生产能力达到650亿kg,成为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稳定增长的核心区的总目标。首先应提高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其次要强化粮食生产的科技支撑,第三要完善农业发展的相关政策。
(2)从制约因素来看,农业科技发展缓慢是提高河南粮食生产能力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其次是耕地供给能力不足、种粮比较效益偏低、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服务体系不健全、水资源短缺、生产规模小而分散、粮食物流设施滞后。显然,发展农业科技、保障耕地供给、提高种粮比较效益、完善农业基础设施是提高河南粮食生产能力的当务之急。
(3)从方针措施来看,首先要加大投入,大兴水利,提高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二是要严格控制耕地面积和质量下降幅度,保障耕地的供给能力;三是要扩大农田有效灌溉面积,保证粮食生产的可持续性;四是要加快中低产田改造步伐,不断提升粮食生产能力;五是要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提高耕地质量和产出水平;六是要优化粮食生产布局,建立高标准粮食生产“示范区”, 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七是要落实国家强农惠农政策,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切实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八是继续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增强粮食生产支撑能力;九是推广农业机械化,提高粮食生产的规模和水平;十是推进科教兴农,转变粮食增长方式;十一是加快土地流转,培育种粮大户,提高粮食生产的种植规模;十二是增加或保持粮食播种面积、减少成灾面积;十三是全面普及推广农业科学实用技术,提高农业发展的现代化水平;十四是积极推广农业科技项目,以此提高粮食生产的单产和总产水平;十五是切实加强领导,确保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顺利推进;最后,要加快制度创新,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参考文献
[1]王永涛,张曙林.层次分析法的误用分析[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44-46.
[2]农业部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研究课题组.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N],经济日报,2005-11-17.
[3]河南省委,省政府.河南省建设中原经济区纲要[R].河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2012-01-14.
[4]秦耀晨,徐铭杰.区域持续发展的指标研究[J].地理学报,1998,53(2):150-151.
[5]孙艳霜,金盛红,苏相锟.粮食主产区的困境.希望.出路[J]. 吉林农业,1999,8:1-3.
[6]中央政策研究室农村局调查组(冯海发).粮食主产区发展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有益探索——河南省长垣县经济发展调查[J].红旗,2003(8):1-2.
[7]李晓明,尹梦丽.现阶段主产区种粮大户经营状况与发展对策——基于安徽省种粮大户的调查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8(10).
[8]魏丹,韩晓龙,曹明宏.对粮食主产区农民收入问题的分析[J].价格理论与实践,2008(9).
[9]徐建华.计量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设,2005:247-252.
(责编:张长青)
摘 要:建立粮食稳产增产的长效机制,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措施。为了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该文以河南省为例,分析影响粮食生产的制约因素,探讨建立粮食稳产增产的长效机制,采用层次分析法对战略目标、影响因素和主要对策的关联性、有序性进行决策分析,提出了发展对策。
关键词:河南;层次分析法;粮食稳产增产;长效机制
中图分类号 F326.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07-01-04
层次分析法(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是由美国运筹学家托马斯·塞蒂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正式提出[1]。它是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系统化、层次化的分析方法。由于它在处理复杂的决策问题上的实用性和有效性,很快在世界范围得到重视。河南作为中国人口唯一过亿的省份和主要粮食主产区,总产量已连续10多年稳居全国第一,用全国1/16的耕地生产了全国1/4强的小麦、1/10以上的粮食[2],成为全国6个粮食调出省之一,正承担起越来越重要的国家粮食安全重任。为了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到2020年,河南要实现粮食生产能力650亿kg的目标[3],成为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稳定增长的核心区。但是,粮食产量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必须建立河南粮食稳产增产长效机制,才能确保目标的顺利实施。为了更好地搞好粮食的稳定增长,运用层次分析法,以河南省为例,通过战略目标、影响因素和主要对策的关联性、有序性进行决策分析。
1 决策指标的确定
1.1 指标选取原则[4]
1.1.1 客观性原则 指标的选择必须从河南农业大省,农业基础薄弱的客观实际情况出发确定发展指标。
1.1.2 综合分析与主导因素重点分析相结合原则 影响河南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的制约因素很多,必须对这些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既要全面评价这些因素与河南粮食稳产增产的关系,也要注意这些因素之间的联系和影响。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找出影响河南粮食稳产增产的主导因素,重点深入地进行研究和评价。
1.1.3 可持续性发展原则 充分发挥河南农业发展的优势,克服不利因素,确定其粮食稳产增产的发展目标,确保河南粮食生产的永续发展。
1.2 典型指标
1.2.1 总目标 到2020年,在保护全省687亿hm2基本农田的基础上,粮食生产核心区粮食生产用地稳定在500万hm2,粮食生产能力达到650亿kg,成为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稳定增长的核心区。
3 结语
(1)从战略目标来看,河南要实现粮食生产能力达到650亿kg,成为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稳定增长的核心区的总目标。首先应提高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其次要强化粮食生产的科技支撑,第三要完善农业发展的相关政策。
(2)从制约因素来看,农业科技发展缓慢是提高河南粮食生产能力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其次是耕地供给能力不足、种粮比较效益偏低、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服务体系不健全、水资源短缺、生产规模小而分散、粮食物流设施滞后。显然,发展农业科技、保障耕地供给、提高种粮比较效益、完善农业基础设施是提高河南粮食生产能力的当务之急。
(3)从方针措施来看,首先要加大投入,大兴水利,提高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二是要严格控制耕地面积和质量下降幅度,保障耕地的供给能力;三是要扩大农田有效灌溉面积,保证粮食生产的可持续性;四是要加快中低产田改造步伐,不断提升粮食生产能力;五是要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提高耕地质量和产出水平;六是要优化粮食生产布局,建立高标准粮食生产“示范区”, 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七是要落实国家强农惠农政策,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切实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八是继续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增强粮食生产支撑能力;九是推广农业机械化,提高粮食生产的规模和水平;十是推进科教兴农,转变粮食增长方式;十一是加快土地流转,培育种粮大户,提高粮食生产的种植规模;十二是增加或保持粮食播种面积、减少成灾面积;十三是全面普及推广农业科学实用技术,提高农业发展的现代化水平;十四是积极推广农业科技项目,以此提高粮食生产的单产和总产水平;十五是切实加强领导,确保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顺利推进;最后,要加快制度创新,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参考文献
[1]王永涛,张曙林.层次分析法的误用分析[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44-46.
[2]农业部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研究课题组.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N],经济日报,2005-11-17.
[3]河南省委,省政府.河南省建设中原经济区纲要[R].河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2012-01-14.
[4]秦耀晨,徐铭杰.区域持续发展的指标研究[J].地理学报,1998,53(2):150-151.
[5]孙艳霜,金盛红,苏相锟.粮食主产区的困境.希望.出路[J]. 吉林农业,1999,8:1-3.
[6]中央政策研究室农村局调查组(冯海发).粮食主产区发展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有益探索——河南省长垣县经济发展调查[J].红旗,2003(8):1-2.
[7]李晓明,尹梦丽.现阶段主产区种粮大户经营状况与发展对策——基于安徽省种粮大户的调查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8(10).
[8]魏丹,韩晓龙,曹明宏.对粮食主产区农民收入问题的分析[J].价格理论与实践,2008(9).
[9]徐建华.计量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设,2005:247-252.
(责编:张长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