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琛等
近些年来,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普及、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提升等多方面综合因素,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有了长足的发展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果。与此同时,不同类型的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大赛也引起越来越多关注,并且在助推信息技术促进学科教学方面起到了很好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全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质课大赛暨现代教育学术年会”就是众多相关赛事之一。
该活动分为小学、初中、高中三次比赛,旨在为致力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学校与教师搭建交流的平台,共同探讨信息技术提升学生智慧培养、促进学与教方式方法创新、优化资源软件建设与应用的途径与方法,以赛促用,引领我国教育信息化方向,推进教育现代化。该大赛较好地展现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现状与问题,本文将小学、初中、高中优质课大赛中的英语优质课作为分析对象,对其现状进行分析,并在其基础上提出进行信息技术与英语整合的对策与建议。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应用现状
1.意识与态度
无论参赛教师的优质课案例是平时常态教学的优化版,还是特别准备的理想化教学作品,我们都能感受到参赛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意识比较强,认识到了应用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个人专业化发展及学生培养的重要性。尤其在很多参赛教师的“教学反思”环节,更能充分体现出他们对应用信息技术所进行的思考,以及对应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能力培养的诉求。例如,大庆市M老师在教学反思中写道:“将英语课上成一种开放式的课,师随生动,教无定法,只为最特别的教学给最特别的你。”就体现了希望借助信息技术促进学与教方式变革及实施个性化学习。
另外,通过对优质课实施的环境进行分析,发现50%以上的参数选手选择的是交互式电子白板或者一体机,30%左右的参数选手选择的是网络教室,这种对教学环境的自发选择与应用进一步说明了一线教师对信息技术的重视程度与积极应用态度。
2.知识与技术
灵活运用教育技术的前提是了解教育技术的相关基本知识与技能。基本知识与技能包括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基本操作技能、信息的检索加工与表达信息安全与评价等。[1]事实上,仅仅通过短短的几分钟或者一节课很难完整地评价教师的知识与技能情况,因此在这部分我们将仅从基本技能方面分析参赛教师的整体情况。
在信息检索、加工与利用方面,参赛教师普遍能够利用各级各类资源库、公共服务平台及检索工具进行相关资料的查找、筛选、加工与利用。因此,即便针对同样的一节课,我们也能够看到教师们所选择的资源是各异的。
在教学媒体选择与开发方面,参赛教师能够灵活应用视频、音频、图片、动画等多种多样的教学媒体,而且很多教师将作业网、思维导图、网络调查等资源与工具融合到教学当中,能够很好地创设情境或建立支架,并且将这些媒体很好地融合到教学过程中。
在教学系统设计方面,普遍来看,参赛教师掌握了一般性的教学设计方法,能够合理安排学与教过程,进行资源的设计与应用。
在教学评价方面,很多参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很好地体现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思想。
3.应用与创新
对知识与技术的了解,不意味着能够有效地利用这些知识与技术。《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从教学设计与实施、教学支持与管理、科研与发展、合作与交流四个方面对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应用与创新能力进行了分析。本部分将从教学情况与信息技术英语情况两方面分析参赛教师普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教学情况
教学理念方面:很多参赛教师对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学与教方式变革的理念理解不透彻,没有提出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深度融合的新思路、新方法,虽然很多参赛教师在展示环节多次应用整合点[2]等相关概念,但是并没有深刻体会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本质与核心概念。
学科把握方面:很多参赛教师尚未从学科整体出发,统筹考虑听、说、读、写各个目标如何进行变革,如何进行知识获取与技能训练的整体提升,而是孤立而单调地完成每个教学环节。
教学目标方面:通过对参赛教师课例的分析,有很大部分教师存在教学目标阐述不够具体、教学主体不是学生等问题,还有的参赛教师在教学目标中并没体现出三维目标的融合性。进一步与布鲁姆所提出的学习目标分类进行对比,[3]绝大部分的教师将教学目标定位到理解和应用,而对于学生高级思维的培养还需要进一步提升。
教学活动方面:英语课程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通过对课例的分析,绝大部分参赛教师都一改满堂灌的方式,综合应用了多种教学活动,尤其是合作与交流是最为常见的教学活动方式。但是选择PBL学习模式的教师寥寥无几,应用了体验式的教师达不到10%,有一些教师应用了协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但是在组织和效果方面并不是可圈可点。
语言运用方面:英语课程标准强调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及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如果在教学内容方面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经验,就可以更好地达成学生的意义建构。与此同时,如果能够结合学生的现实生活,让学生去解决问题,就会更好地达成认知的迁移、能力的提升和价值观的完善。但是对参赛教师优质课案例的观测,发现在很多课程中,教师并没有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也没有将课程内容进一步延伸到生活实际问题,综合语言运用训练不足。
(2)信息技术应用情况
信息技术是服务于教育教学的,是改进、促进、提升学与教质量与效果的,通过对参赛教师所呈现案例的分析,可以将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的现状总结为如下方面。
目前,信息技术在英语学与教中的应用尚属浅层次应用水平,主要体现在内容呈现、创设情境、课程导入等环节,并没有在促进教学交互、培养学生智慧等方面产生重大影响。与此同时,信息技术应用手段普遍较为简单,集中于图片、音频、视频、专题网站等,但是将媒体和教学内容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后,往往发现很多优质课案例存在媒体形式与内容关联性不大的问题。endprint
本次大赛中涌现出很大比例的教师选择交互式电子白板进行教学,电子白板集合了多媒体和黑板的优势,提供模式切换、插入、照相机、探照灯、放大镜、录制等功能。通过电子白板既可以调用丰富的资源与媒体,又可以根据交互情况灵活调整教学内容与过程。在对参赛教师课例的分析当中,插入文字、图片、音视频是最为常用的一系列功能,拖拽、幕布、计时器等功能用得也比较多,但是与传统PPT播放相比交互性比较好的探照灯、放大镜等功能用得比较少。
在交互情况方面,交互可以分为学生与媒体界面的操作交互、学生与教学要素的信息交互以及学生的概念与新概念的概念交互。[4]参赛教师的课例中只有不到2%提供了1:1设备,交互主要发生在师生间和生生间,但是很多教师并没有在课堂当中注意对生成性问题的处理和把握,交互主要是停留在简单的任务布置与完成、问题提出与回答,并没有深入的、实质性的交互,而且也难达到个性化教学与互动。
在应用层次方面,通过对参赛教师课例的分析,当前对电子白板的应用主要是以演示工具为主,在生成性资源、协作协同等其他层面效果并不突出。
4.社会责任
教师在应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还要充分考虑社会责任,主要体现在公平利用、有效应用、健康使用和规范行为这四方面。
在公平利用方面,参赛选手主要是将整合聚焦到课内,利用的是校有资源,因此对于所有学生都是公平的;在有效应用方面,目前的现状是资源应用考虑的是大班教学的实际情况,绝大多数教师并没有做到个性化教学;在健康使用方面,教师能够很好地做到为学生选择适合的资源,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学生合理应用资源;在规范行为方面,参赛教师都能够较好地达成相关的资源利用与使用的知识渗透。
对策与建议
举办大赛的目的是以评促改、以评促建,接下来从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教育技术学科应用、推进方法与策略三方面提出对策与建议。
1.教育技术能力培训
培训先行,以便教师在学科教学中能够适切应用教育技术促进学与教。在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方面,应该秉承从理念到实战再回归理念的思路。如果希望在一线教学中应用先进的教育技术,一定需要相应的培训。培训的内容不仅仅是某项媒体或工具所具备的功能,还应该包括为什么应用这项媒体与工具,相似媒体与工具的区别、联系、优缺点分析,如何评价应用效果等方面。只有让教师从心里接受这项媒体与工具,而且知道优越在哪些方面,才能让其尝试深入应用这项媒体与工具。
培训最好结合案例进行,而且需要有不同技术及应用效果的对比。另外,还需要在教学设计、教与学理论与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培训。只有让教师经历教学思想和应用理念的洗礼,才能让他们懂得某项媒体或工具的价值所在,他们的实战才能更有针对性。实战后还需要让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评价,回归到理念的验证、提升与完善。
2.教育技术学科应用
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的主战场,教师要想在学科教学中适切应用信息技术,一方面要谙熟学科特点和学生特点,另一方面还需要充分掌握不同技术的特点及优势。
事实上,每位教师在具体应用教育技术理念的过程中,无论思想还是行动都会有所差异。在学科应用方面,建议倡导从同步到异步再回归同步的步骤。我们试图利用信息技术来促进教学方法创新、学习方式变革,但是我们也面临基础设施建设及教师职业素养方面的鸿沟和差距,在这种情况下,是否可以让一部分人先跑起来,并且将他们宝贵的经验通过案例视频、文档等方式反馈到那些起点略低的学校和教师,也可以在区域内进行赛课。通过这种扩散式的、异步式的发展慢慢让步调再统一起来。
3.推进方法与策略
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离不开一线教师的实践与努力,也离不开学校以及县区、地市、国家相关部门的协同努力。
在学校方面,需要提供基础设施支撑,提供充分的数字化学习环境与资源,同时学校需要进行教研及培训活动,并制定通过课题、赛课等方式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应用推动策略。在区域教育主管部门方面,需要责权分明地建立组织管理体系,为学校提供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立区域性的考核指标及奖惩办法,并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培训。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