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思维求辩

2014-04-28 22:46胡小明
中国工业评论 2014年7期
关键词:节点资源信息化

胡小明

当前正是移动互联网大发展的时期,移动互联网带来的发展机会对各行各业都极为重要,认识网络价值应从互联网思维开始。

2013年,“互联网思维”已成为信息化领域的热点名词。马化腾与雷军化身互联网思维最有号召力的宣传者——马化腾掌管的腾讯目前已经拥有6亿用户;雷军的小米手机去年也完成了300多亿元销售额,其销售模式甚至被称为粉丝营销。人们对这种骄人业绩的注解是:采用了互联网思维。

诚然,腾讯与小米的业绩是多方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能归功于一种思维方式,但错误的思想方法却足以导致失败的结局,这也是需要关注 “互联网思维”的主要原因。

传统信息化思维与互联网思维究竟有何不同?

什么才是互联网资源

互联网算什么资源?这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

传统信息化理论强调信息资源的作用,但是对信息资源的范围并没有明确的约定,很多人头脑中的信息资源就是资料,经常将数据资料通称为信息;然而狭隘理解信息资源会忽略很多重要的资源,例如软件资源就被忽略了。软件是自动化的灵魂,信息化对社会生产力的提升主要不是改进了决策,而是使大量规范性、操作性脑力劳动自动化,是智能的普及。在信息资料过剩的时代,智能系统建设比信息共享更重要。

其实,最容易被忽略的还是网络资源。通信网络促进社会效率的提高人人可见:手机提高了社会合作的效率,降低了交易的成本提高社会生产力。家政小时工都能因手机而增加业务,更不用说经理们的效益了。互联网能大幅度提高社会分工协作效率,是一项重要的信息资源。将通信网络归入信息资源,可能会让很多人感到不习惯,通信网络的作用是提高社会组织化的效率。信息科学认为,组织、秩序与信息本质上都是不确定性的减少,都是信息资源。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各种资源的稀缺性不断变化,互联网、搜索引擎大大促进了全社会的信息共享,信息资料供应丰富同时也降低资料供应系统的价值;软件业、云计算的发展及软件外包的繁荣减少了软件的稀缺性,降低了软件企业的收入。可以说,当前正是移动互联网大发展的时期,移动互联网带来的发展机会对各行各业都极为重要,从资源的视角认识网络的价值成为互联网思维的基础。

网络资源与其它资源重要的不同是它能够产生协同效果,数据资源、软件资源都是独立使用的资源,使用者获得效益与他人无关,但网络不同,它会产生 1 + 1 > 2 的效果,这种多出来的效果称为涌现,网络价值与节点数平方成正比是涌现的效果。网络价值不只是单个节点的直接受益,更在于产生涌现的价值,涌现是新机会的发源地。

网络涌现的结果是单个节点行为料想不到的,互联网形成了一种新的生态环境,使得电子商务、电子政务得以产生,这是一种新业务的涌现,也是一种新秩序的诞生。

我们可以预见,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互联网的涌现将会越来越多,社交网、微信、O2O电子商务都是互联网涌现的新模式,这些新模式是互联网带来的创新。举个通俗的例子,正如造句层次思维不能构思小说、语法层次思维不能创作诗歌,要理解涌现的新现象必需要有互联网思维。

我们会发现一个值得思考的现象:由政府集中设计的市场服务项目大都难以生存,而由市场自组织产生的合作模式却有可持续生存的能力,其原因在于前者是一次性设计和独家智慧,没有应对日后变化的调节能力;而市场自组织的业务是合作者自行选择的结果,每次选择都是一次智慧的沉淀,自组织的过程是智慧积累的过程,从而有更强的生命力。

其实,集中控制的信息化与自组织的信息化是两种不同的思路。在简单确定的环境下集中控制的方案更有效,但在不确定性的环境下,集中控制方案往往不可行。

互联网的涌现不是人为控制的结果,它是网络节点行为的自行组织。传统信息化设计是以控制为中心,信息系统代表的是控制者的思维逻辑。但是在开放网络环境中,节点行为是不受控的,涌现是节点自主行为的协同效果,节点的意向与共同遵守的协议标准决定着涌现的结果模式。

与集中控制的系统相比,网络自组织系统有更强的创新能力,控制是将已有的思想施予外部,该过程中并无新思想产生,而网络自组织则不同,网络涌现的效果是节点思维不曾想到的,可能出现新机会,创新活动会由此产生。放弃集中控制的思维模式,建立合作协议,鼓励自组织活动是提升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互联网就是沿着这条路径繁荣起来的。

感性化的IT应用

在信息技术应用前期,昂贵的计算机只有机构用户能用得起,且信息技术主要用于工作领域,应用目标很明确,信息化思维是理性的;而在PC互联网时代,廉价的信息技术迅速向家庭与个人普及,信息技术向生活型应用扩展;到了移动互联网时期,数字化生活已成为移动互联网的主要内容。

在讨论互联网思维时,要重视信息技术应用方向的巨大变化,数字化生活与数字化工作的需求有很大差别,数字化工作的目标明确,思维理性;而数字化生活目标多样化,愉悦成为目标,用户思维感性化,传统的信息化理论很难理解互联网思维。

信息技术成本下降直接影响应用方向,几十年来摩尔定律使IT性价比提高了数十亿倍,智能手机晶体管集成度已上亿,人类已进入计算能力过剩的时期:大量的计算能力转向游戏、娱乐、文化消费,功能需求让位于美感,大众IT应用越来越时装化了,使用什么手机、加入什么网群成为一种文化现象,这是苹果热、小米热的原因之一。文化消费、感性需求是移动互联网产生的新特点。

计算机主流应用经历了科学计算、数据处理、数据库、PC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五个时期;其应用从工作型应用向生活型应用扩展;社会信息化观念也应当根据市场环境的变迁而变化,互联网新规律正在更新信息化思维。

传统的信息工程学思维是在局部领域、确定性环境下的信息化思维,是精确的工程思维,这种思维方式在微观执行时非常有效,但对更广阔的环境就不适用了,面对不确定环境需要有宏观层次的信息化眼光。

传统的信息化观念是面向工作型应用的,这是机构用户的信息化理念,当家庭与个人成为信息技术的主流用户时,观念将随之改变。在生活、娱乐性应用中,感性需求、艺术需求上升,信息产品与服务的用户体验成为关键。

如果从组织资源视角理解通信与网络,它是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通信与网络资源能够降低社会协作成本,促进社会业务流程重组,提高社会生产力,互联网应用颠覆了很多传统商业模式。

节点连接成网络会产生1 + 1 > 2 的效果,增值大部分来自网络自组织涌现。涌现是一种高层次现象,是新秩序的产生,它是节点层次思维想象不到的,如微信、O2O模式等,跳出老的思维层次才能发现涌现产生的机会。

传统的信息工程思维是以控制为中心的思维,这是软件思维逻辑的延续,只适用于确定性环境。在不确定环境下,自组织模式能更有效地积累大众智慧实现创新。通过标准、协议协调的自组织模式比直接控制更有效。

移动互联网时代,现代信息技术已经普及到每一个人,信息消费进入到最个性化时代,工作不如娱乐,功能已不如美观,用户的心理感受已成为影响市场的关键因素,需要从大众文化理念来领悟互联网思维。

(作者为国家信息中心原副主任、中国信息协会副会长)endprint

猜你喜欢
节点资源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基于移动汇聚节点和分簇的改进节能路由算法
我给资源分分类
CAE软件操作小百科(48)
基于点权的混合K-shell关键节点识别方法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资源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