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人民主体准确把握群众路线的精神实质

2014-04-28 04:10姜普敢
唯实 2014年3期
关键词:顶层方法论统一

姜普敢

习近平指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是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的必然要求。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不仅是对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工作方法的一次集中学习,更为重要的是,促使全党通过此次教育实践活动能够全面理解、深刻领会、准确把握群众路线的实践基础、科学内涵、精神实质以及重大意义,从而确立牢固的群众价值观。因此,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价值观和方法论一体两面式的学习,而贯穿于群众路线价值观、方法论终始的价值维度就是人民主体。

一、价值观确立:一切为了群众与一切依靠群众的统一

从价值维度考量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与“一切依靠群众”的有机统一。

“一切为了群众”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具体而言,就是要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的原则,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愿群众之所愿,盼群众之所盼,以群众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工作决策和执行情况好坏的衡量标准。首先,必须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所谓“根本利益”就是人民群众利益构成中最基本、最核心、最主要的内容。与任何个人私利、小集团利益以及眼前利益、近期利益、短期利益相比,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更具根本性。中国共产党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忠实代表,为人民利益而诞生,为人民利益而奋斗,除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之外,没有任何个人私利。广大党员干部要切实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绝对不能充当为富不仁、唯利是图者的保护伞。其次,必须时刻关心群众的利益与生活。为了群众不能只停留于口头上,而是要给予人民群众实实在在的、看得见的物质福利,做群众的知心人,真正把群众的冷暖疾苦放在心上,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最后,必须对人民负责。一切为了群众是中国共产党人不可推卸的责任,也是最伟大神圣的责任。习近平指出:“要始终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真心为群众着想,全力为群众造福,办好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群众遇到问题,作为党政领导干部以及行政部门工作人员要不回避、不逃避、不怠惰,坚决杜绝“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现象。

为了群众必须依靠群众。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作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尤其是党政领导干部只有真正确立依靠群众的价值理念,才能自觉向群众靠拢。也就是说,要多了解群众意愿与要求,理清群众的情绪与脉搏,多倾听群众心声,以此作为制定政策和开展工作的依据。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言:“党只有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才能做到坚如磐石。”此外,依靠群众必须尊重群众意愿,一切工作从群众的实际出发,而不能空凭良好的主观愿望。只有善于同群众商量,循循善诱,耐心求教,才能赢得民心,工作才能真正见实效。

“一切为了群众”与“一切依靠群众”有机统一是群众路线的一大特色。“一切为了群众”必须“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必须“一切为了群众”。仅仅意识到人民群众的力量,却不能真正为了群众,是难以赢得群众的信赖的。群众路线则将二者紧密结合起来,无论革命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都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

二、方法论落实:“本源”与“归宿”的统一

党的群众路线可经典表述为“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代表了我们党对人民群众的根本观点,“一切为了群众”是回答“为了谁”的问题,“一切依靠群众”是回答“依靠谁”的问题。“为了谁”的主体是人民群众,“依靠谁”的主体还是人民群众,二者统一构成了群众路线的价值立场。这种价值立场同样体现于“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认识论之中。群众路线的认识论认为,人民群众既是认识的来源,又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体现了“本源”和“归宿”的统一。

一方面,必须从群众中来。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整个社会历史活动都是人民群众的实践结果。基于这种认知,就会发现:人民群众犹如一个矿藏无比丰厚的宝库,蕴藏了巨大的智慧和创造力。只有融入群众之中,我们的智慧和力量才不会枯竭;只有依靠人民这座大山,才不会被各种困难压倒。

另一方面,必须到群众中去。唯物史观不仅肯定人民群众作为认识来源的地位,还肯定人民群众作为认识检验标准的社会历史作用。“到群众中去”就是把政策、理论置身于广大人民群众的实践中去检验正确与否。它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虚心向群众求教,善于从群众的议论中发现问题、调整政策、总结经验,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案;善于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探索新形势下与群众紧密结合、打成一片的新形式、新方法。在边学习、边查找、边改进的过程中,让群众看到变化、见到成效,使政策领导的思路更鲜活、更生动、更正确、更丰富。

“从群众中来”是党的群众路线的本源,“到群众中去”是党的群众路线的归宿,二者有机统一。这就要求广大党员干部既汇集民力、集思广益,把群众的感性认识进行理论升华,形成初步的路线、方针、政策,又把这些路线、方针、政策运用于群众生活实际,接受群众批评检验,不断修改完善。

时下流行着一种“顶层设计”的讨论。“顶层设计”原是一个工程学术语,作为中央文件新名词首次出现于中共中央关于“十二五”规划的建议中。“顶层设计”的基本理念是“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它代表了一种对经济发展、社会改革的长远谋划。我认为,“顶层设计”不失为一种促改革、谋发展的尝试思路,施之得当能够有效根治“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短视行为,但是“顶层设计”必须走群众路线,不能脱离群众的现实生活,沦落为漫画式的游戏设计。因此,党和政府要当好人民群众的“总设计师”、“舵手”。“顶层设计”必须激发源自基层的力量,必须考虑群众利益、群众感受,吸引他们参与到“顶层设计”宏伟蓝图的具体实施中来,从而实现“顶层设计”与“底层冲动”的有机互动。endprint

三、“反四风”:群众路线的当下实践

群众路线的最大特色是两个统一,即价值观确立上“一切为了群众”与“一切依靠群众”相统一,方法论落实上“本源”和“归宿”相统一。价值观和方法论又是有机统一的,价值观为方法论提供价值导向,方法论是价值观的方法落实,这种统一构成了群众路线特有的人民主体价值维度。开展以“反四风”为主要内容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不仅是群众路线方法论的学习,更重要的是,致力于群众本位价值观的弘扬,这在根本精神上与群众路线的价值维度是一致的。

“形式主义”的实质是只顾个人利益,而将群众抛之脑后的个人主义价值观表现,外化为“知行不一、不求实效,文山会海、花拳绣腿,贪图虚名、弄虚作假”。“官僚主义”是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做官当老爷的领导作风。官僚主义是一种长期存在的、复杂的历史现象,其一般特征是领导者脱离实际,不了解下情,高高在上,贪图舒适,满足现状,做官当老爷;饱食终日,无所作为;遇事推诿,办事拖拉,不负责任;不按客观规律办事,独断专行;讲求官样文章,繁文缛节;等等。其根本问题在于脱离人民群众,丧失公仆意识,颠倒了“主人”和“公仆”的关系,致使与人民群众的“鱼水关系”会变成“油水关系”、“水火关系”。因此,官僚主义成为人民的大敌、党的最大威胁,也是“反四风”的核心内容。享乐主义危害巨大,它是一种极为低级趣味的追求,党员干部如果深陷其中就会整日觥筹交错、杯盘狼藉、醉生梦死,把人民群众抛之九霄云外。严重败坏了党的形象,损坏了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必须予以坚决抵制。奢靡之风的最大危害是使人丧失关怀,丧失斗志。如果党员干部陷入其中就会彻底丢掉为人民群众服务的精神动力,沦落到甘为庸碌、不思进取的境地。显然,奢靡之风从根本上偏离了群众路线的价值旨归。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造成的负面影响相当深刻,甚至成为少数机关和部分党员干部身上的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症。习近平总书记尤为强调“反四风”:“因为这‘四风是违背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是当前群众深恶痛绝、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也是损害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根源。党内存在的其他问题都与这‘四风有关,或者说是这‘四风衍生出来的。‘四风问题解决好了,党内其他一些问题解决起来也就有了更好条件。”此外,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个场合以不同形式强调走群众路线、改善党的工作作风的重要意义。2013年上半年,他提出“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12字总要求;2013年7月11日至12日,他在河北正定县重温进北京前所立六项规矩,参观西柏坡,强调“两个务必”的深远意义;在湖北考察时指出,“‘官衙搞得堂皇富丽,我看着不舒服”。

可以说,习近平总书记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贯穿着群众路线意识、人民主体的价值维度。因此,以“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反四风”为主要内容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也取得了巨大成就:“四风”有所减弱,“三公”消费日趋合理,整个社会风气也大为改善。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反四风”、群众路线教育不能是一时的热情,也不会立竿见影,必须持之以恒,久见实效。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所说,作风问题具有反复性和顽固性,必须经常抓、长期抓,特别是要建立健全促进党员、干部坚持为民务实清廉的长效机制。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哲学系)

责任编辑:戴群英endprint

猜你喜欢
顶层方法论统一
从顶层设计到落地实施
中考省级统一命题意味着什么?
淝水之战
论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建构
顶层住户的无奈——渗漏篇
A Literature Review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浅谈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构建
统一方向 瞄准目标
自然界中相互作用的大统一理论简介
国企改革顶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