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教材新变化(商务版)

2014-04-28 15:55:58吕新美
地理教育 2014年11期
关键词:黄土高原新教材蛋糕

吕新美

商务版八年级地理新教材内容主要是中国地理。山东省平原县第二中学王静教师曾打了这样一个生动的比喻:中国地理就像一块甜美的蛋糕,八年级上册学习是“做蛋糕”──政区、地形、气候、河流、资源、农业、工业、交通、文化等内容层层铺垫;八年级下册“中国的区域差异”是“切蛋糕”──划分四大地理区域;分区学习即“品蛋糕”──四大地理区域差异明显。三部曲中,“做蛋糕”是基础,“切蛋糕”是关键,“品蛋糕”是目的,笔者深以为然。经过一年的教学实践,从“做蛋糕”到“切蛋糕”,再到“品蛋糕”,本人发现八年级新教材的编写既有突出优势,又有不足之处。

一、突出优势

1.重组结构,创新教材设计

本着创新教材设计、优化教学内容的指导思想,八上新教材处理思路相对比较清晰,如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设置三节内容,即第一节“地形地势特征”、第二节“气候基本特征”、第三节“河流和湖泊”。很明显教材是从地形、气候、河湖三方面说明中国的自然环境,这样安排教材结构比老教材清晰、简单。其中第二节“气候基本特征”将老教材“气温和降水”、“气候的基本特征”两节内容揉和一起,编者的出发点不言而喻,将中国的自然环境脉络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尤其是“季风气候显著”这一目的安排,新增阅读内容“我国东部地区的雨带推移及其影响”,让学生感受到季风对我国气候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降水。接着新教材呈现“中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图”,内容环环相扣,成为新教材亮点之一。

新教材修订以八年级下册尺度为最大。八下“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为中国地理分区开篇,之后设专门章节分别讲述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分区。四大地理区域中穿插不同尺度的地理区域,既有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必学的北京、台湾、香港、澳门,又有东北三省、黄土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从而实现课程标准关于“此外,教材编写者和教师还必须从全国范围内选择至少五个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编写教材和组织教学”的基本要求。这些区域作为其中的一个自然或行政区域,在四大地理分区的背景下,有宏观地理知识作铺垫,学生学习会比较轻松,也利于深化对四大地理分区知识的理解。

2.情境导学,激发学习兴趣

八下中国区域地理新教材编写的思路和七下世界区域地理新教材编写思路相同,由导学情境与区域主图和名片一起占据完整的一页,构成独具特色的“导学篇”。问题情境设置的基本策略是:选择一幅与本节内容相关的画面,或提供照片,或给出地图或人物图像,以资料卡的形式提供材料,用简短文字叙述,自然地切入教学主题,集中学生注意力;通过巧妙设置悬念,激发学生求知欲,调动其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3.子目标题,突出区域特征

八下新教材中国区域地理每一节内容都设有子目标题。子目标题往往是对某一目内容的高度提炼和概括,其很强的概括性便于学生理顺图文脉络,建构知识框架以掌握主要知识内容。虽然老教材编写也注意突出区域特征,但新教材处理更为明显。如关于每一区域的位置和范围,老教材专门用一目进行介绍,新教材则将各个区域的位置和范围安排在导学篇中进行学习,每一节的每一目都以区域最突出特征作为标题。这对于感性知识较强而不善于逻辑思考的初中生而言,学习有关键词可抓,易降低学习难度。如八下“黄土高原”一课,共由四目组成:第一目“全球最大的黄土区”、第二目“水土流失严重”、第三目“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第四目“生机焕发的黄土地”。再如,“东北三省”一节,共由三目组成:第一目“冷湿的自然环境”、第二目“重要的农牧业基地”、第三目“转型中的工业基地”。每一子目标题都是对该目内容的高度概括,很好地突出了区域特征。

4.地理活动,关注探究过程

新教材与老教材相比,课堂活动设计更加关注学生学习过程,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生成和学生的终身发展。如八下“黄土高原”一节第20页新增设的活动“水土流失小实验”,讨论水土流失的强度与哪些因素有关。笔者认为这一活动不仅是本节教材的亮点,更是必须重视的活动内容——地理探究活动。该活动通过三个对比实验,让学生清晰地认识到水土流失的强度与地面植被、降水强度、坡度大小的关系。该活动并未直接给出结论,需要学生自己探究发现。这类活动不仅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更为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生成过程及探究意识的培养。

5.图片精美,承载信息丰富

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能够承载丰富的地理信息。新教材与老教材相比,重新绘制地图、示意图,使其更加科学、美观、形象,景观图片更具视觉冲击力。图像与课文结合紧密,起到以图引文、以图释文的作用,形象直观地反映和说明地理问题,对学生产生很强吸引力。八年级下册新教材这一特点非常明显。如“黄土高原”一节中直接提供有效信息的图表多达17处,其中第18页图6-3-1“黄土高原范围和地形”,可了解黄土高原位置,清晰找出黄土高原范围、流经该地区河流、所处地形单元等有效信息,利于培养学生读图素养以及获取信息能力。又如,第19页黄土地貌景观图和第21页黄土高原景观图,让学生直接感受到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特征,可为后面教学创设情境——“假如你生活在这里,面对如此恶劣的环境,你会有哪些举措”,从而过渡到第四目“生机焕发的黄土地”的学习。

6.海洋国土,全面认识国情

八下新教材增加了“我国的海洋国土”一章。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它顺应时代发展,体现课程标准“认识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的要求。同时也避免老教材中国区域地理只讲陆地区域,不讲海洋区域的局限。教材由陆地到海洋的编排方式,隐含了中华民族正在以开放的胸怀和气魄走向蓝色海洋,走向世界,有利于引导学生全面认识中国国情,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海洋意识和国土观念。

二、不足之处

1.个别内容表述不够严谨

八下新教材第54页香港组成描述如下:“香港位于珠江口东侧,由香港岛、九龙和新界组成”。这种描述会让学生产生错觉,即“香港只包括香港岛、九龙和新界三部分”。而从图7-3-4“香港特别行政区”图上可知香港组成不仅有香港岛、九龙和新界,还有周围200多个岛屿。教师新授课时应让学生明确香港的组成部分。

2.某些地方抢占学生探究空间

八下地理新教材编写有许多地方用文字形式直接给出结论,笔者认为这样做忽略知识的生成过程,也阻碍有效教学活动。如八下新教材“黄土高原”一节第二目“水土流失严重”,开篇即给出结论“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既有土质疏松、降水集中等自然原因,也受乱垦滥伐、过度放牧、陡坡耕种等人为因素影响”。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原因是本课重点,也是组织学生从事探究活动最好内容,这样设计忽略知识生成过程。可做如下改动:在组织学生做完“水土流失小实验”,得出水土流失强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后;呈现课本第21页图片:黄土高原景观图、干燥的黄土遇水后变为泥浆、延安气温变化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引导学生口头描述或写出黄土高原的外在特征;最后让学生分组探究,归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关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人为原因,可通过阅读材料帮助学生得出结论,体现知识的生成过程。

3.局部内容编排略显混乱

八上第二章第二节“气候基本特征”第二目编写,教材内容略显混乱,层次感不强。为了承接第一目季风气候显著,可这样编排:“季风影响下,降水的时空分布不均是气候复杂多样的一个重要体现,人们通常根据一个地区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将我国划分为四类干湿地区”,然后呈现干湿地区分布图。“我国气候的复杂多样还表现在气温时空分布上”,紧接着呈现“中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中国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中国温度带分布图”及其相关内容。“我国气候复杂多样还体现在气候类型复杂多样上”,可呈现教材内容与“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图”。这样编排教材,内容紧凑、层次分明。

4.部分图片选用不够典型

八上新教材第三章“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一节中图3-1-1“2010年中国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图中显示中国的林地所占比例为31.86%。据可靠消息,时至2014年4月21日国家林业局介绍了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我国森林覆盖率上升,达到21.63%,世界平均水平是31%。且不说中国的林地是否占到31.86%,图中除耕地、草地和内陆水域有比较令人信服的数据之外,“其它”那一项显示比例为12.72%,这个比例中是否既包括建设用地,又包括难利用的土地?如果包括,显然和事实不符,教材文本说明也不配套,让人摸不着头脑。顺应时代发展,使用新数据是新教材的重要特色,但是数据来源必须真实可靠。

猜你喜欢
黄土高原新教材蛋糕
《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特别征文
地理教育(2022年10期)2022-09-29 09:23:56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师道·教研(2021年2期)2021-03-28 02:20:53
挺立于课本之中的“树”
担当意识:历史新教材渗透不可或缺
教书育人(2020年11期)2020-11-26 06:00:34
创意蛋糕
选举 沸腾了黄土高原(下)
公民与法治(2016年3期)2016-05-17 04:09:00
选举沸腾了黄土高原(上)
公民与法治(2016年1期)2016-05-17 04:07:56
切蛋糕
孩子(2016年4期)2016-04-13 12:56:57
做蛋糕之前
特别的蛋糕
幼儿园(2015年3期)2015-08-16 08:3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