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英语教学信息化技术创新与实践策略*

2014-04-28 07:33:08王聪刘天方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4年20期
关键词:英语课程大学英语教学

◆王聪 刘天方

作者:王聪,西北工业大学信息中心(710072);刘天方,中国教学仪器设备有限公司(100032)。

世界上超过1/3的人不同程度地掌握了英语。英语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信息交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大学英语教学中应创新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创新思维,提升实践能力与增强知识获取意识,注重主动性与协作性[1]。如果有充分的主动性聚合,其力量是强大而持久的。高校教育应充分利用团队协作的导向,挖掘资源、转化信息,应用于最基础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

1 大学英语教学需求与分析

大学英语教学是高等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大学英语课程是大学生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早在2007年,教育部公布《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建议大学英语课程设计应充分考虑听说能力的培养,应大量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开发和建设各种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课程[3],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与条件。同时提出,对英语教学开展评估,采用课内外活动记录、网上自学记录、学习档案记录、访谈和座谈等多种形式,以便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观察、评价和监督,促进学生有效地学习,并包括期末课程考试和水平考试。此外,应全面考核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和教学效果等。由此可见,英语教学不仅是简单的教学问题,更直接影响到国家科技、经济的发展乃至改革开放质量的提高。

大学英语是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跨文化交际和学习策略为主要内容,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主要是培养英语专业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及非英语专业学生用于查阅外文文献资料的能力。大学英语教学的对象和主体是学生,其专业和兴趣需要更多地重视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定位中的个性化和多元化[4]。因此,专业和兴趣主导的教学目标定位更适合目前大学英语课程的设置,具体分析组织功能,由教材监控下的数字化课程内容、课程设计团队的分工合作、教学手段与效果的过程管理三项构成。

2 信息化教学的功能构成

信息化教学是以现代教学理念为指导,以信息技术为支持,应用现代教学方法的教学[5]。在信息化教学过程中,要求观念、组织、内容、模式、技术、评价、环境等一系列构成因素信息化。

信息化教学模式建立在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之上[6]。明确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师创设的情境、协作与会话等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当前所学的知识进行意义建构并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如教师帮助学生主动获取信息,学生成为知识信息加工的主体,通过情境创设、问题探究、协商学习等以学生为主体的过程,学生利用媒体及相关技术作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认知工具,用来查询资料、搜索信息,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

这里强调的“情境教学”“协作关系”“互动设计”“资源转化”是英语教学过程的关键功能因素[7],并需要体现在信息化教学的整个过程中。

3 “Team Working”的引入与优化

长期以来,传统的教学模式推动、高校重科研轻教学的导向、教学评价体系的不合理等问题使得现代高校英语教学呆板、被动、滞后。尽管英语地位重要,占用学时多,但效果并不是太好,而且许多教学资源也被浪费,缺乏形成良性循环的教学模式。国内的设计教育已逐步重视Case Study[8](案例分析)的教学方法,但仍把学生个体作为教育客体,这既不利于学生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也难以适应现代设计Team Working的时代特征。

团队协作模式 “Team Working”(团队合作)教学模式有着高效和有序的鲜明特征[9]。将学生作为个体的Team来培养,在Team内部充分发挥学生的团队创造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主要包括Team Building(团队组建)、Team Role Adjusting(角色调整)、Team Rule Controlling(规则控制)和Team Training(团队训练)以及Team Working(团队工作)教学模式等。在国内本地化教学的可行性[10],在利用多媒体技术实现同步标准美语发音的技术上实现外语创新教学形式。例如,学生可以被交叉混编为几个Team,经过竞选,每个Team有自己的Team Leader(领导)和Team Spokesman(发言人),在Team Leader的主持下,每个Team确定自己的Name(名称)、Motto(格言)、Rule(规则)并设计自己Team的Logo(标志)。在经过简短的训练之后,这些Team就展开基于竞争的Team Working的学习[11]。

每个Team内的规则和机制不尽相同,其内部的团结协作也为了获取更多的荣誉而不断自我调整以达到最佳。课堂上回答问题的不是“个人”,而是代表Team的Spokesman,其他成员也可以补充回答,以体现本Team的真实水平。每位学生完成的不是相同的作业,而是Team内部根据每个成员的情况自行分配的子任务。专业外语的成绩首先是Team的成绩,然后是在此之下的个人的成绩,每位学生的成绩都和所在Team的表现息息相关。

通过实践,每位学生的英语能力都得到很好的锻炼,在获取到实实在在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如何向别人在碰撞中学习,如何团结协作,如何发挥团体的最大效能。

课件的适应性优化 为了生成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西北工业大学大学英语从第1~4学期为必修基础课,共240学时,16学分,根据《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规定的各项指标,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综合文化素养等。采用分级教学,根据《要求》规定的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的分层次要求,按课程群设置,分为基础级课程群、中级课程群、高级课程群和自选课程群。

教材上选用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发行的《新视野大学英语》系列教材和《新编大学英语》读写教材为主导,自编教辅材料和教材《新编大学英语》1~4册教学课件,以《大学英语听说教程》(国防工业出版社)等为辅。

多环节的教学创新策略 采用具有西北工业大学多年教学特色的多媒体网络教学模式,即网络视听说教学+多媒体读写译教学+小班口语教学的教学模式,网络课程突出视听说专项训练,多媒体课堂突出读写译教学,小班面授突出口语教学。另外,为了发挥课程群的最大效果,在课件中由教师亲自收集或制作多媒体素材,尽可能多地展示相关图文资料,注重英语与其他知识领域内在联系,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培养主动兴趣。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培养学生自主查询、搜索、思考、持续、归纳、应用学习的能力,根据课程内容,在课堂上采用Role Play(角色扮演)和Play Game(做游戏)的形式来强化知识印象。

4 网络教学系统的应用实践

西北工业大学在2008年建设了以网络教学系统为平台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示范基地”,其中包括《新视野大学英语》网络教学系统、《东软在线英语》测试系统、大学英语精品课、新编大学英语等应用模块,如图1所示。

图1 大学英语网络课程平台

此平台与校园信息化教育教学的其他内容(learning system、高校教育资源库、资源中心、校外优秀资源、VOD)集成在一起,充分与教育技术的相关应用融合实践,已创造高利用率的学习环境,如图2所示。

图2 信息化教育教学平台——“翱翔学堂”

西北工业大学大学英语课程是教育部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的“样板”单位,其中大学英语网络课程是该课程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12]。本课程主要教学内容包括《新视野大学英语》(作为听力课程教学内容)、《新编大学英语》(作为阅读课程教学内容)、口语课程讲义和写作课程讲义,同时采用先进的机考形式建立分级试题库[13]。此外,该网络课程突出学生技能素质的培养,建立“第二课堂基地”和“西方文化长廊”,并针对教师的需要专门建立教师备课室,以便促进协作交流,如图3所示。

图3 教学过程协作交流分析

在具体教学应用实践中,“课程介绍”模块是针对听、说、读、写的不同环节设置;“单元学习”采取分别建立学习目标、句型分析、词汇与短语、语法学习的模式;“作业布置”则针对阅读课程、对话课程和写作课程,包括选择题、完型填空题、阅读理解题等客观题型和问答题、作文题等主观题型,各占50%,其中包含16套作业试题和其他题目;“在线测试”采用在线机考形式,系统随机生成试卷,自动进行在线评分,内容量无限扩大;“课堂录像”收纳了阅读课、写作课和口语课教学实录片段供学习参考;“参考资料”重点推荐文字、图片、相关教学网站链接等;“课外学习”提供VOA、BBC等教学视听内容和外国文化影视经典片段的学习。

5 信息化教学特色设计

信息化教育教学的研究必须从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对构建模式和实践问题展开[14]。各个高校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但都离不开以素质教育理念、新课程改革思想为指导,以现代学习理论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支持。从教学模式创新的角度出发[15],对于大学英语课程,结合基于资源的主题教学模式+基于问题的情境化教学模式+基于网络协作学习的个性化智能教学模式,充分体现其教学特色。

1)多媒体视听教学:强调英语教学的听说读写课程,建立精品课堂、视听空间、对话频道、写作天地,运用流媒体与视频技术进行教学。

2)强调技术支持:运用 ASP、FIREWORKS、DREAMWEAVER、Flash等技术进行网站技术设计,突出教学的互动性、持续性。

3)个性化分级策略:针对大学英语四级教学目标,建立分级教学平台,学生可以自主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英语教学,逐渐形成学习信心,有助于教学目标化进行。

4)文化与知识并行:通过建立西方文化长廊栏目以及对教学课件文化性内容的设计,使学生在获得英语知识的同时,深入了解西方文化,培养文化修养。

5)促进技能运用:开辟网上第二课堂,促进学生通过参加各种全国性英语活动,提高英语运用能力与学习积极性,利于跟踪教学、反馈效果。

6 结语

任何教学模式都要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创新模式能否适应学生的需求和教师的要求,关键在于实践,并要根据具体情况不断调整。从理论高度发挥信息化技术的能效,充分发挥高新技术对教学的辅助功能,形成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教学体系。■

[1]张一春.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构: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师专业发展[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郎非.流媒体网络教学平台构建关键技术[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

[3]李天龙,马力.高校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3,23(6):34-37.

[4]何克抗,林君芬,张文兰.教学系统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5]王卫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策略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2(5):103-109.

[6]高惠莉.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常态化探究:基于大学英语多媒体教学的实证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3(2):83-88.

[7]GuYue-guo. Computer-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the State of the Art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the Chinese Context[J].英语电化教学,2008(2):3-13.

[8]李艳平.信息技术与大学外语课程整合中的主要变量关系研究:大学英语教师教育技术培训视角[J].现代教育技术,2010(10):93-96.

[9]熊生贵.新课程:教学创新新视点[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4.

[10]曹超.中国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30年回顾与展望[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9(8):39-42.

[11]赵敏娜.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美国高校课堂模式发展动向[J].宁波大学学报,2003,25(3):82-85.

[12]Scott T W & Tiessen P.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and managerial teams[J].Accounting, Organizations and Society,1999(24):263-285.

[13]Jones G & George J. The Experience and Evolution of Trust:Implications for Cooperation and Teamwork[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98(23).

[14]Blanchard K D & Eunice P C. How to Get Your Group to Perform Like A Team[J].Training & Development Journal,1996,5(1):34-37.

[15]李晓文,王莹.教学策略[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猜你喜欢
英语课程大学英语教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大学(2021年2期)2021-06-11 01:13:12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海峡姐妹(2020年12期)2021-01-18 05:53:08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甘肃教育(2020年17期)2020-10-28 09:02:48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5:28
大学求学的遗憾
论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Long的互动假说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金融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