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素荣 刘国兴
如何使校园文化建设创出特色,提升办学品位,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我们一直在思考。笔者认为,校园文化建设创出特色,就某个层面、某个视角而言,要从宏观着眼,从微观入手。在此,笔者就学校建立蒙古族文化铁艺透体墙、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墙、蒙古族文化艺术墙“三墙”,谈谈农村民族初中校园文化建设新思路。
一、蒙古族文化铁艺透体墙是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又一新特色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我们在不断反思,在不断思考。用无声之法,对师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激发工作与学习活力,营造校园蒙古族文化氛围,学校蒙古族文化铁艺透体墙是一个范例。
学校临中心街构建的100平方米铁艺透体墙可谓自治区乃至全国罕见。铁艺透体墙内镶嵌25幅彩绘蒙古族文化艺术图案,再现着蒙古族人民生产、生活、文体、娱乐、艺术等方面的内容。每幅图案的左上方都镶嵌着“双龙戏珠”彩图。总体设计表示我们是龙的传人,在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的同时,形成自己的文化特色。
1.铁艺透体墙再现着蒙古族文化气息,给人以美的享受,增强了师生的审美意识
铁艺透体墙内的艺术图案,有勒勒车、蒙古包、那达慕、马头琴、骆驼、蒙古族舞蹈、套马、雄鹰等民族艺术元素。这些艺术元素与钢筋焊铸的绿色墙体融为一体,构成了一幅色彩斑斓、内涵丰富、俊秀而坚固、通透而美丽的画卷。它再现着中华传统文化和地方蒙古族文化气息,彰显着校园文化特色。
校园外的过路人,看到铁艺透体墙的设计风格,有人指点着、欣赏着,甚至有人驻足观赏。他们感受和领悟着铁艺透体墙呈现的美。
校园里铁艺透体墙吸引了师生们的关注。他们你去我来,欣赏着,感受着,领悟着,无声地获得一种审美的愉悦和精神享受。他们觉得融入其中,全身充满了跃动之情,幸福感和自豪感应运而生。席勒曾说过:“若要把感性的人变为理性的人,唯一的路径是先使他成为审美的人。”学校在这方面,正在尝试着、探索着。这是育人的一条路径。爱迪生说得好:“最能直接打动心灵的还是美。美立刻在想象里渗透一种内在的欣喜和满足。”
2.铁艺透体墙增添着校园文化氛围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无论是硬件方面,还是软件方面,学校在上级领导的关爱支持和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营造了和营造着校园文化氛围,取得了一些成绩,创出了一些特色。譬如生物标本制作彰显了地方民族特色,成为本校和所处地域教育系统校园文化建设的一大亮点,深受上级领导的好评。这方面的论文已在《内蒙古教育》上发表,深受专家领导赏识。这些使学校受到了莫大鼓舞。正是由于“好评”、“赏识”、“鼓舞”给力,才有建立铁艺透体墙之举。正是此举,给学校增添了校园文化氛围。笔者认为,校园文化氛围能使全体师生受到激励和鞭策,并能生成“奋发向上、积极进取、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内驱动力,进而促进师生健康成长。
3.铁艺透体墙对传承民族文化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艺术的教育功能是人们通过艺术活动,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潜移默化地引起思想感情、人生态度、价值观念等方面的深刻变化。铁艺透体墙亦可谓艺术作品。学校在构建此墙之前,有一段酝酿、研讨的过程。怎样使墙变为一件艺术作品,让它也能说话育人,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坐在一起,商榷探讨,确定设计方案,并在教代会上专题研究,集思广益,修改设计方案。又征求上级有关领导的意见和建议,最后确定了蒙古族文化铁艺透体墙设计实施方案,汇集能工巧匠,开工建造,于2013年11月11日圆满完工。一堵按预设目的构建的蒙古族文化铁艺透体墙作为艺术作品展现在人们的视野里,产生了和产生着良好的反馈效应,在师生的精神上发挥了和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1)全体师生受到无声的熏陶和感染,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教师工作热情高涨,掀起了“小课题研究、学习新课标、读书活动”新高潮。学生学习氛围更加浓厚,形成了“优者竞先、优者帮差、差者争优”新局面。好人好事层出不穷。唐国学等人主动铺地垫路,有的教师和学生能适时关闭楼道电灯和电热水器。助人为乐的事多了。2013年11月22日,旗督导室领导莅临学校督查“教育局组织开展的‘八个专项活动”,对本校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并对本校工作亮点和特色工作给予表扬。
(2)全体师生对社会、自然、人生的认识有了新飞跃。
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有利于愉悦全体师生的身心;有利于鼓励他们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提升人文品质。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可以激活他们的思维,激发他们的灵感,提升他们对社会、自然、人生的认识,树立正确的理想和信念,在工作、学习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像优质的氧气,弥漫在校园的各个地方,使每个师生都得到熏陶、得到营养、得到滋润。师生漫步在校园里,观赏着每个景点,沉浸在文化的海洋里……领略能工巧匠的画技,感悟教师的治学态度,品味教师的人格魅力,体会在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的同时,注重和传承当地民族文化的重要意义,从而获得对社会、自然、人生的认识的飞跃和精神境界的升华。
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墙是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又一新窗口
学校除经常对师生进行常规的德育外,还想到了墙壁效应。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和研讨,在教学楼西北侧,将即将拆除的一段墙经过加固,构建了100多平方米的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墙。
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墙墙体背景底色为白色,并配有天蓝色的边线框。在中华传统美德画卷下设了7个板块,根据学校德育实际情况,标题分别确定为孝父母、尊师长、守诚信、尚节俭、乐读书、爱国家、守法纪。书写标题时加上了有立体感的蓝色边线框。用文字书写具体内容,字体不一,字色不同,同时配有因内容而异的彩绘图片。7个板块大小不一、色彩各异,形成了一个健康向上、内涵丰富、色调适宜的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新窗口。
三、蒙古族文化艺术墙是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又一新亮点
蒙古族文化艺术墙与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墙是一起构建的,近100平方米。它也设了7个板块,根据学校传承蒙古族文化的实际情况,标题分别确定为:好德歌沁——民间艺术奇葩;额吉;马头琴的来历;草原英雄小姐妹——龙梅、玉荣;那达慕;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民族风。每个板块因选取内容不同,所配图案、色调不同。有传承蒙古族文化的文字板块;有表现蒙古族民俗风情的画面;有再现蒙古族民间艺术的场景;有追忆民族英雄的图案……配以蒙汉两种文字说明,文图并茂。《好德歌沁》(已载入中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表演——围火起舞的场面分外抢眼。
它们蕴含着蒙古族文化的丰富内涵,充满了蒙古族文化气息,具有独特的民族教育功能。
四、“三墙”成为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蒙古族文化铁艺透体墙、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墙、蒙古族文化艺术墙“三墙”文化与原墙壁文化遥相辉映,再与楼道文化、各室内文化、档案文化整合在一起,成为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营造出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不仅增添了人文气息,而且彰显了校园文化特色。它在潜移默化地发挥着环境文化育人的功能。2013年11月21日自治区政协副主席、妇联主席陈羽一行在萨力巴蒙古族初级中学调研时,参观了“三墙”,又到科技活动室参观了新一轮的生物标本制作精品,给予很高的评价:作为农村民族初中,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能做到这样,洵属可贵。
我们要发扬锲而不舍、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的精神,创造条件实现与城镇教育资源共享的同时,发挥校园文化育人的功能,凸显农村民族初中校园文化特色,打造美丽萨力巴蒙古族初级中学。“只要有梦想装在心上,朝着梦想去飞翔,不怕一切困难和阻挡,一定会如愿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