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成
为了满足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成为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本文从对创新人才培养理念的认识为基础,从优秀人才培养、教学模式改革、管理制度改革等多个方面思考并探索了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具体措施。
创新实践培养模式改革培养创新人才,深化教育改革,是我国当前时代发展对高等教育提出的迫切要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着力培养信念执着、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学生培养中,提出了“培养高水平研究型人才,特色发展,服务航空航天民航,面向全国、面向世界”的人才培养理念,体现了坚持高层次、高素质、多样化、创造性的人才培养目标。
一、人才培养模式的理念
人才培养模式是在一定教育理论指导下,在实践中形成的将教学活动诸要素联结起来的结构和实施教学的程序和方式。建国初期,为了满足当时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国家确立了专才培养模式,这在当时人才紧缺的时代发挥了巨大作用。1983年,国教委提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培养为四化服务的人才上来,学校各项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指明了教育要把人才培养质量作为重要内容的思想。在21世纪的今天,随着国家对创新人才的高度需求,各高校都在试图突破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大力倡导创新教育理念,探索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王冀生教授给教育理念下了这样的定义:“教育理念则是人们追求的教育理想,它是建立在教育规律的基础之上的。”他又补充说明:“科学的教育理念是一种‘远见卓识,它能正确地反映教育的本质和时代的特征,科学地指明前进方向”。因此,大学人才培养的教育理念应该是以学生前途与社会责任为重心,以一定的价值观与道德标准为基础,是对培养什么样的人的一种具体要求。
二、创新人才个性化培养
创新人才培养除了要坚持人才培养的共性要求,如一定的社会责任感、一定的知识水平、一定的价值观与道德标准等;还要求大学确立自身的个性化人才培养要求,从而体现大学自身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
从学校办学的角度,个性化人才培养,需要遵循“一切为了学生全面自由发展”的教育理念,鼓励学生个性发展,引导学生主动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尊重学生意愿和选择,创建多样化的培养条件和包容性的制度环境,为促进学生全面自由发展创立浓郁的文化氛围和良好的生态空间。
三、创新人才培养的具体实践
1.优化优秀生培养机制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采用分级教学、建立长空学院等多种模式不断地开展优秀生培养。为了进一步提高优秀生培养的质量,学校提出了多种优化途径。在培优班建设方面,更加强调了特色培养,探索并建立了各具特色的培优班,构建了拔尖创新人才个性化培养体系。继续推进教学名师授课计划,重点推进研究性教学改革,增设新生研讨课、学科研讨课、研究方法论课程,加强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加强导师制建设,更好发挥导师在指导学生专业学习、学术研究方面的作用。
2.建立创新型实践教学模式
确立实践教学在教学工作中的重要地位,按照“系统、多元、规范、开放”的要求,整体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实践教学在专业总学时中的比重,加强实验教学方法改革,提高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比例,面向一、二年级学生开设演示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课程,开发创新性实验。
新生研讨课是由各学科领域的教授结合科学研究的前沿、热点问题,面对低年级学生开设的课程,通过学生在研究讨论、进行知识建构和价值认同、体验科学研究方法、提升自身能力的一种自主学习过程,强调师生互动和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演示实验课程旨在促使新生了解、体验科学实验现象与过程,涉及多个学科,以实验教学中心为依托,遴选出若干典型演示实验。在新生中开展演示实验课有助于构建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及思维能力有积极作用,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及学生的主体作用。
3.创新教育制度的建立
首先,要实施创新学分制,加强个性化培养机制的建设,压缩必修课程,增加选修课程,在选课程、选教师等方面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空间,为学生建立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创造条件。其次,大胆进行考试制度改革,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和要求鼓励和允许采取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如开卷、半开卷、讨论口试、大作业或大论文等,充分发挥考试的导向和激励作用。再次,加强本科生导师制度的管理,通过导师制使学生在课程学习、课外学术活动、毕业设计等环节中实施个性化培养。
加大对本科生创新教育的投入力度,学校和学院均可设立创新教育专项经费。向本科生全面开放各级各类创新实践教育平台,将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放在学校提高教学质量工作中的重要位置上。
建立创新教育激励机制,在教师中开展创新教学观摩竞赛类活动,将教师开展创新教育活动的情况纳入工作考核范围。探索学校教学科研奖励政策,对积极参与创新实践活动和取得突出成果的学生和指导教师给予资助和奖励。
四、实践中面临的挑战
1.教师的教育理念
培养创新型人才需要教师形成创新型教育理念,摒弃传统、落后的教育行为,建立个性化全面发展教育观,破除静止的知识观,树立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学生观,树立重视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质量观。
长期以来,大学教育主要还是延续了一种“应试教育”的模式,以讲授、灌输为主要的教学方法,以理论考试为主要的考核手段,忽视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和个性发展的多样性。要改变这一现状,一方面,需要教师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课堂教学不应该简单地照本宣科,应当多花心思引导学生对学科知识和实际运用的思考。另一方面,教师应该大胆地改变传统的学习质量评价方法,传统的质量好坏往往由考试分数的高低来评价,这样做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强烈的敌对情绪,压抑了学生深入探索的兴趣。
2.学生对学习的认知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本科生选课方面,均采取学生自主网上选课的方式,从学生的选课和退课情况来看,学生在选课时往往主要考虑是否刚好凑够毕业所要求的学分或课程的难易程度和通过率,并不关心自己对什么课程感兴趣或自己希望深入了解什么方向的专业课程。从这些方面可以看出学生对学习普遍缺乏自主能力,以修够学分和提高绩点为学习的最终目的,殊不知在今后进入工作或社会时绩点的高低并不是很重要,重要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要解决这类问题,一方面,学校可以给学生配备导师,由导师带领学生多了解课程学习以外的科研领域和实际应用领域,多参加课外科技活动;另一方面,学校可以开设一些关于就业指导、职业规划类的课程和讲座,加大力度实施校企合作计划,加大大学生科创项目投入力度,让学生多了解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建立正确的学习动机。
参考文献:
[1]刘智运.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和实施要点[J].中国大学教学,2011,(1):13.
[2]王冀生.现代大学的教育理念[J].辽宁高等教育研究,1999,(1):3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