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颖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我们以前玩过的转盘。转动转盘后指针可能会停在哪儿?有几种结果?哪种颜色区域的可能性大?为什么?
师:(课件出示第2、4幅图)同样提问。
师:想一想我们学习了描述哪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词语?
二、创设情境,引发问题思考
师:老师要跟班级的小旭同学比赛跳格子。我们商定好通过抛图钉的方式进行比赛,图顶尖朝上时老师跳一格,图顶尖朝下时小旭跳一格。比赛开始(课件展示比赛过程)
师:对于老师获胜这个结果小旭有了意见,他认为这样的比赛不公平,你们认为呢?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
师:既然大家的意见不相同我们怎么办呢?生:我们做实验试一试。
三、抛图钉实验
1.实验前感知。
师:我们做的实验是抛图钉。请同学们拿出发给你们的图钉观察。
生:一头尖尖的(师:我们叫尖尖的这部分为钉尖)一头平平的(师:我们叫这部分为钉帽)。
师:请同学们抛起图钉,看看图钉落地是什么样的?
生:两种结果:钉尖朝上、钉尖朝下。
【通过亲自实验观察,列举事件发生的所有结果】
师:你们认为哪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大?
生:钉尖朝上的可能性大。钉尖朝下的可能性大,可能性相同。
师请学生举手示意自己的猜想,同时观察举手的情况说说发现。
师:请同学们试抛一次,看看和自己的猜测是否相同?结果不同。
师:结果是不确定。我们该怎么办呢?
生:我们可以做几次实验,把实验数据收集起来。
【引导学生知道当遇到问题时要首先想到实验收集数据进行分析的方法】
2.实验收集数据。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像刚才那样先独自完成五次抛图钉的实验,记录数据。再请小组长组织大家用你们喜欢的方式将数据整理汇总。
3.观察数据信息,分析结果。
师:下面我们请小组长汇报你们小组的数据和结论。请同学观察数据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师: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谁能说说你的发现?
①生:我发现图钉朝上的次数多。
师追问:为什么你认为图钉朝上的次数多?
生结合数据说说自己的理由。
师:及时标出钉尖朝上次数多得的小组。
师:我们有什么方法能验证一下我们的初步判断呢?
生:算算总数。
师:好办法,通过增加实验次数来发现规律。
②生:我们小组的和其他小组的结果相反,钉尖朝下的次数多。
师:一个小组的实验可不可能出现这样的结果呢?
生讨论。
师:是的。因为抛的次数比较少,受到各种因素得影响这个小组的试验结果是可能会出现的。如果我们继续增加抛图钉的次数,做1000次,收集1000次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我们会发现钉尖朝上的可能性大的结论更为稳定。
四、摸球游戏
五、全课小结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想一想这节课做得活动。我们是怎样做得?
生:先猜测
生:再做实验
师:老师刚才看到同学们用划正字、划√、划圈等各种方法收集了实验数据。都很不错。
师:最后呢?
生:我们通过分析数据得到一个结论。
师小结这就是科学的试验方法,激励学生去尝试。
教学设想:
一、感受数学的产生过程,让学生觉得学数学“有必要”
我们的数学课堂应该要让学生们学的明白,要让学生明白所学的知识来源于哪里?将来对于他们会有什么用处?所以我设计了一个符合三年级学生生活实际的“跳方格游戏”,通过游戏中的矛盾冲突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也渗透了问题意识的培养。
二、引导学生体会数据中蕴含着信息
在这节课中我着力引导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应该先做调查,收集数据,通过分析做出判断,体会数据中蕴含着信息。分析和判断是侧重点,让学生充分的借助于数据,发现、分析、判断,得出属于自己的信息,这种信息不仅仅是明确的结论信息,还包含着数据中的隐性信息,只有让学生就数据展开充分的讨论,才能达到发展学生数据分析观念的目的。
三、引导学生感悟数学思想,积累活动经验
数学思想蕴含在数学知识形成、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课堂中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试验、收集和分析交流的过程中,逐步感悟数学思想。同时我们还要帮助学生“回头看”很重要的,看知识、看过程、看联系。让画面在头脑中重现,达到积累活动经验,加深理解统计的思想和方法的目的。让感悟数学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落到实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