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颖颖 张 琳
旨在公共预算资源形成有效配置的绩效预算是现阶段我国部门预算改革的远期目标。根据财政部(2007)对预算绩效评价与绩效预算关系的阐述:“按照公共财政改革的总体步骤和要求,把绩效管理理念和方法引入到财政支出管理中,……逐步建立起……以实现绩效预算为目标的科学、规范的预算支出绩效考评体系,为远期引入绩效预算探索道路。”可知,预算绩效评价是实现绩效预算的基础工作。我国部门预算的改革经过十余年的努力,已获得显著成效。作为教育部基层单位的高校,预算管理也取得了突出成就。但不可否认的是,由于长期以来预算管理一直重视收支规模和结构,对绩效要求相对较低,多数部门包括高校都逐渐形成了“重投入、轻产出”,“重分配、轻管理”的观念,预算管理中还缺乏比较合理的追踪问效机制,多数部门包括高校的预算绩效评价工作尚未展开。实际上,现阶段财政部的绩效评价仍以中央部门为对象的重点专项预算资金局部试点。
高等学校的资源是社会资源的重要部分,提高高等学校资源的配置效率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发展的核心内容。对高校预算绩效进行评价,不但有助于高校管理者获取更多、更有效的信息,增强对预算的责任感,促进学校整体的预算管理水平的提高,而且有利于提高高校资金使用效率,促使高校的有限资源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为实现高校资源的有效配置打好基础。因此高校预算绩效评价的产生是在国家政策导向的外因和高校发展需求的内因两方面作用下的结果。
我国对于预算绩效评价的研究,始于2003年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建立预算绩效评价体系的近期工作部署的要求,针对高校的研究目前也仅处于起步阶段,关于我国高校预算绩效评价研究本身进行全景式分析与总结的学术论文还极为欠缺,仅张晓岚(2007)做过此方面研究。对高校预算绩效评价研究进行研究,有助于我们回顾研究历程、了解研究现状、发现研究中存在的不足,系统整理预算评价的理论和研究机制,将能够为未来研究的开展提供启示和借鉴,对改变目前基层单位预算绩效评价理论松散的现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是国内高校普遍使用的学术性数据库,文献类型收录齐全。其中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简称CAJD)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连续动态更新的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截至2013年3月,收录国内期刊8000余种,全文文献总量3690多万篇。收录自1915年至今出版的期刊,核心期刊收录率95%。因此本文主要以这个数据库为基础,以CAJD中收录的文献为分析样本的来源,检索整理自1990年以来有关高校绩效预算方面的研究论文,采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对我国高校绩效预算研究的历程及现状进行全面总结。
检索条件为篇名中包含“高校”或“高等学校”,同时包含“预算”和“绩效”,检索时间为1990年1月-2012年12月,来源类别项选定为“全部期刊”,匹配项选定为“精确”。共找到170篇。剔除不相关文献后获得与财务预算绩效研究关联较高的共有150篇。此处确定是否有效的标准为文献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否为预算,除此之外如基于绩效预算的审计或会计核算研究等方面的文献就属于“不相关文献”,不在本文的研究范围内。
根据检索结果,按年度分类后得到各年文献数、被引频次及有无引文文献比例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过去20余年间,针对高校财务预算绩效的文献总量不多,截止2012年只有150篇。从年度上来看,2008年及以后的文献数占总数的81.33%。说明近年来理论界与实务界对预算绩效评价有较高的关注度。其中2006年文献被引频次最高,随后几年逐渐下降,这是因为论文从发表到被引用有一定的滞后性。含有引文的文献比例平均为82%,说明整体而言高校财务预算绩效研究者的学术态度较为严谨,论文的撰写较为规范,并注重借鉴他人的成果。
表1 各年文献数、被引频次及有无引文文献比例
2010 95.45 2011 66.67 2012 92.86 27 37 31合计 170 82 22 33 28 150 51 21 42 22 18 26 796 123
笔者对150篇有效文献的发文机构进行了统计,发现其中高校发表数量最多,为148篇,占比98.67%,其他机构2篇,占比1.33%。发文机构是高校的文章中,有115篇的作者属于高校财务部门,占有效文献总数的77.70%,23篇的作者属于高校经管或会计学院,其他10篇为高校其他部门。由此可见,高校财务部门对预算绩效的关注度很高。自2004年中央部门预算改革新增绩效评价试点内容之后,我国高校逐渐开始推进预算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财务部门的实践工作者也开始了对以往“重视收支规模和结构”的预算管理方式进行反思和改变。
表2 发表高校预算绩效文献数前10名机构
表2反映了发表高校预算绩效文献数前10名的机构,从中可以看出,西南科技大学计财处发表文献数量和被引数是最多的,共有文献数9篇,被引频次111次,篇均被引频次12.33次。从这9篇文章来看,西南科技大学对预算绩效的研究已形成了相对固定的研究团队,并且具有研究时间跨度长(从2004年至今);研究方法多样(包括理论分析、实证研究、比较分析等方法);发表文章质量较高(9篇中有6篇发表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年版)》认定的“核心”期刊上,说明该校在预算绩效领域的研究质量已达到较高水平,得到了国内高水平学术期刊的关注)等特点,在预算绩效研究方面具有相对较高的学术影响力。另外如发表8篇文献的南京林业大学财务处,还有虽然发表文献数不多,但是篇均被引频次达到24.50的西安交通大学经金学院,也都属于在预算绩效领域具有学术影响力的机构。
表3反映了刊发高校预算绩效文献数前10名及被引频次前10名期刊。由表中可见,《会计之友》和《财会通讯》是研究高校预算绩效的主要来源期刊,截止2012年底,分别发表文献17篇和16篇,被引频次为87次和76次,篇均被引频次为5.12和4.75。发表文献数排名第三的《财务与金融》共计发表8篇,篇均被引频次13.13;发表文献数排名第四的《教育财会研究》发表6篇,篇均被引频次10.83;发表文献数排名第九的《财会月刊》共计发表5篇,篇均被引频次8.40。这五种期刊是同时进入刊发高校预算绩效文献数量前10名以及被引频次前10名之列的期刊。同时,从表3也可以看出,发表文献数前10名的期刊,没有一种属于CSSCI来源期刊。而被引频次前10名的期刊中,位居后两位的《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与《会计研究》属于CSSCI来源期刊,但是在这两种刊物上分别只有一篇文献,说明整体而言高校预算绩效研究仍缺乏高水准的研究成果。
表3 刊发高校预算绩效文献数前10名及被引频次前10名期刊
表4反映了发表高校预算绩效文献数前10名及被引频次前10名的作者。从中可以看出,西南科技大学计财处的王丽萍发表文献数最多,截止2012年底,共发表5篇,被引频次共计67次,在被引频次排名中位居第二,可以说是该领域较有影响力的人物。而陆媛则以2006年发表的一篇被引频次高达70次的文章位居被引频次之首,作者的这篇文章通过借鉴国外相关的研究成果,提出了我国高校绩效指标体系的设计方案。虽然“发文量甚少而篇均被引率高也许并不一定能够说明什么问题”,但这篇文章首次提出的指标体系设计方案,对后来学者的研究方向,的确起到了相当大的影响。
表4 发表文献数前10名及被引频次前10名作者
笔者对150篇有效文献逐一进行分析,认为这些文献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大致可以分为3类:理论分析方法、指标设计方法和实证研究方法。理论分析方法,倾向于理论意义的探讨,包括高校财务预算绩效产生的背景、定义及必要性等方面意义的阐述。指标设计法,基于某种考评原则,选取特定指标,构建可以实现预算绩效考评的指标体系。实证分析法,在构建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利用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得出某种结论。按这三种方法对1990年-2012年期间的有效文献进行分类,得出的结果如表5。由表中的数据可见,目前学者对于高校财务绩效的研究多数还局限于理论分析的方法,占比71.33%;采用指标设计方法的文献数占比23.33%,并且2006年之前没有一位学者涉及这种方法;实证研究的文献数最少,二十余年间仅有8篇,占文献总数的5.34%。
表5 各年采用各种研究方法的文献数量情况
在这150篇有效文献中,采用理论分析方法的文献,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一)高校预算绩效评价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分析;(二)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概念的界定;(三)考评原则的确立;(四)考评方法的提出和选择等。
采用指标设计方法的文献,主要内容为选取平衡计分卡法、层次分析法等考评方法,选取指标并构建评价体系。如常建军(2012)通过层次分析法,分别针对校级预算整体、校内管理和教辅部门、后勤保障设计了具有三层维度的评价指标体系。
进行实证检验的文献,可以按研究对象分为两类,一类以高校外部对高校整体预算的配置绩效为研究对象,如苗志勇(2013)将15所教育部直属高校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比对,根据评价结果对某大学提出了战略发展目标的改进意见;一类以高校对内部机构预算资金的再配置绩效为研究对象,如王丽萍(2008)提出一种基于因子分析和DEA结合的高校新绩效预算管理方法,从投入产出的角度对高校各部门资金运行的绩效进行评价。
基于CAJD(1990-2012年)的数据,利用文献计量法和内容分析法,尝试分析了高校预算绩效评价的文献,从文献数量及文献引文情况、文献研究机构、发表期刊情况、研究作者情况、研究方法情况、研究内容等方面总结评价了高校预算绩效评价研究的现状。研究结果表明高校预算绩效考评已越来越得到理论界和实务界的重视,但从已有的研究成果也反映出一定的局限和不足。
(一)近年来高校预算绩效评价的研究渐成热点,资助力度加强。学术研究活动的开展,离不开多方面的支撑条件,获得必要的经费资助是其中一项重要条件。在收集研究样本时根据笔者的统计,标注“基金项目”或“研究课题”的文献共有43篇,占总数的28.67%,并呈逐年增多的趋势。尤其是2012年,有效文献为28篇,其中12篇为标注有“基金项目”或“研究课题”的文献,占比42.86%。这反映出高校预算绩效研究所受到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
(二)理论体系松散,少有创新,缺乏高水平的研究成果。自2003年中央提出建立预算绩效评价体系的工作要求后,我国开始了对预算绩效评价的研究,但不论是高校还是其他预算单位,目前都处于探讨“怎样做”的阶段,距离“怎样做得好”还有很长的距离。高校预算绩效评价的理论和研究机制多年来没有太多新意也没有实质性进展,研究少有创新,大部分文献缺乏理论分析深度,并且存在研究内容重复,观点普遍雷同的现象,高水平和真正有学术价值的成果较少。根据刊载期刊统计,刊发这150篇研究文献的期刊中,中文核心期刊刊载量不足35%,CSSCI来源刊刊载量不足6%,可见这方面的研究成果零散而不系统,研究层次和学术影响力较低。
(三)实证分析少,已有的理论研究缺乏实践应用。从采用的研究方法来看,研究者主要采用理论分析法,研究多偏重事实性描述与阐释。二十余年来进行实证研究的文献仅有8篇,不足文献总数的6%。以往高校预算绩效研究虽然对于绩效考评原则、绩效考评方法、设计指标体系等实践针对性很强的问题非常关注,但由于没有注重采用实证研究方法,没有调查材料、统计数据作为依据,使得研究难以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理论研究缺乏实践应用,影响了研究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要推动高校预算绩效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发展,改变目前理论体系松散、已有的理论研究缺乏应用的现状,逐步实现对高校预算从目前注重资金投入的管理转向对支出效果的管理,我们还需要很多工作要做。
[1]财政部.绩效预算和支出绩效考评研究[Z].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
[2]张晓岚.高校预算绩效评价研究:动因、现状与展望[J].财会通讯,2007(2):120-121
[3]陆媛.高校预算绩效评价的理论研究及绩效指标体系设计[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6(1):60-61
[4]龚放,邵旭.2000-2004年我国“教育学”研究报告——基于CSSCI的机构和区域学术影响力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6(17):80-83
[5]常建军.高校内部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会计之友,2012(23):127-128
[6]苗志勇.基于平衡计分卡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评价研究[J].天津商业大学学报,2013(1):59-62
[7]王丽萍.高校新绩效预算管理的组合评价方法研究[J].会计研究,2008(2):68-96
[8]陈胜权.高等学校绩效预算管理模式的评价[J].财务与金融,2009(1):52-57
[9]陆萍.高等预算绩效评价的方法探析[J].财会通讯,2010(12):60-63
[10]张泽明.高校绩效预算管理模式研究[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9):97-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