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汉华
(武汉市江汉区民族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湖北 武汉 430000)
针刺治疗颈椎病颈痛伴失眠80例临床疗效分析
王汉华
(武汉市江汉区民族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湖北 武汉 430000)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颈椎病颈痛伴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颈椎病颈痛伴失眠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分别采用针灸和推拿两种方法进行治疗,治疗后采用颈痛(NPQ)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评价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NPQ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SQI评分,即患者睡眠质量、睡眠效率、日间功能障碍、入睡时间总评分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针灸治疗颈椎病颈痛伴失眠患者可显著改善其颈部疼痛症状及睡眠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颈椎病;颈痛;失眠症;针刺
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疾病,好发于中老年人,近年来其发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并逐渐年轻化。颈椎病症状复杂,缠绵难愈,主要临床症状为颈部疼痛、手臂麻木、失眠、头痛、头晕、恶心、心悸、胸闷,其中颈部疼痛和失眠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研究表明,由颈椎病引起的疼痛与失眠有临床相关性[1]。目前,根据颈椎病疼痛与失眠相关性建立的传统医学干预措施报道并不多。我科室自2011年以来采用中医脏腑经络八纲辨证,局部取穴针灸治疗颈椎病颈痛导致的失眠,临床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1月就诊于我院针灸推拿科的80例颈椎病颈痛伴失眠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0例。其中对照组男19例,女21例,年龄33~62岁,平均年龄(41.5±4.5)岁;观察组男15例,女25例,年龄30~61岁,平均年龄(42.5±3.5)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失眠的临床诊断标准参考《中国精神障碍分类和诊断标准》第3版中“非器质性失眠”的诊断标准[3]。疼痛的诊断标准参照2007年中华医师学会颁布的《临床诊疗指南·疼痛学分册》[4]。
1.3 治疗方法
观察组患者采用针刺治疗,选取心俞、肾俞、大椎、百劳、神门、腕骨穴位,双侧取穴。刺法:患者俯卧位,常规消毒针刺部位,取一次性针灸针30号0.25mm×40mm毫针,采用直刺法,针刺深度为10~30mm,入针后小幅度提插捻转,运针至得气,留针30min,每隔10min醒针1次。
对照组采用手法推拿治疗,按揉风池、风府穴,拿肩井穴,按天宗穴并分别揉之;再按、拔、揉颈项部及其两侧和颈肩部,按、揉、击肩部,待颈肩部肌肉放松后,行颈椎关节拔伸手法约5min。再用捏法和拿揉法松弛颈部肌肉和软组织,弹拨颈项部肌肉,点按双侧风池和颈部阿是穴,最后用活络关节手法运摇双上肢,每次20min。
两组患者均1周治疗2次,5次为1个疗程,均治疗2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2个疗程后进行量表分析和临床疗效评定。
1.4 观察指标
①Northwick Park颈痛量表(NPQ)[5];②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调查式问卷。
1.5 统计学分析
经过治疗,观察组NPQ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SQI评分,即患者睡眠质量、睡眠效率、日间功能障碍、入睡时间总评分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PQ评分比较见表1,PSQI评分比较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PQ评分比较
组别例数(n)治疗前治疗后tP对照组4013.55±2.3512.30±1.2612.060.001观察组4014.12±1.368.79±1.2813.410.036
3.1 颈椎病流行病学调查
Hogg Johnson等[6]对过去十年的相关文献研究发现,颈痛在一般人群中的发病率为0.055‰ ~2.3‰,其中30% ~50%的患者病程超过12个月,因疼痛而导致活动受限的患者约占1.7% ~11.5%,且女性多于男性。Chiu等[7]研究发现,香港的大学教师中,有60.5%在操作电脑时采用头部取前屈姿势,该组教师1年内颈痛发病率高达46.7%;一些长期低头伏案,或工作压力大者,如会计、办公室人员、打字抄写员,由于长期低头工作引起颈后肌肉、韧带组织以及颈部屈曲状态下椎间盘的内部压力高于正常体位(甚至超过1倍以上),造成其退变加速,导致该类人群的颈椎病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人群。
3.2 针灸治疗的临床意义
针灸治疗颈椎病临床疗效显著,操作简单方便,治疗方法多样。笔者参考相关文献发现,针灸治疗颈椎病的有效率达90%以上。毫针针刺、腹针、穴位注射疗法是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针刺疗法,其次为火针疗法、腕踝针、针刀疗法;亦有很多综合疗法,如艾灸、针刺联合推拿、针刺配合牵引法、针刺联合穴位注射用法等,常能获得满意效果。但如何提高针刺的远期疗效仍值得进一步研究。
3.3 颈椎病颈痛与失眠关系探讨
临床研究发现,颈椎病颈痛与失眠之间具有密切联系。疼痛往往是导致失眠、睡眠障碍的首要因素。继发于慢性疼痛的失眠,在临床表现上与原发性失眠症存在高度一致性,且疼痛程度与睡眠障碍程度相关性显著。颈部疼痛范围越广,患者越容易患失眠症。郭元琦等[8]调查研究250例受试者后发现,慢性颈项部疼痛患者多伴有失眠等睡眠障碍。
3.4 颈椎病颈痛失眠患者中医学分析
中医认为心主血脉,主神志,肾主藏精,心肾与失眠密切相关。栗胜勇等[9]研究了心和肾之间的关系,充分阐述了阴阳相交的核心思想是保障睡眠的基础,认为颈椎病、颈部疼痛、睡眠障碍等与心肾有密切联系。在祖国医学“异病同治”的指导方针下,从心、肾角度治疗颈椎病颈痛与失眠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故本研究取穴心俞、肾俞、神门穴等临床主穴。神门为手少阴心经的原穴,可通达三焦之原气,维护正气,有效抵御外邪,调整脏腑功能。如(灵枢·九针十二原)说:“五脏有疾也,当取十二原”,充分体现了心、肾脏腑的辨证思维,结合腕骨、大椎、百劳局部、循经取穴针灸的思想[10]。
心俞、肾俞穴是心肾脏腑气输注和汇聚于背部的腧穴,百劳穴位于足太阳膀胱经和督脉,大椎穴属督脉,腕骨穴是手太阳小肠经的原穴,诸穴同治体现了脏腑经脉辨证治疗的思想。针刺可调节脏腑,尤其是心、肾的机能平衡,交通阴阳,调济水火,疏通局部气血,因此可起到安神定志的治疗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针刺治疗的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针灸治疗颈椎病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选穴的规范化仍需要进一步探讨。临床治疗虽非常重要,但日常生活习惯、颈部护理以及身体锻炼对提高远期疗效仍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1] 周智毅,顾一煌,杜建明,等.颈性失眠病理特点和中医治疗的研究[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10(7):51-52.
[2] 宁行.中医药治疗颈性失眠的研究进展[J].亚太传统医药,2010,6(8):156-158.
[3] 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疼痛学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98-99.
[4] 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M].第3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15-119.
[5] 张云凌,赵学田,李兆文.近十年针刺治疗颈椎病的研究进展[J].针灸临床杂志,2005,21(6):59-60.
[6] HOGG JOHNSON S, VAN DER VELDE G, CARROLL LJ, et al.Bone and Joint Decade 2000-2010 Task Force on NeckPain and Its Associated Disorders. The burden and determinants of neck pain in the general population: results of the Bone and Joint Decade 2000-2010 TaskForce on Neck Pain and Its Associated Disorders [J].Spine,2008,33(4Suppl):S39-51.
[7] CHIU TT, HUI HAN CW, CHEIN G.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of TENS and exercise for patients with chronicneck pain[J]. Clin Rehabil,2005,19(8):850-860.
[8] 郭元琦,陈丽仪,符文彬,等.腹针治疗颈椎病临床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针灸,2007,27(9):652-656.
[9] 粟胜勇.灸心肾论治颈椎病颈痛并失眠的临床研究[J].华中医药杂志,2013,28(1):90-91.
[10] 梁兆晖.针刺治疗颈椎病颈痛疗效及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J].中国针灸,2009,29(3):173-174.
(责任编辑:尹晨茹)
2014-01-22
R245.31;R256.23
A
1673-2197(2014)08-009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