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经济学视角的城镇化区域环境价值链

2014-04-26 06:19周航刘沓
经济师 2014年3期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城镇化

周航+刘沓

摘 要:我国的城镇化发展已经达到世界平均水平,但城镇化发展的核心目标远未实现。基于环境经济学的视角,认识城镇化环境经济系统及其环境经济要素,特别是环境资本运营的重要性,构建城镇化区域环境价值链。通过城镇化区域环境价值链的运营与增值,实施新型城镇化建设战略,提升城镇化建设质量。

关键词: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 环境经济学 环境价值链 环境资本经营

中图分类号:F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4)03-016-02

引言

城镇化,是人口向城镇集聚的过程,最直接地表述是把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的过程。我国的城镇化率到2012年已经超过50%,达到世界平均水平。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我国的城镇化过程已经结束,城镇化的战略目标已经实现。不能单纯地从字面上将“城镇化”理解为农业生产活动的弱化,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迁徙,更不能将“城镇化”变成盲目造城,付出牺牲农业和粮食,牺牲生态和环境的惨重代价。城镇化水平高低的度量指标——城镇化率(一个地区常住于城镇的人口占该地区总人口的比例)达到世界平均水平,预示着我国的城镇化发展到了一个重要的战略转折点,城镇化建设将进入由速度型向质量型转变的重要时期。

新型城镇化要实现工业与现代农业及现代服务业的协调发展;要实现人口、经济、资源和环境的和谐相融。新型城镇化不是简单的城市人口比例增加和城市规模扩张,而是在产业支撑、人居环境等各方面实现由“乡”到“城”的转变,实现城乡统筹、一体化持续发展,归根到底是要实现“农村人”、“城市人”的无差别发展。

2013年12月12日至13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城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提高城镇人口素质和居民生活质量。会议指明了新型城镇化的建设方向与实现路径,提出了通过推进城镇化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核心任务,强调高度重视生态及保留农村形态和风貌的新型城镇化特色建设。

基于环境经济学的视角,审视城镇化的本质特征与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城镇化发展的每一步都会对相关区域的生态环境、社会环境、生产方式及生活方式产生深刻影响,城镇化进程的每一步都要依托相应的经济载体。运用环境经济学的理论,探索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具体路径,将更好地体现城镇化的本质特征与终极目标。

一、环境经济学视角的区域城镇化建设

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社会环境的影响是环境经济学关注的根本性问题。城镇化既可增加有效投资、又能拉动消费,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是经济社会化、现代化和集约化发展的必然选择。然而在城镇化建设进程中,如果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建设不能同步进行,则空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诸多环境污染问题就会产生,“城市病”就将在城镇化过程中持续蔓延。

(一)城镇化的生态诉求与环境胁迫效应

充足的绿地、干净的水源、清新的空气、便利的生活服务设施应该是城镇化的生态环境特征。创造良好生态环境、人居环境和工作环境,让生产变得更加便捷、更有效率,是城镇化的初衷。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的城镇化构想是,把城市放在大自然中,把绿水青山保留给城市居民,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城镇化对良好的生态环境具有强烈诉求,其与生态环境之间同时又存在着强烈的交互胁迫效应。城镇化的演进必然引起城镇化区域生态环境的变化,而生态环境的变化又同时会影响城镇化演进的速率与质量。生态环境改善或恶化对该区域城镇化发展的影响至关重要。

(二)城镇化建设的经济功能与价值取向

城镇化是工业化、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城镇化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战略,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要途径。因此,城镇化建设要充分、全面地体现其经济发展的功能及全方位的价值取向。城镇化发展要有经济载体,要有产业支撑,因此城镇化建设要注重产业经济培育,充分发挥城镇的经济功能,有效地利用区域的经济资源特别是土地资源,这是由城镇化的根本宗旨与战略目标决定的。城镇化体现着生产活动的高度社会化、现代化和集约化。新型城镇化不是单纯的转移农村人口,而是着眼于农民的根本经济利益。城镇化发展要有农业产业支撑,通过城镇化推动农业的产业化、现代化,方便农民就业,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城市人”与“农村人”的共同富裕,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城乡二元化经济结构。

区域的城镇化建设要从实质上实现该区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最大化,就要求城镇化建设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城镇化建设要与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同时进行二、三产业的转型升级,逐步形成城镇区域特色鲜明、功能互补的产业发展格局,实现城镇化区域与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互动的态势。

(三)城镇化建设中经济与环境的耦合与平衡

基于环境经济学的理论,可将一个区域城镇化看作是一个环境经济系统的演化过程。环境经济系统是由环境系统和经济系统耦合而成的复合大系统,二系统之间存在着复杂的联系,它们之间通过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与作用,互耦合成一个整体。在城镇化演进的过程中,环境是经济的基础,为经济活动提供资源、条件与空间,同时接纳经济活动产生的废弃物。由于环境资源、环境容量的有限性,经济系统的过量、超速发展必然对环境系统产生破坏性的影响,制约城镇化的进程。

生态环境经济学将经济系统作为生态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如果经济系统无限制地、超速地向生态系统扩张,则其将非增长的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损害,从而产生高额机会成本。经济系统扩张的机会成本的不断增大将逐步抵消系统经济增长的效益,体现出经济系统增长的极限规律。区域内城镇化的经济建设与生态文明关系的平衡点由此而产生。必须在统筹规划区域中城镇化建设涉及到的经济与环境的关键因素,确定经济与环境的最佳平衡点,确定生态承载力之下的区域城镇化的发展规模、速度及方式。不能再片面追求城镇化水平,而是要提升城镇化质量,实现经济与环境和谐共荣的城镇化,要遵循城镇化的客观规律,积极稳妥地推动城镇化健康发展。

二、城镇化区域环境价值链的内涵与功能

按照环境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环境资源是参与社会经济活动并能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空间及各种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的总称。作为一种资源,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与其他经济资源一样具有稀缺性及价值性,将环境资源作为生产要素进行运营就形成环境资本,作为资本就要寻求投入的回报,就要控制消耗的成本和进行相应的价值度量,环境价值链由此而产生。城镇化既为区域环境经济系统的演化过程,其系统中的经济要素、环境要素就将基于城镇化建设的客观规律和主观要求进行集聚、整合,形成区域环境价值链环,并按照城镇化发展模式运行,依据环境价值增值的需要来规范经济运作、度量环境影响,以寻求环境价值最大化,实现城镇化的发展战略目标。

在社会化大生产的条件下,任何一个企业都必然处于一个价值链之中。而基于环境经济学的观点,任何一个价值链都不可避免地要融入环境要素,要在一个环境系统之中运行,因此其实质是一个环境价值链。环境价值链的运营不仅要考虑企业生产经营中的经济成本,还要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也作为一种成本纳入到价值分析体系之中。同一产业链上所有企业的环境价值链外延连接成产业环境价值链,而某区域内各种产业的环境价值链又以直接、间接的不同方式连接,就构成了区域环境价值链,成为该区域环境经济系统的运行载体。将环境价值链的理论进一步延展,运用于城镇化区域环境经济系统,即产生了城镇化区域环境价值链的概念,其为城镇化区域的企业、产业及社会的生态环境价值链环。链环上所有成员的行为都将动态地影响环境价值链的综合价值,从而影响城镇化建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三、城镇化进程中区域环境价值链的构建与运营

(一)城镇化区域环境价值链的构建

新型城镇化的建设要符合城镇化发展规律与范式,首先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要与城镇化建设同步构建区域环境价值链。科学运用经济环境事项信息及环境价值链分析方法,综合考虑产业、人口、土地等关键性因素,进行区域环境价值链的环境成本计量与环境资源循环利用的决策分析;评价研究区域环境经济系统中价值链的治理水平及系统运行质量;通过环境经济物质流、能流的循环与转化,环境经济信息流的传递与利用,环境经济价值流的增值,达到城镇化区域环境价值链优化、环境经济体核心竞争力提升的目的。基于环境经济学的视角,分析城镇化区域环境经济系统的结构、功能与目标,运用环境价值链原理,构建城镇化区域环境价值链。

(二)城镇化区域环境价值链的运用

以城镇化区域环境价值链为载体聚集资源,使得人力资本、资金资本、物质资本与生态资本,在对环境经济价值最大化目标的追逐中进入城镇化环境经济系统,投入到区域环境价值链投入产出的各个环节。通过价值链上的资本经营活动,让经济资源与环境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让城镇化环境经济系统中的各种资本产生最大的整合运营效益。

城镇化建设战略的设计与规划、实施与评价,要紧密围绕区域环境价值链的建构与运行,发挥环境价值链中的市场机制,促进城镇化建设企业的环境经济意识的觉醒和生态文明程度的提升,在相应经济活动中将相应的环境因素纳入企业的目标决策函数之中,降低相应的环境成本,提高环境价值链各个环节的增值,使得企业经济绩效与城镇化区域环境经济绩效的协同。

[本文为《中国东南沿海城市群环境污染调控技术与示范》(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项目,2012-2014,项目编号:2011DFB91710)部分成果]

参考文献:

[1] 李志忠.主体功能区视角下的城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2(8)

[2] 李爱梅等.快速城镇化地域的生态承载力模型[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3(2)

[3] 张军.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模型的经济与环境关系分析[J].中国环境监测,2013(4)

[4] 黄海鸿等.环境价值链分析方法及应用研究[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06(9)

[5] 荣宏庆.论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J].现代经济探讨,2013(8)

(作者单位:黑龙江财经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25;作者简介:周航,教授,博士生导师;刘沓,讲师,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研究生)

(责编:若佳)

猜你喜欢
新型城镇化城镇化
国内各大城市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对比研究
农村基层团建工作如何变革
让老年农民挑起城镇化的重担?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城镇化面临的突出问题和应对之道
城镇化
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
对构建新型城镇化的观察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