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以宁(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
核心提示:长江中游城市群应更好地利用长江水系,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以城镇化为契机,奔向前沿战略制高点。
2013年底召开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只发展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是不够的,在中西部和东北有条件的地区,要依靠市场力量和国家规划引导,逐步发展形成若干城市群。
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各有优势,它们与长江中游城市群的长江水系互补,而并非相互替代的关系。长江水系腹地特别大,中国最繁华的地区就沿长江水系两岸伸展,发展长江中游城市群,主要是要建立更多的具有产业基础的中型城市。
以长江中游的湖北武汉为例,它是长江的水道,但长江水道的潜力远远还没有发挥,顺着长江水系,从汉水一直到河南的西南部,然后再到洞庭湖,再到赣江下游,可以寻求更大的发展潜力。
不过,随着产业结构的变化,建立一个现代的区域城市群,完全不同于20年前的概念,那时候的城市群建设仅仅是一般性的招商引资。
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发展,应该注重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融合,以及产业结构调整跟城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即发挥现有的潜力,更好地利用长江水系,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以城镇化为契机,奔向前沿战略制高点。
长江中游城市群应该有自身独特的定位。比如,珠三角有它的历史,它跟香港、澳门甚至东南亚的关系是不能替代的;长三角有上海和江浙一带的支撑;长江中游城市群应该跟武汉、跟湖北的定位进行挂钩。
此外,长江中游城市群要发展新兴产业。小米的雷军与格力的董明珠曾打赌,立即定胜负是很难的,但从长远趋势看,小米是方向。小米最大的特点就是把互联网和技术升级放在首位,而不像传统制造业那样一步步来。
仅靠新兴产业和地理位置优势还是不够,长江水系作用的发挥,关键在于沿长江中等以上城市都应是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基地,都应建立在制造业创造性发展的基础上,从长远看,传统制造业没有前途。
对于湖北而言,要加快培育从事新兴产业的新型企业家,这批企业家要有魄力,有远见,熟悉国内外情况。在湖北,能够搞市场国际化的企业家还不多,目前既是人才培养的新阶段,又是知识学习的新阶段。
长江中游城市群教育资源丰富,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湖南大学等都挺好,但商科的教学内容有多少是跟最新的经济结构变化和管理理念的变化联系在一起的?商科、工商管理要把眼光放在新型企业家的培养上。
至于长江中游城市群能否发展成为世界级的城市群,要一步步来。世界性的城市群要建立在实力基础上,如果没有国内产业支撑,外资说撤走就撤走,这样的城市群发展是难以为继的。(支点杂志2014年4月刊)
(本刊记者根据采访整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