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历史教学的创新性与有效性

2014-04-25 06:59:45刘月朗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14年2期
关键词:生活化历史探究

刘月朗

高中历史教学应该在创新的基础上增强教学的有效性。在教学目标明晰的前提下借助多媒体达成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思考与探究能力;使历史教学走向生活化,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通过问题链的设置整合历史教材,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高中历史教学创新性有效性实践长期以来,历史教学高耗低效的状况还没有得到彻底改观。主要表现在教学目标不够明确,以高考为中心确定历史教学内容的重点及难点以及略讲与精讲。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缺乏整体的感知,课堂上只是以被动接受体的地位出现,缺乏对历史知识的主动认知和创新思维。从历史教学模式来看,教师课堂只注重灌注理论知识,而忽视了学生主体存在探求、交流以及对知识主动获取的欲望。因此,提高历史教学的创新性与有效性,仍然是目前高中历史教学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现实课题。历史教学的创新性是指教师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特点,以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为切入点,实现教学模式与教学理念的创新。历史教学的有效性则指通过教师的改革、创新教学思路,把学生从被动接受的地位上解放出来,踊跃参与课堂教学,提高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

一、确立明确的教学目标,借助多媒体提高历史教学效果

历史教学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不能急功近利地以高考内容作为教学重点与难点,要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历史素养为目的,根据新课标要求确立历史教学的多层次目标。其次教学目标的设立还要根据高中学生的特点,设置能够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层层推进历史课堂的进展。此外,借助于多媒体教学,可以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历史的过去时与年代久远给历史教学造成了不小的困难,因为学生对于历史事件、情景没有切身的体验,很难触发及内心的共鸣。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再现历史情景,使学生如身临其境,感知当时历史人物的情态及历史过程的可触可感的情节,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教学视频《辽沈、淮海、平津战役》,这类教学片不仅可以辅助课堂教学,更重要地可以让学生领略鲜活的历史素材,使学生对这些历史事件有所悟、有所感,宛若经历了浩大的战争洗礼。掌握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是学生学好历史的最基本要求,而历史情景片正好可以提供这方面的保障。如《清明上河图》《虎门销烟》《攻占巴士底狱》这些情景片可以形象地反映当时历史情境。利用多媒体教学不仅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更重要地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二、创设历史问题情境,构建民主的课堂氛围

教师在课堂中要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同时问题的设置要能够启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使学生对历史问题有综合认识,并具有一定的深度。养成探究历史问题的习惯与思维品质。例如,有的同学提出:康熙皇帝当政时期,正处在十七至十八世纪这个世界历史发生剧烈变化的社会变革时期,可是康熙皇帝仍旧固步自封,继续加剧封建专制制度的统治,只注重发展农业,不注重工商业的发展,实施闭关锁国政策,不能瞄准世界发展形势,与时代一起共同进步,这是造成中国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但历史对他做出了很高的评价,这是否有失公允?针对这个问题,我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课堂上形成了浓厚的探究交流氛围,点燃了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历史教材中有许多历史事件,因为高中学生的认识能力有限,往往只停滞在对于事件本身的浅层认识。教师要精心设置问题,让学生深入到事件内里,抓住历史事件的本质。在讲授俄国彼得一世改革这一历史事件时,为了让学生深刻理解1961年改革原因、背景、意义等,我对改革背景进行了全面的讲述。最后我向学生提出问题:“假若你是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面對当时的国内外形势,你将在政治、军事、经济诸方面实施怎样的改革措施?”学生通过探究思考,加深了对于沙皇二世改革的理解。

三、改革课堂教学,实现历史教学的生活化

由于历史事件的间隔性,其中包括时间与空间的距离间隔,学生在学习历史时,往往感到枯燥泛味,只是一味记忆相关知识,做备考之需。学生处于疲于死记硬背的境地,其主要原因就是历史课缺乏生活气息,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鉴于此,历史教学应该贴近学生的特点,力争实现历史教学的生活化,缩小学生与历史的距离感。一是教师在设置教学目标的时候,要注意揉进鲜活的生活元素,增强学生对历史的亲近感。二是在教学中能够联系现实解释历史现象,或者以历史现象来诠释现实生活。使学生树立历史的现实观和现实的历史观。三是教师的教学语言要充满生活化气息,以浅显的生活化语言,解释凝重的历史事件,以与现实的对照使学生领会历史事件的复杂与深邃。四是充分利用生活中或者本地的历史古迹等元素,引发学生对历史考究的兴趣,使他们了解到历史的沧桑,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五是要注意历史习题生活化的设计,习题应该能够体现学生对历史和生活的体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四、强化课改理念,加强探究性教学

传统的历史教学教师只是照本宣科地讲授课本知识,根据课本提出问题再根据课本回答问题。这种保守的教学模式不仅禁锢了教师的教学模式也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所以根据课改精神就需要对教材进行必要的组合,使知识网络更加清晰,使知识得以综合,久而久之就会使学生形成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所以,教学的过程不仅注重学生知识的获得结果,更应该放在知识获得的过程,强化对于知识的梳理与探究过程的指导。例如,在讲授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这一历史过程时,教师可采取用问题链来使教材得以重新组合的方式,使课堂处于开放状态。首先,教师设置问题: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日本的侵华政策有没有发生变化,为什么发生变化?对国民党的影响是什么?这样的问题不仅可以使学生温习以往学过的知识,并且这一问题的提出可以使学生关注本课的重点内容。其次,提出:国民党政府政策转变,而最终转向反动的标志是什么?转变的原因是什么?让学生根据以上分析交流:国民党的反动政策具有怎样的特点?学生根据问题将历史内容整合在一起,使问题得到层层剥离与明确,提高了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张正贵.浅谈历史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0,(34).

\[2\]薛振产.新课改下中学历史课堂教学设计探究\[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13).

\[3\]沈占地.新课标下高历史教学模式例谈\[J\].科技致富向导,2010,(05).

猜你喜欢
生活化历史探究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中等数学(2021年11期)2021-02-12 05:11:46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09-11 08:01:38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甘肃教育(2020年4期)2020-09-11 07:42:34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活力(2019年22期)2019-03-16 12:48:58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快乐语文(2018年13期)2018-06-11 01:18:16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中等数学(2018年11期)2018-02-16 07:47:42
新历史
全体育(2016年4期)2016-11-02 18:57:28
历史上的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