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出版行业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翻译出版在我国出版走出去战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翻译出版行业经历了快速发展,翻译作品的出版数量连年递增。然而在其快速扩张的过程中也遇到一些问题,如出版作品质量良莠不齐、出版机构发展不平衡、一流翻译人才缺失等。文章从编辑角色和编辑观两方面论述有关问题,以提高对相关问题的认识,促进翻译出版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翻译出版;编辑角色;翻译编辑观
[作者简介]覃芳芳,三峡大学外国语学院。
作为文化传播的桥梁,翻译出版对我国引进国外文化和中国文化走出去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内的翻译出版事业从无到有经历了巨大的发展,然而翻译出版工作也面临一些问题,如出版作品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缺乏统一的标准,这与我国相关专业的编辑人才缺乏不无关系。鉴于此,文章拟从编辑的角色和编辑观两方面论述有关问题,以提高对相关问题的认识,促进翻译出版的健康发展。
一、翻译出版业的现状及其存在问题
出版传媒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国家已经把文化产业的发展提高到一个新的战略高度。在出版走出去战略的推动下,翻译出版行业步入迅速发展时期。统计数据表明,从1978年到1990年的13年间,国内各类出版机构出版的翻译作品达到2.85万种。从1995年至2004年的10年时间内,除去重译和多版的译著,翻译类新书的出版数量达到10.75万种,出版数量增长近四倍。这其中尤以社科类和文学艺术类图书的翻译出版最为突出。同时,外文图书版权贸易也增长迅速。原新闻出版总署的统计资料表明,1995年至1999年,中国外文图书版权贸易量累计2.07万项,1999年至2004年达到5.41万项,2003年一年的外文图书版权贸易额为1.94亿美元。
尽管我国的翻译出版行业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然而在其发展过程中也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翻译出版的作品数量巨大,但是译作质量参差不齐、鱼龙混杂。如前所述,翻译出版的需求达到每年上万种,但是专业翻译家缺乏。在经济利益的促使下,一些出版社为了抢占市场,把一些粗制滥造的作品推向市场。这些作品由于成本优势占了先机,而精品翻译由于制作周期较长,成本较高反而得不到市场认可。这样既打击了出版社出版精品的积极性,进而影响读者对译著的评价,损害著作人的权益。
其次,翻译出版作品的结构不尽合理。在学科上,人文科普类占绝大多数,自然科学尤其是学术类译著偏少。据统计,在2005年的翻译选题上,自然科学类仅占13.65%,而人文社科类却占83%。这种不平衡不利于国外先进技术的输入和引进,也不利于国内科研的进步。在译著的翻译结构上重视国外作品的引进,轻视中译外作品的出版。不可否认,西方翻译作品的引进对西方先进思想和技术在国内传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长期的输入只会导致西学东渐,不利于中国文化走出去,进而影响中国的软实力提高。
再次,一流翻译和编辑人才缺失。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语教育蓬勃发展。外语专业一直是学生选择的热门专业之一,然而国内大多数学校都将重点放在外贸、教育等方面,翻译一直得到不应有的重视。在高校内部,译著不算科研工作,不能作为评职晋升的参考。
最后,行业标准缺失。翻译作品的好坏没有统一标准。翻译人员没有准入制度,也没有专门从事作品翻译的专业翻译家。加之翻译费用偏低,每千字50元,导致很多翻译作品都由业余翻译完成,出现一人挂名多人翻译的现象,甚至出现抄袭现象。
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市场恶性竞争,即出版社只顾经济效益,忽略作品的内在价值和出版作品的社会价值。同时,这也与编辑在翻译出版中的编辑观不无关系。
二、编辑在翻译出版中的角色
“编辑作为一种社会职业,也是一种社会文化,更是一门技术科学,它对于宣传马克思主义和党的方针政策、传播社会主义文化起着桥梁纽带作用。” [3]在翻译出版中,编辑主要扮演出版作品的选择、译文选择、对译著最后加工等角色。
首先,选择出版作品的类型。在翻译出版过程中,编辑首先要选择出版什么样的作品。人物社科类作品一直占据翻译出版的绝大部分领地,近年来经管类、心理学等作品的引进也有所增加。这些都表现出出版翻译市场的变化。编辑要善于捕捉读者的需求变化,选择既能满足读者需要,又可以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翻译作品。
其次,在众多版本中挑选最佳的译文版本。一般图书出版只有一个版本,在译著的出版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部作品多种译本的可能。文学艺术作品的翻译是一个再创作的过程,由于翻译自身的学科特点,每一本孰优孰劣难有定论。每个译本都各有千秋,这时编辑就要扮演最终裁决人的角色,从不同的译本中选择既忠实原著,又受到读者欢迎的版本。这对编辑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译本的选择可能会决定一部作品的出版能否取得成功。
最后,完成作品的最终呈现。有的作品翻译完成之后,可能离最终出版的要求尚有差距。编辑就需要做文字的修订,使译著达到出版的要求。此外,好的译著还需要插图、美工等。由于译著的内容来自其他文化,加上翻译本身的特点可能无法完整传达原著的意思。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图片作为补充。图书的美工既可以传达文字无法表达的意义,也可以增加图书的趣味性,从而提高图书的质量。
翻译出版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在出版各个环节都离不开编辑的辛苦努力,翻译出版的特点给编辑提出了更高要求。翻译人员除了掌握基本的编辑知识,还要有丰富的外国文化知识,熟悉新语境下翻译出版的特点。只有这样才会满足市场的要求,编辑出既受读者欢迎,又具有高质量的翻译书籍。
三、编辑的翻译编辑观
翻译编辑观是编辑在翻译出版中对所涉及信息和编辑现象的基本看法和观点。编辑的翻译编辑观在整个翻译出版过程起到统摄、纲领和灵魂性的作用,树立正确的翻译编辑观应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树立正确的翻译编辑观就要坚持唯物论原则。把翻译出版看成是客观事物去考察,把各种翻译现象看成是认识编辑本质的大门。作为翻译编辑,不仅要认识编辑行业的现象和规律,而且要学习认清翻译现象背后的简单规律,如一篇文章的翻译周期,文章翻译的难度,哪些是可以翻译的,哪些是不可翻译的。只有这样才可以发现和揭示翻译编辑过程中一些内在本质的必然联系,从而形成科学的翻译编辑观。
第二,翻译实践和翻译编辑实践是不断变化的,编辑要不断从实践中吸取经验和教训。翻译编辑实践是随着社会发展而发展的,翻译研究和编辑研究理论的发展同时也会为翻译编辑实践提供动力。也就是说,翻译编辑实践的发展有两方面的含义:翻译编辑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翻译和编辑实践的研究是在发展变化中的。这两方面的发展都会为翻译编辑研究提出新情况、新问题、新动向和新课题。
第三,对已有的经验和原则进行批判继承。学习和继承前人经验是进步的前提,辨析和批判是发展的必要条件。要树立正确的翻译编辑观,编辑就必须积极学习,借鉴和继承前人的观点。在翻译出版的实践中难免会出现编辑观和编辑角色发生冲突的情况,这时就需要编辑在价值观和经济效益之间作出取舍。
[1]李景端. 翻译侵权滥造乱象何时休[J].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08 (11): 77-78.
[2]柳逊. 透视外国文学出版乱象丛生的背后[J]. 中国图书评论, 2012 (7): 68-71.
[3]王亚芳. 编辑的职能与作用[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3(5): 107.
[4]王钦仁. 译著出版精品之路——由《 托尔斯泰小说全集》 的翻译出版谈起[J]. 出版广角, 2005(5): 20.
[5]公文. 论新媒体语境下的传统翻译出版业[J]. 出版广角, 2012 (5): 59-61.
[6]迟玉华. 多重视角中的编辑观和编辑概念[J].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5(3):102-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