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城市绿色交通体系建设
——以未来科技城交通规划为例

2014-04-25 01:48:48史纪
建筑设计管理 2014年4期
关键词:公交系统班车电瓶车

史纪

(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北京 100120)

浅谈城市绿色交通体系建设
——以未来科技城交通规划为例

史纪

(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北京 100120)

所谓绿色出行,就是采用对环境影响最小的出行方式,即节约能源、提高能效、减少污染、有益于健康、兼顾效率的出行方式。通过未来科技城交通规划实例,提出城市绿色交通体系的发展目标、主要内容和实施策略。

绿色;交通;低碳;出行

1 项目背景

未来科技城是中央组织部和国务院国资委为深入贯彻落实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中央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千人计划”而建设的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和研发机构集群。根据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和科技发展规划,围绕促进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性调整,把未来科技城建设成为具有世界一流水准、引领我国应用科技发展方向、代表我国相关产业应用研究技术最高水平的人才创新创业基地,使之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上创新人才最密集、创新活动最活跃、创新成果最丰富的区域之一。

未来科技城选址于昌平区七北路高科技产业走廊最东端,坐拥优美的温榆河畔自然环境,并位于从海淀区北部沿北清路高科技产业园区、昌平区七北路产业集聚发展带到顺义区临空产业集聚区的金十字走廊上。规划占地面积约1 000公顷,主要用于入驻央企研发和创新服务设施建设。

2 基本目标

所谓绿色出行,就是采用对环境影响最小的出行方式。即节约能源、提高能效、减少污染、有益于健康、兼顾效率的出行方式。规划打造高效便捷、多项联运、节能环保、人车分离的综合交通体系。与未来科技城的发展定位相匹配,建设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的高标准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引导城市空间结构调整和功能布局优化,促进区域交通协调发展,支持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将未来科技城打造成为“绿色出行示范城”。

3 实施措施

“绿色交通”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交通运行系统环保、高效;二是交通出行方式节能、生态。

3.1 交通运行系统环保、高效

构建由轨道交通、市政公交、环保巴士班车、公共电瓶车、公共自行车、步行、私人小汽车组成的多式联运系统,其中公共交通出行比例达到80%以上。

图1 绿色交通系统

3.1.1 交通运行系统

1)场外公交系统:园区外设置环保巴士系统,使其与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市政公交枢纽相连接,以运送乘客到达园区内主路站点,以此保证园区与城市之间的公交联系。

2)园内公交系统:环保巴士到达园区主路站点后,再换乘电瓶车,实现园区内绿色交通换乘。电瓶车招手即停,分为南北区2条运营线路,分别到达园区内所有企业及重要节点。此外,所有电瓶车换乘站与公共自行车停放点临近并结合,达到多种绿色交通工具无缝换乘的要求。

3)小汽车P+R出行模式:驾车人刷卡进入P+ R专用停车场(库),并用该卡换乘绿色交通,即可享受停车费用优惠。园区主要出入口的电瓶车停车场均配建一定规模的小汽车地下停车场,当小汽车到达后,可停车并在此便捷的换乘园区内电瓶车入园。

4)自行车交通系统:应由一般自行车道、健身自行车道、休闲自行车道构成。健身自行车道是指无机动车干扰的休闲健身车道;一般自行车道是指可自由选择的自行车道,方便交通,一般和人行混行;休闲自行车道是指沿路有较好的城市景观和生态景观,适宜骑车出行。园区内设有多个公共自行车站 (每个企业门口和主要公建门口均设),工作人员和居民可凭IC卡或工作卡自行取用。

5)步行系统:应由步行主轴、特色步行路、公园健行路构成。步行主轴是指沿路有丰富的建筑景观及特色公共景观设计,适宜步行体验;特色步行路考虑公共绿地与建筑退线相结合,以特色的道路铺装及景观处理,营造宜人的步行系统;公园健行路是指老河湾湿地公园中游览休闲的道路,具有独立私密性。

3.1.2 交通接驳系统

未来科技城外部公共交通分为不入园区的场外公交系统和进入园区的接驳公交系统。场外公交系统由轨道交通和环保巴士班车构成;接驳公交系统由入园的公共电瓶车和公共自行车构成。公共交通设想采用新型环保能源的公交车辆,如燃料电池汽车、压缩天然气(CNG)汽车等。未来科技城区内部形成公共电瓶车交通环,内部公共电瓶车交通与外部环保巴士班车交通间的换乘基本在200~300 m内可以实现。交通接驳方式分以下3种情况:

1)对外、到达交通出行:由环保巴士班车往来于城市各主要对外交通枢纽站(机场、火车站)。环保巴士站设在未来城主要出入口,城内交通由公共电瓶车接驳。

2)通勤交通出行:由环保巴士班车往来于城市内各主要交通枢纽站 (轨道交通站、公交枢纽站)。环保巴士站设在未来城主要出入口,城内交通由公共电瓶车、公共自行车接驳。近期建设的轨道交通中,经过未来科技城周边的轨道交通线路有轨道交通5号线 (M5)、轨道交通15号线(M15),最近的站点是M5的太平庄站和M15的后沙峪站。

3)私人交通出行:可以选择直接进入园区,也可选择通过P+R(与环保巴士班车、公共电瓶车的换乘)进入未来科技城区。在轨道交通站点和环保巴士班车站设置停车点,方便停车换乘。

4)企业公车交通出行:鼓励企业配置环保低污染办公车,可自由进出未来科技城,若公车排放尾气不达标,则限制其每天的进出次数。外来办公车辆一律停在出入口指定停车场,换乘公共电瓶车进入园区。

5)内部生活交通出行:园区内设有多个公共自行车站 (每个企业门口和主要公建门口均设),工作人员和居民可凭IC卡或工作卡自行取用。公共电瓶车招手即停,按电瓶车颜色区分线路,可到达园区各处。

6)特殊交通出行:如遇会展、参观等,可增加公共车辆班次,并允许部分工作车辆凭证进入园区。

3.1.3 停车系统

市政公交首末站与园区内电瓶车无缝接驳,公共自行车与电瓶车便捷换乘。地上停车只满足公共交通的停放需求,私人小汽车停放充分利用公共建筑的地下空间。企业车辆全部内部解决。同时,鼓励外来办公车辆停在出入口指定停车场,换乘公共电瓶车进入园区。

1)出入口公共停车场:主要停放环保巴士班车、出租车、私人车辆、社会车辆和接驳的电瓶车。

2)南区公建集中区:小汽车以地下停车为主,按建筑面积配建地下停车场。地面规划公共电瓶车和公共自行车停车场。

3)南北区企业办公区:企业内部自行配建小汽车停车场,企业入口规划公共电瓶车和公共自行车停车位。

3.2 交通出行方式节能、生态

3.2.1 先进技术的应用

1)途径园区的公共交通必须采用环保型车辆,如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双能源汽车、天然气汽车、电动汽车、氢气动力车、太阳能汽车等清洁能源汽车。

2)鼓励企业或私人配置环保、低污染办公车,可自由进出未来科技城,若公车排放尾气不达标,则限制其每天的进出次数。

3.2.2 交通信息化系统的应用

1)充分利用网络结合定点定时票务营销策略与交通策略,实现对行人的交通方式的引导和调节。

2)设置未来科技城交通信息中心,信息中心通过交通诱导系统、停车诱导系统、公交智能管理系统、安全系统等,对各系统功能尤其是道路交通组织实施全时段的信息控制与管理,并根据道路、公共交通、停车等实时数据,制定交通对策。

3)形成一套完善的智能化交通体系,组成智能化交通管理系统、先进的公交系统、突发事件管理系统、物流系统、交通信息管理系统。

4 交通策略

统筹考虑设施、管理、信息等各方面关系,大力加强智能交通系统建设,充分发挥综合交通的整体效益,实现整个交通系统的有序、安全、高效、便捷。

4.1 营销策略

充分利用网络结合定点定时票务营销策略与交通策略,实现对行人的交通方式的引导和调节。

4.2 信息策略

规划设置未来科技城信息中心,信息中心通过交通诱导系统、停车诱导系统、公交智能管理系统、安全系统等,对各系统功能尤其是道路交通组织实施全时段的信息控制与管理,并根据道路、公共交通、停车等实时数据,制定交通对策。

4.3 管理策略

形成一套完善的智能化交通体系,组成智能化交通管理系统、先进的公交系统、突发事件管理系统、物流系统和交通信息管理系统。

5 建设和运行模式

我国绿色交通的目标除了要追求经济的可持续性、社会可持续性和环境的可持续性之外,还要实现财务上的可持续性。财务上的可持续性,主要体现在交通实施计划的落实和建立交通投资的财务机制。未来科技城交通系统的建设和运行模式可分为两个层次。

5.1 外部系统——环保巴士班车

由于未来科技城建设初期,北七家地区的公交系统尚不发达,市政公交线路并没有充分涵盖到园区,所以园区运行初期,由未来科技城的经营主体投资建设环保巴士班车,待各企业入驻,班车周期性运行以后,由未来科技城的经营主体向各企业收取管理费。远期,随着未来科技城和北七家镇发展规模的壮大,建议把环保巴士班车纳入市政公交系统统一规划,由市政公交统一经营和管理这批环保巴士。

5.2 内部系统——公共电瓶车和公共自行车

由未来科技城的经营主体投资建设公共电瓶车和公共自行车,并负责管理,运营和维护,由未来科技城的经营主体向各企业收取管理费。使用者可凭IC卡或工作证,按分钟计费,企业可给予员工一部分交通补助。

[1]郭继孚,徐康明,陈燕凌,等.国内外快速公交系统发展实践[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2]刘涟涟,陆伟,蔡军.基于绿色交通系统的德国城市环保交通管理策略[J].城市发展研究,2012,03:71-77.

[3]李敏,雷宏,包景岭.中等城市绿色交通系统分类评定模型建构[J].生态经济,2012,03(250):159-161.

[4]马昌盛.电动出租车——开启绿色交通新“试点”[J].节能与环保,2012,02(212):40-42.

[5]姚欣锟.城市绿色交通建设与发展策略综述[J].西部交通科技, 2012,03:71-75.

TU984.191

A

1673-1093(2014)04-0060-03

史纪(1981),女,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就职于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城市规划设计所规划室主任,规划师,注册规划师。

10.3969/j.issn.1673-1093.2014.04.014

2013-12-06;

2014-01-23

猜你喜欢
公交系统班车电瓶车
悍马的“接班车”
感觉“被同龄人抛弃”,不过是错过一班车的焦虑
时代邮刊(2019年20期)2019-07-30 08:05:40
挡风玻璃
妇女(2019年5期)2019-07-02 07:58:08
丢车丢脸
当代工人(2018年16期)2018-12-01 10:16:56
智能公交系统网络设计研究
回乡的班车
小说月刊(2015年8期)2015-04-19 02:41:27
金勤献:微公交系统打通校园出行最后一公里
青岛市公共自行车系统与公交系统接驳研究
河南科技(2014年7期)2014-02-27 14:11:24
海口今明两年建轨道交通和快速公交系统等三大项目
一定抓到那个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