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缺陷异质性如何影响财务报告?*——基于中国情境的经验证据

2014-04-25 05:44李万福刘春丽
财经研究 2014年6期
关键词:财务报告盈余性质

李万福,林 斌,刘春丽

(1.福州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福建 福州350108; 2.中山大学 管理学院,广东 广州 510275)

一、引 言

2013年5月,美国反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的发起组织委员会(COSO)更新了内部控制框架,正式发布《2013年内部控制——整合框架》(2013Internal Control—Integrated Framework)。新的内部控制框架进一步扩展了报告目标,更深入地讨论了有关治理的概念,更加关注治理问题,强调治理层面内部控制对目标实现的重要性。

可靠、及时和透明是COSO关于内部控制报告目标的要求,有效的内部控制被认为有助于阻止或及时发现财务报表中可能存在的错误及舞弊,提高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因此,就内部控制应实现的报告目标而言,其应该有助于提高盈余质量——财务报告可靠性的一个重要方面。那么,在实践中,结果究竟如何?目前,国外学者围绕涉及内部控制核心条款的SOX有关法案对内部控制与盈余质量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研究表明,较低的盈余质量与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密切相关(Doyle等,2007a;Ashbaugh-Skaife等,2008)。然而,不同性质的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对内部控制报告目标的实现可能产生不同影响。究竟哪类性质的内部控制缺陷对财务报告目标的实现起主导作用,目前有说服力的证据不多。尽管国际权威投资信用评估机构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Moody’s Investors Service)对内部控制缺陷按性质首次作了分类,但其并未提供不同性质内部控制缺陷对财务报告影响方面的经验证据,国内外亦鲜见专门研究这方面话题的文献。

研究中国企业的内部控制有效性不能脱离中国情境,特别是我国转型加新兴市场的制度背景、企业信息化环境和传统文化,以及当前我国诚信体系缺失、社会反腐呼声高涨的现状。在弱投资者保护环境下,中国资本市场鲜见公司披露存在的内部控制缺陷,尤其是内部控制重大缺陷,这使得如何衡量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成为学术界研究的一个难点。也许正是这个原因,目前国内鲜见关于内部控制缺陷异质性如何影响财务报告方面的经验证据。那么,在中国制度背景下,不同性质的内部控制缺陷究竟如何影响财务报告?既然COSO(2013)更加关注治理问题,那么治理层面的内部控制缺陷是否更值得关注?作为外部审计师,是否关注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就足以降低错报的审计风险,还是更应关注治理层面的内部控制?本文的研究有助于厘清这些重要的现实问题。

借鉴Ball和Shivakumar(2006)、Ashbaugh-Skaife等(2008)的研究,我们以考虑了多种会计稳健性潜在影响后的应计质量(Accruals Quality)作为盈余质量的代理变量,以沪深主板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不同性质内部控制缺陷对财务报告的影响。结果发现,相对于无重大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而言,存在重大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有更多的盈余噪音和异常应计;相比会计层面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治理层面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对盈余质量的影响更严重;当会计层面和治理层面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同时存在时,其对财务报告目标实现的负面影响最大。

本文的贡献主要在于:第一,为理解不同性质内部控制缺陷在弱投资者保护环境及新兴资本市场中对财务报告的作用提供了经验证据,丰富了现有内部控制报告目标方面的文献;第二,本文同时探讨了会计层面内部控制缺陷与治理层面内部控制缺陷对盈余质量的影响,表明治理层面的内部控制缺陷对盈余质量的影响更加严重,这凸显了从公司整体建设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为COSO(2013)内部控制框架更关注治理问题的理念提供了证据支持;第三,降低审计风险是外部审计师努力的目标,本文的研究表明,仅关注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并不足以降低错报风险,在配置审计资源时,审计师更应关注治理层面的内部控制。本文的研究对政府相关部门评估和推进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对公司董事会、管理层、员工、投资者、债权人和客户等利益相关者理解不同层面内部控制建设及实施效果,对外部审计师降低审计风险和合理配置审计资源等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二、文献回顾

国外关于内部控制缺陷对财务报告影响的研究,较少探讨不同性质内部控制缺陷对盈余质量的影响。已有研究表明,内部控制重大缺陷会导致较低的盈余质量。其中,Ashbaugh-Skaife等(2007,2008)的研究发现,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应计质量更低。Doyle等(2007a)的研究发现,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披露与较低的应计质量密切相关。Altamuro和Beatty(2010)发现,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监管能够提高银行业公司的盈余质量。LaFond和You(2010)认为,内部控制至少可以使管理层的盈余操纵行为更容易被发现和更难以得逞。总体而言,在国外,尽管已有不少文献探讨了内部控制缺陷与财务报告质量之间的关系,但关于不同性质内部控制缺陷如何影响财务报告这一话题,目前仍鲜见文献。

随着实务界和学术界对内部控制关注程度的增加,国内关于内部控制的实证研究亦逐渐增多,也有部分文献涉及内部控制与财务报告质量关系的研究。其中,张龙平等(2010)研究发现,内部控制鉴证或审核提升了企业会计盈余质量。然而,张龙平等(2010)的研究主要从外部审计的角度,探讨与内部控制有关的审计对企业盈余质量的影响,并未研究内部控制缺陷及其性质与盈余质量之间的关系。张国清(2008)探讨了内部控制与盈余质量的关系,遗憾的是,其并未发现两者显著相关的经验证据。方红星和金玉娜(2011)以公司是否自愿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作为内部控制的代理变量,探讨了内部控制对盈余管理的影响,但他们亦未提供内部控制缺陷及其性质对盈余质量影响方面的经验证据。董望和陈汉文(2011)发现,内部控制有助于提高应计盈余质量,然而他们同样未考察内部控制缺陷及其性质对盈余质量的影响。尽管齐保垒和田高良(2010)考察了内部控制缺陷对财务报告信息质量的影响,但他们并未探讨内部控制缺陷性质与盈余质量之间的关系。

三、理论分析与假设提出

代理问题产生的基础是信息不对称,监督和激励是解决代理问题的两个重要途径(Scott,2006)。盈余信息为建立合理的契约条件提供了便利,其作为资本市场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在抑制代理问题中具有重要作用。然而,管理层可能在公司缺乏内部监督机制的情况下,通过各种手段操纵报告的盈余信息,从而使其从相应的契约中获取最大收益,于是建立一套完善的内部控制监督体系以保证盈余信息的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

COSO(1992,2013)及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C-SOX)认为,内部控制由五大要素组成,即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内部监督。当以上五大要素中任何一大要素存在缺陷时,都可能影响企业的盈余质量。比如,当控制活动存在缺陷时,控制措施的缺乏很可能滋生员工的舞弊行为,导致虚假账簿记录,影响盈余质量。又如,在缺乏存货管理控制活动的情况下,仓储管理岗位和生产领料岗位未分离,仓管就可轻易挪用公司存货并更改记录数量以使账实相符,导致不实的盈余核算。当风险评估存在缺陷时,公司风险控制部门难以正确评估客户的付款风险,相应的坏账计提准备就难以合理确定。此外,内部监督对盈余质量同样具有重要影响,当公司内部监督存在缺陷时,就难以对公司内部控制的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也就难以保证内部控制执行的有效性,这将直接影响内部控制其他要素的执行效率,最终影响盈余质量。当然,即使不存在代理问题,内部控制缺陷同样会对财务报告质量产生影响,因为内部控制缺陷可能导致不具主观故意性的随机错误(Doyle等,2007a;Ashbaugh-Skaife等,2008)。

国际权威投资信用评估机构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划分为治理层面的内部控制缺陷和会计层面的内部控制缺陷。其中,治理层面的重大内部控制缺陷是指与诸如控制环境和整个业务运营等根本性控制问题有关的内部控制缺陷;会计层面的重大内部控制缺陷是指与导致会计报表或附注中的信息发生错报的漏洞有关的内部控制缺陷。基于这两类缺陷的性质容易推断,会计层面的缺陷是“可以审计的”,而治理层面的缺陷使得管理层在准备财务报告方面的能力和控制整个业务运营方面的能力均值得怀疑,这方面的缺陷是难以被有效“审计的”。相应地,如果内部控制重大缺陷会显著影响盈余质量,那么治理层面内部控制缺陷的负面效应可能是主要的,因为这种效应更难以被外部审计师所审计和监督。当公司同时存在以上两类性质的内部控制缺陷时,内部控制可靠、及时和透明的报告目标更难以实现。

中国是弱投资者保护的新兴市场的典型代表,目前经济正处于转型阶段。尽管社会反腐呼声高涨,但诚信体系缺失的状况仍不容乐观,企业信息化程度相对较差,“消息”市、“政策”市等因素交织在一起,使得内幕交易时有发生。在这种弱投资者保护环境下,存在治理层面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管理层更可能因为控制环境失效而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从事各种内幕交易,轻易实现其机会主义动机;相应地,这些公司财务报告操纵程度很可能更高,操纵方式很可能更复杂和隐蔽,操纵过程亦更可能涉及公司业务运营的方方面面,而财务报告生成流程中的内部控制程序大多难以监督这些操纵行为。因此,在中国资本市场,相比会计层面内部控制缺陷,治理层面内部控制缺陷对财务报告的负面影响可能更加严重。

综上分析,我们基于中国情境提出本文的核心假设:会计层面和治理层面的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均会显著降低盈余质量,导致更大的盈余噪音和更多的异常应计,但这种负面影响主要来自治理层面的内部控制缺陷,即治理层面内部控制缺陷对内控报告目标实现的负面影响更为严重,当两类性质缺陷同时存在时,负面影响最大。

四、研究设计

(一)盈余质量的计量

借鉴Francis等(2005)和Ashbaugh-Skaife等(2008)的研究,我们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来衡量企业盈余质量:首先,盈余噪音(WCA_NOISE1和WCA_NOISE2),指企业盈余应计项目不能反映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现金流状况的程度;其次,异常应计AB_ACC和AB_WCACC,AB_ACC指企业总的异常应计的绝对值,AB_WCACC指异常营运资本应计的绝对值。这些指标值越大,表示盈余质量越差。

首先,我们参考Ashbaugh-Skaife等(2008)的研究,以DD模型(Dechow和Dichev,2002)为基础,在估计WCA_NOISE1和WCA_NOISE2时考虑了会计稳健性对企业经营应计项目的潜在影响(Ball和Shivakumar,2006),具体模型设置如下:

其中,WCA指(扣除非经常收益后的净利润+折旧和摊销-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平均总资产,CFO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平均总资产,ABNRET是经市场调整后的年股票收益率,DABNRET为虚拟变量,当ABNRET小于0时取值为1,否则取值为0。这种设置允许营运资本应计随着公司经营状况的好坏而有所不同,考虑到了收入与损失确认的非对称性,与会计稳健性原则是一致的。我们对模型(1)进行逐年分行业回归分析(剔除行业内观测数小于20的样本),与Ball和Shivakumar(2006)和 Ashbaugh-Skaife等(2008)的研究一致,我们要求回归时每个行业内必须至少有5个负的ABNRET观测值。WCA_NOISE1是模型(1)中公司前5年残差的标准差。根据Francis等(2005)的研究,如果一个公司的残差持续偏大,那么残差的标准差则偏小,因此我们增加考虑了WCA_NOISE2作为盈余噪音的另外一个代理变量,WCA_NOISE2是模型(1)中公司前5年残差绝对值的平均值。

其次,借鉴Ashbaugh-Skaife等(2008)的研究,我们考虑了会计稳健性对应计项目的潜在影响,采用以下OLS回归的残差作为公司未调整的异常应计,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计算出经调整后的异常应计(AB_ACC),具体估计过程如下:

其中,TotalAccruals是(扣除非经常收益后的净利润-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期初总资产,Assets是公司总资产,ΔREV为(当期营业收入-上期营业收入)/期初总资产,ΔAR指(当期应收账款-上期应收账款)/期初总资产,PPE为固定资产净值/期初总资产。与估计模型(1)类似,我们对模型(2)进行逐年分行业回归分析(剔除行业内观测数小于20的样本),要求回归时每个行业内必须至少有5个负的ABNRET观测值。

我们把模型(2)中的残差作为公司未调整的异常应计,然后参考Kothari等(2005)的研究,估计经业绩匹配调整后的异常应计(AB_ACC)。具体而言,我们对公司上期的ROA逐年分行业等分为10组,计算出各组中所有公司异常应计的中位数,AB_ACC等于未调整的异常应计与同组中未调整异常应计中位数差额的绝对值,与Ashbaugh-Skaife等(2008)的研究一致,我们剔除了未调整异常应计正好等于中位数的观察样本。

另外,参考Ashbaugh-Skaife等(2008)的研究,我们考虑了会计稳健性对应计项目的潜在影响,采用OLS回归的残差作为公司未调整的异常营运资本应计,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计算出经调整后的异常营运资本应计(AB_WCACC),具体估计过程如下:

与估计模型(1)和模型(2)类似,我们对模型(3)进行逐年分行业回归分析(剔除行业内观测数小于20的样本),要求回归时每个行业内必须至少有5个负的ABNRET观测值。我们把模型(3)中的残差作为公司未调整的异常营运资本应计,然后参考Kothari等(2005)的研究,估计经业绩匹配调整后的异常营运资本应计(AB_WCACC)。其方法与估计AB_ACC的方法一致,AB_WCACC等于未调整的异常营运资本应计与同一业绩匹配组中未调整异常营运资本应计中位数差额的绝对值,同样我们剔除了异常营运资本应计正好等于中位数的观测样本。

(二)内部控制缺陷及其性质的计量

我们主要从上市公司治理专项活动的自查报告和整改计划中搜集关于公司内部控制缺陷的信息。此外,我们还考虑了违规和非标审计意见及财务报表重述的有关信息。我们基于COSO(2013)框架和我国《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参考PCAOB审计准则(2007)和我国财政部最新出台的《内部控制审计指引》,围绕内部控制的五大要素,把搜集的内部控制缺陷数据进行了归类。参考国际权威投资信用评估机构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关于内部控制缺陷的报告(2004),我们进一步把归类整理得到的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按性质划分为治理层面的内部控制缺陷和会计层面的内部控制缺陷。治理层面的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是指与诸如控制环境和整个业务运营等根本性控制问题有关的内部控制缺陷;会计层面的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是指与导致会计报表或附注中的信息发生错报的漏洞有关的内部控制缺陷。其中,治理层面的内部控制缺陷包括:审计委员会运作不灵、被处罚或正在接受调查、公司高管人员越权违规、面临重大风险(包括持续经营问题)、重大授权问题、违规关联方交易、违规提供担保、违规贷款和自行拆解、资金的使用存在缺陷、资金被股东占用且尚未收回、因信息披露虚假等问题违规和内部审计职能存在缺陷;会计层面的内部控制缺陷包括:财务报告生成流程存在缺陷、对披露报表进行重述和被出具非标审计意见。

基于以上性质分类,我们设置了以下三种内部控制缺陷指标:一是仅存在治理层面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指标ICW_Com_Level;二是衡量仅存在会计层面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指标ICW_Acc_Level;三是衡量同时存在治理层面和会计层面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指标Both_Com_Acc。具体变量定义参见表1。

表1 变量及其定义

(三)内部控制缺陷异质性与盈余质量

在内部控制缺陷指标与盈余质量指标确认后,我们用以下模型考察内部控制缺陷及其性质对企业盈余质量的影响:

其中,Earnings_Quality为盈余质量指标,包括WCA_NOISE1、WCA_NOISE2、AB_ACC和AB_WCACC四个代理变量;ICW_Dum为内部控制缺陷指标,代表公司是否存在重大内部控制缺陷,ICW_Com_Level、ICW_Acc_Level和Both_Com_Acc分别表示公司仅存在治理层面的内部控制重大缺陷、仅存在会计层面的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和同时存在两类性质的内部控制重大缺陷。通过模型(4)我们可检验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是否影响盈余质量;若会,则可进一步通过模型(5)考察不同性质内部控制缺陷的影响。由于因变量均严格被限制为正,我们采用Tobit回归来估计模型(4)和模型(5)(参见 Greene,1990)。

Controls为控制变量,根据已有相关研究(Dechow和Dichev,2002;Doyle等,2007a;Ashbaugh-Skaife等,2008;张龙平等,2010),我们控制了一系列与公司盈余质量有关的变量,包括经营复杂程度、业务发展情况、财务状况、审计质量和公司治理等各方面因素。具体控制变量及其定义参见表1。

(四)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

本文的初始研究样本包括2007年和2008年沪深主板A股所有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数据主要通过搜集和阅读2007年和2008年“上市公司治理专项活动”的整改报告和自查报告整理而得,部分违规数据、重述数据及非标审计意见数据来自Wind和国泰安CSMAR数据库,其他财务数据均来自国泰安CSMAR数据库。

五、实证结果及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表2报告了主要研究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从Panel A可见,ICW_Dum、ICW_Com_Level、ICW_Acc_Level和Both_Com_Acc的均值分别为0.54、0.25、0.15和0.14,表明在研究样本中,占54%的样本公司存在不同性质的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其中仅存在治理层面内部控制缺陷的样本占25%,仅存在会计层面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样本占15%、同时存在两类性质缺陷的样本占14%。从Panel B栏可见,以上几个内部控制缺陷及其性质的代理变量与盈余质量代理变量WCA_NOISE1、WCA_NOISE2、AB_WCACC、AB_ACC均显著正相关,表明存在不同性质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公司均可能有较大的盈余噪音和异常应计。

表2 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二)多元回归结果

表3是当测试变量为ICW_Dum时,对模型(4)运用Tobit回归而得的多元回归结果,报告了在控制其他影响公司异常应计和盈余噪音的公司特征变量后,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存在是否仍然会对企业盈余质量产生显著影响。其因变量分别为WCA_NOISE1、WCA_NOISE2、AB_WCACC和AB_ACC,因变量与测试变量共有4个组合,因此共有4个方程的多元回归结果。从表3可见,4个回归结果的似然比都是高度显著的,这表明测试变量和控制变量整体而言对公司的异常应计和盈余噪音具有较好的解释力。再看内部控制缺陷代理变量,不难发现,ICW_Dum变量的系数在所有4个回归中都是显著为正的。这表明,在控制其他相关因素后,内部控制缺陷仍对盈余质量有显著影响,相对于正常公司而言,内部控制缺陷公司会报告更大的盈余噪音和更多的异常应计,这与Doyle等(2007a)和Ashbaugh-Skaife等(2008)的研究是一致的。

表3 内部控制缺陷与企业盈余质量:模型(4)的Tobit回归结果

表4是对模型(5)运用Tobit回归而得的多元回归结果,报告了不同性质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对盈余质量的影响,因变量分别为WCA_NOISE1、WCA_NOISE2、AB_WCACC和AB_ACC。从相应回归结果的似然比及显著性水平可见,测试变量和控制变量整体而言对公司的异常应计和盈余噪音具有较好的解释力。ICW_Com_Level的系数在所有4个回归中都是显著为正的,均大于ICW_Acc_Level对应的系数(当WCA_NOISE2作为因变量时,ICW_Acc_Level的系数0.003若不考虑四舍五入亦大于ICW_Acc_Level的系数),而ICW_Acc_Level的回归系数尽管都是正的,但当因变量为WCA_NOISE1和AB_ACC时却并不显著,这意味着,相对于会计层面的内部控制缺陷,治理层面的内部控制缺陷对企业盈余质量的负面影响更加严重。Both_Com_Acc的系数在4个回归中分别为0.008、0.006、0.020和0.017,不但显著为正,且均大于ICW_Com_Level、ICW_Acc_Level对应的回归系数,这表明,相比仅存在治理层面内部控制缺陷或仅存在会计层面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同时存在治理层面内部控制缺陷和会计层面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其盈余噪音更大、异常应计更多,盈余质量更差,说明两类性质内部控制缺陷同时存在更可能使管理层凌驾于公司内部控制之上,加大企业盈余操纵的空间,导致内部控制中可靠性的报告目标更加难以实现。

表4 内部控制缺陷异质性与企业盈余质量:模型(5)的Tobit回归结果

以上结果意味着,在中国的制度背景下,内部控制缺陷对财务报告质量同样具有重要影响,但这种影响主要来自治理层面的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当然,最严重性质的内部控制缺陷应属两类缺陷同时并存的情况,如果会计层面内部控制缺陷和治理层面内部控制缺陷同时存在,则COSO(2013)及C-SOX关于内部控制的报告目标更难以实现。

(三)敏感性分析

1.自选择问题

来自整改报告、自查报告的内部控制缺陷数据在一定程度上仍可能带有自选择的内生性问题,为避免这种自选择问题可能导致的估计偏差,我们参考Doyle等(2007b)、Ashbaugh-Skaife等(2007)关于内部控制缺陷披露决定因素的模型设定,应用Heckman(1979)二阶段回归方法进行敏感性测试,结果(见表5)并未发生实质性变化。

2.其他敏感性测试

此外,我们还执行了以下敏感性测试:(1)采用修正的Jones模型(Jones,1991;Dechow等,1995;)衡量盈余质量,重新进行回归分析;(2)采用考虑现金流非线性属性的修正DD模型(Ball和Shivaknmar,2006;Wang,2006)衡量盈余质量,重新进行回归分析;(3)不考虑会计稳健性的潜在影响,重新进行回归分析,我们的主要研究结论仍然得到支持。

表5 控制自选择问题后的内部控制缺陷及其异质性与企业盈余质量

六、研究结论

我们基于中国情境,以考虑了多种会计稳健性潜在影响后的应计质量作为盈余质量的代理变量,从“上市公司治理专项活动”的整改报告和自查报告中搜集有关内部控制数据,结合违规、报表重述和非标审计意见,以COSO报告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为依据,构建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及其性质指标,实证检验了不同性质内部控制缺陷对财务报告的影响。结果发现,相对于无重大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而言,存在重大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有更多的盈余噪音和异常应计;相比会计层面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治理层面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对盈余质量的影响更加严重;当会计层面和治理层面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同时存在时,其对内部控制报告目标实现的负面影响最大。

本文为中国制度背景下内部控制缺陷异质性与财务报告质量的关系提供了经验证据,丰富了现有关于内部控制报告目标方面的文献,表明治理层面的内部控制缺陷对盈余质量的影响更严重,这凸显了从公司整体建设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本文的研究表明,在降低外部审计师的审计风险方面,仅关注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是远远不够的,审计师在配置审计资源时,应更关注治理层面的内部控制。本文的研究对政府相关部门评估和推进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对公司董事会、管理层、员工、投资者、债权人、客户等利益相关者理解不同层面内部控制建设及实施效果,对外部审计师降低审计风险、合理配置审计资源等,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文还得到福建省教育厅A类社科研究重点项目(JA13047S)、福州大学科研启动基金项目(XRC201209)、福州大学校科技发展基金项目(12SKQ03)、广东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项目(11JDXM79004)和中山大学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13wkjc02)资助。作者感谢匿名审稿人的建设性意见,当然文责自负。

[1]董望,陈汉文.内部控制应计质量与盈余反应——基于中国2009年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审计研究,2011,(4):68-78.

[2]方红星,金玉娜.高质量内部控制能抑制盈余管理吗?——基于自愿性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经验研究[J].会计研究,2011,(8):53-60.

[3]李万福,陈晖丽.内部控制与公司实际税负[J].金融研究,2012,(9):195-206.

[4]李万福,林斌,宋璐.内部控制在公司投资中的角色:效率促进还是抑制[J].管理世界,2011,(2):81-99.

[5]齐堡垒,田高良,李留闯.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与财务报告信息质量[J].管理科学,2010,(4):38-47.

[6]张国清.内部控制与盈余质量——基于2007年 A股公司的经验证据[J].经济管理,2008,(23):112-119.

[7]张龙平,王军只,张军.内部控制鉴证对会计盈余质量的影响研究——基于沪市A股公司的经验证据[J].审计研究,2010,(2):83-90.

[8]Altamuro J,Beatty A.How does internal control regulation affect financial reporting?[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10,49(1-2):58-74.

[9]Altman E.Financial ratios,discriminant analysis and the prediction of corporate bankruptcy[J].Journal of Finance,1968,23(4):589-609.

[10]Ashbaugh-Skaife H,Collins D,Kinney W.The discovery and reporting of internal control deficiencies prior to SOX-mandated audits[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07,44(1-2):166-192.

[11]Ashbaugh-Skaife H,Collins D,Kinney W,et al.The effect of SOX internal control deficiencies and their remediation on accrual quality[J].The Accounting Review,2008,83(1):217-250.

[12]Ball R,Shivakumar L.The role of accruals in asymmetrically timely gain and loss recognition [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2006,44(2):207-242.

[13]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s of the Treadway Commisssion(COSO).Internal control-integrated framework[R].New York:COSO,1992.

[14]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s of the Treadway Commisssion(COSO).Internal control-integrated framework[R].New York:COSO,2013.

[15]Dechow P,Dichev I.The quality of accruals and earnings:The role of accrual estimation errors[J].The Accounting Review,2002,77(Supplement):35-59.

[16]Dechow P,Sloan R,Sweeney A.Detecting earnings management[J].The Accounting Review,1995,70(2):193-225.

[17]Doyle J,Ge W,McVay S.Accruals quality and internal control over financial reporting[J].The Accounting Review,2007a,82(5):1141-1170.

[18]Doyle J,Ge W,McVay S.Determinants of weaknesses in internal control over financial reporting[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07b,44(1-2):193-223.

[19]Francis J,LaFond R,Olsson P,et al.The market pricing of accruals quality[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05,39(2):295-327.

[20]Greene W.Econometrics analysis[M].New York:MacMillan Publishing Company,1990.

[21]Heckman J.Sample selection bias as a specification error[J].Econometrica,1979,47(1):153-161.

[22]Jones J.Earnings management during import relief investigations[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1991,29(2):193-228.

[23]Kothari S,Lenone A,Wasley C.Performance matched discretionary accrual measures[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05,39(1):163-197.

[24]LaFond R,You H.The federal deposit insurance corporation improvement act,bank internal controls and financial reporting quality[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10,49(1-2):75-83.

[25]Moody’s Investors Service.First year section 404reports on internal control:Impact on ratings will depend on nature of material weaknesses reported[R].New York:Moody’s,2004.

[26]Public Company Accounting Oversight Board(PCAOB).An audit of internal control over financial reporting that is integrated with an audit of financial statements[R].Washington:PCAOB,2007.

[27]Scott.Financial accounting theory:fourth edition[M].Canada:Pearson Education,2006.

[28]Wang D.Founding family ownership and earnings quality[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2006,44(3):619-656.

猜你喜欢
财务报告盈余性质
企业内部财务报告体系设计与应用
儒家文化、信用治理与盈余管理
随机变量的分布列性质的应用
完全平方数的性质及其应用
关于修订印发《政府部门财务报告编制操作指南(试行)》的通知
财务报告目标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九点圆的性质和应用
关于经常项目盈余的思考
厉害了,我的性质
戴德明教授畅谈财务报告的功能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