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混合所有制PE,能让基金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联动,投资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联动,管理公司资本与银行并购贷款联动,项目选择余地更宽阔,退出渠道更灵活,未来必有大行情。
《支点》记者 罗乐
从“金融门外汉”到“投资大咖”,赵剑华很推崇美国耶鲁大学基金管理人史文森著书《机构投资的创新之路》中的观点——管理好风险,收益自然就有了。
对湖北实体企业近10亿人民币的资金投资项目,让他经历了经济发展的高潮与低谷。如今,他掌舵湖北长江资本(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民营资本入股国有企业为切入点,开始了一趟新的投资征程。
探寻国有企业改革之路,助力传统产业转型,推动民资在市场上发挥更大的活力,赵剑华有都有着自己的理解。在他看来,投资一定要坚持“顺势而为”。
“合作而不竞争,补充而不替代”
《支点》:十一年前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去年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再次提出这一要求。重提混合所有制,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什么重大意义?
赵剑华: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的经济持续增长受益于人口红利、制度变革红利和全球化红利,但现在这些红利都将面临见顶回落的趋势。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通过深化改革推进经济增长的目标,庞大的国有经济体系、土地国有化以及政府对民间金融业的全面压制,正是未来经济改革的主战场。其中,开放民营资本进入国有企业,实施混合所有制的产权改革,是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国企改革策略之选。
《支点》:国企在多个行业都具有垄断地位,民资应该如何介入?
赵剑华:正如我们所知道的,自2004年宏观调控后,国有资本已在资源、能源性领域取得了垄断地位,体量庞大、利益复杂,民营资本如果没有强大的资本实力和正确的投资策略,恐怕很难接得住“天下掉下的馅饼”。
上海国资杂志社刊登的文章《PE:最便捷的国企改革工具》,提出以PE(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作为改革工具的观点,指出PE具有提供大规模增量资金、不寻求控股、阶段性持有、介入公司治理、提供增值服务等特点,是参与国企改革实用和好用的创新工具。
《支点》:您所管理的“长江经济带产业并购基金”,采取的就是这种模式?
赵剑华:是的。我们与湖北省长江产业投资公司合作成立的“长江经济带产业并购基金”,正是基于对国有经济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思考。
我们在合作形式上选择对原湖北省长江产业投资公司绝对控股子公司湖北长江资本(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公司进行股权优化重组,按照“国有相对控股、民营资本参股、管理层持股”的均衡思路,引进凯信联合控股管理公司、武汉泽熙投资公司、武汉世纪合胜管理咨询公司等民营机构,将资本金从5000万增资扩股到1亿元人民币。
“合作而不竞争,补充而不替代”——这是我们的基本思想,我们主张合作共赢。
《支点》:这种混合所有制PE的合作模式较之传统的国有控股型PE有什么优势?
赵剑华:在这种合作框架下,我们能够坚持市场化原则。传统的国有控股型PE,由政府和国企主导设立PE基金,没有或者只有少量民间资本参与,投委会成员由政府部门或上级国企派员,并可能有否决权,导致PE职业团队难以遵循市朝的原则作出投资决策。
混合所有制PE,基金投委会自主决策,不干预基金人事薪酬,不参与具体项目决策,国有投资监管中的投资项目审批制和项目审计制度也不再使用,这种模式能够真正做到市场化。
另外,我们还能够聘请专业团队管理,以专业投资能力和严格风险控制为基金保值增值。
“未来必有大行情”
《支点》:“长江经济带产业并购基金”在项目选择上有自己的方向,您的 “涉猎”标准是什么?
赵剑华:投资标准,即选对行业比选对人更重要,低成本投资比高风险收益更重要。因此,我们并购基金在选择项目标的上,一是只投资国家政策鼓励发展的行业;二是偏重大概率机会忽视小概率事件;三是注重培养自己对企业的改造能力,提高自己的议价能力。
《支点》:所以您选择了医疗健康、节能环保和信息消费作为投资方向?
赵剑华:是的。长江经济带的优势产业和基础产业较多,如汽车、化工、钢铁、农业、物流、电子、信息、水电、科教等等。在基金的起步阶段,无论是从基金规模还是并购经验考虑,我们的策略是稳健经营、持续获利,因此规避参与大的周期性行业的整合,规避参与全产业链的垂直整合,而是选择安全边际高,整合周期短的细分市场,同时考虑投资组合。
医疗健康是抗周期行业,盈利能力强,中国人口老龄化需求趋势明确;节能环保是非充分竞争行业,政策扶持力度大,中国环境压力巨大;信息消费是新兴产业,颠覆传统商业模式,具有爆发增长特性。
而这三个行业在以上海、武汉、重庆为纽带的长江经济带都有很好的产业基础,并且非常分散,市场并购重组前景广阔。按照梯度开发理论,我国沿海开放战略将向沿江开放转移,长江经济带将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
《支点》 :您怎么看待未来的发展?
赵剑华:如今,股权投资政策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简单参股投资性价比不再经济,企业公开发行股票和上市将变得相对容易,按发达国家走过的经验,产业并购会逐步成为股权投资主流形式。
长江经济带产业并购基金,就是按照标准化的主题基金模式组建的。同传统PE/VC不同,基金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联动,投资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联动,管理公司资本与银行并购贷款联动,项目选择余地更宽阔,退出渠道更灵活,未来必有大行情。
《支点》:国内外股权投资机构投资湖北的关键因素是什么?我们该如何抓住这些机遇?
赵剑华:首先是产业基础和政策环境。湖北省正在实施的“支柱产业倍增计划”、“千亿产业提升计划”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工程”,到2015年,支柱产业实现倍增,经济总量实现翻番;医药、船舶及海洋工程、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将突破千亿元。目前湖北已有上市公司100多家,东湖国家创新示范园区蓬勃发展,这些都是吸引投资机构的地方。湖北省委、省政府近年来一直致力推动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引进高端金融人才在武汉安营扎寨。湖北省涵盖创业投资企业、股权投资企业、产业投资基金和创业引导基金在内的股权投资框架,已成雏形。
《支点》:这种“大行情”将对湖北的产业转型和结构调整带来哪些利好?
赵剑华:股权基金的发展程度,基本上与各地的GDP相吻合。湖北目前正处大干快上的建设时期,对于资金的需求无疑是饥渴的。大力支持股权投资机构的发展,首先的利好就是为湖北经济发展输血。
股权投资基金出资人主要是机构投资者和超净值自然人,主要还是聚集在京、沪、深等地,以及江苏、浙江地区。基金以上市退出为主要渠道,主要投资于成长型产业和新兴产业,而这两类产业在湖北都有良好的基础,发展股权基金对湖北推进技术对接资本,实现产学研结合,形成优质产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助力国企与资本市场对接
《支点》:放眼市场,股权投资基金参与国有企业将如何助力国资国企改革?
赵剑华:目前,我国的国有企业与民营资本存在一些矛盾。国有企业居于产业上游,资本利用效率低下;民营资本居于产业中下游,受困于产业与金融管制,无法发挥出积极性。股权投资基金作为一种新的资本运作方式和直接融资工具,又具备非国有市场主体,有助于解决国企发展所面临困境的一些问题。
《支点》:具体可以解决哪些问题?
赵剑华:国有企业由于机械地理解绝对控制权,导致国有资本大量沉淀,降低了资本应有的杠杆作用和增值能力。股权投资基金作为理想形式的战略投资者或财务投资人,行使股东身份,可以加强国企法人治理机构的建设,确定企业战略定位,明确经营目标;可以更好的推进落实管理层股权激励方案,调动各方的积极性;可以引入各类管理资源,提升企业的管理能力;可以推进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快速与资本市场实现对接。
《支点》:股权基金是如何参与解决这些问题的?
赵剑华:股权投资基金参与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增量重组,二是存量重组。前者通过增资扩股的方式加入国有企业,可以摊薄国有资本比重,同时引入新的投资者;后者通过受让国有企业股权的方式,国有股或可以获得相应的对价,使国有资产转化为资本形式。
同时,由于股权投资基金出资人与基金管理公司是一对一的谈判、一对一的合同、一对一的监管,而且出资人的资金是按项目进度到位,基金管理公司对于出资人有反复多次和日益扩大的资金需求,这种出资人对于基金运作情况的信息把握程度,要比公司股东对于公司运作信息的把握程度更好,对于股权权益的保障和索取能力也比股东强。(支点杂志2014年4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