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焱
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奥巴马带着她的女儿及母亲花了六天的时间访问中国,在旅程行将结束之际,她们出现在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用一根长竹竿给六只憨态可掬的大熊猫喂食苹果。这充满萌趣的一幕却无意中把中国的“熊猫外交”与此次的“夫人外交”相得益彰地结合在一起。
对中国而言,米歇尔是1949年后首位单独访华的第一夫人。
作为总统夫人,米歇尔希望能身兼前任白宫女主人们的特色符号——即能像玛莎·华盛顿和杰奎琳·肯尼迪那样引领时尚,又可以有埃莉诺·罗斯福和希拉里·克林顿那样的强势风范,雷厉风行地推动政策。
而对第一夫人而言,传统的选择一般落脚在慈善、教育等世界性话题上。也因此,米歇尔的中国行拉上了老妈和孩子,强调访华与政治无关,主题也波澜不惊地选为促进中美教育和文化交流。
在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中美第一夫人蜻蜓点水式在科技楼参观几何机器人实验室,在美术教室参观书法,在体育馆的乒乓球室停留了十分钟,而在媒体的聚焦下,更广为传播的是美术教室里中国书法课的一幕。
米歇尔饶有兴趣地拿起毛笔,彭丽媛向米歇尔示范如何握笔。米歇尔一笔一画临摹汉字“永”。临摹时,米歇尔对彭丽媛说:“我很紧张。”彭丽媛用英文回应:“不要紧张。”在学生们的邀请下,彭丽媛欣然挥毫写下“厚德载物”,并赠予米歇尔。
学校和教育主导了米歇尔的北京、西安、成都之旅,她分别在北大和成都七中做了两场演讲,为留学代言。她北大演讲的主题集中在留学上,她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出国留学绝不仅是改善你们自己的未来,它也关乎塑造你们的国家、关乎我们共有的世界的未来”。这两场公开演讲是米歇尔此行公开表态的唯一机会,但米歇尔更多的是从自身经历出发,讲述在芝加哥一个经济条件并不好的家庭长大的“苦孩子”的励志故事。
尽管夫人外交强调的是无涉敏感话题,但米歇尔的行程安排还是引发了政治解读,在美联社公布的行程中,她于访华的最后一天在成都的一家西藏菜餐厅用藏餐,被认为是以柔和的方式传递信号。
有趣的是,米歇尔的第一夫人外交放大了对中国第一夫人的角色讨论。中国领导人的夫人一般都相当低调,彭丽媛则与中国前几任主席夫人形成了鲜明对比。
彭丽媛本身是公众人物,她的名字最早在中国家喻户晓是她在电视晚会中演唱;在公益领域,彭丽媛公开维护艾滋病患者权益,呼吁社会包容,她的海报在中国各地医院张贴。
米歇尔此行,本意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去年6月她缺席习奥会的遗憾。对中国来说,米歇尔访华则把彭丽媛的举手投足都放入公众视线,折射出了中国政治上的某种进步。
不过在美国国内,第一夫人出访已成为一个政治问题,有人直称她是女王,花纳税人的钱公款旅游。此前,米歇尔在2010年西班牙的度假之旅共花纳税人48.7万美元;2011年访问南非和博茨瓦纳时飞行支出就达42.4万美元。此次访华,仅米歇尔乘坐的空军专机每小時的运营费用就达11351美元。夫人外交屡遇交待花销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