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新华 陈松昌 万文忠 彭丹 熊莉娟 胡杨 戴益民 邓舜洲 张文波*
(1江西省南昌金牧动物保健服务有限公司,江西南昌 330013;2江西省职业病防治研究院,江西南昌 330006;3江西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江西南昌 330045)
保育仔猪蓝耳病继发猪链球菌病的诊治实例
蒋新华1陈松昌1万文忠1彭丹1熊莉娟2胡杨3戴益民3邓舜洲3张文波3*
(1江西省南昌金牧动物保健服务有限公司,江西南昌 330013;2江西省职业病防治研究院,江西南昌 330006;3江西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江西南昌 330045)
蓝耳病毒对猪的全身免疫系统损害比较严重,导致感染猪群的免疫力下降,对其他病原的易感性增强,因此发病猪群常表现为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本文通过临床诊断、剖检症状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确诊江西省南昌市某规模化猪场的发病原因为猪蓝耳病继发猪链球菌病,并介绍了相关的防治措施。
保育仔猪;猪蓝耳病;猪链球菌;继发感染;剖检
猪蓝耳病由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病毒(PRRSV)引起,该病可以感染任何年龄的猪,造成猪的免疫抑制。猪蓝耳病常作为一种主要的原发性疾病,与其他病毒性或细菌性疾病形成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猪链球菌病是由多种致病性血清群的链球菌感染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疾病总称,共有35个血清型。急性病例表现为出血性败血症、化脓性淋巴结炎、脑膜炎;慢性病例表现为关节炎、心内膜炎及组织化脓性炎。临床上常表现为败血症型、化脓性淋巴结炎型、脑膜炎型和关节炎型四种类型。
2013年5月上旬,江西省南昌市某规模化猪场中自繁自养的保育仔猪出现了典型的神经症状,病猪倒地,四肢呈划水症状,眼球后斜,站立不稳,偶见单肢或多肢的关节肿大,近期母猪返情率增高。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及实验室诊断,确诊为猪蓝耳病继发猪链球菌病。
该场基础母猪存栏数为210多头,自繁自养,种猪每年普免3次猪瘟病毒疫苗和伪狂犬病毒疫苗,母猪曾于2012年8月接种过猪蓝耳病毒高致病毒株疫苗,至今有近一年未接种过猪蓝耳病毒疫苗。商品猪首次免疫猪瘟疫苗时间为25日龄,二次免疫时间为60日龄;该场从未接种猪链球菌病疫苗。自2013年4月以来,部分保育仔猪出现了典型的倒地划水症状,眼球往后斜,个别关节肿大。病程持续约2周,发病率约为5%,在不使用药物治疗的情况下发病猪死亡率高达50%。经询问了解,该场母猪近期有早产和返情的现象。
发病猪均为保育阶段仔猪,主要表现为消瘦,倒地,四肢呈划水状或颤抖(图1),眼球往后方斜,脚肿不愿站立(图2)。
图1 发病猪表现出神经症状
图2 发病猪脚肿、消瘦
剖检一头病死保育仔猪,可见明显的间质性肺炎(图3);肾脏表面有针尖大小的出血点;脾脏表面和边缘有梗死灶(图4);腹股沟淋巴结出血性坏死;肝脏、膀胱、喉头等均未见明显病变;关节肿大,切开关节可见大量清亮的积液(图5)。
取病死猪的关节液和脑组织分别划线接种于兔鲜血琼脂平板,37℃烛缸培养24小时;同时采集病猪的肺脏和脾脏进行猪蓝耳病毒、猪瘟病毒的RT-PCR检测。随机抽取该场15头母猪的血样,分别进行猪瘟病毒抗体(使用IDEXX-A561试剂盒)、蓝耳病毒抗体(使用IDEXX-A631试剂盒)、伪狂犬野毒抗体(使用IDEXX-LH618试剂盒)的检测。
结果表明,从脑组织和关节液中均分离到一株白色、透明、表面光滑、边缘整齐的小菌落;革兰氏染色后镜下观察为单个、成双或短链状阳性球菌,判定为猪链球菌;RT-PCR基因检测结果为猪瘟病毒阴性,猪蓝耳病毒阳性(图6);猪瘟病毒抗体合格率为48.15%,整体偏低;猪蓝耳病毒抗体阳性率为52.36%,部分母猪抗体水平的S/P值超过3.4,且离散度较大;伪狂犬野毒抗体均为阴性。
将分离纯化的菌株用纸片法做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头孢曲松、头孢拉定的抑菌圈直径超过20 mm,为高度敏感药物;头孢唑啉为中度敏感药物;复方新诺明、甲氧嘧啶、阿莫西林、强力霉素等药物不敏感。
6.1 使用疫苗进行免疫
图3 间质性肺炎
图4 脾脏梗死
图5 关节肿大、积液
图6 RT-PCR检测结果
母猪蓝耳病疫苗每年普免3次,商品猪可在15日龄时接种一次蓝耳病疫苗。仔猪可在7日龄左右进行猪链球菌多价灭活菌苗的接种。
6.2 药物保健和治疗
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对发病猪使用头孢噻呋,按100 mg/kg体重进行肌肉注射;仔猪转保育栏后一个星期内,可在饲料中添加爱乐新(1.5 kg/吨)和20%头孢噻呋钠(400 g/吨)进行保健预防,连用7天;全群饮水中添加葡萄糖(2~3 kg/吨),同时添加电解多维,以减少应激。
6.3 改善饲养管理
可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进行空栏消毒;做好栏舍和环境的卫生消毒,加强通风;适当降低饲养密度。
采用上述防治措施后,保育仔猪的后续发病比例大大降低,发病猪症状逐渐减轻,死亡率明显下降。
经临床诊断和实验室检测结果表明,该场本次发病的主要原因为猪蓝耳病继发猪链球菌病。猪蓝耳病毒对猪的全身免疫系统损害比较严重,特别是对肺泡巨噬细胞功能的损伤,导致感染猪群的免疫力下降,对其他病原的易感性增强,因此常表现为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
母猪蓝耳病毒抗体结果表明,该场部分母猪蓝耳病毒抗体水平的S/P值超过3.4,且总体合格率偏低,离散度较大,表明该场猪群存在一定比例的猪蓝耳病毒野毒感染,目前处于相对不稳定期。虽然当前疾病得到了一定的控制,但猪蓝耳病始终是影响该场的一个潜在不稳定因素。在猪群饲养管理水平高,不存在其他病原感染的情况下,猪群可能不表现临床症状。一旦该场存在一些应激或其他不良因素,可能又会出现一定比例的链球菌感染。因此,在猪蓝耳病不稳定的情况下,更应加强饲养管理,注重药物保健和疫苗免疫。
S858.28
B
1673-4645(2014)01-0044-02
2013-07-03
蒋新华(1986-),男,江西省新余市人,硕士研究生,执业兽医师,主要从事猪传染病的防治
*通讯作者:张文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