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斐斐
实验是化学的灵魂和魅力所在,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来源,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教学是让学生先对化学的科学现象获得清晰的认知,再通过分析、归纳等科学思维方式,获取现象本质,从模糊的感性认识上升到清晰的理性认识,形成科学的化学概念体系。那么高中化学有哪些好的教学方法呢?
一、对比实验教学,提高实验可见度
对比实验是最为常见的实验教学策略。
引导学生观察具有对比性的实验现象。在实验教学中设置两个或多个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验组,通过实验现象和结果的对比,引导学生从差异性结果出发探究各种因素与实验对象的关系。
例如,在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的因素中,研究催化剂的影响,可以采用对比实验。H2O2的分解实验,第一组不使用任何催化剂,第二组加入MnO2,比较两组实验产生气泡的速率。
当然,对比性实验除了现象的对比外,笔者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还尝试着同一个实验装置上的对比。通过不同装置可以完成同一个实验的对比引导学生深化对实验本质的理解。
二、以问题为中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实验教学也不例外,实验教学的兴趣从何而来呢?笔者认为除了新奇的实验现象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外,带有启发性的“问题”是给学生提供探究方向和解决问题的绝好办法,我们的实验教学应该以问题为核心,借助于问题引导学生设计并探究实验,在实验中解决问题、发现新的问题、生成结论,同时借助于实验现象和结果对自己的实验方案是否科学合理进行验证和评价,在得到科学结果的同时,实现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多重提升。这种教学方法可以促使学生形成自主观察实验现象的能力,可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借助于“问题”驱动的探究性实验教学模式,教师设置的问题应具有启发性和趣味性,问题应能充分调动学生新知识的探究欲望,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三、多媒体辅助提高实验的可见度
随着电子产业的发展,多媒体教学在化学实验中越来越受到欢迎。实物投影、电子白板,甚至于软件模拟的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使用广泛。
很多情况下,部分演示实验可见范围较小,往往只有前排的学生能够看见实验现象。为弥补不足,通常演示完毕后,教师在教室巡回以便让学生观察。但学生看到的仅是结果,没有过程,同时也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在教学中,除将有些演示实验改成学生分组实验外,还可适时的使用实物投影以增强可见性、直观性,提高实验效果和课堂效率。
比如,在化学反应原理中“盐类的水解”的教学过程中,探究“盐溶液的酸碱性”这一实验,若教师一人在讲台前完成这个实验,自己读数,则缺乏可信性;若让学生上讲台完成实验,往往要耽误10 min以上,浪费时间。此时可以采取实物投影,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都可以参与读数并且和标准比色卡对照的过程,从而得到部分盐溶液不显中性的结论。
教材中,有部分化学实验,存在着反应速率过快的现象,反应速率过快不便于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观察,若能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仿真模拟实验,能够帮助教师摆脱化学实验教学的这一限制;除了反应速度过快,实验的可见度较低以外,高中化学实验中,有些反应过程还有可能生成爆炸或有毒的物质,这样的实验具有危险性,如用实验室的方法让学生进行氢气和氯气的光照实验等等。这些特殊实验都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展示给学生,有直观的现象,可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改进与创新实验,提升科学素养
就中学化学实验而言,很多已经形成固定的模式,由具体的化学反应原理来决定装置和药品,但不是任何情况下都是最优的选择。例如,研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过程中,分别取三支试管,向其中加入溶有适量CoCl2的盐酸溶液。将试管分别放置于热水、冰水和室温,观察到室温(10℃~25℃)的颜色介于蓝色与粉红色之间的浅紫,热水(接近60℃)为蓝色,冰水(接近0℃)为粉红色。这是因为CoCl2溶于浓盐酸后能形成CoCl2-4。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Co2+(粉红色)+4Cl-CoCl2-4(蓝色);△H>0
预计的实验现象应如上所述,溶液颜色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产生明显变化。由离子方程式可知,溶液颜色变化与溶液中Cl-的浓度和温度有关,因此配制溶液时,Cl-的浓度是一个关键,在实验中有以下的问题:(1)浓盐酸的浓度不容易控制。Cl-的浓度过大,在实验中易得到蓝色溶液(室温8℃~10℃),此后的实验现象就无法获得。(2)用发烟盐酸(或浓盐酸)溶解CoCl2晶体时,由于浓盐酸容易挥发,因此,配好的试剂保存难度大,实验操作不容易成功。(3)实验所要用到的溶液的浓度具有较强的季节性特征,实验现象随着季节变化存在着不稳定的现象,实验前调节试剂的浓度必须考虑季节因素,才能提高实验的成功率。(4)实验过程中需要的冰水准备和使用不方便。(5)实验通常采用水浴方法来改变试管内溶液温度有较长的等待时间。
为此,笔者在教学中对实验进行了如下改进:用饱和氯化钠溶液代替浓盐酸进行实验:首先,取一只洁净的试管,向其中加入少许CoCl2晶体。将1 mL~2 mL饱和氯化钠溶液注入,溶解CoCl2晶体,配成粉红色溶液。加热看到颜色变为蓝色;停止加热,慢慢冷却试管,又变为粉红色。此实验操作简便,用时较少,现象明显,同时,饱和氯化钠溶液浓度随温度变化较小,Cl-浓度适中,这个设计如果改成学生分组实验,具有现象明显、无污染等优点。
化学实验在整个高中化学教学中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借助于演示实验给学生创设有趣的探究情境,学生在情境中自然生成化学学习的浓厚兴趣,同时有趣的、生动的实验现象很大程度上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有利于课堂中学生新的问题生成;借助于学生分组实验,能够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在设计实验、探究实验的过程中,发现并创造,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化学素养得以有效提升,而且在获知过程中的情感体验,那种自己发现规律的乐趣是任何外在奖励所无法附加的。
(收稿日期:2013-12-25)
实验是化学的灵魂和魅力所在,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来源,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教学是让学生先对化学的科学现象获得清晰的认知,再通过分析、归纳等科学思维方式,获取现象本质,从模糊的感性认识上升到清晰的理性认识,形成科学的化学概念体系。那么高中化学有哪些好的教学方法呢?
一、对比实验教学,提高实验可见度
对比实验是最为常见的实验教学策略。
引导学生观察具有对比性的实验现象。在实验教学中设置两个或多个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验组,通过实验现象和结果的对比,引导学生从差异性结果出发探究各种因素与实验对象的关系。
例如,在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的因素中,研究催化剂的影响,可以采用对比实验。H2O2的分解实验,第一组不使用任何催化剂,第二组加入MnO2,比较两组实验产生气泡的速率。
当然,对比性实验除了现象的对比外,笔者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还尝试着同一个实验装置上的对比。通过不同装置可以完成同一个实验的对比引导学生深化对实验本质的理解。
二、以问题为中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实验教学也不例外,实验教学的兴趣从何而来呢?笔者认为除了新奇的实验现象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外,带有启发性的“问题”是给学生提供探究方向和解决问题的绝好办法,我们的实验教学应该以问题为核心,借助于问题引导学生设计并探究实验,在实验中解决问题、发现新的问题、生成结论,同时借助于实验现象和结果对自己的实验方案是否科学合理进行验证和评价,在得到科学结果的同时,实现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多重提升。这种教学方法可以促使学生形成自主观察实验现象的能力,可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借助于“问题”驱动的探究性实验教学模式,教师设置的问题应具有启发性和趣味性,问题应能充分调动学生新知识的探究欲望,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三、多媒体辅助提高实验的可见度
随着电子产业的发展,多媒体教学在化学实验中越来越受到欢迎。实物投影、电子白板,甚至于软件模拟的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使用广泛。
很多情况下,部分演示实验可见范围较小,往往只有前排的学生能够看见实验现象。为弥补不足,通常演示完毕后,教师在教室巡回以便让学生观察。但学生看到的仅是结果,没有过程,同时也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在教学中,除将有些演示实验改成学生分组实验外,还可适时的使用实物投影以增强可见性、直观性,提高实验效果和课堂效率。
比如,在化学反应原理中“盐类的水解”的教学过程中,探究“盐溶液的酸碱性”这一实验,若教师一人在讲台前完成这个实验,自己读数,则缺乏可信性;若让学生上讲台完成实验,往往要耽误10 min以上,浪费时间。此时可以采取实物投影,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都可以参与读数并且和标准比色卡对照的过程,从而得到部分盐溶液不显中性的结论。
教材中,有部分化学实验,存在着反应速率过快的现象,反应速率过快不便于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观察,若能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仿真模拟实验,能够帮助教师摆脱化学实验教学的这一限制;除了反应速度过快,实验的可见度较低以外,高中化学实验中,有些反应过程还有可能生成爆炸或有毒的物质,这样的实验具有危险性,如用实验室的方法让学生进行氢气和氯气的光照实验等等。这些特殊实验都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展示给学生,有直观的现象,可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改进与创新实验,提升科学素养
就中学化学实验而言,很多已经形成固定的模式,由具体的化学反应原理来决定装置和药品,但不是任何情况下都是最优的选择。例如,研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过程中,分别取三支试管,向其中加入溶有适量CoCl2的盐酸溶液。将试管分别放置于热水、冰水和室温,观察到室温(10℃~25℃)的颜色介于蓝色与粉红色之间的浅紫,热水(接近60℃)为蓝色,冰水(接近0℃)为粉红色。这是因为CoCl2溶于浓盐酸后能形成CoCl2-4。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Co2+(粉红色)+4Cl-CoCl2-4(蓝色);△H>0
预计的实验现象应如上所述,溶液颜色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产生明显变化。由离子方程式可知,溶液颜色变化与溶液中Cl-的浓度和温度有关,因此配制溶液时,Cl-的浓度是一个关键,在实验中有以下的问题:(1)浓盐酸的浓度不容易控制。Cl-的浓度过大,在实验中易得到蓝色溶液(室温8℃~10℃),此后的实验现象就无法获得。(2)用发烟盐酸(或浓盐酸)溶解CoCl2晶体时,由于浓盐酸容易挥发,因此,配好的试剂保存难度大,实验操作不容易成功。(3)实验所要用到的溶液的浓度具有较强的季节性特征,实验现象随着季节变化存在着不稳定的现象,实验前调节试剂的浓度必须考虑季节因素,才能提高实验的成功率。(4)实验过程中需要的冰水准备和使用不方便。(5)实验通常采用水浴方法来改变试管内溶液温度有较长的等待时间。
为此,笔者在教学中对实验进行了如下改进:用饱和氯化钠溶液代替浓盐酸进行实验:首先,取一只洁净的试管,向其中加入少许CoCl2晶体。将1 mL~2 mL饱和氯化钠溶液注入,溶解CoCl2晶体,配成粉红色溶液。加热看到颜色变为蓝色;停止加热,慢慢冷却试管,又变为粉红色。此实验操作简便,用时较少,现象明显,同时,饱和氯化钠溶液浓度随温度变化较小,Cl-浓度适中,这个设计如果改成学生分组实验,具有现象明显、无污染等优点。
化学实验在整个高中化学教学中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借助于演示实验给学生创设有趣的探究情境,学生在情境中自然生成化学学习的浓厚兴趣,同时有趣的、生动的实验现象很大程度上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有利于课堂中学生新的问题生成;借助于学生分组实验,能够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在设计实验、探究实验的过程中,发现并创造,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化学素养得以有效提升,而且在获知过程中的情感体验,那种自己发现规律的乐趣是任何外在奖励所无法附加的。
(收稿日期:2013-12-25)
实验是化学的灵魂和魅力所在,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来源,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教学是让学生先对化学的科学现象获得清晰的认知,再通过分析、归纳等科学思维方式,获取现象本质,从模糊的感性认识上升到清晰的理性认识,形成科学的化学概念体系。那么高中化学有哪些好的教学方法呢?
一、对比实验教学,提高实验可见度
对比实验是最为常见的实验教学策略。
引导学生观察具有对比性的实验现象。在实验教学中设置两个或多个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验组,通过实验现象和结果的对比,引导学生从差异性结果出发探究各种因素与实验对象的关系。
例如,在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的因素中,研究催化剂的影响,可以采用对比实验。H2O2的分解实验,第一组不使用任何催化剂,第二组加入MnO2,比较两组实验产生气泡的速率。
当然,对比性实验除了现象的对比外,笔者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还尝试着同一个实验装置上的对比。通过不同装置可以完成同一个实验的对比引导学生深化对实验本质的理解。
二、以问题为中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实验教学也不例外,实验教学的兴趣从何而来呢?笔者认为除了新奇的实验现象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外,带有启发性的“问题”是给学生提供探究方向和解决问题的绝好办法,我们的实验教学应该以问题为核心,借助于问题引导学生设计并探究实验,在实验中解决问题、发现新的问题、生成结论,同时借助于实验现象和结果对自己的实验方案是否科学合理进行验证和评价,在得到科学结果的同时,实现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多重提升。这种教学方法可以促使学生形成自主观察实验现象的能力,可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借助于“问题”驱动的探究性实验教学模式,教师设置的问题应具有启发性和趣味性,问题应能充分调动学生新知识的探究欲望,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三、多媒体辅助提高实验的可见度
随着电子产业的发展,多媒体教学在化学实验中越来越受到欢迎。实物投影、电子白板,甚至于软件模拟的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使用广泛。
很多情况下,部分演示实验可见范围较小,往往只有前排的学生能够看见实验现象。为弥补不足,通常演示完毕后,教师在教室巡回以便让学生观察。但学生看到的仅是结果,没有过程,同时也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在教学中,除将有些演示实验改成学生分组实验外,还可适时的使用实物投影以增强可见性、直观性,提高实验效果和课堂效率。
比如,在化学反应原理中“盐类的水解”的教学过程中,探究“盐溶液的酸碱性”这一实验,若教师一人在讲台前完成这个实验,自己读数,则缺乏可信性;若让学生上讲台完成实验,往往要耽误10 min以上,浪费时间。此时可以采取实物投影,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都可以参与读数并且和标准比色卡对照的过程,从而得到部分盐溶液不显中性的结论。
教材中,有部分化学实验,存在着反应速率过快的现象,反应速率过快不便于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观察,若能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仿真模拟实验,能够帮助教师摆脱化学实验教学的这一限制;除了反应速度过快,实验的可见度较低以外,高中化学实验中,有些反应过程还有可能生成爆炸或有毒的物质,这样的实验具有危险性,如用实验室的方法让学生进行氢气和氯气的光照实验等等。这些特殊实验都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展示给学生,有直观的现象,可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改进与创新实验,提升科学素养
就中学化学实验而言,很多已经形成固定的模式,由具体的化学反应原理来决定装置和药品,但不是任何情况下都是最优的选择。例如,研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过程中,分别取三支试管,向其中加入溶有适量CoCl2的盐酸溶液。将试管分别放置于热水、冰水和室温,观察到室温(10℃~25℃)的颜色介于蓝色与粉红色之间的浅紫,热水(接近60℃)为蓝色,冰水(接近0℃)为粉红色。这是因为CoCl2溶于浓盐酸后能形成CoCl2-4。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Co2+(粉红色)+4Cl-CoCl2-4(蓝色);△H>0
预计的实验现象应如上所述,溶液颜色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产生明显变化。由离子方程式可知,溶液颜色变化与溶液中Cl-的浓度和温度有关,因此配制溶液时,Cl-的浓度是一个关键,在实验中有以下的问题:(1)浓盐酸的浓度不容易控制。Cl-的浓度过大,在实验中易得到蓝色溶液(室温8℃~10℃),此后的实验现象就无法获得。(2)用发烟盐酸(或浓盐酸)溶解CoCl2晶体时,由于浓盐酸容易挥发,因此,配好的试剂保存难度大,实验操作不容易成功。(3)实验所要用到的溶液的浓度具有较强的季节性特征,实验现象随着季节变化存在着不稳定的现象,实验前调节试剂的浓度必须考虑季节因素,才能提高实验的成功率。(4)实验过程中需要的冰水准备和使用不方便。(5)实验通常采用水浴方法来改变试管内溶液温度有较长的等待时间。
为此,笔者在教学中对实验进行了如下改进:用饱和氯化钠溶液代替浓盐酸进行实验:首先,取一只洁净的试管,向其中加入少许CoCl2晶体。将1 mL~2 mL饱和氯化钠溶液注入,溶解CoCl2晶体,配成粉红色溶液。加热看到颜色变为蓝色;停止加热,慢慢冷却试管,又变为粉红色。此实验操作简便,用时较少,现象明显,同时,饱和氯化钠溶液浓度随温度变化较小,Cl-浓度适中,这个设计如果改成学生分组实验,具有现象明显、无污染等优点。
化学实验在整个高中化学教学中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借助于演示实验给学生创设有趣的探究情境,学生在情境中自然生成化学学习的浓厚兴趣,同时有趣的、生动的实验现象很大程度上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有利于课堂中学生新的问题生成;借助于学生分组实验,能够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在设计实验、探究实验的过程中,发现并创造,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化学素养得以有效提升,而且在获知过程中的情感体验,那种自己发现规律的乐趣是任何外在奖励所无法附加的。
(收稿日期:2013-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