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宝树
记得旧时有一幅楹联,书写的是:淡看世事去如烟,铭记恩情存如血。今天细忖内涵,发现它说的就是“感恩”吧。
“感恩”系外来语,《牛津词典》对“感恩”的释义是:“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且回馈他人”。“感恩”是因为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一切的一切,包括一草一木都对人有恩情!如同宗教人士“在餐前或餐后都要对上帝表示感谢”一样,需时刻铭记在心。
源于美国的“感恩节”是美国基督教的节日,也是美国人独创的合家欢聚的古老节日。1621年,北美英国殖民地普利茅斯的居民在获得丰收后,举行了感谢上帝的庆祝活动,这是最早的“感恩节”活动。后被美国总统定为全国性节日。在每年11月最末一周的星期四举行。届时,教堂举行感恩礼拜,家庭也团聚同欢,烹调共食火鸡,以纪念祖先开发美洲新大陆时烧食野火鸡的往事。
如今,“感恩节”已流传世界各地。据说,法国有一偏僻小镇,这里有座灵验的水泉,可医治各种疾病。一天,有位拄着拐杖、少一条腿的退伍士兵,一跛一拐地走过镇上的小路,两旁有镇民说:“可怜的家伙,他要向上帝祈求再生一条腿吗?”这话被瘸腿士兵听到了,他叹息道:“我不是要向上帝祈求有一条新腿,而是祈求他帮助我,教我失去一条腿后,学会如何过日子。”故事的真意是让人懂得为所失去的感恩,接纳失去的事实,无论人生得与失,总要让自己的生命充满光彩,不再为过去落泪,尽力活好自己的生命。
《现代汉语词典》对“感恩”的解释是: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也是对他人帮助的回报。其实,感恩之于人的心理,并非只是洋人的察觉,我国古已有之。唐代文人陈润作《阙题》诗:“丈夫不感恩,感恩宁有泪。心头感恩血,一滴染天地。”《东周列国志》第一百零八回写道:“将吏感恩,愿为效力,屡屡请战,辄以醇酒灌之。”还有,老舍 《茶馆》第二幕中有句台词:“您多给美言几句,我感恩不尽!”
感恩,应该是一种处世哲学,一种人生态度,一种思想品德,一种生命中的大智慧。人活着,不应痴心于自己没有的一切,导致个人的一味索取;也不应贪得无厌、巧取豪夺促使自己的私欲膨胀。学会感恩,为自己已有的一切而感恩,感谢生活给予个人的一切。这样才会拥有积极的人生价值观,才会获得健康的心态,才能汲取生命的正能量,才能活得安好。
有人认为,感恩是个人对一个没有关系或者关系不大的人给予支持与帮助所产生的一种亏欠心理;也有人说,感恩是对亲友的一种回馈心理;还有人称,感恩是带着一颗真诚的心去报答和感谢他人,云云。总之,感恩可以看作是一个人所应具备的修养与素质,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本性。它既是一个人不可磨灭的良知,也是现代社会成功人士健康性格的表现。
现代心理学最新研究表明,感恩有助于提升人的心理健康。美国杜克大学生物心理学家杜雷思沃密教授研究证实,感恩心理有助于改善身心两方面的健康,并能减轻抑郁症状。美国医学博士斯特文·洛柯指出,经常处于怨天尤人的心态下,会产生缠绵的心理压力,最终会导致心脏的损害,甚至忧愤地含恨死去。对于一个健康的人,怨恨是酿病之源;对于一个病人来说,怨恨更会加重和恶化病情。感恩是可以改变这种病态的思想方法和生活方式,有利于辅助治疗多种疾病。美国心理医学教授肯特·皮特尔博士认为,感恩的心理对于患者来说十分重要。可以增强保护呼吸系统的抗体能力,保持心境安然,也将有助于促进机体的免疫力提升。
因感恩心理而产生的满足和愉悦的情致,可以让脑部加速释放出多巴胺和5-羟色胺,这些生化物质可以令人“兴奋”,使人感到“快慰”。大脑同时大量分泌一种激素“催产素”。催产素有放松神经系统作用,能缓解焦虑、紧张、沮丧等心理压力,使感恩者长时间地保持心境平和。而这种积极心态,不仅有利于增强人体机能的活力,还能刺激病患机体更快康复。
美国俄亥俄州州立大学的精神卫生学者曾对百余名患有不同程度抑郁症的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发现每天坚持10分钟发自内心的“有效感恩”的人,其抑郁症状会明显减轻,康复时间也有所缩短。美国纽约州的心理教育专家马斯特经过长达20年的相关跟踪调查后,指出如果人从幼小就学会感恩,在成长进程中,睡眠程度、心理状态和整体发育水平等,都比从不感恩的同龄人要更好,他们与人交往较多,婚姻稳定长久,生活美满幸福,融入社会和谐,较少出现抑郁、焦躁等负面心理,也很少有精神异常行为。
最近,美国联邦早老性痴呆研究中心的科研人员发现,健忘症患者虽不同于痴呆症,但会发展成为早老性痴呆。有病例显示,每年大约有15%的进行性记忆力损害的病人会转化为典型的早老性痴呆,原因是年轻时就已经潜伏了许多病灶,因此,从年轻时就树立感恩意识,对预防早老性痴呆症有积极意义。美国加州心理咨询师特浦福经过多年临床观察研究指出,感恩可促进自我意识,防止孤独症、早老性痴呆症;也可以使轻度抑郁症患者增加与他人或社会的积极联系,改善社交技能,舒缓抑郁压力。
2013年的感恩节,美国城镇的许多社区都在开展“每天感恩10分钟”,或是“今天就开始感恩”等活动,参与者数以千万计。其实,感恩并不是一年一度的盛典,也不是闪现于瞬间的精神状态,而是一种常态化的心理调适。美国犹他州大学心理学教授莉萨阿斯平沃尔博士表示,保持一颗感恩的心,每天提炼来自社会各方面的良好信息,持有感激的心理回馈,感谢他人为自己或群体所做出的一切,对明天充满乐观与信心,从而拥有对生活的满意度,也就为自身调适了心理平衡。
历史、哲学和宗教界的许多学者名流都认为感恩作为一种美德,是做人所不可或缺的,它是人获得健康和福祉的潜在活力。现在,人们另辟了一门新学科,叫作“积极心理学”。世界上众多的精神卫生专业人员正在密切研究如何让人们拥有感恩的美德,从而造福人们的健康。
美国加州心理咨询师特浦福进一步强调:“对于当今世界许多地区充满抱怨、歧视、讹诈、嫉恨、暴力、仇杀等被扭曲的人们心理,感恩确是一剂良药,有助于改善人际关系,对人体所有器官都能起到有益的呵护作用。感恩是一种正能量,对于人体保健养生都能施以巨大的潜能效应。”正是:感恩舒畅坦荡荡,忧虑怨恨常戚戚。心怀感恩,让人领悟“你若安好,便是晴天”吧。编辑/吕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