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型肥胖和全身型肥胖与中医体质类型的关系*

2014-04-20 05:43张笑梅朱燕波邬宁茜姚实林虞晓含史会梅
天津中医药 2014年10期
关键词:湿质腹型阳虚

张笑梅,朱燕波,邬宁茜,王 琦,姚实林,虞晓含,史会梅,姜 博

(1.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 100029;2.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北京 100029;3.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合肥 230038)

腹型肥胖和全身型肥胖与中医体质类型的关系*

张笑梅1,朱燕波1,邬宁茜2,王 琦1,姚实林3,虞晓含1,史会梅1,姜 博1

(1.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 100029;2.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北京 100029;3.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合肥 230038)

[目的]探求腹型肥胖和全身型肥胖与中医体质的关系,为调整偏颇体质、防治肥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现场调查法收集江西、安徽两家医院983例健康体检人群数据。中医体质调查采用标准化中医体质量表,应用判别分析法判定体质类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腹型肥胖、全身型肥胖与中医体质类型的关系。[结果]未调整混杂因素的模型1和调整混杂因素的模型2均显示痰湿质发生腹型肥胖(OR1=2.92,95%CI=1.76~4.86,P<0.01;OR2=2.74,95%CI=1.63~4.60,P<0.01)和全身型肥胖(OR1=2.22,95%CI=1.36~3.61,P<0.01;OR2=1.89,95%CI=1.14~3.14,P<0.05)的危险度显著增高,而阳虚质发生全身型肥胖(OR1=0.36,95%CI=0.20~0.67,P<0.01;OR2=0.38,95%CI=0.21~0.70,P<0.01)的危险度显著降低。[结论]痰湿质是发生腹型肥胖和全身型肥胖的主要体质类型。

腹型肥胖;全身型肥胖;中医体质类型;Logistic回归分析

世界卫生组织(WHO)将肥胖与心血管病、糖尿病、高血压等并列为慢性病[1],并且肥胖是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多种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2]。现在,肥胖的广泛流行和逐年上升的趋势已影响人群的健康和生命质量。

中医体质理论认为,中医体质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等方面具有决定性作用,影响人体的疾病易感性,因此中医体质可以作为选择治疗方法的重要依据。本研究旨在探讨腹型肥胖和全身型肥胖与中医体质的关系,探求易发生两种肥胖类型的倾向性体质,为调整偏颇体质、防治肥胖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和方法

1.1 调查对象 采用方便抽样方法,分别于2012年9月—2013年7月在安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和2012年7—10月在江西瑞金市人民医院的保健体检中心健康体检的人群中抽取983例进行调查。

纳入标准:20周岁以上中国公民,对调查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20周岁以下人群,患有精神疾病,病情严重及无法理解调查问卷的问题,未获得知情同意者。

共发放问卷1 120份,回收问卷1 026份,其中有效问卷983份(安徽517份,江西466份),占发放问卷总数的87.77%。因此,将983份有效问卷纳入本次分析。

1.2 调查方法 采用横断面现场调查法。调查问卷由调查对象自填(无法自填者由调查员或其亲属逐条询问填写)和经过培训的具有中医背景的调查员测量共同完成。回收问卷后,调查员逐条检查,并剔除无效问卷(不符合纳入、排除标准或存在逻辑错误的问卷)。

1.3 调查内容

1.3.1 基本情况调查 包括性别、年龄等基本情况,以及体质量指数(BMI)、皮褶厚度、腰围身高比(WHtR)、腰臀比(WHR)、腰围(WC)的数据。

1.3.2 中医体质调查 采用王琦、朱燕波等开发的中医体质量表(第2版),问卷包括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9个亚量表共60个条目的内容。

1.4 诊断标准

1.4.1 腹型肥胖、全身型肥胖的诊断 1)腹型肥胖:达到以下任一标准即诊断为腹型肥胖:男性WHR>0.9,女性WHR>0.8[3],WHtR>0.5[4],男性WC>85 cm,女性WC>80 cm[5]。2)全身型肥胖:达到以下任一标准即诊断为全身型肥胖:BMI≥24 kg/m2[5],男性皮褶厚度≥34 mm,女性皮褶厚度≥47 mm。

1.4.2 中医体质类型判定 按照中医体质量表(第2版)的计分方法计算各亚量表的原始分和转化分,然后利用判别分析法对每例调查对象进行主要体质类型的判定。

因为当前我国在实行事业单位改革,因此要求事业单位具有较为完善的资金配置标准,针对资产管理以及预算管理的结合而言,事业单位具有多种形式。针对资产类型、分配标准和应用年限等,需要进行充分考虑,这样做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资产重复购置问题,可以对单位资产进行合理配置,进一步为事业单位提升管理效率。

1.5 统计分析 检查合格的问卷采用EpiData 3.1录入,双录入核查保证数据准确可靠。统计分析使用SAS8.2统计软件完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构成比表示。不同特征的人群腹型肥胖和全身型肥胖分布的差异性采用χ2检验,腹型肥胖和全身型肥胖与中医体质类型的关联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在983例调查对象中,男488例,占49.64%,女495例,占50.36%。年龄在20~98岁,平均年龄为(45.33±12.29)岁,其中20~44岁人群较多,占51.98%。大部分调查对象为汉族,占99.08%。多数调查对象已婚(871例),占88.61%,未婚者76例,占7.73%,其他36例,占3.66%。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者最多,有514例,占52.29%。有高血压既往史者122例,占12.41%,高脂血症既往史者68例,占6.92%,冠心病既往史者34例,占3.46%,糖尿病既往史者55例,占5.60%。

表1 腹型肥胖、全身型肥胖与非肥胖者的中医体质类型构成比Tab.1 The TCM constitution type constituent ratios of abdominal obesity,body-type obesity and non-obese people 例(%)

2.2 腹型肥胖、全身型肥胖与非肥胖者的中医体质类型构成比较 腹型肥胖、全身型肥胖和非肥胖者的中医体质类型的构成如表1所示。腹型肥胖、全身型肥胖者痰湿质、湿热质比例较高。气虚质在两种类型肥胖者中所占比例较高,分别为11.80%和10.90%,但与非肥胖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瘀质、阴虚质在腹型肥胖者中所占比例最低,而阳虚质、阴虚质在全身型肥胖者中占有比例最低。

2.3 不同特征人群腹型肥胖、全身型肥胖的分布特点 如表2所示,对于腹型肥胖,最终学历、运动习惯和高血压存在统计学意义,而对于全身型肥胖,性别、年龄、最终学历、吸烟、饮酒、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都存在统计学意义。

表2 不同特征人群的腹型肥胖、全身型肥胖分布Tab.2 The abdominal obesity,body-type obesitydistribution in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of people例(%)

2.4 腹型肥胖、全身型肥胖与中医体质类型的比较关系 Logistic回归模型1:分别以腹型肥胖、全身型肥胖为因变量(均以非肥胖为对照),以中医体质类型为自变量(偏僻体质均以平和质为对照)做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1不成立(性别、年龄等混杂因素的影响)时做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选入自变量的检验水准为0.05,剔除自变量的检验水准为0.10。

Logistic回归模型2:在腹型肥胖、全身型肥胖模型1的基础上,分别引入性别、年龄等各类肥胖的影响因素,与中医体质类型共同作为自变量做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变量的赋值情况见表3。

表3 变量赋值表Tab.3 Variables assignment table

以腹型肥胖作为因变量,模型1、模型2均显示,痰湿质发生腹型肥胖的危险度增高。以全身型肥胖作为因变量,模型1、模型2均显示,痰湿质发生腹型肥胖的危险程度增高,阳虚质发生全身型肥胖的危险度降低。见表4。值得注意的是,将选入自变量的检验水准调整为0.10,剔除自变量水准调整为0.15时,湿热质(P=0.09)可进入腹型肥胖的模型1、模型2和全身型肥胖的模型1中,OR值分别是1.48(95%CI=0.95~2.30)、1.47(95%CI=0.94~2.32)和1.47(95%CI=0.94~2.32),提示湿热质与两种肥胖类型有一定的相关性,应进一步研究。

3 讨论

3.1 腹型肥胖与中医体质类型 中医最早将肥胖分为“脂人”、“膏人”、“肉人”3种类型。其中“膏人”的特点是“纵腹垂肤”、“皮缓”、“肉不坚”[7],可以看出此类人就是现代所说的腹型肥胖。日本、印度及中国人群的体脂分布以中心性为特点[8]。国外学者认为,中心型肥胖(即腹型肥胖)发生疾病的危险和死亡危险高于全身型肥胖[9],因此值得重点关注。

由本研究的腹型肥胖回归模型1、模型2的分析结果可知,痰湿质与腹型肥胖显著相关,是最易发生腹型肥胖的倾向性体质。痰湿既是代谢产物,也是致病因素[10]。中医学认为,痰湿积聚较多是肥胖症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7]。本研究的结果符合中医对于肥胖的认识,也印证了以往的研究成果[7,11]。因此,痰湿质是最值得关注的与腹型肥胖相关的体质类型,化痰祛湿、益气健脾是防治腹型肥胖的有效方法。

表4 腹型肥胖、全身型肥胖与中医体质类型关系的Logistic分析Tab.4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for the relationships of abdominal obesity,body-type obesity and TCM constitutional types

另外,与以往一些研究[11-12]不同,本研究结果未体现腹型肥胖与湿热质有显著相关性。然而,在放宽Logistic回归模型选入、剔除自变量的检验水准后,湿热质进入模型1和模型2,提示其与腹型肥胖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但无统计学意义)。造成以上结果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1)湿热质的体质特征。根据王琦[13]对湿热质特征的阐述,湿热质除形体偏胖外,也有苍瘦的情况。因此,湿热质并不一定和肥胖存在特定的联系。2)年龄因素的影响。邬宁茜[11]和黄瑞琦[14]等认为,在中老年人群的偏颇体质中,湿热质出现的频率较高。而本研究样本主要来自20~44岁人群,中老年人群较少,可能导致湿热质与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没有显著相关性。3)兼夹体质的影响。朱燕波[15]认为,多数人的体质特征不典型,在2/3的偏颇体质中,同时具备2种及以上偏颇体质特征,即兼夹体质普遍存在于广大人群中。例如,湿热质和痰湿质的成因之一皆为过食肥甘,都会出现面部油光、身重不爽、易困倦、对湿环境适应能力差的问题。因此,兼夹体质的出现可能会减弱湿热质与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的关系。

3.2 全身型肥胖与中医体质类型 《灵枢·卫气失常》将肥胖分为3类,其中一类“皮肉不相离”、“身体容大”为肉胖人,即全身型肥胖[16-17]。本研究结果显示,痰湿质不仅是腹型肥胖的危险因素,也是全身型肥胖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全身型肥胖回归模型1和模型2均显示,痰湿质与全身型肥胖显著相关,是最易发生全身型肥胖的倾向性体质。这和多数超重肥胖的体质研究[11-12,18]结果相符,也印证了中医体质辨识中对痰湿质形体肥胖的特征描述[13]。因此对于全身型肥胖,痰湿质的调整也是防治肥胖的重点。和腹型肥胖的分析结果相似,全身型肥胖的回归模型中也未出现湿热质,与以往研究[11-12,19]存在差异。在放宽Logistic回归模型选入、剔除自变量的检验水准后,湿热质进入模型1,而未进入模型2,提示在排除性别、年龄等因素的影响后,湿热质与全身型肥胖的关系并不显著。原因可能与腹型肥胖相似。但和其他一些相关研究[18]认为湿热质和超重肥胖的关系不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的结果一致。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阳虚质与全身型肥胖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提示阳虚质可降低发生全身型肥胖的危险度。古代及现代中医多认为阳虚质形体偏胖,然而也有古代医家认为形瘦是阳虚质的特征之一。如《柳选四家医案·评选继志堂医案两卷》中提到:“夫形瘦、色黄、舌白,阳分比阴分更亏。”现代研究也发现阳虚质者多体型偏瘦。例如,一项关于阳虚质的研究[20]发现,体型与阳虚质呈显著负相关,认为阳虚质多见于形体偏瘦者。另外,朱燕波等[18]和王建平等[21]的研究也证实了以上结论。因此,本研究结果符合中医理论,并与相关研究成果一致。

综上,痰湿质是易发生腹型肥胖和全身型肥胖的倾向性体质,因此应当根据体质特征,在居住环境、饮食、体育锻炼等方面调整痰湿质,以促进健康。

[1] 任文君.科学运动控制体重与减肥[J].中国医疗前沿(上半月), 2007,2(21):16-17.

[2]武阳丰,马 冠,胡永华,等.中国居民的超重和肥胖流行现状[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5,3(5):316-320.

[3] 陆大江,陈佩杰,李效凯.身体成分测定方法介绍[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2,14(3):332-336.

[4]邝 建,杨华章,王声涌.腰围/身高比值,预测糖尿病和高血压的有效的腹型肥胖指标[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4,20(3): 272-275.

[5]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与控制指南(节录)[J].营养学报,2004,26(1):1-4.

[6]龚海洋,骆 斌.浅谈《黄帝内经》对肥胖的认识[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29(3):149-151.

[7] 段红蕾.中医综合治疗在腹型肥胖临床研究中的应用探讨[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

[8]陈春明.肥胖问题——我国公共卫生的新挑战[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2,23(1):1-2.

[9]Kissebah AH,Krakower GR.Regional adiposity and morbidity[J]. Physiological Reviews,1994,74(4):761-811.

[10]胡 雯,汤 毅.浅析痰湿体质与高脂血症[J].天津中医药,2011, 28(3):221-223.

[11]邬宁茜.基于不同肥胖指标的肥胖与中医体质类型的关系[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3.

[12]殷振瑾,闫远杰,韩智敏,等.社区肥胖成年人中医体质调查[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12(7):88-89.

[13]王 琦.9种基本中医体质类型的分类及其诊断表述依据[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28(4):1-8.

[14]黄瑞琦,孙怡春,洪春荣.长宁区社区中老年人群中医体质类型分析[J].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2010,5(4):284-293.

[15]朱燕波.中医体质分类判定与兼夹体质的综合评价[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2,27(1):37-39.

[16]邬宁茜,朱燕波.肥胖指标与中医体质研究[J].世界中医药,2013, 8(1):8-11.

[17]周书明,尹秋生,曹少军.内脏型肥胖、全身性肥胖与老年糖尿病、糖耐量受损患者之间的关系[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08,11 (6):649-650.

[18]朱燕波,王 琦,吴承玉,等.18805例中国成年人中医体质类型与超重和肥胖关系的Logistic回归分析[J].中西医结合学报,2010,8(11):1023-1028.

[19]张秀美.湿与肥胖相关的初步研究[J].天津中医药,2014,31(1): 59-60.

[20]朱燕波,王 琦,姚实林.中医阳虚体质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医杂志,2007,48(12):1113-1115,1124.

[21]王健平,朱燕波,姚实林,等.505例健康体检者的中医体质类型与血糖、血脂、体质量指数关系分析[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13,32(6):21-25.

Relationships of abdominal obesity,body-type obesity and TCM constitutional types

ZHANG Xiao-mei1,ZHU Yan-bo1,WU Ning-qian2,WANG Qi1,YAO Shi-lin3,YU Xiao-han1,SHI Hui-mei1,JIANG Bo1
(1.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Beijing 100029,China;2.China Pres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Beijing 100029, China;3.Journal of Anhui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College,Anhui 230038,China)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abdominal obesity and body-type obesity and TCM constitutional types in order to provide some evidence for adjusting constitutional bias and preventing and treating obesity.[Methods]Through cross-sectional survey,983 data were collected from physical examination centers of two hospitals in Jiangxi and Anhui.The survey of TCM constitution was performed by standardized Constitution in Chinese Medicine Questionnaire(CCMQ).Use discriminatory analysis method to judge the Individual’s constitutional types.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was used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s of abdominal obesity,body-type obesity and TCM constitutional types.[Results]Both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 one and two showed:Phlegm-wetness typ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risk of abdominal obesity(OR1=2.92,95%CI=1.76~4.86,P<0.01;OR2=2.74,95%CI=1.63~4.60,P<0.01)and body-type obesity(OR1=0.36,95%CI=0.20~0.67,P<0.01;OR2=0.38,95%CI=0.21~0.70,P<0.01),and Yang-deficiency typ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the risk of body-type obesity(OR1=0.36,95%CI=0.20~0.67,P<0.01;OR2=0.38,95%CI=0.21~0.70,P<0.01).[Conclusion]Phlegm-wetness type is the main constitutional types of abdominal obesity and body-type obesity.

abdominal obesity;body-type obesity;TCM constitutional types;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R589.2

A

1672-1519(2014)10-0603-05

2014-04-16)

(本文编辑:马晓辉,高 杉)

10.11656/j.issn.1672-1519.2014.10.07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资助(20 11CB505403);北京市共建项目。

张笑梅(1991-),女,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社会医学与健康评价。

朱燕波,E-mail:yanbo0722@sina.com。

猜你喜欢
湿质腹型阳虚
针灸联合疗法治疗腹型肥胖效果的Meta分析
中老年人痰湿质评分与认知功能相关性研究
阳虚质备孕女性针灸调体的古代文献研究
分析益气强心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阳虚水泛证的效果
BMI正常老年腹型肥胖人群脂代谢异常及中医辨证治疗的研究
老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痰湿质患者与瘦素受体和脂联素基因多态性的关联研究*
瘦素/脂联素基因多态性与痰湿质睡眠呼吸暂停相关性研究
痰湿质与饮食生活习惯的相关性
腹型肥胖或可增加HFpEF患者死亡率
基于热扫描成像系统探讨易筋经“托天桩”对阳虚质督脉红外热成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