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 陈梦娟 深圳普联技术有限公司 黄治康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 林振中
盈余管理与审计质量的关系研究
——基于2008-2010年我国证券市场数据的实证分析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 陈梦娟 深圳普联技术有限公司 黄治康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 林振中
学术界普遍认为,审计不仅能够查出企业的错报,还能识别并遏制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为了检验审计质量对中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本文利用2008-201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用行业专长和事务所规模和品牌作为审计质量的代理变量,用分行业分年度修正的琼斯模型计算出的操纵性应计项目作为盈余管理的衡量指标,对审计质量和盈余管理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总体而言,审计质量越高,盈余管理程度越低,审计质量越低,盈余管理程度越高。特别是2008年的数据,显著的支持了研究结论。但是,2009-2010年的经验证据并不能充分支持盈余管理与审计质量的关系,这可能与我国特定的审计市场不是充分竞争的市场、我国的注册会计师不够完全独立有一定的关系。
盈余管理 审计质量修正的琼斯模型 审计专长
(一)国外文献综述。Teoh和Wong(1993)实证研究了审计质量与盈余反应系数的关系,发现审计质量与盈余反应系数之间具有正向关系,指出较高的审计质量会带来盈余质量的提高。Becker,Defond,Jiambalvo和Subramanyam(1998)分别采用单变量和多变量分析的方法,对“八大”和非“八大”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样本间的操纵性应计利润额进行比较,发现非“八大”审计的样本公司的财务报告中操纵性应计利润额显著高于“八大”审计的公司,意味着非“八大”比“八大”能容忍客户更多的盈余管理。Ken Y.Chen等(2005)在研究审计质量与盈余管理的关系时,以1999-2002年台湾的IPO公司作为样本,发现高质量的审计有助于遏制盈余管理行为,并能够提供可靠的会计信息。Rusmin Rusmin(2010)以在新加坡上市的301家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盈余管理和审计质量的关系,研究发现二者呈负相关关系,研究还发现审计专家审计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程度低于非审计专家审计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四大”审计的客户的盈余管理程度远远低于非“四大”审计的客户。Chen Hanwen,Chen,Jeff Zeyun,Lobo,Gerald J.etc(2011)利用2001-2004年中国资本市场的数据实证检验了审计质量对国有和非国有两种类型企业盈余管理和权益资本成本的影响,研究发现在非国有企业组中,由中国前八位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远低于非前八位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上市公司,但是在国有企业组中,这种差异并不显著。
(二)国内文献综述。徐浩萍(2004)从盈余管理的角度考察了中国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的质量,发现中国的注册会计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鉴别会计盈余管理的程度,这种鉴别的能力与盈余管理的手段有关。相对操控的经营性应计利润而言,注册会计师在对以操控非经营性应计利润为手段的盈余管理行为的审计中表现出了较高的审计质量。另一方面,审计质量还和盈余管理的方向有关,虽然注册会计师对以增加利润为目的的正向盈余管理行为更加敏感,但是与负向盈余管理行为的审计比较,并没有体现出更高的审计质量。李玲等(2005)从独立审计质量的衡量与评价标准、盈余管理的计量与鉴别、应计利润的计算等方面对盈余管理与审计质量的相关性研究进行了评述,认为审计限制盈余管理的作用是随审计质量的变动而变动的,高质量的审计更易发现和制约管理当局的会计错误或违规,更有效的制约盈余管理行为。蔡春等(2005)通过可操纵应计利润检验了外部审计质量对盈余管理程度的影响,研究发现非双重审计公司的可操纵应计利润显著高于双重审计公司的可操纵应计利润,非“前十大”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公司的可操纵应计利润显著高于“前十大”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公司的可操纵应计利润。章立军(2005)运用博弈论模型分析了在盈余管理高和低两种情况下,审计师是否被收买,进而通过对2002年披露年报审计费用的沪深295家上市公司运用多元回归方法进行实证检验,得出审计师必然被盈余管理高的上市公司收买,而盈余管理低的上市公司不收买审计师。
综上所述,学者们在研究盈余管理与审计质量的关系时,基本上都采用琼斯模型或修正的琼斯模型计算出的操纵性应计利润来度量盈余管理,得出盈余管理和审计质量呈负相关关系的结论,并进一步指出经过具备规模优势和品牌优势的大所(会计师事务所,比如“四大”)审计的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低于非大所审计的上市公司。但是以上研究在测度审计质量时指标过于单一,这可能与审计质量过于抽象,不便于直接计量有关。
到目前为止,理论界关于盈余管理的计量方法主要有三种:具体项目法、分布检测法和应计利润分离法。具体项目法能够比较准确的测度某一行业某些项目特定的盈余管理,但是不能反映企业整体的盈余管理行为。分布检测法通过检测盈余在特定水平周围的不连续分布来鉴别哪些公司有盈余管理行为。比如通过净资产收益率这一指标要求,可以考察上市公司配股时存在的盈余管理行为,通过分析师的预测,可以考察上市公司迎合市场分析预测的盈余管理行为。这种方法只能鉴别哪些公司存在盈余管理行为,但是不能给出盈余管理的程度。应计利润分离法是运用回归模型首先估计出正常的操纵性应计利润,然后将非正常操纵性应计利润从总应计项目中分离出来。根据估计模型的不同,应计利润分离法又分为DeAngelo(1986)模型、Healy(1985)模型、Jones(1991)模型、KS模型(1995)、修正的Jones模型(1996)前瞻性修正的Jones模型(2002)等等。根据张雁翎、陈涛(2007)对盈余管理计量效力模型的实证研究和黄梅、夏新平(2009)关于操纵性应计利润模型检测盈余管理能力的实证研究的成果,由于在我国分年度分行业回归的截面修正琼斯模型在模型的设定和盈余管理的检验能力方面比较优越,故本文采用分年度分行业的截面修正的琼斯模型来测度操纵性应计利润的大小。具体计算步骤如下:
首先,根据模型(1)计算出总应计利润;其次,根据模型(2)估计出分年度分行业的值,参与计算分年度分行业的盈余管理样本数据详见表2;再次,根据模型(3)计算出非操纵性应计利润;最后,根据模型(4)计算出操纵性应计利润。
其中,TAi,t表示上市公司i在第t年的总应计利润,NIi,t表示上市公司i在第t年的净利润,CFOi,t表示上市公司i在第t年的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Ai,t-1表示上市公司i在第t-1年末的资产总额,△RECi,t表示上市公司i从第t-1年到t年收入的变化值,△RECi,t表示上市公司i从第t-1年到t年应收账款净额的变化值,PPEi,t表示上市公司i在第t年末的固定资产原值,NDAi,t表示上市公司i在第t年的非操纵性应计利润,DAi,t表示上市公司i在第t年的操纵性应计利润,α1α2α3表示待估计的参数,εi,t表示随机干扰项。
本文在计算操纵性应计利润时,根据证监会2001年的行业大类分类标准,将上市公司分为农林牧渔业、采掘业、制造业行业等12个行业(各个行业的样本数量详见表2),然后分年度分行业对2008年-2010年每个行业修正后的琼斯模型进行估计,最终计算出每个上市公司每年经过资产总额调整过的操纵性应计利润。
DeAngelo提出了定义审计质量的两个关键维度:首先,重大的会计错报能够被审计查出;其次,重大的会计错报必须能够被披露(聂曼曼,2009)。能够查出重大的会计错报体现了注册会计师的专业胜任能力,能够披露重大的会计错报体现了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基于此,注册会计师专业胜任能力和独立性综合影响了审计质量,但是注册会计师的专业胜任能力和独立性只有注册会计师自己心里才清楚,很难被外界察觉到,更别说计量审计质量。为此,学者们只好通过寻找审计质量的代理变量间接地来测度审计质量,比如通过审计行业专长、事务所规模和品牌以及事务所出具的非标准审计意见比例等来测度审计质量。审计行业专长的测度通常采用市场份额法,即考察某个会计师事务所在某一个行业的收入占这个行业总收入的比重,由于审计费用数据难以获得或数据不全,学者们通常用审计客户的资产总额、营业收入或净利润来替代审计费用。在充分竞争的市场中,事务所规模和品牌往往对审计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我国乃至全世界,“四大会计师事务所”规模大且具有显著的品牌优势,因而学者们经常用是否为“四大”来衡量会计师事务所的规模和品牌。
本文采用审计行业专长和事务所规模和品牌来测度审计质量。根据模型(5)可以计算出每一个事务所在某一个行业的市场份额,由于我国许多上市公司审计费用数据披露不完善或计算口径不统一,故本文市场份额数据用审计客户总资产替代。根据计算结果,如果事务所i在k行业的市场份额超过20%(包括20%),则可确定事务所i在k行业中具备行业专长,反之则不具备行业专长。为了充分准确地反映我国会计事务所在A股市场中的市场份额,本文在计算市场份额时采用剔除金融类企业后的全样本,然后剔除极少量数据缺失的公司。在进行行业分类时,由于行业比较多,故除了制造业分到二级明细,其他行业均按一级分类标准,共涉及42类行业。
其中,IMSik表示事务所i在k行业的市场份额,即事务所i在k行业的收入(用客户资产替代)总额占所有事务所在k行业收入(用客户资产替代)总额的比重表示事务所i在行业k中jik家客户总资产平方根的和表示所有事务所在行业所有客户总资产平方根的和。
审计行业专长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审计质量的高低。国外大量研究证实了审计行业专长对审计质量的积极影响。Dunn等(2000)研究了财务分析师对企业信息披露质量评级与事务所行业专长之间的关系,发现:与非行业专长事务所的客户相比,行业专长事务所的客户信息披露质量更高。Owhoso、Carcello和Nagy(2002)等也得出类似的结论,找到了审计行业专长对审计质量影响的证据。因此,将审计行业专长作为审计质量的一个代理变量,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由具备行业专长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上市公司往往具有较高的审计质量。具备行业专长的事务所在某一行业具有特殊的优势,包括专业人才、经验积累、信息资源、专家优势等等,因而往往具有较高的专业胜任能力的事务所能够提供更高质量的审计服务。Krishnan(2003)研究了事务所行业专长与盈余管理的关系,发现在“六大”事务所中,具有行业专长的事务所比不具有行业专长的事务所更能限制客户通过应计项目从事盈余管理;Balsam等(2003)也发现行业专长事务所的客户在操纵性应计利润的绝对值水平上比非行业专长事务所的客户更低,在盈余反应系数上比非行业专长事务所的客户更高。因此,我们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1:同不具备行业专长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上市公司相比,由具备行业专长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更低。
在充分竞争的市场上,会计师事务所的规模和品牌可以反映事务所的审计质量。首先,具备规模优势和品牌优势的事务所往往更加关注自己的声誉。市场对于具备规模优势和品牌优势的会计师事务所的期望往往要高于一般的会计师事务所,这些具备规模优势和品牌优势的会计师事务所要想维持自身在业界的声誉,就必须更加重视审计质量,以避免审计失败,从而通过质量赢得市场的信任和支持。其次,具备规模优势和品牌优势的会计师事务所具备提供高质量审计服务的资源。具备规模优势和品牌优势的会计师事务所拥有人力资源、信息资源、质量控制体系、从业经验、专家资源等诸多优势,与中小事务所相比,它们有足够的实力和动力保证高质量的审计。衡量会计师事务所的规模和品牌通常可以用是否为 “四大”(或 “八大”、“十大”)会计师事务所这一指标来替代。Menon and Williams(1991)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企业在IPO时往往需要更高质量的审计,而当企业进行IPO时往往聘请“五大”会计师事务所。研究者还发现通过审计可以降低IPO的发行价格。Becker et al.(1998)发现当上市公司聘请“五大”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时,预期之外的应计项目降低了。据此,本文提出第二个假设:
假设2:同非“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上市公司相比,由 “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更低。
(一)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本文研究的样本数据均为
2007年-201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在样本筛选过程中遵循以下原则:不考虑金融保险类上市公司,因为这类公司在很多方面与一般企业的差异非常大;剔除了总资产为0的上市公司;剔除了各个变量数据缺失的上市公司;剔除了连续2年数据不全的上市公司,因为本文在计算某年的操纵性应计利润指标时,需要用到上年度的相关数据;最终经过筛选共得到2008年1416个,2009年1482个,2010年1627个,合计4525个样本。样本筛选情况详见表1,样本分年度分行业的情况见表2。本文所使用的大部分数据来自于CSMAR数据库,部分数据通过手工收集和计算得到,数据处理、分析采用EXCEL 2007、SPSS17.0和EVIEWS6.0软件。
表1 样本筛选过程
表2 样本分年度分行业数量情况
(二)控制变量和模型。本文根据理论假设建立了如下几个模型:
模型(6)-(8)中DAi(i=1,2,3)表示操纵性应计利润,DA1通过对操纵性应计利润取绝对值后得到,利用DA1可以考察审计质量对盈余管理的综合影响,DA2表示正向的盈余管理,DA3表示负向的盈余管理。等式右边包含了是否为 “四大”和是否具备行业专长两个控制变量和资产总额、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净资产收益率等控制变量。ST类公司通常面临着巨大的退市压力,因而很有可能通过盈余操纵来改变现状,故控制变量中包含上市公司是否被ST。发生会计师事务所变更的上市公司,往往是因为在某些会计处理上和前任事务所没有达成一致,因而希望通过更换事务所来购买审计意见,故控制变量中包含了事务所是否变更这一变量。资产总额和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不同的企业,盈余管理的水平往往不一致,因而将其作为控制变量。已有研究表明,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有很强的配股动机,因此本文将净资产收益率纳入控制变量的范围。资产负债率和流动比率用于衡量企业的风险,资产负债率和流动比率偏高的企业面临着较高的债务契约压力,因而有很强的盈余管理动机。各个变量的定义详见表3:
表3 变量定义表
(三)描述统计分析
全样本描述统计分析涉及各个回归变量的平均值、中位数、极值、标准差以及各个变量自身的t检验。根据表4可知,在4525个样本的统计结果中,操纵性应计利润(取绝对值)的最大值约为2.61,最小值约为0,二者相差2.61。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上市公司中发生会计师事务所变更的比重为7.25%,“四大”审计的比重为6.19%,由具备行业专长事务所审计的比重为4.11%,说明“四大”审计的客户比重在我国并不大,并且我国由具备行业专长的事务所审计的上市公司比重偏低。
表5 列示了针对各个变量均值的t检验,并列示了它们的置信区间(置信水平为95%),从表中数据可知,被解释变量操纵性应计利润(取绝对值)和所有的解释变量的均值检验都非常显著(P值显著为0),说明各个变量的均值都是显著的。
表5 单变量t检验
表6 列示了各个变量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从系数表来看,操纵性应计利润与是否四大和是否具备行业专长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057、-0.031,且分别在0.01水平 (双侧)和0.05水平(双侧)上显著负相关,这与前面的假设相一致。操纵性应计利润和是否变更事务所、资产负债率、是否为ST等变量均显著正相关,说明发生事务所变更的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高的公司,ST类公司越倾向于盈余管理。经过资产调整后的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与操纵性应计利润显著负相关。各个解释变量和控制变量之间,除了资产负债率和流动比率的相关系数达到-0.457(绝对值远小于临界值0.6),其他大部分变量之间相关系数的绝对值都低于0.1,说明它们之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的问题,这样不会影响模型回归的效果。
表6 Pearson相关系数表
(四)多元回归分析。表7列示了全样本的多元回归结果,从结果来看,使用D1回归的结果中,是否为“四大”审计通过了显著性检验(P=0.0164),是否具备行业专长虽然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但是仍旧在0.1(P=0.0624)的水平上非常显著,而且它们回归系数均小于0,说明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受会计师事务所是否具备行业专长的影响,且具备行业专长的事务所比不具备行业专长的事务所更能降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由“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显著低于非“四大”审计的上市公司。另外,是否发生事务所变更、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是否ST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是否发生事务所变更、资产负债率、是否ST均与盈余管理呈正相关关系,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与盈余管理负相关,与前面相关分析的结果相一致,符合理论预期。
但是,使用D2和D3进行回归时,是否为“四大”审计、是否具备行业专长并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P值分别为0.1117、0.9636、0.1005、0.3760,均大于0.05),这可能是因为单独考虑正向盈余管理组或负向盈余管理组时,由“四大”审计的上市公司或由具备行业专长事务所审计的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和一般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时差别不大,但是当把正向盈余管理组和负向盈余管理结合起来考虑时,样本数量大大增加,由“四大”审计或审计行业专家的效用就充分体现出来了。此外,在模型(7)和模型(8)中资产总额、是否发生事务所变更、资产负债率、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等控制变量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根据估计值的符号,可以确定是否“四大”审计、是否具备行业专长变量仍旧与盈余管理呈负相关关系,即审计质量和盈余管理之间的确呈反方向变化。从调整后的判定系数来看,模型(7)和模型(8)的判定系数分别达到了38.33%、28.44%,远高于模型(6)的判定系数5.34%。
表7 全样本多元回归结果
本文进一步分年度对样本进行回归。从2008年回归结果来看,是否“四大”审计、是否具备行业专长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P<0.05),估计值分别为-0.015353、-0.013129,说明由“四大”和具备行业专长审计的上市公司的操纵性应计利润显著低于一般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上市公司的操纵性应计利润,即审计质量和盈余管理之间呈负相关关系,审计质量越高,盈余管理程度越低,审计质量越低,盈余管理程度越高,证实了前面的理论假设。但是从2009年和2010年的回归结果来看,是否“四大”审计、是否具备行业专长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四大”或具备行业专长审计的上市公司的操纵性应计利润并不低于一般的会计师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上市公司。究其原因,可能是2009年之后,“四大”会计事务所或具备行业专长的事务所与一般的事务所相比,并没有表现出更高的质量。蔡春,鲜文铎(2009)等以国内证券市场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了会计事务所行业专长和审计质量的关系,指出“在中国上市公司审计市场中,总体而言,会计师事务所行业专长与审计质量负相关”。这说明在中国审计行业专长并不能持续反映审计质量的高低,因而才导致了2009年和2010年“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或具备行业专长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但是国外大量研究证实行业专长和事务所规模和品牌能够提高审计质量,可能是因为发达国家资本市场比较发达,市场竞争比较充分,事务所规模和品牌、行业专长都能够充分衡量审计质量,因此得出的结论比较可靠。
本文利用2008-201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用行业专长和事务所规模和品牌作为审计质量的代理变量,用分行业分年度修正的琼斯模型计量盈余管理指标,实证检验了审计质量和盈余管理的关系,总体而言,审计质量越高,盈余管理程度越低,审计质量越低,盈余管理程度越高,这与已有的研究结论是一致的。但是除了2008年事务所规模和品牌和审计行业专长能够比较好地代理审计质量外,2009年和2010年事务所规模和品牌和审计行业专长并不能一致地反映审计质量的高低,因此,也就不能反映审计质量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本文研究的不足之处主要在于审计质量的度量上。本文运用了事务所规模和品牌和审计行业专长来度量审计质量,但是我国资本市场不够完善,事务所规模和品牌和审计行业专长难以充分反映中国审计市场的质量。因此,要想进一步得出更为可靠和稳定的结论,必须寻找到审计质量更为合理的计量方式。■
1.蔡春、黄益建、赵莎.2005.关于审计质量对盈余管理影响的实证研究——来自沪市制造业的经验证据[J].审计研究,2:3-10。
2.蔡春、鲜文铎.2007.会计师事务所行业专长与审计质量相关性的检验——来自中国上市公司审计市场的经验证据[J].会计研究,6:41-47。
3.黄梅、夏新平.2009.操纵性应计利润模型检测盈余管理能力的实证分析[J].南开管理评论,5:136-143。
4.聂曼曼.2009.论审计质量概念的重新界定——关于过程质量与结果质量的思考[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6:55-59。
5.张雁翎、陈涛.2007.盈余管理计量模型效力的实证研究[J].数理统计与管理,3:481-488。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2年大学生创新性训练项目国家级重点项目〈GCX121052050〉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