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 涛
(山西省人民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山西 太原 030012)
实行护士分层管理在临床运用中的对比性研究
廖 涛
(山西省人民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山西 太原 030012)
【摘要】目的通过对比性研究,探讨层级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与效果。方法将医院各科室的护士,进行分层使用和分层管理,即推行层级责任制管理模式,每个层级各设定岗位职责,进行全程护理。在护理部与护士绩效考核基础上,分析结果与信息反馈。结果通过对比性研究,进行分层管理后,基础护理质量、病房管理、专科护理差错、患者满意度、医师满意度,护理质量评价指标高,经χ2检验,P<0.05,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护士分层管理模式有助于激发护理人员的潜能,提升护理质量,实现护理结构的最优化,值得临床借鉴。
【关键词】护士;层级管理;临床护理;应用对比
当前,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质量有了较大的提高,人们对护理服务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增加了不少护理内容,各项护理更加细化,对护理服务有了质与量的要求,无形中给当前的护理工作增加了不少工作量[1]。2010年6月起,我院在全院护士中开始在临床护理中推行护士分层使用制度,开始分为A层、B层、C层,2012年底变为N0-N5,并与绩效考核相运行,提高了护士的积极性和满意度。现就护理部在我院内、外、妇、儿科、结直肠肛门外科等选了8个科室实施层级管理模式。
2012年底我院以职称、学历和能力水平的不同,将护理人员进行结构上的分层,具体组织模式为:N0、N1、N2、N3、N4、N5。工作职责在公平竞争机制激励下也相应地进行分层:责任护士、辅助护士。全员实施竟聘上岗、分层使用的层级管理模式,并与绩效考核相运行,提高护士的积极性和满意度。
选取我院8个科室护士40人,根据年龄、专科知识、学历职称、平时工作表现,分为实验组和对比组各20人。对实验组的护理人员层级管理配置,依托本院的护理人力资源信息系统,确定护士岗位数目、岗位职责等,N0护士:中专及以上学历,1年内的无职业资格护士;N1护士:大专及以上学历,临床经验2~3年的注册护士,上一级考试合格的护士;N2护士:大专及以上学历,临床经验4~8年注册护士,取得护师或主管护师资格,上一级考试合格的护士;N3护士:大专及以上学历,临床经验9~13年注册护士,取得主管护师资格5年以上或副主任护师资格的护士,上一级考试合格的护士;N4护士:大专及以上学历,临床经验14~18年主管资格护士,取得副主任护师资格5年以上或主任护师资格或取得研究生学位,上一级考试合格的护士;N5护士:副主任护师或主任护师,在晋级N4的基础上获得院内外专科证书3种以上者,完成上一级考试合格、考核合格的护士[2]。
根据具体的护士等级按照护理流程与标准遵守操作规范完成对患者的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对患者作出评估、对护理措施与效果进行评估,做好病情观察与护理记录;参与、配合危重别人的抢救,为患者突出康复指导,级别高的护士需要参与科研,指导下级护士工作。对各个级别的护士,每半年对其进行量化考核,不合格者降一个等级。
2.1 护理质量指标对比
见表1。
2.2 护理服务质量对比
见表2。
表1 实验组和对比组护理质量对比(%)
表2 实验组和对比组护理服务质量对比(%)
3.1 通过分层管理使管理科学系统化
常规护理为:护理部→科护士长→护士长三级管理体系。分层管理,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护理质量控制系统更加完善:N0~N5,业务管理体系,管理力度增强,分解护理措施,便于患者治疗,便于对患者的基础护理与健康教育。每半年要对护士进行一次考核,并与绩效挂钩,以分层管理为统筹的管理更加科学规范。便于调动护士的主观能动性[3]。
3.2 通过分层管理调动起护士积极性,提高护士的满意度
实验组护士对患者的护理工作更加周到。护士长根据护士的能及进行合理的排班和管理患者,层级低的护士管理病情较轻的患者,层级高的护士管理病情较重的和危重患者,充分发挥了高层级护士在患者病情观察和病情变化中的重要作用,大大提高了护士的积极主动性和满意度[4]。
3.3 通过分层管理患者健康教育满意度明显提高。
护士分层管理,医师和护士负责的患者相对固定,便于患者在住院期间的治疗护理。管房医师查房,护士全程跟随,所以对患者的病情、治疗方案、患者需求较熟悉,N3、N4、N5护士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及时调整具体护理措施,确保患者临床治疗与护理的高效性,从而提高整体的护理质量,患者健康教育等满意度有了明显的提高[5]。
经过实验组与对比组的护理对比研究得知:护士分层管理模式,有助于激发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和护理潜能,提升护理质量,实现护理结构的最优化,值得临床借鉴。管理工作的对象是人,在管理过程中就需要解决好一项关键的任务,即提高被管理人的素质,规范不给管理人的行为,调动被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挖掘被管理人员的创造潜能[6,7]。对于一个集体,只有能够将被管理人员的积极主动性激发出来,并运用在实际的工作中,才能提高团队管理的效益。
参考文献
[1] 王晶,徐玉华,蔡中艳,等.护士分层次使用方法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6):356-358.
[2] 张洪君,苏春燕,周玉洁,等.分层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质量的效果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5):399-401.
[3] 焦丹丹,丁雅芳,王岚,等.分层管理在提高ICU护士核心能力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2011,17(26):115.
[4] 赵咏梅.分层管理模式在呼吸科压疮与跌倒高危人群中的应用[J].上海护理,2010,5(10):50-53.
[5] 张萍.护理人员分层级使用的现状与发展[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4,10(18):15-19.
[6] 区淑仪,袁凤英.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J].中国护理管理,2006,6(2):36.
[7] 张国平.潮州市工商局实施层级管理的理论与实践[J].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04(2):59.
中图分类号:R192.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4)15-038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