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霞
(辽宁省干旱地区造林研究所,辽宁 朝阳122000)
辽西地区属干旱半干旱气候区,10℃积温在2 900~3 300℃,无霜期120~140 d,5—9月日照时数1 200~1 400 h,同期降雨量为350~450 mm。光热条件好,降水量少;春季风沙大,旱灾发生频率高;多低山丘陵,土质瘠薄,水土流失严重,气候生产力低。水分的多寡以及气候的影响限制了浆果类水果的本地供应,因此辽西地区草莓采用设施栽培。应运而生的是草莓设施栽培中的病虫害问题,为保证产品的品质和产量,现将辽西地区草莓设施栽培中病虫害防治技术归纳如下:
草莓品种繁多,品种特性各不相同。设施栽培具有空间有限,肥水充足,温度高的特点,利于草莓生长的同时更容易滋生病虫,优良适栽良种壮苗是减少病虫侵扰、提高栽培效益的关键,所以选对品种在栽培中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功效。
近几年,日本和美国品种在我国栽培较多,表现也不错,但品种性状因地域不同表现存在差异。如果选用宝交早生等外来品种,建议使用脱毒壮苗。北京农林科学院林果所选育的燕香、书香、天香等品种,生长势强、果大、味佳、丰产,在元旦和春节期间便可上市,适合设施栽培。另外还有星都一号、星都二号等。辽西各地区可以摸着石头过河,尝试后再推广,选用最适栽品种。
在病虫害防治中,人们做得最多的一直是“治”的工作,其实“防”才是最应该做好的。利用农业措施可以有效地防止病虫的频发。通过2~3 a一周期的轮作,及时焚毁病虫叶、果和病株;及时除草,通风降温除湿;定植前土壤消毒,内部设施消毒;增施有机肥,少用或不用化肥。有机肥作为肥料的首选在减少病虫发生概率的同时,利于保持土壤肥力和保证果实品质,一举多得。
草莓设施栽培中主要虫害有蚜虫、白粉虱和叶螨等。病害主要有白粉病、灰霉病和褐斑病等。在防治中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为主导,辅以化学防治,可促进设施草莓的长足发展。
调温控湿为主要手段,可有效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比如,应用闷棚的农业管理方法防治灰霉病,控制棚温35℃,持续2 h后再放风降温,连续2~3次即可。再如,增施有机肥,保证土壤养分充足,及时灌水,避免土壤过分干燥,减少叶螨的发生与增殖。还有,适当稀植,使用无滴膜覆盖,降低棚内湿度,减少氮肥施用量,防止植株徒长,对减少灰霉病等病害的发生也有一定的效果[1]。冬季预防冻害引发的病害时还可以应用烟熏法等。
利用空间电场/CO2同补技术可以同时有效的预防设施栽培中的白粉病、灰霉病和霜霉病。具体做法是在棚内布置主电极线、吊线和垂线,电净化CO2输送管道。通过电磁作用和CO2的增补,从病原、传播途径、发病条件和草莓生长发育四个方面全面控制,防效可达96% 以上[2]。
利用害虫对色光的趋性,设置黄板诱杀白粉虱和蚜虫。黄板上涂一层机油,选择规格为200 mm×300 mm,30~45张 棚-1,用线绳将黄板吊挂在棚中。黄板具有良好的持效性,在温室环境中可持续使用60 d。另外放风口设防虫网或是挂银光条等措施防蚜虫效果都很好。
放蜂技术的应用。当白粉虱成虫在0.2头株-1以下时,释放丽蚜小蜂。5 d 次-1释放丽蚜小蜂成虫3头株-1,共放3次。丽蚜小蜂形成稳定种群群落,有效控制白粉虱的为害。1~2箱 棚-1,可提高坐果率,减少畸形果。
保护和利用天敌。可以助迁草蛉、瓢虫等害虫天敌。尽量减少化学农药对害虫天敌的伤害。
使用微生物菌剂。枯草芽孢杆菌或木霉菌等制剂定植时蘸根或定植后灌根,可有效抑制有害微生物繁殖生长,减少病虫害对草莓的危害,同时促进植株生长,早产丰产。
科学合理使用有机合成农药,注意不同作用机理农药的交替使用和合理混用。采果期应先采果后喷药,并严格按照安全间隔期施药。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为防治花期发生叶斑病、白粉病和灰霉病,可喷施50% 多菌灵500倍液、70% 甲基托布津1 000倍液、20% 粉锈灵乳剂1 500倍液等。防治蚜虫可喷施50% 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 000~3 000倍液;防治红蜘蛛,宜喷施5% 尼索朗乳油2 000倍液等[3]。
参考文献:
[1]郭艳玲,鹿传令,何秀红.大棚草莓几种主要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J].北京农业,2008(34):12-13
[2]崔海珍.草莓病害害的物理防治技术[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3(8):21-23
[3]郭艳玲,鹿传令,何秀红.大棚草莓主要病害症状及其防治技术[J].中国果菜,2013(5):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