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伪狂犬病疫情上升的原因分析和防控策略

2014-04-18 09:21:59
福建畜牧兽医 2014年2期
关键词:狂犬病种猪日龄

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畜牧兽医水产局353000

猪伪狂犬病疫情上升的原因分析和防控策略

岑晓鹏

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畜牧兽医水产局353000

猪伪狂犬病(Porcine pseudorabies,PR)又名奥叶兹基病(Aujeszkys disease,AD),是由猪疱疹病毒Ⅰ型引起的一种致多种家畜、野生动物以发热、奇痒(猪除外)、脑脊髓炎为主要症状的急性传染病。猪和鼠类是自然界中病毒的主要贮存宿主,也是引起其他家畜发病的疫源动物。猪既是该病原的原发感染宿主,又是病毒的长期贮存者和排毒者。猪发生伪狂犬病的症状因日龄不同而异,日龄越小发病率和病死率越高。哺乳仔猪感染出现神经症状,麻痹、衰竭死亡,死亡率几乎高达100%。成年猪一般为隐性感染,不表现临床症状,但病毒可在猪体内保存很长时间。妊娠母猪感染后引起流产,产木乃伊胎和死胎等繁殖障碍[1]。

猪伪狂犬病具有病死率高、传播快、流行范围广、传播途径多、病原体顽固等特点,自1948年刘永纯首次报道该病以来,已有多个省(市)报道伪狂犬病的流行,伪狂犬病已成为危害中国养猪业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2]。

随着我国规模化养猪的发展,2000年左右大面积暴发了伪狂犬病疫情,随着伪狂犬病弱毒疫苗的大面积使用,基本控制了伪狂犬病,并在不少的猪场实现了伪狂犬病的净化。但2012年至今,从北方到南方,猪伪狂犬病在规模化猪场有抬头趋势,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1 猪伪狂犬病的现状

2012年春河南、河北、山东等地的多个规模化猪场暴发了疑似猪伪狂犬病的传染病,并从猪场送检病料中分离、鉴定出猪伪狂犬病病毒。2012年至今,该疫情已蔓延至南方各省,部分规模化猪场在进行伪狂犬病gE抗体检测时,发现其阳性率升高,有的甚至接近100%。具体情况如下。

1)大部分发病场猪群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gE抗体阳性率接近100%。部分猪场仅发现gE抗体阳性率上升但未见发病。同时发现gB抗体阳性率偏低。

2)发病猪场主要表现为10日龄以上哺乳仔猪出现顽固性腹泻、个别仔猪有呕吐或神经症状,病死率60%以上;保育猪打喷嚏和咳嗽,生长缓慢,病死率30%以上;育肥猪呼吸道症状、消瘦,病死率10%以上。

3)解剖病死猪主要可见:全身淋巴结水肿、肾表面有出血点、脾肿大并有针尖状坏死点,部分猪肺有小出血点、扁桃体坏死。采集病死猪扁桃体、脾脏和肺脏等样品,经PCR鉴定为伪狂犬病病毒阳性。

4)猪群出现伪狂犬病症状后,全群进行伪狂犬病弱毒苗(Bartha-61株)紧急免疫,1周时间可控制,2周恢复正常。

2 猪伪狂犬病疫情上升的主要原因

2.1 频繁引种且来源复杂引进的后备母猪、公猪未进行伪狂犬病野毒抗体检测。当前不少商品猪场无本场培育后备母猪或者数量不足,伴随着经产母猪的正常淘汰,引种成了常事。这对猪场来说风险极大。

2.2 伪狂犬病疫苗免疫松懈、免疫程序不规范近几年来猪场鲜见伪狂犬病疫情,对该病的免疫重视度有所降低,如只免疫种猪不免疫商品猪。未免疫的商品猪群给伪狂犬病病毒创造了“保种”条件,从而给该病的流行创造了条件。某些猪场种猪实施跟胎免疫方案,容易造成漏免,致种猪群免疫状态不佳或不一。

2.3 不重视生物安全措施一些猪场入场消毒工作存于表面,场外病毒有机会进入。场内存在的鼠,饲养的犬、猫也将传播该病。

2.4 返饲、“自家苗”导致了种猪带毒率增高2011年冬以来,流行性腹泻、传染性胃肠炎大面积流行,常规的手段无法控制疫情。不少猪场使用小猪稀粪、小肠及内容物返饲怀孕母猪,病料中若含有伪狂犬病病毒将感染母猪;某些猪场取小猪病例做“自家苗”,万一灭活不完全也将增加母猪的野毒阳性率。

3 当前猪伪狂犬病的防控状况

2012年后分离的伪狂犬病野毒具有某种程度的抗原变异,对gE核苷酸序列进行比对,发现与之前分离株亲缘关系较远。但使用现有疫苗(Bartha-61株)紧急免疫后,疫情可在7 d左右迅速控制。这说明当前的伪狂犬病疫苗是有效的,但应重视全猪群的疫苗免疫。

4 当前猪伪狂犬病的防控和净化方案

4.1 良好的生物安全是前提做好猪场和外界的隔离,出入猪场人员、车辆应严格消毒。场内禁养猫、犬,做好灭鼠工作。慎重引种,定点引入种猪并进行伪狂犬病gE抗体检测,阴性猪方可留作种用。

4.2 科学饲养管理是基础降低猪舍氨浓度,保持猪舍内空气新鲜,保温的同时注意适当通风;降低饲养密度和混群应激,日龄差距7 d以上的不混在一群;减少保育舍和产房温差:断乳后10~l5 d内环境温度应为28~30℃,保育舍温度应在20℃以上且最少不低于16℃,相对湿度保持在45%~75%;降低断乳应激:逐渐从教槽料过渡到保育料,饲料要求营养全面、不霉变。

4.3 疫苗有效免疫接种是控制、净化该病的重要措施有效地免疫接种疫苗(Bartha-61株)可预防该病导致的母猪繁殖障碍和仔猪感染死亡,可降低排毒量并缩短排毒持续时间,对于控制疫情扩散蔓延、减少经济损失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种猪每头注射2头份,每年普免3~4次。商品猪免疫方案为3日龄内仔猪每头滴鼻0.5头份,30日龄左右肌注1头份,70日龄左右肌注1头份。为了解猪群的疫苗抗体水平,每季度或半年进行一次疫苗抗体(gB)水平检测,对疫苗抗体水平低下的个体或滴度参差不齐的群体予以加强免疫或普免。

4.4 果断淘汰患猪与检测阳性猪是净化本病的关键,选用Bartha-61株疫苗则是该措施的前提该病的主要传染源是患猪和隐性带毒猪,它们的存在是阳性场伪狂犬病净化的最大障碍。猪场每年监测2~3次gE抗体。具体方案是:种公猪全部检测;种母猪按10%~20%的比例抽检;商品猪不定期进行抽检。留作种用的仔猪在100日龄左右检测。对有繁殖障碍症状的种母猪全部进行检测。通过检测可以掌握猪群野毒感染状况,对于野毒感染阳性猪要坚决淘汰。

总之,控制和净化猪伪狂犬病需要落实的综合控制措施,应包括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慎重引种、定期检测和坚决淘汰阳性种猪,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良好的饲养管理以及使用优质高效疫苗(Bartha-61株)进行免疫等。

[1]斯特劳B E,阿莱尔S D.猪病学[M].8版.赵德明,等译.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0:239-253.

[2]殷震,刘景华.动物病毒学[M].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7.

[3]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动物传染病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

B

1003-4331(2014)02-0037-02

猜你喜欢
狂犬病种猪日龄
2022年中国种猪信息网全年计划
猪业科学(2022年5期)2022-06-01 23:37:30
部分地区种猪跌破2000元/头
今日农业(2021年13期)2021-11-26 11:50:54
天邦股份种猪事业部
猪业科学(2021年6期)2021-08-12 06:43:00
2020年种猪进口或创历史新高
今日农业(2020年15期)2020-09-25 03:03:02
打败狂犬病
不同初配日龄对二元杂种母猪繁殖成绩的影响
养猪(2020年1期)2020-02-19 04:18:04
26日龄肉鸡腹胀后死亡怎么办
今日农业(2019年11期)2019-08-15 00:56:32
不同去势日龄对保育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一例非典型性猪伪狂犬病的诊治
藏犬狂犬病的防治体会
兽医导刊(2016年12期)2016-05-17 03:5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