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官浔镇畜牧站363218
因地制宜养好肉牛
王启发
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官浔镇畜牧站363218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于2013年12月23日召开,提倡中国人的饭碗要装中国的粮食,是的!这是头等大事,涉及粮食安全问题。而作为畜牧业工作者的我们,我们的餐桌以开洋荤为荣吗?我国的养牛业与世界有较大的差距,2011年部分国家和地区人均牛肉年消耗(kg):法国23.8、丹麦24.1、印度0.9、澳大利亚93.3、新西兰141.0、美国38.8;世界平均9.0、中国4.5,而我国南方是2.0。我们任重道远,深感责任重大!我国基本国情是资源短缺,粮食紧张,我们要用占世界7%的土地要养活世界20%的人口,2011年我国的人均谷物为377 kg,仅相当于美国的30.5%、较世界平均水平高1.8%。牛属于草食动物,发展养牛业对粮食依赖相对较少,可以开发利用农作物秸秆、棉籽粕、菜籽饼、水果屑、食用菌下脚料等非常规饲料资源和零星草地、草山生产肉和乳,以草换肉、以草换乳来满足国民的营养需要。牛肉一直供不应求,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更加注重膳食质量和结构的改善。牛是草食动物,其安全卫生指标相对较高,深得人们的喜爱,对牛肉的需求与日剧增,2012年每千克牛肉售价50元,2013年每千克牛肉80元,牛肉的市场缺口相当大,市场紧俏。因此,大力发展养牛业,有利可图,也符合国际和我国农业的发展趋势。
一个养牛场的投资费用是很大的,投资有风险,要经营好一个牛场,必须做好市场调查、行情分析、牛场选址、规划设计、品种选择、饲养管理、疾病预防与防治等,现就牛场的选址、规划设计与饲养模式进行探讨交流。
牛场场址的选择要力求考虑全面,做长远规划,不要急功近利、图一时省事给生产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最重要的是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适应现代化养牛业的需要。这就要求所选场址要有发展的余地,应考虑以下因素。
1.1 自然因素
1)选择开阔整齐的场地,尽量避免狭长和多边角地形。牛舍不能建在地势低洼或风口处,以免汛期排水困难,造成大面积积水,冬季防寒困难而且通风不畅。虽然在同一地区的气候相差无几,但还是有所差别的,特别是风向、风力等,不要选择在风口处,应该选择高处、干燥、背风向阳、地下水位在2 m以下具有缓坡、坡度北高南低、总体平坦的地方。
2)最好避免在黏土地上建造牛舍,沙壤土地也可作为牛场的场址。沙壤土土质松软,抗压性和透水性强,吸湿性、导热性小,毛细管作用弱。雨水、尿液不易积聚,雨后没有硬结、有利于牛舍及运动场的清洁与卫生干燥,也有利于防止蹄病及其他疾病的发生。俗语说“牛肚子怕水”,牛舍潮湿,牛容易患感冒、风湿病等。
3)水源是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要有充足的符合要求的水源。还要取用方便,保证生产、生活及人畜饮水。最好水质良好,不含毒物、无污染,确保人畜安全健康。
总之,为肉牛场选择场址,一定要结合当地的气候情况,如最高温度、最低温度、湿度、年降雨量、主风向、风力等,以选择有利地势。第一步就要走稳走好,给生产开好头布好局。
1.2 社会因素
1)养牛场所应交通便利,用电方便,离主干道500 m以上,离村庄1 000 m以上,避免环境嘈杂,不影响牛的正常生活和活动,不给卫生防疫带来麻烦。
2)一个养牛场主,同时也应该是一个农场主。根据饲养规模,要有足够的土地种植牧草,或者周围饲料资源尤其是粗饲料资源丰富,且尽量避免周围有同等规模的饲养场,避免原料竞争。福建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可以因势利导,利用山地大做文章,在山地种植经济林的同时,可以在林下种植牧草,发展“林-草-牧”生态养殖模式。
3)符合兽医卫生和环境卫生的要求,周围无传染源。严格卫生防疫制度,根据防疫要求进行合理的场地规划和建筑布局,设置消毒设施,合理安置污物处理设施等。
一般牛舍采用封闭式牛舍和半开放牛舍,里面有牛床、食槽、舍内走道、尿粪沟、割粪机等良好设施,这些固定设施的投资费用约占养牛场总投资的30%,普通人刚开始投资,建设牛舍是一笔不小的开支,笔者提议不必建牛舍,节省下那一大笔钱。一般来说,牛的生产力20%取决于品种,40%~50%取决于饲料,20%~30%取决于环境,由此可见,修建牛舍必须符合牛对各种环境条件的要求,为牛创造适宜的环境可以充分发挥牛的生产潜力,提高饲料报酬。我们投资养牛业,目的也是为了节约成本投入,追求最大回报。
案例一。1997年,笔者所在乡镇搞了个秸秆氨化养牛项目,县农业局很重视,派了技术人员来指导,笔者也参与了。当时是新鲜事,按图纸说明建设牛舍、氨化池,购进60头架子牛,饲养几个月后,发现牛不长膘,只是肚子圆臌臌的,只长肚子不长膘,屠宰率低,说明这种养殖方式不科学,不出效益就收场了,后来笔者总结分析原因:第一,匆忙上阵,赶鸭子上阵,没有很好的规划设计,没有运动场,在农户旁边的空地简单搭个牛舍。牛舍地面设计也不科学,没有一定的倾斜度,没有粪沟,造成地面潮湿,牛身上都是糊满一身牛粪,应该说,每天给牛洗刷身子是必要的,刷刷洗洗,等于给牛做按摩,可以促进肠胃蠕动,帮助消化,相当于给牛加料的效果,牛整天栓着,给牛造成心理压抑,压抑的心情能吃好睡好吗?第二,没有相应的牧草基地,单纯的氨化料和精料,也是不科学的。
案例二。2001年,漳浦县某乡镇多家农户风风火火搞了养牛场,县农业局也组织我们去参观。笔者发现问题很多,虽然牛舍建得很好、很标准,也有很好的运动场,但是看不到成片的牧草基地,在牛舍前前后后区区几亩牧草,能满足二三百头牛的需要吗?也没有很充足的牛源供应,购进来的架子牛基本上是经过牛贩子的手,这中间就被赚走了一定的差价,刚起步,也不可能自繁自养,要出效益肯定要两三年后,普通农民能耗得起吗?搞农业不是暴利行业,每个环节都要精打细算,不出预料,他们都坚持不了很长时间,也销声匿迹了。
案例三。2008年,有个朋友有2 hm2空闲地,笔者建议其用竹子圈起来,饲养了20头肉牛,让牛在空地里自由采食,相当于野生状态放牧,只是搭个凉棚,下大雨的时候,牛会自己躲在凉棚里避雨,这样的饲养模式,省时省力,牛成长得很好、很健康。
根据以上三个实际案例,从中可以得到启示,笔者提出以下建设方法供大家参考与探讨。
1)围个栅栏。按每头牛15 m2的空间,让牛群在这个围栏里自由自在活动,如果按标准化设计牛舍,费用相当多,而且每头牛都紧挨着、并排着,牛会觉得不舒服,只要把一头牛的绳子解开,它的第一件事就是用角去顶身边的牛,为什么?因为它觉得自己的空间被其他牛挤占了,安全受到威胁,就会赶走其他的牛,牛住得不舒服,能够吃得安心顺心吗?能够长得快吗?所以,要根据牛的天性,设计出符合它的生活习性,围个大的栅栏就可以,成本大大节约了,牛群又会快乐生活,我们何乐而不为?
2)绿化。在围栏里种树绿化,目的是给牛在夏天时可以乘凉,牛的适宜温度范围是4~18℃,避免气温过高、牛中暑,给牛造成大的应激。也可以因地制宜,利用平缓的山坡林地,在林木下圈养牛群。
3)简单搭个凉棚。在福建闽南地区,冬天最低温度一般不低于3℃,夏天最高温度不高于35℃,这都在牛的生理适应范围,不会给牛造成大的应缴,人类没有驯化牛以前,野生牛不是也生活得很好,所以牛不需要我们为它“安得广厦千万间”,人安居才能乐业,肉牛有好的居住环境才有利于多长肉快长肉,这就需要我们要为其修建科学合理适用的牛舍。生存环境安逸,肉牛才能少生病快长肉,为饲养者在最短时间内带来最大的效益。我们就简单搭个凉棚,为它们遮风避雨,给它一个栖身之地即可。
1)解开牛绳子养牛。在围栏里,牛不必栓着,相当于舍饲散养,自由自在地生活。有条件的话,可以围足够大的栅栏,种植牧草,让牛群自由啃食,相当于北方的游牧。福建山地很多,完全可以利用山坡地大力做好养牛这个大文章,在林下种植牧草。在农村,每个村庄的山地都很多,这是很好的资源条件,选择适合的山坡地,种植牧草,就可有计划地分片放牧,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养牛事业就会可持续发展。
2)分舍管理制。实行分舍管理制是牛场走向规模化的一个前提。肉牛分群分舍,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饲养方法,分舍便于统一管理、统一喂养。
经过多年对养牛事业的探讨与思考,笔者得出结论:养牛可以不建牛舍,简单搭个凉棚,解开牛绳子放牧饲养,牛长得又快又健康,而舍饲牛的皮毛经常弄得很脏,需要大量的人力去进行梳洗,对比之下,放牧饲养的牛比舍饲牛不会因运动量大而增肥效果差,反而牛心情愉快,吃得多、长得快。因此,放牧饲养比舍饲育肥效果更好。
B
1003-4331(2014)02-002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