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艾滋”真相

2014-04-18 04:47谢晴
中国农村科技 2014年5期
关键词:艾滋枯萎病黄叶

文|本刊记者 谢晴

其实,香蕉黄叶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关于香蕉艾滋的谣言,耸人听闻的“香蕉艾滋”谣言让中国民众陷入恐慌,对中国香蕉产业产生怀疑,让外国香蕉得以乘机占领中国市场。

近日,新华网四川频道刊登的一篇来自东南卫视的消息《香蕉艾滋病全球蔓延 香蕉产业或全军覆没》引发了公众的关注。关于“香蕉艾滋”的话题甚至以一周3万条、全部30万条的讨论量登上了新浪微博的话题榜。

新浪微博的消息称:“香蕉艾滋是一种类似人类艾滋的高传染难控制的植物疾病,即黄叶病热带第4型,会引发蕉树病死。香蕉和大蕉是全球第4大的主食农作物,重要性仅次于水稻小麦粟米。这一植物疾病可能摧毁全球多达85%的香蕉生产,而香蕉减产后以香蕉为主要粮食的4.1亿人可能要挨饿。”这一言论引发了公众对香蕉安全的担心,有网友说“难道我们的子孙后代再也吃不到香蕉了么?”,有网友惊呼“香蕉快要灭绝了!”,有网友评论“香蕉艾滋蔓延,且吃且珍惜吧!”,甚至还有网友担心“香蕉艾滋”会不会传染给人类?!

那么,“香蕉艾滋”的真相究竟是什么样的呢?

粮农组织的警告

据台湾《联合报》报道,4月14日,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简称“粮农组织”)警告称,香蕉黄叶病(香蕉巴拿马病)病原菌的TR4菌株,已从亚洲蔓延到非洲和中东,全球年产值50亿美元(约311亿人民币)的香蕉,可能遭到“大规模摧毁”。具体来说,东南亚已有数万公顷香蕉园被香蕉黄叶病病原菌“尖镰胞菌香蕉分化型”TR4菌株感染,且已扩散到约旦和莫桑比克。

据了解,香蕉是某些国家的第四大粮食作物,也是贫穷农民的重要收入来源,香蕉的重要性仅次于水稻、小麦和粟米。目前发展中国家约有4.1亿人每天从香蕉摄取的热量多达1/3,香蕉也是他们主要收入来源。粮农组织认为,“香蕉的生产和出口受到严重威胁。”如果黄叶病传入拉丁美洲,最终可能摧毁全球多达85%的香蕉生产,可能导致香蕉为主要粮食的4.1亿人挨饿。

黄叶病真相

维基百科对黄叶病的解释是,黄叶病又名萎蔫病、巴拿马病,是出现在香蕉根部的植物病,由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 cubense)引起。尖孢镰刀菌透过分泌毒素,引发香蕉出现细胞程序性死亡。此真菌对杀真菌剂有抵抗力,至今无药可治。黄叶病又被称为“香蕉癌症”,在2009年曾因此名称在中国传出香蕉致癌的传言,各地的香蕉价格惨跌。其实,黄叶病与食用香蕉的安全性没有任何关联,况且患上黄叶病的香蕉在收成前已经死亡,即使能结果,其果实也很小。黄叶病能感染蕉园之间的所有香蕉,造成大规模的失收。

一直以来,黄叶病都被视为香蕉的宿敌,其真菌能潜伏泥土30年以上,并通过水、依附在机器或鞋子上的小量泥土传播。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另一类型的黄叶病爆发导致当时的主要香蕉品种“大米七”(Gros Michel)几乎绝种。最终,科学家培植出华蕉替代,但与其他品种香蕉一样,华蕉对黄叶病没有抵抗力。

去年初,莫桑比克蕉园工人发现部分蕉叶变黄,数周后香蕉树开始倒下。科学家其后证实香蕉染上黄叶病,当局立即将受感染香蕉销毁,希望阻止疫情蔓延。比利时鲁汶大学的香蕉专家斯文曼教授形容,如果黄叶病蔓延至拉丁美洲,将造成严重灾难,届时其蔓延速度将如山林大火般迅速。

为此,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出警告,黄叶病将威胁香蕉产业,对很多热带国家的食物安全、收入水平、就业形势甚至政府收益造成打击。目前,包括全球主要产国厄瓜多尔在内的拉丁美洲各大产国的香蕉树尚未被感染,但粮农组织警告,拉美也有可能沦陷。

黄叶病可防可控

从科学角度看来,把黄叶病称为“香蕉艾滋”十分可笑。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黄俊生表示:“众所周知,人类的‘艾滋病’是由HIV病毒引起的人体免疫系统缺失病变,是人类疾病中难以攻克的恶性疾病。而对于香蕉枯萎病来说,其致病菌、病害机理及寄主类型与人类的艾滋病和癌症风马牛不相及。香蕉枯萎病的致病菌为真菌,在土壤中广泛存在,这种真菌的其他种类也能引起多种作物如番茄、西瓜、小麦和玉米等能发生枯萎病,从未出现过因为吃了这些蔬菜、水果而影响人类健康。同样,人吃了感染香蕉枯萎病的香蕉不会影响健康。”

但从产业角度来看,黄叶病是否会难以防治?进而影响到我国境内的香蕉种植业呢?

黄俊生表示:“在种植和管理得当的前提下,香蕉枯萎病是完全可防可控的。”

据悉,由黄俊生作为首席专家的“由尖孢镰刀菌引起的作物土传病害综合防控技术研究”项目日前在海口通过农业部组织专家验收,其中的“尖孢镰刀菌”即为香蕉枯萎病的病原真菌。项目将香蕉枯萎病防控作为主要研究和攻克的专题内容之一,首次建立了香蕉枯萎病抗性筛选平台,解决了香蕉抗枯萎病种质资源鉴定评价的难题,选育和评价了抗病品种;首创大田病株处理技术,遏制了病害早期蔓延。

从科学角度看来,把黄叶病称为“香蕉艾滋”十分可笑。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黄俊生表示:“众所周知,人类的‘艾滋病’是由HIV病毒引起的人体免疫系统缺失病变,是人类疾病中难以攻克的恶性疾病。而对于香蕉枯萎病来说,其致病菌、病害机理及寄主类型与人类的艾滋病和癌症风马牛不相及。

黄俊生表示:“该研究项目针对不同生态的区域性特征,提出了‘以抗性品种为核心,结合安全种苗生产、安全合理灌溉、生防菌肥合理施用,病株原位灭除,生态覆盖、合理轮作’等综合防控措施,分别在海南省、广东省和福建省等地的综合试验基地中取得了显著的防控效果,枯萎病的发病率控制在5%~10%。也就是说,目前,单靠一种技术措施,枯萎病是难以防控的,只要选用良种良法等上述综合措施,香蕉枯萎病是可控的,大家放心市场上会有香蕉的。”

南京农业大学副校长沈其荣教授也表示,所谓“香蕉艾滋”(巴拿马病)并没有那么可怕,只是根治起来比较麻烦。目前南农大已经找到了防控巴拿马病的有效手段,香蕉面临“灭顶之灾”的说法有点夸大其词。由沈其荣主持的农业部“固体有机废弃物高附加值资源化技术引进、创新研究与产业化开发”科研课题,利用分离到拮抗巴拿马枯萎病原真菌的拮抗菌,经液体发酵并接种到不同配方堆肥中,进行二次固体发酵,生产出了可以防控香蕉巴拿马病的微生物有机肥。比如,对于没有巴拿马病的土壤,长期施用具有拮抗土传枯萎病原菌的生物有机肥,可以构建抑病菌微生物区,达到防病目的。对于已经生病的土壤,也可以施这种肥料重新构建抗病微生物环境。

据沈其荣教授介绍,这种能克服“香蕉艾滋”的微生物有机肥已在海南香蕉种植基地开展了大面积试验示范,结果表明能将香蕉的巴拿马病发病率控制在4%以下,而对照田块的发病率在30%以上。目前,南农大研究团队为江苏新天地生物肥料工程中心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撑,生产这种微生物有机肥。这种肥料不仅在海南地区用于防止“香蕉艾滋”,还在江苏、山东、安徽等地防控西瓜、黄瓜等土传枯萎病,效果明显。黄叶病能防能控,对我国香蕉产业无疑是个福音。我国的香蕉产区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海南以及云南西双版纳地区。《中国统计年鉴2013》显示,2012年,我国的香蕉产量达1155.8万吨。此外,中国是全球第二大香蕉消费市场。尽管目前中国的香蕉产量居世界第二,仅次于印度,但因为人口众多且国产香蕉品相较差,中国的香蕉进口量依然逐年递增。据农业部发展南亚热带作物办公室的统计,2011年我国香蕉收获面积33.3万公顷,香蕉出口量10226吨,进口量818695吨。

谣言传播 导致蕉农损失惨重

其实,香蕉黄叶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关于香蕉艾滋的谣言,耸人听闻的“香蕉艾滋”谣言让中国民众陷入恐慌,对中国香蕉产业产生怀疑,让外国香蕉得以乘机占领中国市场。而据央视的报道,我国进口香蕉主要来自菲律宾。2011年时,菲律宾香蕉占我国进口香蕉总额曾高达84.75%。

近年来,类似的谣言层多次打击本土香蕉业。2009年,网络疯传的“香蕉癌症”(实为香蕉黄叶病),导致香蕉致癌的谣言疯传,香蕉价格惨跌,国产香蕉的收购价格从每斤2.0多元跌落到每斤几角钱,不少蕉农血本无归。而在今年香蕉上市前期,又出现这类传言,令国家香蕉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栽培与植保功能研究室主任、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院长李华平教授十分气愤,他说:“‘香蕉艾滋’根本不是什么科学问题!完全是网络谣言。”可疑的是,每次“香蕉蕉癌”、“香蕉艾滋”传播的时间都是3至5月份,而这时正好是海南香蕉上市时间。“海南的香蕉品相比较好,跟国外的香蕉很相近。另外海南的气候,香蕉成熟的时间段和国外进口香蕉涌入中国市场的时间段也很相符。”

李华平表示,目前中国在香蕉病害的防控研究上,水平是最高的。我们在许多防控技术上已经较为成熟和完善,目前还欠缺宣传和推广,这导致很多人觉得枯萎病是一个没办法防控的病害。”

让李华平痛心的是,“这样的谣言对我们国家的香蕉产业、蕉农的打击太大了,香蕉是高投入高产出的经济作物,一亩蕉田单单土地承包价就可高达每年3000多元,很多蕉农为此借了上百万元的贷款。前几年,很多人因为这些子虚乌有的谣言而倾家荡产,如果这样的谣言一再传播,蕉农哪儿还有信心种香蕉?”他表示,“要发展我国香蕉产业,维护蕉农利益,平息谣言,正确认识和理解香蕉黄叶病,做好防治工作,我国的科技工作者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猜你喜欢
艾滋枯萎病黄叶
茄子黄叶“因”不同 防治方法大不同
青脆李枯萎病致病菌的分离鉴定及药剂筛选
黄瓜穴盘苗期枯萎病抗性鉴定方法及枯萎病胁迫下的生理响应
昆明地区艾滋初治病例感染、免疫及耐药情况调查
黄叶片片步深秋
默默黄叶迎初秋
“崔黄叶”趣话
2014―2017年长江流域及江苏省区试棉花品种枯萎病抗性评价
怕什么落魄潦倒和“艾滋”,多亏了他那一再逃避和背叛的爱情
从消除麻疹到力控艾滋 自主创新打造健康广西——记广西壮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医师卓家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