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中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2014-04-17 06:26马延峰
读写算·教研版 2014年3期
关键词:功利性新课改

马延峰

摘 要:高中实施新课改,对于提高学生能力,促进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仍然存在丧失人文精神、忽略阅读本质、忽视个性发展、精神吸引缺失等诸多顽疾,语文阅读教学已经成为制约语文教学发展的瓶颈。语文阅读教学的功利性严重制约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功利性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3-126-01

用充满诗性与理性的教学来激活学生的思维,催发学生的

创造灵感,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这个呼唤精神家园回归的社会中,意义重大。我在日常调查与分析中发现,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实施课改面临严重的功利性问题。

一、以丧失人文精神为代价获得短期“效益”

语文教师缺乏的不是教学方法、技巧,也不是各种各样的

理论,而是最起码的语文素养和必要的人文精神,从而导致语文阅读教学存在许多功利主义行为。部分教师过于追求课堂表现,课堂设计更多考虑的是教师课堂教学表现能否吸引眼球,能否标新立异,能否控制全局等,而不是从学生学习知识、能力培养的角度出发,课堂设计流于表面,华而不实。

1.极端模式探索弱化了文本内容挖掘。

语文教学的极端探索造成了诸多顽疾,它把解决问题的关

键指向了阅读教学外部条件的构建与改进,试图通过这样的努力能够解决问题:通过不断探索总结出来的经验形成名目多样的课堂教学模式,并试图改变当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非阅读”(非人文)问题;借助多媒体形式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演绎教学内容,意图解决过去教学手段单调乏味的问题;着力于学生综合分析理解问题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从纯粹接受知识的泥沼中走出来,进而经受自主、合作和探究的考验,等等。

2.合作探究造成盲目的导向牵引。

课堂上一些教师一味迎合新课程标准,追求合作探究这一

时髦的学习方式,但合作探究的目的、时机和过程都有很大的随意性。表面看起来很热闹,实际上并没有思维撞击的火花。学生没有时间也不愿独立思考,讨论只是泛泛交流,并没有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没有人愿意倾听别人的不同意见,几乎所有学生都把希望寄托在教师的说教上。这种有名无实的合作探究,容易滋长学生随心所欲、浑水摸鱼的学习倾向,使教学出现随意性和盲目性。

3.情感目标小结有虚假作秀之嫌。

我在很多公开课调研中都有这样的发现,老师为了凸显自

己设定的三维目标,在课堂小结中将情感目标像知识目标一样罗列出来,给人虚假的感觉。阅读教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具有主观性、体验性、内隐性等特点,它既不能通过生硬的讲授来实现,又不能靠某一节课来完成,而是贯穿于学习的全过程。从教书育人的机制来看,语文阅读教学应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式的,并不是对每一节课都牵强附会地加上一个环节,只有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融为一体,才有生命力。

二、太多的“统一”制约了师生全面获益

阅读教学选文标准的一致性从“以文化的普遍一致性证明

当今秩序的合理性”的角度显示出语文教育受历史遗留思想钳制的悲哀,而学生个性发展也因此大打折扣。由于我们被太多的“统一”(高考的需要)束缚着手脚,语文阅读教学几乎不允许广大师生对文本作出独立的自由见解,诸如《祝福》批判悲剧的社会环境和封建伦理道德,《雷雨》揭露旧中国旧家庭的种种黑暗罪恶的现象和地主资产阶级的专横、冷酷与伪善,这些统一的解读使得阅读教学的“精神空间”极为狭隘,缺乏应有的个体精神的见仁见智。

三、忽略文本对话淡化了学生的阅读认识

当前的阅读教学往往忽略了阅读的本质,忽视了学生的主

体体验与感受。反观阅读主体的学生,其阅读情况又是令人吃惊的,几乎所有学生除了课堂上跟随教师分析课文的思路并进行简单的阅读之外,课后阅读少之又少,即使阅读了,也是随性而为,除非任务所迫。大部分同学不太清楚研究性阅读的实质是什么,如何进行研究性阅读,研究性阅读对提高思维能力有什么帮助等。存在这种现状,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1.高考制度是导致应试化倾向的幕后推手。

高考制度决定了阅读教学的应试化倾向,教师在教读课文

时,自觉不自觉受到高考题型的束缚,把各类不同文章的阅读拘泥于“背景、段意、主题和特点”的固定模式,对本来丰富多彩的文章内容作了标准化、唯一化解读,显然在不知不觉中压制了学生充溢思想的灵性。更有甚者,把教材当做考试阅读进行指导并将课文编成考题,指导学生不读全文,只对应地找出考题所涉及的内容半猜半蒙,完全忽略了学生在阅读中应富有的个性情感体验和创新潜能的开发。这绝不是真正的阅读教学。

2.教师“精讲”取代了学生“慢读”。

现在的学生阅读量少,训练题多。学生的课余时间被大量

的数理化、英语作业占据,甚至还上各种辅导班,最后所剩无几的一点时间只能“身体调节”,哪有精力看书?而课堂上只有可怜的几分钟阅读,大部分时间被老师烦琐的分析和频繁的提问占据着。任何能力都是学习主体“悟“后“练”出来的,而绝非是“讲”或“听”出来的。

3.低估了学生已有的认知能力、知识经验和心理世界的

差异性。

传统教学观念把知识看成是定论,把学习看成是知识从外

到内的输入,同时低估了学生的认知能力、知识经验及其差异性,并在教学中表现出了过于简单化的倾向。由于传统教学过于强调教师的教,因此教学活动就成为一种教师对学生单向的、线性的传授知识的活动。

参考文献:

[1] 韦志成.语文教学艺术论.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2] 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3] 饶杰腾.语文学科教育学.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4] 乔建中.朱小曼.吸引教育:一种新型的教育理论.上海教育科研.1999.(3).

[5] 王玉文.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天津教育.1999.(4).

猜你喜欢
功利性新课改
紧跟新课改新布局,提升一轮复习效率
警惕功利性支教
最有价值的阅读,恰恰是非功利性阅读
大学生学习动机功利性倾向调查
论梅山道教符·的书法根性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