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渝川
摘 要:在教育改革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且强调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那么,如何让学生成为学习中的主题呢?
关键词:主观能动性;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3-106-01
在教育改革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而且强调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那么,如何让学生成为学习中的主题呢?
一、首先,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应重新定位
教师应油教的包办者人格控制者的角色转变为组织者、指导者、服务者的角色,学生则由教的被动接受者和人格失落者转为自身素质的主动构建者。因而,应在教学过程中营选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氛围,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供良好的环境,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对学生充满信任和理解,不应过多地对学生的质疑结果是否正确合理而加大责备。要多用赞誉之词,用商量探讨的口吻和学生交流,做到真正心灵的接触。这样,师生的角色换位,使学生由被动接受提高到主动学习,从被“传道”、被“授业”、被“解惑”的角色变成具有主观能动性、自主学习的人,在这样民主的学习氛围中,学生敢说、敢想。
二、其次,要善于引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们探究事物的心理倾向,是推动人们认识事物和
探究真理的重要动力。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学习、创造的源泉和动力,能激发学生执着地去探索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诱发学生的创造欲。
三、再次,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不断生疑、质疑、解疑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要使学生充分认识质疑的重要性,引导学生主动质疑,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看书思考,提倡自己能解答的问题自己解答,这样,一方面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探究的空间,另一方面帮组学生树立了既能质疑,又能解疑的信心。重难点问题先在小组内讨论解决,要求每个学生都要阐述自己的观点,并想方设法让给自己的观点得到大家的认可,从而激发学生探究和创造的欲望。
总之,在教学中,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只有把学生的
主体性贯穿于教学全过程,才能使教学成为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