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掌握分类和主题排检法

2014-04-17 09:52李际芬

李际芬

摘要:本文基于图书文献分类要求,重点介绍分类排检法和主题排检法的内容和实施细则,为图书馆藏资源的分类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图书文献 分类排检法 主题排检法

分类与主题既是编排文献,也是检索文献的两种不同的方法,一向为人们所使用。

1 分类排检法

这是根据文献反映的知识内容,按学科的逻辑次序,分门别类组织文献的方法。分类遍排法的基本原则是知识的系统性。归类标准是学科的性质,而不是知识对象。此法有助于按类检索文献,了解其学科类属。

我国图书分类法产生于汉代。当时刘向、刘歆编撰出我国第一部分类目录《七略》随后班固据此编撰出《汉书艺文字》。《七略》与《汉书艺文字》是儒家学说为主的六分法的体系,即六艺、诸子、诗赋、兵书、术数、方技。西晋初年改六分法为甲、乙、丙、丁四部。东晋初年又改四部内容为甲部记经书,乙部记史书,丙部记子书,丁部记文集。四部次序由此确定。唐代魏征撰《隋书经籍字》,以经、史、子、集名称标示四部类名,从此定为永制。清代乾隆年间篆修《四库全书》,纪呁等在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的基础上加以修订整理,定为四十四类;其中有十五类再分子目。从此,公私藏目录书均以此分类古籍。《中国古籍善本书目》也是采用修订的四部分类法。因此,掌握四部分类法就等于有了一把打开古籍宝库的钥匙。

《四库全书总目》类目如下:

经部——易类、书类、诗类、礼类、春秋类、孝经类、五经总义类、四书类、小学类。

史部——正史类、编年类、别史类、杂史类、传记类、史钞类、载记类、时令类、地理类、职官类、政书类、史评类。

子部——儒家类、法家类、农家类、医家类、天文算法类、术数类、艺术类、杂家类、类书类、小说家类、道家类。

集部——楚辞类、别集类、总集类、诗文评类、词曲类。

从清末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虽然出现过几十种图书分类法,其中影响较大的是三十年代出现的刘国钧所编《中国图书分类法》,这部分类法曾被图书馆届广泛应用于编制馆藏分类目录。

建国以来,创制出多种图书分类法,其中《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被应用于编制馆藏目录、书目和索引。

2 主题排检法

这是一种以规范化的自然语言作为文献主题标识符号的编排法。它按照文献内容来揭示其中所讨论、研究的对象和问题,而不是从科学分类体系来考察与区分类别。规范化的自然语言就是标题。标题是用来描述文献主题内容,标引和检索文献的标准词汇。标题表则是进行文献标题工作的主要依据。

为了使用汉字信息系统电子计算机进行图书情报检索,近年来在北京图书馆主持下,全国五百多个单位协作,编辑出版了综合性的《汉语主题词表》。收录主题词十万八千五百多个。每个主题词下又附有英文译名,按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两个系统分别编制。每一部分的主表按主题词的汉语拼音顺序,由前往后逐字母对比排列。主表之后,编有附表及词族索引、范畴索引、英汉对照索引,共分三卷十个分册。这部词表具有范围广、级别深、词量大与英汉对照等特点。此表的正式出版,为全国主题检索体系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由于主题法是从文献资料所论述和研究的具体对象和问题出发选择的标题,所以不论主题如何专深,也不论主题的学科性质如何相互交叉、渗透和复杂,都能用一目了然的标题和叙词予以标引和检索,比较适应工具书排检的要求。

主题排检法常常要结合另外一种检字法来组织标题,一般按标题首字的汉语拼音字母排列。

分类排检法与主题排检法提供了两种不同的编排与检索的路线。前者从知识之间的科学关系出发;后者则直接从事物或问题本身出发。尽管有时二者用同样的名称做类目或标题,其意义是不完全相同的。

我们既要看到知识的系统性是分类排检法的主要特征,知识的直接性是主题排检法的主要特征;又要看到分类排检法含有主题法的因素,主题排检法也含有分类法的因素。有些称之为按类编排的工具书,实际上不完全按类编排。有些称之为按主题编排的工具书,实际上也不完全是按主题编排。

参考文献:

[1]邓顺国.分类法主题法一体化问题的探讨以及《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类目与《汉语主题词表》主题词对应试验[J].图书情报知识,1986(04).

[2]刘荣.关于《汉语主题词表》的编制与使用[J].湘图通讯,1980(04).

[3]罗严珍.《四库全书》与四部分类浅论[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