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锦新
摘 要:主要从地理活动课的特点、活动课原则和活动课形式来阐述地理活动课教学资源开发的途径。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的学习态度,加强收集信息的能力,加强交流与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地理活动;小组合作;社会实践
“重要的教育方法总是鼓励学生实际行动。”“告诉我,我忘记了;演示给我看,我记住了;让我参与,我理解了。”新课程提倡主动参与、勤于动手的学习态度,加强收集信息的能力,加强交流与合作,运用有关知识和方法,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本文主要从地理活动课的特点、地理活动课实施原则、地理活动课的形式来阐述地理活动课资源开发途径。
一、地理活动课的特点
地理活动课包括学生在课堂的地理学习活动和课外进行的地理学习活动,主要有如下特点:
1.具有开放性和综合性
学生在动中学习,在动中体验,在动中发现问题,在动中进行科学探究。地理活动课可以给学生更广阔的舞台,使学生学习活动的空间更宽广。
2.自主性和实践性
地理活动课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是“学生去做的事,而不是为他们做好的事”。
3.过程性和合作性
在活动过程中不仅要体会解决问题的苦与乐,还要体会人际交往的微妙之处。活动课的学习是小组合作学习,需要齐心协力才能完成,人与人之间的微妙关系也只有在交往过程中才能体会,只有在交往过程中才能真正习得“如何交流与合作”。
二、地理活动课的教学原则
1.教师始终是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
根据所开展的活动,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调动各个层面学生的积极性,给不同需要、不同水平的学生提供一个自我发现、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广阔天地。
2.教师在活动教学中要做到张弛有度,做到活而不乱
在开展活动教学时,教师要及时调控、及时纠正学生难以控制情绪、课堂混乱等情况,使教学活动得以顺利、有序地进行。
3.教师在对学生活动进行总结评比时,要以良性的鼓励为主,多挖掘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优点,对学生表现出来的参与热情要给予充分的肯定。
三、地理活动课的形式
地理学科具有强烈的综合性,内容十分广泛,所以地理活动课的方式也丰富多彩、各种各样,其主要有如下途径:
1.以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形式为主
通过集体的力量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在课堂小组合作中集思广益,共同进步。如:“山系、山脉和山峰区别”“水资源与水能资源的异同”等一些概念性内容以及我国冬夏季风区别、气候与植被的联系、经纬网的判读等规律性内容可用小组合作讨论、小组活动模式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又如,“经纬网”教学中,可设计以学生课桌的横排为纬线,竖排为经线,学生不同座位代表不同的位置,选中间一竖排学生举起右手,表示0°经线(本初子午线),选中间一横排的学生举左手,表示赤道……在教师指导下开展游戏竞赛。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活动热情,而且学生很快在游戏中发现知识,并且牢牢掌握东西半球划分、南北半球划分、利用经纬网找位置等知识。再如,对我国人口分布特点形成原因、铁路及农业分布不均进行讨论完成。组内合作,组间竞争,既加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激起了学生主动学习欲望,活跃了课堂气氛。
2.以社会实践活动形式为辅助
从感性认识和自身活动中积极、轻松地获得必要的技能和品行,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与合作精神,在活动中增长才干。
(1)调查研究型——组织学生走上社会,学习环境检测和调查的方法,制成图表分析问题,在老师指导下,撰写调查报告。如:“对我国南方地区传统民居坐向调查”,使学生认识我国冬、夏季风的风向,利用我国大部分地方冬、夏太阳的照射情况等知识来解释这一现象。又让学生调查“我国不同地区的饮食特点”等活动内容,要求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去体会所涉及的这方面知识,学生通过查询书籍、走访、实地调查等活动来搜集资料,最后学生进行讨论、总结。学生通过调查,统计数据,结果分析,写出调查报告,认识到人类与气候的关系非常密切,气候影响着人类的生活等。
(2)自主开放型——以学生发展为本,发展学生创造才能,增强协作精神。举办阅读地图和景观图片、观看地理视频、阅读文字资料、游戏、角色扮演、阅读与地理有关的书刊、上网查找资料、撰写小论文、地理旅游等活动。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个人或多人任意组合选择参与活动。然后通过采访、调查研究等方法,自己收集素材,自己讨论确立活动方案,自己编写演出剧本,自己导演,教师做好配角工作。通过这种形式的活动,学生在困难中磨炼意志,在实践中奋进,极大地促进了学习能力的提高。
总之,要让地理教学活动能够顺利开展,让活动达到预期目的,必须注意选取好活动内容,设计好活动形式,做好对学生活动的指导、调控和评价,引导学生创设合理、可行、易操作的情境,让学生真正在活动中学会地理概念,学会地理原理,学会合作,学会生活。同时在开展中注意创设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样我们的活动才能结出丰硕的果实。
参考文献:
[1]钟启泉.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师范生读本[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75-177.
[2]杨娅娜,李晴.地理课程资源:内涵与特征、类型与功能[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88-92.
[3]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王月玲.以“探究活动”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策略[J].生物学通报,2005(7).
编辑 赵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