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本运
摘要:在企业进行综合财务评价的过程中,如何选取恰当的财务比率指标是评价活动的基础,也是关键问题之一。目前企业选取财务比率指标的过程中依然存在问题,为此,系统分析传统财务比率指标体系存在的缺陷,并据此提出选择依据及相关原则,最后提出将面向过去的传统财务比率指标和面向未来的反映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财务指标相结合,构建科学财务比率指标体系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综合财务评价;财务比率指标;可持续发展能力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05011904
1前言
科学公允地评价公司综合财务状况已成为各利益相关者的共识,评价主体对于评价结果准确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会计信息的爆炸、财务指标的繁多、多重的综合评价制度又使得分析能力尚且不足的评价主体无所适从,提高综合评价体系的科学性以及评价结果对于决策的有用性十分必要。因此,如何恰当的选择财务指标是综合财务评价有效实施的必要前提。现阶段,各种综合财务评价方法对财务指标的选择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不同评价主体对财务指标的选择随机性加大,且广泛存在着指标选择不合理的问题。
2现阶段财务比率指标选择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在近年来,综合财务评价的方法不断丰富,财务评价指标体系也日益完善,但企业在选择财务评价指标的过程中依然存在以下问题:
2.1缺乏反映企业未来发展能力的财务指标
传统的综合财务评价体系对企业的经营成果进行评价时,所选用的财务指标大多是传统的财务比率指标,这些指标以会计数据为依据,是对企业前期经营情况的反映。因此,综合评价的结果是面向过去的,即是对企业历史经营成果的评价,缺乏企业未来持续发展能力的评价,随着企业股东多元化以及财务数据使用需求的转变,这些财务指标无法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求。
2.2财务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明显,造成评价内容被重复考虑
目前广泛使用的功效系数法、综合评分法实质上是加权的合成法,运用这种方法的前提应该是各个加权成份之间的相互独立。而现阶段企业选择的财务指标之间显著相关,缺乏应有的独立性,就造成了衡量内容的重复考虑,必然会夸大缺乏独立性的指标的实际影响力,而相应地另外一些相对独立的指标则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程度,这样必然会影响评价体系的科学性,最终使评价结果不真实。单从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来看,包含的指标类型众多,所包含的财务指标之间的相关性较强,某些指标的衡量内容明显相互交叉重叠。例如资本保值增值率、资本积累率和净资产收益率这三项指标就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实际上这三项指标的功能几乎完全重叠。
2.3评价主体不明确
在我国,颁布业绩评价体系的初衷是服务于国家对国有企业经济效益的评价,相当于股东对公司的评价。但业绩评价主体越来越多元化,如债权人、供应商、中小股东等,这些评价主体对财务评价的需求是不同的,但现实中却没有出现专门服务于他们的评价体系,因此除股东之外的利益相关者往往就借鉴这两套体系进行评价活动,这样得到的评价结果并不能满足他们的决策需求。
2.4在构建指标体系时未考虑行业因素影响
目前综合评价模型仍以混合行业研究为主,忽视了行业特征的差异。行业不同,资本结构、资产结构、费用结构、收入确认方式、盈利模式以及现金流入流出形式等会呈现出来不同的特征,不同行业间的财务比率会有显著的差异。虽然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体系根据行业不同确定各行业的标准值,依然没有在选择指标和确定权重时考虑行业因素。
2.5未考虑成本效益原则
有的指标体系在建立时只考虑体系的综合性,追求衡量内容的全面性,没有实际考虑特定评价主体的信息获取能力,违背了成本效益原则。如《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体系》中使用了不良资产比率和技术投入比率,需要用到年末不良资产总额和本年科技支出合计,这些数据在外部利益相关者看来都很难获得。
3财务比率指标选择的依据与原则
3.1依据
对于上述存在的问题,其原因之一在于企业在进行财务指标选择的过程中对财务指标的选择依据尚不明确。结合综合财务评价的特点及目标,选择财务比率指标的依据有以下几个方面:
(1)评价主体。即综合财务评价的信息使用者。评价结果是为评价主体服务的,不同的评价主体对评价指标的需求是不同的,因此,企业在进行综合财务评价时应首先考虑评价主体的特点,再选则相应的财务比率指标。
(2)所处行业。如上文所述,不同行业所反映的财务信息特点是不同的,如果选取统一的财务比率指标笼统的反映企业经营信息是是不科学的,不能反映行业特点,也不利于反映企业的真实状况。
(3)评价期间。即企业在进行综合财务评价时应当确定评价的期间是面向过去还是面向未来,现阶段企业选取的财务比率指标大多是面向过去的,是对企业以前各期经营成果的评价,缺乏对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评价及相关财务指标的选择。
3.2原则
企业在选取财务比率指标的过程中,除了要参考上述依据外,还应当遵循下列几个原则:
(1)全面性原则。传统的综合财务评价方法的内在要求是对企业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发展能力、获现能力五个方面进行分析,缺乏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分析,科学的财务比率指标体系要求在指标的设置上必须能够全面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以保证评价内容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2)相对独立性原则。如前所述,指标之间存在相关性是企业进行综合财务评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之一,目前广泛使用的综合评分法、功效系数法等的应用前提是各个指标之间的相互独立,因此,应该尽量保证指标之间的相对独立,避免出现指标衡量内容交叉重叠的局面。
(3)决策相关性原则。决策相关性原则指财务指标必须与经济决策相关,以避免信息使用者的决策失误。综合评价的目的是为特定的决策提供理性的财务信息支持,为了达到这一点,指标的选取必须切合决策需要,即满足特定信息使用者的需求。
(4)可操作性原则。可操作性是指为计算指标而进行的数据收集要可行,选用那些较容易被评价主体通过公开的途径及时准确获得的信息。如果某项指标对于评价结果很有用,但获取这项指标数据非常不易,一般来说应该放弃这项指标,转而选取其他可以与这个指标反映基本相同信息并且易于获取的指标来替代。
4财务比率指标体系的构建
4.1面向过去的财务比率指标的选择
面向过去的财务比率指标理论上来说属于传统综合财务评价的范畴,即对企业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发展能力、获现能力五个方面的能力进行分析,之所以面向过去,是因为企业在评价以上各项能力时依据大多为传统的财务比率指标,这些指标来自于会计账户的数据,通过选择相应的财务比率指标,企业及信息使用者可以了解到企业最近一段期间的经营成果,但与此同时,仅仅根据这些财务指标以及所评价的企业能力,信息使用者并不能够准确判断出企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对于这方面的财务比率指标选择,国内外的研究较多,所构建的财务指标体系日益完善,目前通用的财务比率指标体系如下表1所示。
对于表1的内容,要说明以下两点:
第一,表1为通用的财务比率指标评价体系,并没有考虑评价主体和所处行业的影响,因此企业通常并不能应用其直接进行综合财务评价,而应当根据具体的评价主体,同时结合所处行业的特殊性,在上述体系中进行扩充,提高财务比率指标的针对性。例如,针对债权人的综合财务评价,选取的财务比率指标应当突出偿债能力评价,并额外提供现金流量对债务的保障信息;针对中小股东的综合财务评价,则应当增加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等有关盈利能力的指标。
第二,表1中的财务比率指标并不需要全部进行反映,原因在于上述指标之间是存在相关性的。根据选择财务比率指标的相对独立性原则,若上述指标全部包含在评价体系当中,反而会因指标间的重叠而造成评价结果的失真。就如何确定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应当根据企业自身的具体情况,计算各指标的数值,并应用SPSS等软件系统加以分析。例如,流动资产周转率与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之间存在内在的联系。流动资产中比重最大的就是存货与应收账款,存货与应收账款的营运状况几乎就决定了流动资产的营运状况,所以这三个指标不能同时被纳入最后的指标体系,最终选择哪个指标要根据指标之间的相关系数来决定。
根据上述财务评价体系计算得出的财务比率指标能够较为全面的反映企业过去的经营成果,但正如上文所述,这些财务比率指标并不能反映企业未来的信息,因此还需要面向未来的财务比率指标来加以补充。
4.2面向未来的财务比率指标的选择
所谓面向未来,即是对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考量,近年来,决策有用观逐渐取代了受托责任观成为了财务报告的目标,企业的利益相关者更加关注企业的未来发展能力,并据此做出相应的决策,因此,企业的综合财务评价应当提供给信息使用者更多关于企业未来发展的信息,这也是综合财务评价体系中所欠缺的。
因此,需要在财务比率指标的选择过程中,加入更多反映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指标,总结起来,可分为两个方面的财务比率指标:创新能力指标和利益相关者利益保障指标。
(1)创新能力指标的选择。
企业的创新活动是企业的基本活动之一,随着我国科技的高速发展以及产业结构的转变,企业的创新能力在企业发展战略当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企业的创新行为往往会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产生重大影响,但由于其对经营当期的影响较小,因而在传统的综合财务评价体系当中常常被忽略。
根据企业创新的对象以及创新过程,可将企业的创新能力分为五个方面:自主技术创新能力、自主管理创新能力、自主制度创新能力、自主组织创新能力、自主市场创新能力,相应的财务比率指标如表2所示。
表2仅为企业在评价自身创新能力时提供必要的参考,企业在选取相关指标时,应当根据企业自身及所处行业的特点对指标体系加以扩充,但总体而言,企业应当遵循科学的指标设置原则,以自主技术创新能力为核心,以自主管理创新能力为观念,以自主制度创新能力为支撑,以自主组织创新能力为保障,以自主市场创新能力为依托,构建一个科学完整的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综合财务评价指标体系。
(2)利益相关者利益保障指标的选择。
企业的利益相关者是指企业的内外部环境中受组织决策和行动影响的任何相关者,通常情况下,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包括企业的所有者和股东、员工、债权人、供应商、客户、政府机构以及社会公众等等。近年来,利益相关者的概念受到广泛关注,利益相关者能够通过自身与企业的利益关系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营效果,会对企业当期及未来期间的经营活动产生影响,企业只有满足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需求,才能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综合财务评价中应当加入利益相关者利益保障指标。
由于传统的综合财务评价体系的评价主体为企业所有者,因此,此处讨论的企业利益相关者不包括股东(中小股东除外)。针对不同的利益相关者选取的财务比例指标如表3所示。
引入上述财务比率指标能够反映出企业对利益相关者的贡献程度以及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而可以评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企业在选取利益相关者利益保障指标的过程中,应当根据自身情况及相关原则选择恰当的财务比率指标,同时还应当考虑特定的评价主体,对于不同的信息使用者确定所提供信息的侧重点。例如,以客户为评价主体的综合财务评价应当增加有关产品安全与质量的财务指标,如产品成本率、产品的修理退换比率等;以政府为评价主体的评价体系则应当重点突出企业纳税义务的履行情况。
对于上述面向未来的财务指标体系,目前的研究仍然比较匮乏,在企业的实践当中重视程度依然不足,这也是现代财务比率指标体系的主要缺陷之一。随着企业利益需求的多元化,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经济决策过程中,其所提供的信息甚至超过了传统财务比率指标所反映的内容。本文将企业面向未来的财务比率指标划分为创新能力指标和利益相关者利益保障指标两个方面,企业也可以根据自身的经营特点选择其他类型的财务比率指标。需要说明的是,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企业自身长足发展和自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传统的财务评价也需纳入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要求。因此,财务比率指标的选取应当以体现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最终目的。
5结束语
本文阐述了如何在现有的财务比率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构建科学的财务比率指标评价体系,提出企业在选取财务评价指标时应当综合考虑面向过去和面向未来的财务比率指标,并且针对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利益相关者利益保障水平构建了相关的指标体系,能够为企业在相关领域的评价活动提供参考,属于在决策有用论下对企业综合财务评价体系的改进和完善。
但与此同时,本文仅仅提供了构建科学财务比率指标体系的基本思路,所构建的仅为基本财务指标体系,并未区分特定的评价主体及行业特点,这也将成为未来完善财务比率指标体系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陈秀华.基于指标相关性的财务综合评价体系优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
[2]郑惠尹.企业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财务评价体系构建策略[J].企业经济,2010,(09):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