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文化建设的思考

2014-04-17 00:50赵长发
剧作家 2014年3期
关键词:群众基层活动

赵长发

群众文化建设的思考

赵长发

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所以文化工作要始终把群众喜欢不喜欢、满意不满意、接受不接受、认可不认可作为评价文化服务的最终标准。文化工作者如何跟上时代的步伐,适应新的形势、新的内涵、新的要求,引导群众文化健康地向前发展,为繁荣群众文化生活发挥其应有的功能与作用。新的发展形势,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迫切要求群众文化建设发展繁荣有新突破、新作为。群众文化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基层文化建设摆上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第一,应注重基层人才培养。以前的群众文化活动仅限于电视、电影、节日活动或庆典活动。仅靠文化馆、群众艺术馆少数辅导干部是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群众文化工作需要的,相关职能部门应该关心群众文化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要注重培养专业的人才队伍和高层次文化工作者,如我省实施“千人大轮训计划”就是以黑龙江省群众艺术馆、图书馆为主体,对全省文化站长、馆长进行系统的全方位的培训。省图书馆对市县乡三级图书馆及农家书屋的业务人员进行大轮训。培养一批活动能力强和擅长文艺的骨干带头人。现我省正在开展的“十百千工程”将评选出十名“优秀群众文艺创作群体”、一百名“优秀民族民间文艺带头人”、一千名“农村优秀文艺骨干”,这些“带头人”为群众文化活动出精品、创品牌,为群众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通过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和用好人才,使基层文化工作水平得到真正提高。

第二,应创新文艺形式。群众文化活动不同于其它,它参与面大、受众面广,仅仅深入地进行群众文化活动辅导是不够的,重要的是千方百计开展丰富多彩、千姿百态的文化艺术表演、展示活动。近年来开展的“城市之光”、“金色田野”、“高雅文化进校园”、“龙江百姓文化季”、“送欢笑到基层”、省杂技团在冰雪大世界“驻场演出”、省曲艺团与哈尔滨友谊宫创建“百乐会”相声剧场、省歌舞剧院“周末民族音乐会”等群众文化活动品牌,以及各地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主题鲜明、形式活跃、内容丰富,满足群众丰富多样的艺术欣赏需求的同时也培育了演出市场、建立了演出机制,有效地推动艺术的普及。开展送辅导、送培训、送演出、送图书、送数字资源活动使基层群众直接受益,提高了群众的参与范围。这种主题系列活动与单项活动相结合,广泛地参与型群众文化活动与高层次欣赏型精神展示活动相结合充分展示了广大人民群众走向现代化、文明化、高素质的精神风貌。

第三,应加强阵地建设。阵地建设是群众文化活动的载体,更是群众文化活动的示范窗口,并对群众文化活动起到较强的示范辐射作用。看书、看电视、听广播是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主要方式,现阶段网络博客、微博、微信、论坛等新的传播方式的出现,互联网媒体化、神化化、现实化的特点,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要加大文化服务网络建设力度,建立群众对公共文化服务的评价机制,吸纳社会各界参与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的建设与管理。相关部门应该统筹规划和建设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加大投入,完善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特别要以农村和社区为重点,加强“三馆”、乡镇综合文化站、社区图书馆建设。近年来,各级财政不断加大文化建设投入力度,先后建设一批重点文化工程和开展公共文化场所免费开放工作。各地利用农闲、节假日组织开展了大量主题文化活动,培育文化大院(文化中心户),极大方便了农民群众就近参加各种群众文化活动。政府还设立了专项补助资金奖励扶持农村群众文化活动资金,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式对剧团下乡演出和文化活动品牌进行奖励。

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取决于基层文化的发展与繁荣,取决于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是否得到满足,取决于人们的道德修养是否得到提升,取决于人们的精神风貌是否得到提高。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表现。

责任编辑 王彩君

猜你喜欢
群众基层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多让群众咧嘴笑
基层在线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