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教育理念下高职院校“双师”队伍建设研究

2014-04-17 15:42崔金魁
继续教育研究 2014年7期
关键词:终身教育双师院校

崔金魁 王 岚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人事处,江苏南京 210023)

【崔金魁: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人事处师资科科长,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师资建设研究。王 岚: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人事处处长,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一、终身教育

196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人教育局局长保罗·朗格朗最先提出“终身教育”的概念。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建议把终身教育作为各国今后制定教育政策的主导思想,这是第一份提出终身教育理念的国际机构文件。终身教育是人在一生不同阶段所受各种教育的总和,是人所受不同类型教育的统一综合。其主导思想是:人只有在一生中利用各种机会更新、深化和充实所获得的知识,才能使自己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终身教育的特征是终身性、普遍性、主体性、灵活性、整体性和多元性。

1976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终身学习法议案》,并将其作为《高等教育法》修正案第一节的B部分予以实施,由此诞生了美国《终身教育法》,体现了法治化的内涵[1]。德国对终身教育的重视和推动始于1970年,当时德国教育审议委员会制订了《教育制度结构计划》,明确提出终身教育的概念,并指出终身学习是社会、科技与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2]。日本在1988年由文省部设立了终身学习局。为完善终身学习体制并保障终身学习机会,日本于1990年颁布了《生涯学习振兴法》,从而逐步建立起终身教育发展的政策框架与体系。为共同推进终身教育事业,日本政府、民间及学术界都积极参与其中。

我国于1993年才首次将“终身教育”写入政府文件。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2010年印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简称纲要),再次重申了建立完备的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性。相比发达国家完善的终身教育体系,我国的终身教育不仅要靠政府的高度重视、强大的经济和理论支持,还要依靠社会力量,同时要摒弃“只有学校教育才是正统教育”的学习观念。

二、终身教育与高职教育

1999年,在第二届世界“技术与职业教育”大会上发布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1世纪前十年计划》指出,要加强技术和职业教育与培训,将其作为终身教育一个重要的内在组成部分;技术和职业教育与培训要面向可持续发展;要提供全民技术和职业教育与培训[3]。在2013年12月召开的“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经验交流会暨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2013年年会”上,教育部副部长鲁昕明确指出:“把职业教育摆在与平台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系统构建从中职、高职、本科到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人才成长‘立交桥’。”由此可见,职业教育已成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作为职业教育体系中的高职教育,在终身教育体系中发挥了积极作用。高职教育不但推动了高等教育大众化,为终身教育提供了学习场所,而且高职教育“以能力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的关键能力培养,将为终身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科技迅猛发展的背景下,根据终身教育理念的内涵,高职院校的教师只有努力接受新知识和新技术,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能紧跟时代的步伐。同时,随着生源结构的日益多样化,教师还要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教师要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这既是社会发展对人的要求,也是教育变革对教师职业角色的要求。

三、高职院校“双师”队伍建设的问题

“双师型”概念自从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以来[4],其内涵得到深层次挖掘和延伸。1997年召开的全国首次职教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座谈会强调,师资工作要“以建立双师型师资队伍为重点”。这既能增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又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内在需求。

此后的十几年间,“双师型”的内涵不断发生变化。作为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单位,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在“双师型”概念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扩展,即“双师素质”。在骨干建设过程中,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进一步完善了“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途径,以更好地探索“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新模式。然而,高职院校的“双师”队伍建设仍存在不少问题。

(一)教师实践技能缺乏

这些年来,国内高职院校在大力发展过程中,受客观条件所限,从企业引进的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并不多,教师主要来源于应届毕业生。这些新入职教师虽然具备较强的理论功底,但实践技能相对缺乏,与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技术人员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发达国家的职业院校教师通常在入职前要经过严格的专业资格培训和职业教育理论进修,这样的教师方可从事一线教学。很多发达国家还要求“双师型”教师必须至少具有5年的职业工作经历[5]。

(二)培训效果难以考量

为了全面推进“双师”队伍建设,各高职院校积极参与上级部门组织的“双师”培训,并鼓励教师深入企业进行企业实践。在“双师”培训或企业实践结束后,教师取得培训合格证书或提交企业实践考核表和实践总结。培训效果只能用证书或总结的方式来表现,参与教师在实践能力上有无提高、提高了多少等都是未知的,难以准确考量。以下事实具有相似性:当前,我国高职院校毕业生有相当一部分经过了正规高职教育,通过了职业技能鉴定考试。然而,用人单位却抱怨,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并未达到岗位的要求。

(三)政策导向

各类先进或优秀评选、工资补贴等没有充分地向“双师”教师倾斜;在高职教师职称评审中,还没有将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量化为职称评定的重要参数,归根结底还是重论文和课题、轻专业实践。即使教师有很多有分量的专业实践获奖或指导学生获奖,也不能代替论文和课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教师对技能训练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四、终身教育理念下高职院校“双师”队伍建设的措施

(一)政府层面

1.政府支持。为贯彻落实纲要精神,加强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教育部、财政部联合下发了《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1]14号)。“十二五”期间,国家将组织45万名职业院校专业骨干教师参加培训,其中,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培训10万名,省级培训35万名,以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尤其是实践教学和课程设计开发能力。

为了配合教育部、财政部培训计划的顺利实施,江苏省出台了《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财政厅关于“十二五”期间进一步加强职业院校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苏教师[2012]35号)。江苏省计划“十二五”期间每年组织4000名高职院校教师参加相关培训,培训项目包括学科专业带头人高端研训、骨干教师提高培训、青年教师企业实践培训、培训管理者专项培训、国外培训等。

2.完善相关政策法规。第一,高职院校的教师虽然大都承担了较为繁重的教学任务,但是,为了评职称,他们又不得不将大量精力放在科研上,专业实践能力得不到有效锻炼。因此,高职院校教师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应适当降低科研能力要求,相应提高专业实践能力要求的比重,真正发挥职称的导向和激励作用,改变目前职业教育中存在的“重论文、轻教学,重研究、轻应用”的局面,充分体现职业教育“双师”教师的特性[6]。第二,高职院校的教师进行企业实践时,如果不是项目合作开发,大部分企业并不欢迎教师进行调研或锻炼。所以,政府应充分发挥相关企事业单位在师资培训中的作用,鼓励这些单位参与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同时,对高职院校以及教师、承担培训的机构及相关行政部门等各方,都应制定出其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和义务以及相应的单项条款和实施细则[7]。

(二)学院层面

1.学校重视。职业教育是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为受教育者提供的教育应该特别注意培养其对经济发展的反应能力和适应能力。所以,高职院校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师终身培训制度,以市场为导向,在专业设置、课程开发、就业推荐、订单式培养、教师和企业员工交流培训、项目合作开发等方面,积极与企业展开深度合作。只有学校联合企业搭好了舞台,教师才能在这个舞台上尽情施展才华,为受教育者提供更好的培训。

2.完善鼓励措施。学校应制定相应的政策,鼓励、督促教师参加各种培训和进修。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自2006年人才培养工作被评估为“优秀”、2008年被评为江苏省示范性高职院校、2010年被确定为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单位以来,非常重视“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工作,每年都花大量的财力、物力鼓励教师参加各种进修或培训,如学历学位进修、江苏省组织的培训项目、职业(执业)资格考试培训、企业实践等。在参加进修或培训期间,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都会给予相关教师经济支持或减免工作量。随着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这几年的快速发展,教师专业素质的不断提高,学院每年都对专任教师进行一次“双师素质”认定。目前,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双师队伍建设已经取得显著成效,现有专任教师419名,“双师素质”教师365人,双师比例达到87.1%,计划在骨干建设验收时,“双师素质”比例将达到90%以上。

(三)教师层面

1.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双师型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就业精神。刚成年的大学生,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定型,教师的言行举止对他们“三观”的形成具有很大的影响,这就要求教师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在示范性(骨干)院校建设过程中,人事处负责实施建设的“以‘校企混编’为特色的双师结构队伍建设”项目,其中一个子项目“教学能力提升工程”的具体实施办法是:每年督导办公室都会组织一批青年教师进行培训,包括师德师风、教学基本功、督导听课、名师座谈、教学沙龙、校本研究、优秀评比等。目前已举办四期,基本覆盖了全部青年教师(包括所有非双师教师),极大地提高了青年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和教学水平。

2.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教师不仅是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者,也是新知识和新技能的学习传播者。随着科技、教育的迅速发展,教师应充分认识到,继续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所以,教师应树立终身教育理念,成为终身学习的先行者,主动汲取新知识,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念,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培养自己的知识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在具体的工作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知识、技能与技术有效地传授给学生,真正做到传道、授业、解惑。

五、研究展望

高职院校在发展过程中,越来越重视“双师”队伍建设。在终身教育理念下,只有政府、学校、教师三方各尽其责,“双师”队伍建设工作才能更有效地向前推进。随着“双师”教师的逐渐增加,如何更好地对这些教师进行激励、管理和考核,以发挥其最大作用,是值得深入思考和研究的课题,也为笔者的后续研究提供了方向。

[1]吴遵民,国卉男,赵 华.我国终身教育政策的回顾与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12(17):53-58.

[2]周小粒,王 涛.美、德终身教育现状比较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6(7):520 -524.

[3]贺修炎.终身教育体系中的高职教育[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9(4):53-57.

[4]易玉屏,夏金星.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内涵研究综述[J].职业教育研究,2005(10):18-19.

[5]林杏花.国外高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经验及启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3):59-61.

[6]邓桂兰.高职“双师结构”师资队伍建设研究[J].当代职业教育,2012(8):71-74.

[7]王宝泉.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09(15):69 -70.

猜你喜欢
终身教育双师院校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双师培养授课实践探讨
林秀娟 茶业“双师”
小学科学“双师课堂”中双师角色功能定位研究
终身教育学院(老年大学)
慕课让终身教育变为一种现实
《终身教育与培训研究》QQ群(110278383)“共享好文”
依托附属医院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院校传真
国外终身教育模式借鉴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