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一洪
(泉州银行,福建 泉州 362000)
过去10年,国内经济的高速增长成就了城商行的高速增长,无论是规模、效益、资产质量还是资本质量指标,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然而,随着国内经济转型和金融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城商行总量扩张型的顺周期增长模式已经难以为继。本文立足国内城商行目前发展面临的政策环境,基于比较优势理论分析不同类型城商行未来发展的可能路径选择,以期提供有价值的决策参考。
截至2012年末,国内共有城商行144家。其中有37家城商行的资产规模在1000亿元以上,资产合计占比达到70.96%;可见,城商行有78家资产规模不足500亿元,资产合计占比仅为13.47%,两极分化较为严重。144家城商行中有6家上市。其中,北京银行、南京银行及宁波银行在国内A股上市;重庆银行、徽商银行及哈尔滨银行在香港H股上市。另有包括北京银行、上海银行、南京银行在内的16家城商行引进22家境外金融机构战略投资者;九江银行、台州银行、莱商银行在内的14家城商行引进13家国内商业银行战略投资者;华融湘江银行、珠海华润银行、昆仑银行等引进大型金融集团或央企实现产融结合的业务发展模式。因此,面对国内金融改革深化及经济结构调整的新形势,国内城商行无论在自身资源禀赋、发展条件还是发展平台上都存在明显的差异,基于自身条件发掘比较优势从而选择不同的发展路径具有重要的意义。
存款利率市场化将成为推进金融改革深化的重要一步。而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提速使得城商行负债端的成本压力更为突出,资金价格中枢上移增加经营成本,城商行盈利能力面临严峻的考验。与此同时,近10年来社会融资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金融脱媒现象愈加明显。在此背景下,国内部分具备条件的城商行率先推进综合化经营,通过涉足保险、消费金融、基金、金融租赁等非银行金融领域实现混业经营。目前,这一发展模式的典型代表为北京银行。
作为国内最大的城商行,北京银行的资产规模于2012年末达到1.12万亿元,接近广发银行、华夏银行,远超浙商、恒丰、渤海等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在国内城商行群体中遥遥领先。与此同时,依托首都这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北京银行无论在资金、信息还是人才吸引力方面都处于前沿地位。再加上战略投资者荷兰ING银行的智力、制度及技术上的全方位支持,北京银行在综合化金融领域可以与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分庭抗礼。2010年3月,北京银行独资设立了国内首家消费金融公司北银消费金融公司,实现综合化金融的突破。迄今为止,北银消费金融公司已累计发放消费贷款30多亿元,服务客户超过5万户,实现利润突破4000万元,领跑国内消费金融市场;同年5月份,北京银行与ING保险各出资50%,合资设立中荷人寿保险有限公司,成为国内首家获准入股保险公司的中小银行,迄今资产规模近80亿元,竞争力位居国内合资保险公司第一位;2013年3月,由北京银行作为主要股东发起设立的中加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标志着银行系基金公司扩展到城商行,北京银行综合化经营再次提速;随着2014年1月,由北京银行独资设立的北银金融租赁公司的开业,北京银行的非银行金融牌照达到4张,比肩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
除北京银行外,包括南京银行、宁波银行、上海银行等在内的大型城商行同样具备综合化经营的条件。这部分城商行以银行业务为核心,通过拓展保险、基金、消费金融、金融租赁、村镇银行等金融服务,逐步搭建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业务联动、协同发展的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及管理机制,为应对利率市场化挑战,提供多样化金融服务,实现收益多元化开辟全新通道。
经过股份制改造,国内多数城商行股权结构得到一定优化,第一大股东股权占比基本降至30%以下,大股东绝对控股现象较为罕见。但是,以华融湘江银行、珠海华润银行以及昆仑银行为代表的3家城商行却成为特例,3家城商行第一大股东占比均超过50%。其中,中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持有昆仑银行82%的股权、华润股份有限公司持有珠海华润银行75%的股权,实现绝对控股。正是凭借与央企大股东的联姻,3家城商行近年来实现跨越式发展。
以华融湘江为例,依托央企大股东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深厚的金融底蕴,华融湘江银行能够发挥集团平台公司(包括金融租赁、证券、信托、投资、基金以及期货等业务平台)的协同效应,为客户提供一揽子综合金融服务,这也是在目前利率市场化及金融脱媒深化背景下,不具备相关金融牌照的城商行开展综合化金融服务的重要途径。作为华融湘江银行的控股股东,中国华融则从资金、人才、技术到项目资源等方面对其提供全方位支持,把中国华融的网络资源、子公司平台的综合金融服务资源、大客户资源以及湖南的经济资源、社会资源、政府资源有机结合起来,通过资源共享和优化组合,为华融湘江银行的业务拓展提供广阔的业务空间。截至2012年末,华融湘江银行总资产达到1325亿元、实现利润总额14.46亿元,分别是2010年成立时的2.6倍和10倍。
珠海华润银行则通过典型的“产融结合”,着力在华润集团旗下零售、电力、医药、燃气、水泥、地产六大产业领域打造“行业专长”,并通过供应链金融模式与产品的运用迅速切入重点行业,走特色化发展道路。华润银行在重组之初就将产融结合和供应链金融作为重点战略业务,并成为国内首家在总行层面成立供应链金融部的城商行。总行供应链金融部在供应链业务规划、线上化供应链金融系统搭建、产品创新方面发挥重要引领作用,并在分行层面成立供应链集中操作平台,以规范、高效、集成的专业化操作,推动业务快速落地。从整体业务拓展的思路来看,华润银行通过服务集团产业链的核心企业(如华润万家、华润电力、华润水泥等),迅速切入重点行业,打通获客渠道;以集团产业作为供应链金融方案设计和创新的试验田,改造并应用于集团外行业领域,提升规模和效益。截至2012年末,珠海华润银行资产总额、利润总额分别达到1030亿元和6.36亿元,是2010年成立时的6.24倍和4.68倍。
目前来看,拥有这种资源禀赋的城商行尚属少数,除华融湘江、珠海华润外,还有由中石油天然气控股的昆仑银行,以及由联想集团及武汉钢铁战略入股的汉口银行等为数不多的城商行。但是,就战略投资而言,并不需要实现控股,甚至无须第一大股东身份。因此,对于其他城商行而言,在深化股改过程中,一方面应不断降低财政持股比例,另一方面,引进具有一定影响力及战略投资意向的理性大股东,同样有助于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差异化发展。比如,厦门银行通过引进台湾的富邦银行作为战略投资者,着力打造台商金融服务品牌。
对于许多城商行而言,既无北京银行、南京银行那般综合化经营所具备的金融牌照,也无华融湘江、珠海华润那般强势且有强烈战略投资意向的大股东,这些城商行从自身资源禀赋出发,应对利率市场化的发展路径值得深入探讨。
以台州银行、泰隆银行、民泰银行为代表的小微业务特色银行一直是业界研究的焦点,他们在小微业务领域所积累的技术经验是保证其未来小微业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例如,泰隆银行针对小微企业开发的“三品三表”、“二三制”金融服务模式是其小微业务长期处于国内领先地位的重要法宝,但更重要的是其独特的风险管控技术保证小微业务的健康发展:一是“2+N”模式,通过“金额小、期限短”这“两小”有效分散小微业务风险,通过“三品三表”等客户信息搜集和评价机制、现金流测评机制、贷款定价机制、贷款“笔笔清”机制等风险控制技术有效控制业务风险。二是把小微信贷业务流程以及流程各环节的风险点植入信息系统,通过系统实现信贷业务的全流程控制,有效防止调查、审查、审批、放款、入账等各环节的逆程序操作。台州银行针对小微企业融资需求特点,制定了风控技术“十六字诀”,即“下户调查、眼见为实、自编报表、交叉检验”。其中,“交叉检验”是核心,通过借款人各类信息之间的勾稽关系验证信息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从而有效控制业务风险。截至2013年末,台州银行不良贷款率仅为0.41%,远低于浙江省金融机构1.84%的平均水平。
城商行发展小微企业这一核心业务首先要确立业务发展的技术支撑,特别是信贷调查、风险管控技术。目前国内不少城商行通过自身多年的经验积累逐渐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技术模式。未来城商行小微业务的发展还应在结算、渠道、财富管理等方面不断创新,形成多元化的小微金融产品体系,从简单的信贷服务向综合金融服务转变,使得从融资、贷后、结算到财富管理各个环节,都有专业的机构人员与小微客户进行对接,真正成为小微企业的合作伙伴。
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城市金融市场格局,产品和服务的同质化使城商行小微业务领域的比较优势逐渐丧失,特别是在定价、规模等方面,城商行开始显示出明显的劣势,城商行小微金融业务空间受到严重挤压。农村金融体系发展相对滞后,农村金融市场竞争并不充分。随着城商行机构网点逐步下沉,城商行可以在“三农”金融领域再次发挥其地缘、人缘优势,以及机构扁平、决策速度快的比较优势,开拓空间相对广阔的“三农”金融市场。
哈尔滨银行是城商行中“三农”金融服务的佼佼者。哈尔滨银行非常重视发展“三农”金融,在总行层面设立农村金融部,集市场调研、产品开发、市场营销、风险管理、绩效管理于一身,实行准事业部模式,将全行所有分支机构农贷业务纳入准事业部实行业务条线垂直管理,在资源配置、内部运作、制度制定等方面赋予较大的自主权。为避免与农信社抢客源,哈尔滨银行以拾遗补阙的身份进入农村市场,定位于规模化经营、家庭式经营以及县域地区的中高端客户群体。在细分目标客户的基础上,开发了农户种植贷款、农户养殖贷款、农机具购置贷款、农户服务业贷款、城镇化农户综合消费贷款、出国务工农户贷款、垦区房屋改造贷款、农金存单质押贷款,打造了“乾道嘉”农贷品牌。与此同时,运用代理商模式,在乡镇、村屯地区,通过POS机开办小额取款、余额查询、消费、公共事业缴费、转账汇款等业务的农村金融服务点,深受农户欢迎。
农村金融对于多数城商行而言是一项较新的业务,部分具备条件的城商行可将农户作为未来新的基础客户群体,拓展发展空间。
在当前银行业竞争日益激烈、同质化严重的趋势下,社区银行的探索开始被越来越多城商行提上议事日程。通过社区银行将网点进一步下沉,将服务更加精细、准确、周到地传递给潜在客户成为城商行获得客户的重要渠道战略。
龙江银行是国内探索社区银行经营模式的先驱。截至2013年末,龙江银行共有各类社区银行网点133家,占全部营业网点数量的65.84%。其中,全功能型社区银行网点有19家,有限功能型社区便利网点114家。经过近10年的摸索与发展,以“小龙人”为品牌的龙江银行社区银行模式逐步实现了品牌化运作:“小龙人”社区银行涵盖一系列金融产品与服务。除传统的存贷款、理财、代缴费等结算业务外,还设置了一系列增值服务,包括代售车票、免费义诊,以及在具备条件的社区银行内设社区活动室、会议室、书吧、讲堂,针对社区客户生活需求,每个社区银行都专门设计制作实用性较强的社区居民生活手册等,进一步凸显亲民、便民的品牌形象。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市民金融服务需求的不断增长,社区金融发展将在未来我国银行业获得巨大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多的城商行加速前瞻性转型,将社区银行打造成继小微金融之后又一重大战略支撑点。
城商行在支持中小企业融资、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和服务市民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已经成为我国金融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本文认为:基于比较优势理论,不同城商行可以根据自身资源禀赋选择不同发展路径,根据现有城商行种类大致归纳出四种发展模式:部分大型城商行拥有较为丰富的资源禀赋及金融业务经验,可通过部分准入门槛相对较低的金融牌照推进综合化经营,更好地应对利率市场化及融资脱媒的冲击;部分城商行拥有业界强势的控股股东或者大股东,可依托控股股东或大股东丰富的行业资源(金融资源)推进产融结合发展之路,充分发挥协同效应;小微金融、社区金融是未来城商行战略定位的核心方向,资源禀赋有限的中小城商行,应坚定核心战略方向,通过深耕细作小微金融及社区金融培育核心竞争优势;“三农”一直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的基本课题,“三农”金融将会是城商行新的、广阔的发展空间。
[1]张吉光.城市商业银行未来发展方向问题研究[J].内蒙古金融研究,2010,(8).
[2]张吉光.城市商业银行转型内涵与方向[J].中国金融,2011,(8).
[3]傅勇.比较优势、市场定位与我国中小金融机构发展战略研究[J].金融研究,2011,(12).
[4]刘春志.城市商业银行产品创新定位与路径选择[J].经济研究参考,2010,(23).
[5]周代丽.城市商业银行特色经营问题探讨[J].上海金融,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