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静
(忻州师范学院 教育系,山西 忻州 034000)
心理资本作为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的一种积极能量,它的研究始于2004年Luthans对心理资本概念及结果的探讨。自2007年开始国内有许多学者相继开始对心理资本进行研究,最初以组织行为学为研究视角,定位于对企业员工这一群体的心理资本研究。有学者在2010年将心理资本这一组织行为学研究领域转向教师这一群体,短短的几年时间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
教师心理资本包含哪些因子,不同的研究呈现出不同的结果。
张文(2010)[1]对中小学教师进行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中小学教师心理资本包括自信、希望、乐观和韧性四个因子。郭明慧(2011)在研究中对相关问卷进行修订,发现中学教师的心理资本也是包含上述四个因子,只是具体题项表述不一致。但吴伟炯(2011)[2]对5500名中小学教师进行调查,认为中小学教师心理资本结构主要包含乐观、希望、信心、自谦、感恩、利他及情绪智力7个因子。李敏(2010)[3]对高校教师进行调查研究,数据显示高校教师心理资本包括工作导向型心理资本和人际导向型心理资本两个因子。魏德样(2012)[4]对中学体育教师进行了专项调查,发现中学体育教师心理资本包含奋发进取、自信勇敢、乐观希望、坚韧顽强、尊敬礼让、谦虚诚实、感恩奉献、包容宽恕八个因子。其中奋发进取、自信勇敢、乐观希望和坚韧顽强属于中学体育教师事务型心理资本;尊敬礼让、谦虚诚实、感恩奉献和包容宽恕属于中学体育教师人际型心理资本。王思阳(2012)[5]通过研究发现,小学教师心理资本包括教学效能感、希望、乐观、坚韧性、沟通合作、责任心和宽容七个因子,进一步整合这个七个因子,将它们归为个体心理资本和关系心理资本两大方面。毛晋平(2013)[6]通过对1071名中小学教师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中小学教师心理资本的构成包含有任务型心理资本(自我效能、进取心、希望、乐观和韧性)与人际情感型心理资本(热诚、幽默、爱与感恩、公平正直)两维度9因子。
由以上研究结果可见,教师心理资本结构有很大的差异,有四因子、七因子、八因子或九因子之说。而且每个因子的内容各有侧重,但每个因子都是积极的、正向的能量。总之,教师心理资本并非单一结构,而是复杂的多维结构。上述研究结果的不一致,可能跟测查的群体有关,也可能跟研究者的研究程序有关。
关于教师心理资本的影响因素,研究者的探讨主要集中于人口学变量的差异检验方面,但也有少数研究来探讨某些心理变量对教师心理资本的影响。
性别、学历、婚姻状况、学历、教龄方面的差异检验结果不一致。张文(2010)[1]和周阿妮(2011)[7]的研究显示男教师心理资本水平显著高于女教师;而吴伟炯(2011)[2]的研究表明,女教师的心理资本水平显著高于男教师。其他一些研究者通过研究发现教师心理资本状况不存在性别差异(郭 明 慧,2011[8];魏 德 样,2012[4];王 思 阳,2012[5])。对于学历差异,张文(2010)[1]的检验结果是在心理资本的整体水平上存在着学历差异,本科、大专学历教师的心理资本水平显著低于研究生学历教师的心理资本水平,而大专学历教师的心理资本水平又显著低于本科学历教师的心理资本水平。周阿妮(2011)[7]的研究验证了这一结论,而吴伟炯(2011)[2]的研究表明大专学历教师的心理资本优于本科学历教师。李敏(2010)[3]的研究发现不同学历的高校教师在人际导向型心理资本维度上差异显著,而在工作导向型心理资本维度不存在显著差异。关于婚姻状况,吴伟炯(2011)[2]通过研究发现,已婚且已有孩子的教师心理资本水平优于已婚但无孩子和未婚教师。魏德样(2012)[4]对体育教师进行研究,数据分析结果是已婚的中学体育教师的人际型心理资本和事务型心理资本的得分都显著高于未婚的中学体育教师。而郭明慧(2011)[8]的研究显示,不同婚姻状况的教师心理资本并无显著差异。在教龄方面,有研究者认为教师心理资本整体水平不存在教龄方面的差异(张文,2010[1];李敏,2010[3];郭明慧,2011[8]),而另一些研究者认为教师心理资本水平存在教龄方面的差异(吴伟炯,2011[2];魏德样,2012[4])。
在职称、年龄、学校属性、学科等方面,研究结果比较一致。李敏(2010)[3]、魏德样(2012)[4]、王思阳(2012)[5]等的研究均发现,教师心理资本水平在职称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张文(2010)[1]、魏德样(2012)[4]、潘芳芳(2012)[9]等人通过调查发现,不同类型的学校教师心理资本的差异达到显著性水平。还有学者通过研究发现,教师心理资本水平在年龄及学科方面并无显著差异,而在不同班主任经验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王思阳,2012)[5]。
在相关变量方面,查阅文献仅发现魏德样(2012)[4]在研究中发现人格特征、社会支持对心理资本的显著正向影响作用。显然在这方面的研究极少。
尽管在国内研究教师心理资本的起步比较晚,但是教师心理资本与组织行为变量的相关研究成果颇为丰富。这些研究均显示教师心理资本与积极组织行为变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教师心理资本与消极组织行为变量呈显著负相关。
张文(2010)[1]运用自编的中小学教师心理资本问卷对河南省、四川省、湖北省等地的544名中学教师进行了调查,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中小学教师心理资本与工作满意度、工作绩效显著正相关,而中小学教师转换工作意愿与心理资本显著负相关。廖军和等人(2011)[10]在《心理资本对中小学教师工作态度与行为的影响》的研究中,运用企业员工心理资本问卷,以安徽省淮南市的500名教师为调查对象,发现心理资本与工作卷入、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工作绩效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与离职意向、职业倦怠呈显著负相关关系。魏德样(2012)[4]采用分层抽样对国内七大区域的800名体育教师进行调查,数据表明中学体育教师事务型心理资本与工作满意度显著正相关,而与职业倦怠显著负相关;人际型心理资本对二者均无显著影响。王思阳(2012)[5]在《小学教师心理资本对其工作投入的影响研究》中运用自编问卷,对150名小学教师进行调查,发现小学教师心理资本及各因子与工作投入及各因子在0.01水平上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还有一些学者(欧阳儒阳等人,2013[11];毛晋平,2013[6];江红艳,2013[12])通过研究发现心理资本对工作满意度、工作绩效、工作投入、工作倦怠等组织行为变量的影响机制。
许多研究者也探讨教师心理资本的结构,但不同的研究者基于自己的研究提出了不同的心理资本因子。在研究中有的研究者使用中小学教师心理资本进行测量,而有的研究者则使用企业员工心理资本问卷来测查教师群体,忽视了教师群体与企业员工的差异,这将导致研究结论的准确性降低。因此,后续的研究应注重测量工具的区域化,层次化。
仅有的20多篇文献,大多数针对中小学教师进行研究。主要集中探讨教师心理资本的现状及教师心理资本与组织行为效果变量的关系。但在相关研究对教师心理资本的影响因素方面的研究比较少。在以后的研究中应深入探讨教师心理资本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比如组织因素中的组织气氛、学校管理、领导方式等对教师心理资本的影响。另外,也可以拓展研究对象,比如研究高校教师、幼儿教师、职业教育教师等心理资本问题。
已有研究停留在单一静态方面,即研究某一时段教师心理资本的特征及影响作用。其他群体心理资本与教师群体心理资本的比较研究缺乏,就是教师群体内部的心理资本差异研究也没有。另外,国内还没有学者对教师心理资本进行动态的追踪调查。目前研究大多是相关分析,应进一步进行教师心理资本的干预研究。
[1]张文.中小学教师心理资本问卷的编制及其特征分析[D].重庆:西南大学,2010:33 -48.
[2]吴伟炯.中小学教师心理资本及其相关因素研究[D].广州:广州大学,2011:72 -77.
[3]李敏.高校教师心理资本的内容结构及其相关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0:38 -42.
[4]魏德样.我国中学体育教师心理资本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2:70,79 -80,88 -93,102,120 -125.
[5]王思阳.小学教师心理资本的特点及相关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2:37-45.
[6]毛晋平.中学教师心理资本及其与工作投入关系的实证研究[J].教师教育研究,2013(5):26-27.
[7]周阿妮..中学教师工作家庭冲突、心理资本和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1:23.
[8]郭明慧.心理资本、工作内容对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1:56.
[9]潘芳芳.小学教师心理资本对其工作投入的影响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2:38.
[10]廖军和等.心理资本对中小学教师工作态度与行为的影响[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1(6):137.
[11]欧阳儒阳.中小学教师心理资本与离职意向关系的内在机制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2013(6):163.
[12]江红艳.电大教师心理资本与工作倦怠的关系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3(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