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高职院校大学生幸福就业观指导研究

2014-04-17 11:18:37付盛松
继续教育研究 2014年2期
关键词:就业观职业指导幸福感

付盛松 李 昊

(1.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思政部,广东 广州 510520;2.华南师范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广东 广州 510631)

一、综述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人才竞争既给高校,特别是高职院校带来巨大的压力、挑战,也带来了对职业指导水平提升的机遇。从理论到实践以及更深层次——人的内心需求,都促使职业指导工作人员去研究和理论的提升,再从理论到实践,指导大学生就业,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现在人才市场供需不平衡,造成了大学生就业更大的压力,因而也带来大学生只讲究就业,具体工作是不是适合自己就不再作为自己的重要选项[1]。这种就业形势使就业市场或工作岗位不稳定,人才过分流动,使劳资双方都带来一定损失。如何减轻大学生压力,适应市场需求,幸福就业的观念就成为不得不面对的教育问题和社会问题。影响大学生幸福就业观形成因素主要有家庭因素、社会因素、政府因素、个人因素、学校因素等,形成一个因素链,其中个人因素起着决定性作用[2]。

在国内,对于大学生幸福就业观的教育和指导明显不足,在中国知网搜索关键词“幸福就业观”为0,主题“幸福就业观”一词,截至2013年9月为116篇,主要涉猎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也不太多,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大学生幸福观和就业观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和研究。笔者结合自己工作的实践和调查,进一步探索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为培养大学生幸福就业观的指导进行深入的探究。

二、幸福就业观教育指导的理论基础

就业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人,运用生产资料从事合法的社会活动,并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经济活动[3]。幸福就业是一种高度,又是一个基础。幸福就业观是指合法劳动者对未来就业或从事的职业的一种能够使自己内心幸福和快乐的观念。我们可以看出幸福就业观更关注大学生对未来就业的内心感受,更符合人性的发展和需要。而就业只强调合法条件下的经济活动,不涉及人性及人的内在需求,就成为时代的经济人。幸福就业观教育的理论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格拉斯和马斯洛的需要理论[4]

一个人的生存除了自己本身生存上的需要、生命的需要,还有生活的需要。高质量的生存、生命和生活的需要是幸福生就业观的必要条件。大学生处于青少年时期,也是人在各个方面需要发展的过程,格拉斯把人的需求分为生存、爱与归属、权力、自由、享乐,而马斯洛把人的需求层次化,从低到高依次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等五个方面。可以看出两位名人的观点有一些区别,应该说马斯洛的层次需要理论在人的需要方面思想性更深,更能深入人的内心需求,反映出自我价值发展的需要。

(二)弗洛伊德人格结构中的“本我、自我和超我”[5]

大学生要成为职场的从业者,首先要做好自己,如何做人的问题。按照“快乐原则”,自己要按照本能和欲望,趋乐避苦,提高自己人格完善发展。除了本我的驱使,大学生要提高自己的自我水平,实现理性和常识性的结合,按照“现实原则”行事,在本我的基础上,做到真正的自我,做自己的主人,管理自己。不断超越自己是人发展的目标。个体发展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把道德规范、社会要求内化到人格中去,表现为良心和自我理想实现的发展。幸福就业观的形成过程是大学生自身在“本我、自我和超我”方面的发展过程,是保障幸福的基础,当然,这三个方面的平衡促进大学生人格的完善。

(三)阿德勒的人性观[6]

阿德勒认为人格是不能分割的,强调人格的统一,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在历史上有众多的思想家对人性给予诠释,无论哪种解释,都是为了人的未来发展。人在本质上都是具有社会性的,社会力量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和激发,推动人的未来发展,提高人的自我信念。大学生对未来就业的不确定性使他们充满压力,充满不自信,这就需要解决自我信念的建立。自我信念发展也给大学生带来更多理性,更愿意提升自己的完整性,这也是提高大学生幸福就业观的重要基础。

(四)罗杰斯的自我概念[7]

人的发展和幸福感的形成也就是自我概念形成、发展的过程。自我概念的缺失是年轻人内心最容易浮躁的,因为自我概念并不等于自我意识,它是自我知觉和自我评价的统一体。大学生更关注的是他人对自己的看法,不太关注自己自我概念的形成,这些问题恰恰反映出他们内心的不自信和不确认。随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内心的知觉就会越来越丰富,同时也会带来更多的困惑,所以需要加强自我概念的确立和完善来推动内心幸福感的提高。另外,沃尔普、米勒等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提出:人的发展过程也就是一个不断学习积累的过程,幸福就业观的教育和指导给大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人在环境中往往是被动的,但是,人可以通过自己的学习行动调动全身积极通道,适应和改变周围的环境,提高人未来职场的幸福感。

三、培养幸福就业观的实践方法

(一)强化教育功能和提高获得技术性学习能力

通过强化教育的形式,转变和构建学生在幸福就业观方面的理念,提高其认识水平。通过学习和指导,可以进一步促进在幸福就业观方面的一些技术的掌握,改变大学生面对幸福就业观无所事事的状态,提升了他们应对的水平和能力。因此,这两个方面是先决条件,没有这两个方面的加强,大学生就失去了有力的工具。

(二)国家政策、行业发展的引导

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供给市场与社会对人才需求发展的需求市场的无缝对接,是学校、政府和社会面临的问题,也是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师一直关注的现实问题。需要清楚国家的相关政策和行业发展方向,这不仅需要政府的关注,更需要学校给予学生指导,避免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两张皮。

(三)幸福就业观模拟训练

为了使学生真正建立幸福就业观,除了理论学习和技术学习,模拟训练是非常有必要的,把理论的内容案例化,进行模拟训练,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转化。模拟训练就需要进行科学的策划,策划方案可以以典型个案为基础,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训练、分析、总结,最后通过观察、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检查模拟训练的效果,调整训练的技术。模拟训练不是单纯的训练,更重要的是,如何把大学生的内心调动起来,展望和感受训练中给自己带来的幸福感。

(四)社会环境适应性训练

对于“90后”的大学生来说,适应社会环境的确是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不同时代有不同时代的特征,“90后”见识广,创新性强,但是不少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存在缺失,如现在的大学生个性强,受不了批评,团队意识比较差,适应社会的能力不强。因此,通过对大学生某些方面的缺失进行有针对性的适应性训练,提高整体素质、心理适应能力和心理承受力,经过训练以后,用一定的标准或实地实习进行检验,观察研究适应性训练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四、培养幸福就业观的目的

大学生就业前的职业指导是必要的,每个指导师都有自己方法,利用这些方法,不断提高自己职业指导的质量。幸福就业观的教育与指导关系着大学生的成长,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很高,这可能与家庭、学校的教育有关。

(一)认知方面

幸福就业观的教育与指导不是替代性的就业指导,它只是就业指导的一个方面。但是,幸福就业观的教育和指导可以提高对就业的认知,更加深入人的内心需要,提高就业和未来职业的质量,对创建稳定的职场环境和和谐社会有重要的意义。认知水平的提升也是大学生发展的需要,从一个低认知水平向高认知水平发展,做一个理性的职场人。

(二)就业技能方面

幸福就业观教育与指导方面教给学生的就业技能不是外在的实用技能,而是提升大学生就业时的自信心,内在的一种气质和职业素养。幸福就业观教育指导涉及就业技能主要包括认知技能、自我管理技能、人际交往技能、人性观操作技能、发散思维技能等,这些技能不仅可以展现大学生自身的专业能力,而且可以促进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在这个方面,大学生认同感比较强,培训前后有显著性差异,显示出幸福就业观教育和指导的作用和大学生对此的认同感。

(三)团队精神方面

团队精神不仅仅是外化的行为,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共鸣。团队精神的培养应该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个体团队精神的培养;二是团队整体精神的培训;三是个人与团队之间关系的处理。现代职业精神中团队精神占据重要位置,“90后”的大学生在家庭结构中比较简单,个人意识比较强,缺少团队精神,更缺少团队的幸福感。在调查和案例分析发现,在团队精神方面,大学生认同感方面偏低,在实践中团队精神的表现更弱。

(四)适应能力方面

从进入学前教育阶段到高等教育阶段,主要经历的是家庭生活和学校生活,提升适应能力是大学生从学生生活迈向社会生活必需的能力。幸福就业观的形成包括就业适应能力的发展,大学生需要适应不同的环境,不同行业的职业要求差异也较大。通过指导大学生兼职或实习,撰写相应的工作总结报告,然后以案例的形式进行分析、比较、指导,来促进大学生适应能力方面的发展,以此推进大学生幸福就业观的完善。

(五)创新能力方面

创新是时代的精神,也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时代的特质。作为个人,除了本我和自我,还要有超我的精神。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灵感、创新实践等方面是创新能力培养的主要内容,幸福就业观需要不断培养创新理念。大学生对创新能力的培养比较认同,都认为创新能力对于自己未来发展有重要作用,对自身创新能力培养方面比较关心,因此,在这方面积极性比较高。

五、幸福就业观给大学生带来的影响

(一)可以提高大学生“三观”教育的质量

进行幸福就业观的教育和指导除了对大学生就业方面有针对性地加以影响,对于提高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三观”教育也有正面的推动作用,体现出积极的正能量。大学生的“三观”教育一般在思政课和人文的课程中体现出来,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推进,就业指导越来越被重视,幸福观教育会更丰富地融入“三观”教育的内容中去。通过幸福就业观教育和指导,“三观”教育的内在质量会有进一步的提高,能够更准确把握本我、自我和超我的实质,避免三者之间的失衡。幸福就业观教育和“三观”教育既有不同之处,又有共融之处,两者统一于大学生素质整体性的发展。

(二)可以提高大学生就业的质量

大学生就业是全社会关注的事情,过去就业的质量无外乎几个方面,如就业率、就业工作环境、就业工资待遇、就业稳定性、就业专业对口程度等,幸福就业观的教育和指导则是从深层的哲学观、人性观和幸福观等方面进行培训,对大学生就业的质量会有内在的影响。现代性的就业概念基本上是站在人类生存原始的一种需求,也是一种经济手段,更多关注是劳动的获得性收益,表现为外在的,而不是内心的收益。幸福就业观从大学生心灵深处指导对就业发展的需求,满足人基本的心理需求,实现外在需求和内在需求的统一。

(三)可以提高大学生的职业素质

一般把职业素质分为身体心理素质、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文化审美素质、技能专业素质、社会适应性素质和学习创新性素质等方面,但是缺少内心职业幸福感,这是在职业指导过程中经常被忽视的。虽然在就业指导过程中也关注大学生心理需求,但是关注的角度在于大学生对职业的心理需求,这不足以满足人本身对就业的需求,重要的是对将要从事的职业的幸福感。因此,把幸福就业观和幸福职业观纳入到职业素质的范畴之中,充实大学生的职业素质内涵。

(四)可以提高大学生工作幸福感

在市场经济大潮的推动下,大学生对未来的工作具有一种对职业的恐惧感。刚步入职场的大学生,对从事的职业缺少自信,缺少职业幸福感。工作幸福感来自于大学生对职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职业认同感的起点是职业认知,职业归属感的起点是职业情感。职业认知需要职业教育与指导,职业情感的产生来源于家庭传统和社会认可度。因此,通过幸福就业观教育和指导提高大学生工作幸福感既需要专业的职业指导,又需要家庭对大学生职业的关注,只有两者完美结合才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进一步促进了大学生爱的质量和爱的艺术[8]。

大学生幸福就业观是职业教育与指导的一个方面,更加反映出要实现高质量的职业指导就需要拓展职业指导的领域,更加深入大学生的内心。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需要拓展,丰富职业指导的内容,促进大学生的外在动机和内在动机的完美结合,进一步保证职业指导的质量,实现大学生人生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正如罗素说的那样:“目标的持续性是获得长久幸福最根本的要素之一,大多数人主要是通过工作来实现这个目标的。”[9]提高职业指导的质量有助于人才资源利用的效率,促进社会的稳定,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与人才市场需求的对接,有利于教育投入与社会产出的优化,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与“中国梦”的实现。

[1]姜晓红,腾跃民 .大学生不良就业观的成因及正确就业观的引导[J].现代教育管理,2010(4):127.

[2]段玉銮 .大学生的就业观与就业观教育[J].社会科学论坛,2005(5).

[3]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培训就业司,等 .创新职业指导——新理念[M].北京:中国社会劳动保障出版社,2005:13.

[4][6][7]陶勑恒 .心理咨询与辅导(一)[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7:43,33,35.

[5][奥]弗洛伊德 .弗洛伊德心理哲学[M].杨韶刚,等,译 .北京:九州出版社,2003:7.

[8][美]艾·弗洛姆 .爱的艺术[M].李健鸣,译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4.

[9][英]罗素 .幸福之路[M].刘 勃,译 .北京:华夏出版社,2013:173.

猜你喜欢
就业观职业指导幸福感
7件小事,让你下班后更有幸福感
好日子(2022年3期)2022-06-01 06:22:10
疫情后,青年农民工就业观变了
今日农业(2020年23期)2020-12-31 09:00:36
奉献、互助和封禁已转变我们的“幸福感”
英语文摘(2020年11期)2020-02-06 08:53:3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当代大学生就业观教育研究
七件事提高中年幸福感
试论如何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
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就业观教育的融合
浅谈高校职业指导工作
幸福感
小说月刊(2014年7期)2014-04-18 13:11:30
试论如何开展三层六段精细化职业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