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职业培训动机探析

2014-04-17 11:18:37
继续教育研究 2014年2期
关键词:职业培训动机农民工

蔡 婧

(南通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江苏 南通 226007)

农民工职业培训是提高农民工素质的主要途径,也是维持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近年来,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不断加大对农民工职业培训的投入力度,但其实际成效尚有许多难尽人意之处。究其根本,除了现行管理体制局限性等因素的影响,培训动机也是影响农民工职业培训实效的重要因素。从“局内人”、学习者的角度对农民工群体参加职业培训的动机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激发农民工职业培训动机的策略与建议,有助于提升农民工职业培训的质量,提高农民工的职业素质,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一、农民工的职业培训动机分析

(一)为获取从业资格

随着国家就业准入制度的逐渐建立,行业对从业者的职业资格要求越来越高。某些职业规定从业人员必须符合一定条件或者持有相关技能证书才能上岗,某些企业更是直接把参加培训、获得证书等与员工的待遇相挂钩。就业准入制度在某种程度上维持着农民工参加职业培训的学习动机,即通过培训获取从业资格,从而能寻求一份谋生的工作或者更为体面的工作来改善原有的生活。

(二)为适应岗位发展

农民工参加培训的另一个主要动机是完善自身的知识和技能,增强自身人力资本,从而能不断适应岗位发展的需要。他们原有的知识能力结构与其岗位发展的冲突一方面表现为原有的知识或技能基础薄弱,无法满足用人单位最基本的招聘需要;另一方面表现为缺少与岗位有关的知识或者技能,或者虽然有一点技能,但不系统,无法胜任新的岗位。

(三)为提升生活品质

全国总工会《关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研究报告》显示,同老一辈农民工有所不同的是,新生代农民工外出就业动机正逐渐从“改善生活”向“体验生活、追求梦想”转变[1]。因此对于部分农民工来说,他们更注重融入城市生活,也注重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质。他们希望通过学习与培训,能学会城市文明生活的方式,拓展个人兴趣,丰富闲暇生活,如使用新兴电子产品、使用网络获取资讯、欣赏高品位的书籍和电影等,从而不断提升生活品质。

(四)为融入城市文明

由于受自身文化素养和生活方式等种种因素的影响,农民工很难融入城市社会,与城市居民之间容易形成同在一片蓝天下,但又相互隔膜的两个群体。但是农民工群体渴求城市文明,“旭日阳刚”吟唱的一曲《春天里》就彰显了这一群体对于青春梦想和文化精神的执着追求。为了尽快融入务工城市,很多农民希望通过职业培训来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在生活方式、法纪观念、文明礼仪等方面完成乡村文明到城市文明的转变。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发现,农民工参加职业培训的动机以外部动机为主,获取从业资格、适应岗位发展、提升生活品质等是农民工参加培训的最重要动力,这些动机均来自于外部的现实需求,农民工参与培训的内部动机并不显著。

二、影响农民工职业培训动机的因素分析

尽管同老一辈农民工相比,现阶段农民工的职业培训动机正愈发变得强烈,这得到了部分学者的研究证实。越来越多的农民工正在改变“低头拉车”的状态,开始有意识地借助学习与培训“抬头看路”。但是综观现阶段农民工职业培训的整体动机,还存在着不容乐观的地方,其影响因素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培训本身的因素

1.培训内容。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是影响农民工培训动机的因素之一。现有的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在很大程度上仍存在理论与实际脱节、实践环节内容偏少等问题,一些职业培训项目不能及时反映职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其培训内容与生产环节相脱节,尤其是无法满足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需要,忽视了他们的职业发展需求,导致其参加职业培训的积极性减弱。

2.培训方法。农民工大多在生产一线,面对不同职业环境的变化,他们希望学有所用,能解决工作中面临的实际问题。而目前的职业培训在培训方法上缺乏针对性和适应性,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对学员实际操作能力的培训略显不足。这与农民工乐于接受的培训方法存在较大差距,更加不适合年轻一代农民工的学习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参加培训的动机。

3.培训费用。农民工一方面希望通过参加职业培训改变生活的现状,但过高的培训费用又让他们望而却步,甚至有些人认为:“培训既耗时又花钱,还不如赶紧找点活干,挣点钱算了。”在培训费用投入不能立即回报的情况下,培训费用便成为影响他们培训动机的重要因素。

4.培训效果。农民工群体渴望能通过职业培训学到一些技能从而找到合适和满意的工作,因而培训效果是他们较为关心的问题,即通过接受职业培训是否能学到实用的技能、所学的技能能否有助于他们顺利求职。袁小平等人的研究显示,由于目前职业培训的现实条件与收入效果均达不到农民工的预期,导致他们对培训多持消极态度,效果不佳[2]。因此,培训效果成为农民工是否想参加职业培训、能否坚持参加培训的直接推动力。

此外,缺乏灵活性的职业培训管理体制、培训进行的时间和地点是否符合农民工的实际情况等也是影响农民工职业培训动机的因素。

(二)用人单位的因素

1.岗位需求。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是引导农民工积极参与培训的因素之一。农民工怀抱强烈的求职愿望,他们希望通过培训提升自身的社会竞争力,加大成功求职的几率,因此相对来讲,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量越大,越能调动农民工的参与职业培训的积极性。

2.薪酬政策。一般情况下,企业在其薪酬制度的管理中会把员工的技能水平与他们的工资待遇相挂钩,正是由于个人技能与自身经济利益的紧密关系,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开始意识到突出技能水平的重要性,这也是促使他们参加职业培训的一个影响因素。

此外,用人单位对农民工培训的支持力度、经费补贴情况等也是影响农民工积极参与培训的因素之一。

(三)社会因素

1.对从业人员职业资格的把关。自1993年以来,党和国家先后出台一系列有关就业准入制度的政策和行政法规,至今为止,国家公布的职业标准已经覆盖二百余个职业。在农民工就业比较密集的家政服务、餐饮、酒店、保健、建筑、制造等行业都在就业准入范围之内,相关行业的职业标准对从业人员的基本技能和技术操作要求越来越严格,这就成为农民工参加职业培训的又一推动力,即希望通过培训能顺利通过资格考试,从而获取职业资格证书。

2.相关政策的落实与社会舆论的营造。政府在推动农民工培训工作的过程中,配套的扶持政策是重要的推动力量。地方主管部门对国家政策是否落实以及落实的力度切实关系到农民工在培训中的切身利益保障,会对他们的培训动机产生影响。此外,社会舆论对农民工培训的思想认识也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偏颇,社会各界普遍存在着重普教、轻职教的思想,尚未把农民工职业培训工作提升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来认识,这就导致政府、企业、培训机构在培训工作具体实施过程中的欠缺,此种舆论环境亦会动摇农民工参与职业培训的积极性。

三、农民工职业培训动机的激发策略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类的需要分为五种,其层次由低到高依次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情感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只有当人的低层次需要被满足之后,才会转而寻求实现更高层次的需要。农民工从乡村来到陌生的城市,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找到工作,尽快在城市安身立命,而且在现阶段城乡尚处于分立的二元社会结构下,农民工除了最基本的工资之外,其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还未得到完全实现,他们缺乏基本的安全感。在此情况之下,农民工参加职业培训的动机基本还是以满足较低层次的生存和适应环境的需要为主,高层次的自我实现的需要对于他们来讲尚属奢侈品。因此,笔者认为,现阶段激发农民工的职业培训动机主要可以从外部动机入手,采取以下策略:

(一)基于需求驱动开发培训项目

传统的以技能式培训为主的培训理念注重培训服务于就业,服务于工作,但显然不能满足农民工群体的职业期望与需求,也就无法调动他们的培训积极性。对于主管部门来说,农民工职业培训项目的开发一方面应基于广泛的一线需求调查,深入聆听农民工对于培训内容、培训方式等方面的期待和要求;另一方面应基于用人单位的需求,以岗位适应为导向,清晰界定农民工知识技能、科学文化素养等方面的现实状况与岗位胜任之间的差距。具体来讲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在培训内容上,基于农民工和用人单位需求调研的基础之上,要针对他们对于培训内容的不同需要,开发“菜单式”培训项目,改变以往的“供应式”培训项目。“菜单式”培训按照“农民点题,政府组织,专家授课,跟踪服务”的模式进行操作,培训内容完全由农民工“点菜”,因人制宜,可以大大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在培训方式上,要适应农民工的特点,充分考虑他们的职业需求,除了传统的讲授法,其培训方法还可以采用送教上门、网络教学等灵活多样、农民工易于接受的方法来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在进行就业培训时,应充分考虑农民工在技能水平、工作性质、文化程度、年龄层次、就业心理等方面的差异,进行分类引导。

3.在培训的管理上,鉴于农民工培训所具有的短期性、多次性、社会性等显著特点,一方面可以推行灵活的培训制度,根据农民工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培训的时间、地点及内容,另一方面可以探索建立跨行业、跨专业、跨学校的学分互通互认制度[3],此举有助于农民工继续教育和培训的持续性,可以极大地提升他们的学习动机,从而增强农民工职业培训的实效性。

(二)多渠道宣讲培训政策,营造积极的社会舆论环境

农民工培训是一项惠民工程,近年来,各级政府出台了很多为农民工提供职业培训的积极政策,如“阳光工程”等,但目前仍然有很多农民工并不真正了解职业培训到底是什么,不少人甚至“没有听说过”。可见政府在农民工培训政策和信息的传播上存在着缺位现象。由于政策宣传力度不够,政府与农民工之间沟通渠道不畅通,导致很多信息没有第一时间到位,未能在社会上形成一个良好的培训氛围,得不到农民工、社会各界的认同和大力支持。相关部门可通过电视、广播、互联网、手机短信、座谈会等多种渠道向农民工和用人单位宣讲农民工培训的优惠政策,尤其是要通过积极优惠政策的宣讲,让企业关注、重视、支持农民工参加职业培训。通过相关媒介正面的积极宣传,营造有利于农民工培训的社会舆论环境,从而保证农民工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树立农民工的先进典型

美国心理学家弗洛姆提出的期望理论认为,决定人们行为动机和激励力量的是期望值和效价两个因素。农民工培训动机的高低,也是由对培训的期望值和效价决定的。相关部门可以树立职业培训后发家致富的典型或者成为行业岗位能手的农民工典型,一方面引导农民工认识到在自身的主观努力之下,通过参加职业培训是可以学有所成的,同样也能够做出和他人一样的优秀业绩,从而增强他们的培训期望值;另一方面,他人的成功经验可以让农民工深刻认识到参与培训对于增强职业技能水平、提升生活品质以及职业发展的重要性,使其产生较高的培训效价,继而激发其参与培训的积极性。

(四)建全农民工职业培训的社会保障体系

为改善农民工职业培训动机,提升职业培训效果,必须建立和健全相关的社会支持和保障体系。除了解决好培训经费问题,还需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来确保农民工培训无后顾之忧,以积极的热情、满腔的动力投入职业培训。首先,要建立由地方政府牵头,农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科技、教育等多部门联合参与的农民工职业培训保障和评价制度,确保农民工培训工作有序进行;其次,要加强与农民工的联系,了解他们的就业需求,并根据市场需求及时发布培训信息,减少农民工在求职中的盲目性;最后,要加强培训机构与用人单位的联系,妥善解决农民工的就业岗位,让农民工深切感受到职业培训立竿见影的效果,从而提高其参加培训的学习动机。

在面向农民工职业培训项目设计和管理的过程中,要深入研究农民工的培训动机,分析农民工参与培训的需求,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农民工参与培训的学习动机,是提高农民工职业培训效果的必由之路。

[1]全总:新生代农民工外出就业动机转为“追求梦想”[EB/OL].http://acftu.people.com.cn/GB/67561/11925174.html.2010-06-21/2013-10-07.

[2]袁小平,徐 欣.新生代农民工的培训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2(7):24-25.

[3]邵艾群.新生代农民工的培训研究[J].教育学术月刊,2012(3):80-82.

猜你喜欢
职业培训动机农民工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2021年就地过年农民工达8 700多万
今日农业(2021年5期)2021-11-27 17:22:19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对动机调控策略及动机行为的影响研究
以农民工欠薪案“两清零”倒逼发案量下降
今日农业(2020年22期)2020-12-14 16:45:58
九成白领认为职业培训重要
请参加天津万里路职业培训学校的培训!
河南:推动职业培训步入法治轨道
人大建设(2017年8期)2018-01-22 02:04:16
对农民工不想留城不必大惊小怪
一群农民工的除夕夜
动机不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