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国忠 张海韵
(海南大学,海南 海口 570228)
20世纪中后期,哈佛大学的戴维·麦克米兰(David McClelland)教授根据自己的研究,建立了从外显特征到内隐特征综合评价的“胜任特征分析法”,包含知识、技能、社会角色、自我认知、特质、动机等,研究认为个体胜任企业岗位有很多特征,但企业并不需要员工个体的所有特征,只是根据企业岗位要求和组织环境,确保员工最大潜能发挥的特征来挑选员工。本人拟就其中的自我认知,结合近年来与企业交流情况,试就大学在求职中常见的一些自我认知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企业实际,提出有针对性的改善建议。
社会心理学认为,自我认知是个体对自己所有特征的认识的集合,包括个体对自己的社会角色、性格、能力、身体等方面的认识。从企业的角度来看大学生求职的自我认知,包括职业定位、职业道德品质、职业性格兴趣、职业能力(包括生理)、职业人际关系、职业环境以及影响职业的家庭环境等。
自我认知是大学生就业求职成功的必然要求,求职的过程,是一个双向了解沟通的过程,对个人的正确自我认知就成为一个必然;自我认知是尽快适应职场的重要前提,进入职场以后,能够根据自我认知的自身情况,不断进行调整适应;自我认知是个人职业规划发展的需要,能够根据自我认知进行个人职业定位、调整、发展,促进个人职业生涯的顺利成长。
1.对自我认知的重要程度认识不足。
“据美国大学和雇主协会最新的一项调查显示,美国公司雇佣大学毕业生最看重的因素中,素质排在第一位,而非哪所学校毕业。在这项调查中,大部分雇主都将大学毕业生是否具有非常强的人际沟通能力作为录取与否最主要的考量之一,后面依次是分析能力、团队工作的能力、专业技能、较高的职业道德规范”[1]做好良好的职业人际沟通,其中关键的前提就是对自我的认知。
重要程度认识不足,影响大学生求职目标、求职策略、求职心理等。中国有一句俗话“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求职中重要的人际沟通环节,就业较好地做到“知己”。把握好了对自我的认知,才能够在人际沟通中更好地知道自己所处的位置、状态,更好地把握沟通的方式方法,做到恰如其分。然而,从调查反映来看,有较大部分的求职大学生,不重视对自我的认知,在与用人单位交流沟通的过程中,缺乏对自我认知的重视而使得认知不清、认知偏差时有发生,不符合用人需求,最终竞聘失败。
2.对自我认知的内容不全面性。
如上所说自我认知范围,包含了大学生个体、社会和家庭等多面单个或者交织的多方面内容,但在与用人单位的交流中,用人单位反映:大学生求职过程中,对于“请简单介绍下您自己”、“您认为您竞聘这个岗位的优势劣势是什么”等之类涉及自我认知的问题,有近三分之一的同学基本很难令用人单位满意,回答停留在自己的姓名、籍贯、学习专业等表面信息上,无所中的。这些现象体现出大学生求职中对自我认知的不全面,导致用人单位对学生评价较低,影响正常求职就业。
同时,涉及到企业的认知方面,也呈现较为表面化的状态。三分之一求职的大学生对于应聘的用人单位的信息了解,仅仅限于企业名称、地址、大概经营范围等,而对于企业行业发展境况、发展前景、面临挑战等缺乏认知,因而在求职沟通过程中,不能获得用人单位的认同,从而影响到顺利求职。
3.职业道德认知问题。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老板就是赤裸裸的压榨”,“凭什么要加班啊,周末是我自己的”……这些想法在我们的调研中,多次被提及,集中起来,就是个人思想尤其是利己思想突出,不能适应职业精神需要。
现代职场中,比较重视企业文化建设,体现出或忠诚、或奉献、或创新等职业文化、职业精神,个人有其独特的精神和思想,也正是因为这种独特才能够具有多样性,丰富企业文化的内容,但是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个人不能完全或者过度地强调个人的利益,合理或者符合企业现状的利益要求才是职业生活中所需要的,这种职业精神也是个人作为职业人的应然要求。
4.个人职业发展推力认识问题
“找得好不如嫁得好”、“找工作就是拼爹”、过度地强调人脉的作用,是在用人单位调研中反映出来的又一突出问题。在毕业生求职的过程中,很多人热衷于套近乎、寻关系,认为只有这样才可以获得良好的人脉,才能够在用人单位获得较好的发展机会和空间。
同时,也存在单纯或者过度地强调能力,忽略人文精神的塑造的突出现象。这种现象畸形发展,表现出来就是较为忽略人文精神,畸重现实物质利益、忽略团队、忽略诚信等认知。求职中的很多大学生,认为个人比较有能力,对一些中小企业,表现出不屑,不安心工作;有的确有一定能力,却忽略与人合作,排挤他人等,表现出于用人单位发展不符的现象。
深究其中,有毕业生受社会急功近利现象影响的原因,有社会平等竞争机制欠缺的原因,有社会竞争激烈的原因,要能够形成良性的职业发展,就必须破除对于职业发展推力的偏移认识,而真正的推动力,一定是要有人文素养和能力的双向推动。
大学生在求职就业过程中的自我认知突出问题的解决,有利于学生顺利就业,较好地发展职业生涯。针对上文中的问题特提出如下改善建议。
第一,校外实践为主、校内教育为辅提高学生求职自我认知重视水平。在实际中,我们深刻地感受到,参加完实习、实践等活动后,学生在整个认知上发生了非常明显的变化,对用人单位、个人状态、社会规则等,有了切身的体会。为此,提高大学生求职自我认知的重视水平,最为重要的就是参加实践活动。具体可以采取的措施就是组织好现有学生专业课程的实践、寒暑期的社会实践、毕业实习等,通过实践中,不断强化学生对于自我认知的深化。
学校针对性地开展求职就业的专题教育。一是结合大学新生大学生生活规划,自然过渡到对职业的自我认知的重视。当下教育的现状,大学新生接受职业教育的心理准备不足,能够自然的从四年大学生活后的目标出发去引发学生对该问题的重视。二是重视学生课程课堂的教育,在大学生中开好职业指导课程。目前各高校都程度不同地开设了职业课程,但据毕业走访统计,基本选修课考试的挤压,导致学生对职业教育课不重视,或者只是单纯地为就业而学习。三是做好校外用人单位进校园活动。通过用人单位人员给在校大学生讲座、个体交流等,引发大学生对自我认知的重视。
第二,结合校园实际,开展好多途径的职业自我认知教育。大学生在大学期间的职业规划教育,是提高职业自我认知最直接的手段之一,但要注意不能流于形式,要把大一提出的职业规划,在大二、大三、大四进行好跟踪,才可能强化学生对职业的自我认知。其中,一是结合校园活动,强化职业自我认知教育。如:参考朋辈心理咨询,开展同学朋友的相互评价活动,发掘自我认知;大学生要在参与校园内外的活动中,开展总结工作,即时发现自己的相关职业因素状况,提高对自我的职业认知。二是将系统测评和个性化咨询相结合,直观呈现自我认知状态。通过测评手段,全面把握自我认知的内容,为大学生客观自我认知提供现实依据,需要注意的就是要把两者结合起来,互补利弊,对系统的认识状态,可以充分利用好专业化的系统测评;对学生不明了的地方,要进行个性化咨询,要提高咨询师的专业化咨询水平。
第三,家庭、学校、社会(用人单位)、个人四维一体,促进职业道德认知提高。家庭教育导向是职业道德建设认知的起点。当下社会环境中,留守孩子、空巢老人等家庭环境比较普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孩子的成长,甚至在普遍的家庭中对于孩子的教育,家庭教育的理念比较单薄,其中就包含对于大学生职业的引导。作为大学生求职,家长是可以给出很多指导性意见的,这种意见来得比较直接和易于接受,因此,家庭要重视孩子的职业教育,并能够从正面上引导大学生培养职业道德素养。
学校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是增强职业道德认知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学校开展了丰富的职业教育,其中也包括了职业道德教育,在教育中要突出职业教育的重要性,要把职业道德教育和学生教学相结合,在教学中体现职业教育的内容;把职业道德教育和学生活动相结合,在活动中贯穿德的因素,可以引进校外用人单位进行亲身说案、参观用人单位等,加强学生在职业道德层面的自我认知。
用人单位完善用人体制,促进良好职业认知。个人职业道德的健全,不仅仅是个人注意就可以完成的事情,需要用人单位有健全健康的用人机制,在择人、教育人、使用人、发展人的过程中,注重公正公平,注重对职员的职业道德培育,切忌单方面的要求职员,在尊重人的个体合理需求的同时,才能塑造职员良好的职业道德。
第四,倡导学生人文素养建设,形成良性职业推力。从社会发展趋势角度把握好人文素养建设的重要性认知。社会发展的趋势必将是越来越注重人的发展,注重对人的尊重,在职业活动中,同样需要关注人文的建设。
增设人文类教育课程,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修为。大学里不仅仅是专业课程的教育,应当充分的重视起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根据教育的需要开设专门的课程以及相关的实践活动。如:传统历史文化的课程、社会地理人文的课程等,让大学生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熏陶成为具有良好人文素养的毕业生。
合理引导学生现实问题和人文素养矛盾的正确认知。我们当下所处的历史特征,注定有很多现实利益和观念的冲突,社会要能健康发展下去,就必须解决好由此带来的诸如“走关系拉近乎”等问题,塑造人的自尊自重,塑造人的自由平等观念、塑造人的尊法守法的法律意识等,成长成一个符合社会发展的具有良好人文素养的职业人。
大学生的职业自我认知,是大学生进行求职和职业生涯一项重要环节,切实解决好当下的自我认知突出问题,不仅仅对于促进大学生就业,更是有利于用人单位事业的健康发展、有利于社会健康理性的进步。
[1] 张晓农.不要让过去过不去[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1(14).
(责任编辑 杨军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