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赏
(武汉工程大学外语学院 湖北武汉 430079)
媒体英语视听说课程设计
陈 赏
(武汉工程大学外语学院 湖北武汉 430079)
媒体英语视听说课程是从西方国家主流媒体节目或影视片断中精选出语言语境贴近学生的视频材料作为教学内容的一门新课。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针对媒体英语视听说这门新兴课程提出了合理的课程设计方案和建议。
媒体英语视听说;课程设计
媒体英语视听说是在当前时代发展和教育改革背景下,国内高等院校根据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为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开设的一门素质拓展课,我校的这门素质拓展课程是在完成大学英语公共基础课后所开设的,教学对象为达到全国英语等级考试(CET)四级水平或相当于四级水平的学生。该课程以语言学和语言教学法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为指导,以电教媒体为手段,从近期西方国家主流媒体节目或影视片断中精选出语言语境贴近学生的视频材料,利用多媒体课堂将视、听、说融于一体。媒体英语视听说课程选用内容丰富、地道、贴近生活的原版英语影像作为教学内容,通过观看、收听精选出来的视频、音频材料,在课堂上通过讨论、问答、表演等形式,使学生提高以听说为主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这些视频、音频材料的内容涵盖新闻报道、名人演讲、对话访谈、精彩影视等,具有很强的信息性、趣味性、时代感和文化内涵,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英语的兴趣。这门课程强调营造一种语境,目的在于弥补国内学生英语学习中普遍存在的对东西方文化意识薄弱等问题。
我校在大学英语本科教学阶段前三个学期完成大学英语公共基础课的内容,在第四个学期开展如媒体英语视听说、IT英语、商务英语、旅游英语、英美概况、报刊选读、实用英语写作、中级口语等素质拓展课程作为公共英语选修课。通过了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同学可选修,开课一学期,共32课时。
通过一学期媒体英语视听说的教学,期望学生能达到以下要求:
1.能基本理解英语国家主流媒体(广播和电视)的主要内容,并对相关材料的主要论点或情节进行简短问答。
2.能听懂英语母语人士的交谈、演讲或讲座,能够理解其主旨大意及部分细节要点,并就相关日常生活和社会热点话题能够进行较为顺畅的交流。
3.能基本理解简单的视频片段,在此基础上能进行推理和分析,能充分理解人物角色,能对其进行口头复述、情节预测、人物评述、观后感交流等。
4.能抓住材料的重点做简单的英语笔记,并就相关话题进行几分钟的即席讲话或讨论。
媒体英语视听说这门课程每一单元都围绕着一个特定的主题展开,如环保、安乐死、同性恋结婚、求职、就业等,这些主题涵盖了校园、社会、家庭、生活等方方面面,如何将每个单元话题进行充分挖掘,在每周2节课时里将视、听、说教学实践融为一体,这需要教师合理安排教学实践任务,有效分配听、说任务所占的课时比例,适当应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实现高效课堂。
教学可分为三个阶段。
通信系统中伪随机序列性能的好坏会影响通信系统的性能[7-8],而伪随机序列的性能主要由复杂度、平衡性、游程特性、相关性和随机性这几个特性来体现,其中,平衡性、游程特性和相关性可以归为PN序列(Pseudo-noise Sequence)检验,所以复合混沌优选序列作为混沌伪随机序列,也要分析这些特性。
第一阶段为语言输入阶段。
在这一阶段,教师播放视频材料,让学生完成相应的听力练习,这一阶段以视、听完成语言的输入。然后教师以轻松互动的方式提供该单元的背景信息及文化等相关知识,归纳每一单元主题所涉及的英语地道表达方式,通过这种方式进一步补充语言和背景知识的输入。
第二阶段为语言的输出阶段。
该部分以基于“任务”的口语活动为特色,围绕视频材料所提出的话题,通过师生问答、小组讨论、小品、场景模拟、复述、报告、辩论等活动,帮助学生将吸收的语言知识,转化为语言应用输出。
在这一阶段,教师要从学生“学”的角度来设计任务,根据单元主题要求,以视听材料作为依托,让学生对视频所提供的语言材料重新组织或加以发展,进行语言活动。教师应尽可能地使口语任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吸引并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教师可以提出诱导学生思考的问题,让学生对潜在的、更深层次的问题加以思考。对于各种口语任务,老师应鼓励学生们给出各种各样的答案,这样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第三阶段为拓展阶段。
课堂时间有限,对于语言的操练也有限,因此教师可布置适当任务让学生在课后进行拓展训练。在课堂的最后几分钟,教师可向学生提供更多的视听材料,学生由此接触到更多的英美国家的视频素材,更好地了解、运用语言;教师还可精心量化布置引导性的任务,启发进一轮的语言强化与运用。做到既不占用学生大量课后时间,又能达到语言练习的目的。在这一阶段,教师是助学者、任务的组织者、资源的提供者、学生潜能的激发者、完成任务的监督者、伙伴和评价员。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原版英文电影也可作为媒体英语视听说教学的一部分。在布置的课外任务里,可以让学生尽可能地模仿电影人物的语音语调,对照画面进行配音。在期中的时候可以用一两次课的课堂时间,让全班同学以小组的形式把课外操练的配音成果当堂展示,让全班同学为每个小组的表现打分,计入每个学生的平时考核成绩。这样做不仅可以激励学生不断地在课外操练口语,更能达到训练语音语调的目的;运用合作学习的模式,以小组成员相互激励的办法,提高英语学习的兴趣。
评价不是教学的目的,而是一种引导学生积极学习的手段。评价的多元机制对学生的学习有导向作用,能达到对学生多元的培养目标。
在媒体英语视听说这门课上,我们改变了传统的考卷是唯一的评价标准的考核方式,引入多元、立体化的考核机制。在课程的考核方案的制定上,我们考虑了多方面的因素,重点是确保我们教学目标的实现。让学生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接受评价。教是为了学,学是为了学会,学会是为了会学。学生每次课上课后的准备以及表现过程实际上就是学会的过程。
课程的考核分为三个部分:听力测试(30%)+口语测试(30%)+平时成绩(40%)。平时成绩的40%又分为上课表现20%+出勤10%+课后作业(口语、听力等任务)的完成情况10%。
口语成绩的评定部分,把评价权利交给学生,使学生充分参与进考核打分环节,采用教师评分50%+同学评分50%结合的策略。从传统的教师作为考官,学生接受考试和考核转变为学生自己充当评委给自己和同学打分。
在平时课堂的小组讨论活动环节中,也采用教师评分(40%)+团队成员评分(30%)以及团队间的互评(30%)的方式。
这种多元化的课程考核方式,能够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了解功在平时,为学生的语言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氛围。他们会在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中学习语言、应用语言,在实践中学习系统的知识,从而得到全面的发展。
1.即时更新视听材料。媒体英语视听说教学课程中运用的多媒体教学材料具有一定的时效性,教师要实时关注国外各种媒体的动态,即时更新教学材料。
2.合理选择视频材料。学生的英语水平和接受能力各有不同,教师应依照学生的英语水平安排循序渐进的教学进度,一般刚开始时可选用难度较低的材料,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可以加大难度,使学生逐渐适应。视听材料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理解能力、接受程度等进行适当选择,最好选用贴近学生生活的、能引起他们共鸣,并能引起进一步思考的。
3. 学生为中心的主题式教学。在新的形势下,教师不再是施动者,而是课堂活动的引导者和评价者。 这种主题式教学模式要求“以教师为主体”过渡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应在教学中逐步转换自己的角色,适应这一过程,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4.布置适当的课后作业作为引申。课堂学时有限,在大班教学情况下,课堂的信息量输出有限,教师应围绕每次课的教学主题,挖掘、归纳更多的视频音频材料,为学生提供课后自主学习的参考,布置适当的口语及听力作业作为课后任务,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5.注意启发学生的思辨能力。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发散思维的能力。同一问题,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理解,教师应启发学生敢于表达自己对该问题的见解,对话题进行独立思考,要求每个学生要有自己的想法,在此基础上开展一系列的交流、讨论。
6.变“运用知识”为“实践创新”。让学生打破书本的局限,突破经验教训的禁锢,不做知识的奴隶,着力培养自己求新、求异的思维,强化创新意识。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世界政治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英语显得尤为重要,21世纪需要更多的优秀的英语人才。目前媒体英语视听说课程对于国内很多高校来说处于探索阶段,针对具体的教学实践也没有现成可用的模式。相信经过几年的教学探索,这门课程的重要性会逐渐显露出来,教学效果也会达到预期,为广大学生在日后的相关工作中熟练地运用英语,促进中西文化交流打下坚实的基础,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
[1]大学英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2] 刘润清.论大学英语教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社,1999.
[3] Krenshen,S.Second 1anguage Аcquisition and Second 1angrage Learning[M].Охford: рergamon Press,1982.
[4] Kranshen,S.D.The Inрut Hyрothesis:Issues and Imрsication[M]. London:Longman, 1985.
[5]王小宁.克拉申的习得/学得假说与外语教学.外语界,2001(1).
[6]薛蕊.探讨借助媒体英语进行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J].科教文汇,2011(5).
[7]穆丹,幸敏,闫文军.刍议媒体英语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4).
[8]杨虹.CDIО视角下的媒体英语视听说课程设计[J].攀枝花学院学报,2013(4).
Media audio-visual English course design
Chen Shang
(Foreign Language Department, Wuh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Wuhan Hubei,430079, China)
Media audio-visual English course is from western mainstream media show or movie clips featured in linguistic context to the students of the video materials as a new teaching content. The author combines his own teaching practice, according to media English of this new subject to put forward reasonable curriculum design solutions and suggestions.
media audio-visual English; curriculum design
H31
A
1000-9795(2014)01-0313-02
[责任编辑:刘丽杰]
2013-11-22
陈 赏(1981-),女,湖北武汉人,武汉工程大学外语学院讲师,从事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方向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