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汉语水平考试(HSK)对听力能力的要求及其应对策略

2014-04-17 08:14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听力汉语考试

安 泽

(香港理工大学人文学院 香港)

探究汉语水平考试(HSK)对听力能力的要求及其应对策略

安 泽

(香港理工大学人文学院 香港)

汉语水平考试(HSK)是一种水平考试,也是一种能力测试,其中对听力理解能力的考察占据了总分数的四分之一。文章结合试卷实例,尝试探讨HSK对于汉语听力理解能力的要求,并结合理论给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HSK;听力理解;学习策略

一、导言与研究对象

汉语水平考试(HSK)是目前中国政府唯一承认的汉语水平测试,是由北京语言大学汉语水平考试中心设计研制的以测试母语非汉语者(包括外国人、外侨和中国少数民族考生)汉语水平的国家级标准化考试。目前“汉语热”这一社会现象在全世界范围内持续升温,不少有识之士志愿到中国学习深造,去年有超过32万的留学生在华学习,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而这些留学生在华学习的先决条件是,必须参加中国汉语水平考试并达到一定要求,该水平测试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汉语水平考试分为三等九个级别,其中6级是个分水岭,处于汉语水平考试(初、中等)中的中级(低)能力,是进入中国高等院校文、史、哲、经、中医类专业的最低标准,因此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本文考察的对象是汉语水平考试初、中等,基础和高等并不在此文的研究范围。

汉语水平考试由听力理解、语法结构、阅读理解、综合填空四个部分组成,其中听力理解共50道题,占总试题170道题目的29.41%,答题时间35分钟,占总考试时间140分钟的25%,而分数占总分的四分之一。无论是题目数量、考试时间还是所占分比,听力理解一点都不亚于阅读或语法。

寒宇(1997)[1]分项统计了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留学生汉语水平考试的三次成绩,其中听力的平均分数三次均为最低。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外国留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普遍低于语法、阅读等能力。

从母语者角度来说,语言的听是先于说的,从“狼孩”的例子我们可以佐证语言输入的重要性;从第二语言角度来看,我们可以借用Krashen(1979)提出的“语言监控模式”(Monitor Model of Second Language Development),这个模式的核心部分就是“输入假说”(Input Hypothesis),“学习者接触‘可理解输入’是第二语言习得发生的充要条件”(转引自王建勤,2009,P183)[2],由此可见听力理解能力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基于以上原因,本文的研究对象针对的是汉语水平考试的听力理解部分。本文将从汉语水平考试听力理解的题目入手,探究该测试所考察的对于听力能力的要求,然后针对这些要求提出解决的应对策略。

二、能力要求

(一)听力理解能力。王伟(1991)[3]认为:“听力就是将有声语言在大脑中转变为意义并接受信息的过程。”王碧霞(2000)[4]认为:“听力理解属于语言理解范畴,听力理解过程是一个从声音到意义的转过过程。”这两种定义明确提出了听力是一个由听觉到认知的过程,是声音在大脑中的意义的转化。

马黎华(2002)[5]认为“听力理解是一个编码与解码的过程”,说话人所说的话就是对他想要表达的意思进行语音编码,以声音的形式进入听话人的听觉系统里,而听话人将所听到的声音密码进行分辨与归类,与已经存储在大脑中的相关经验产生共振效应,对这些声音进行解码从而获得意义感知。

罗燕媚(2004)[6]认为:“听力理解不是一个被动的接收过程,而是一个靠听者主动积极参与的语言信息解码过程和意义重构过程相结合的复杂的认知过程。”

罗氏的这种观点较先前的三种观点更为进步与全面,她提到了人类的听力理解不仅仅是编码到解码的转化过程,而且是听话人主动的加工过程。听话人在对声音进行解码的时候,往往借助于自身的已有知识,对说话人所传达的讯息进行有意识的加工,由于编码者和解码者的主体经验存在差异,所造成的结果便是有时会曲解甚至是误解说话人的意图。

针对二语学习者,有时并非是自身经验而造成解码错误,也有很大程度上是学习者还未获取相关经验而造成解码困难,导致二语者听得云里雾里、甚是糊涂。由于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由于语言文化的差异性,就算二语者能够获取某些相关话语的字面意思,但由于缺乏或不理解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也往往会造成解码错误。

事实上,影响听力理解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在这里我们列举Rost(2002)[7]所提出的三个方面:(1)输入因素:语音、长度、背景、语速、论点密集程度以及话语的大量冗余;(2)测试任务因素:给定情境的多少、问题预测的长久、思考方式的众寡以及任务指令的清晰程度;(3)听者个性因素:记忆能力、兴趣爱好、背景知识以及内部动机。

用以判断学习者听力能力的标准我们称作“聆听评核能力”,这也是听力测试系统需要考核与衡量测试者的指标。当然,不同的测试系统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考评方式,在这里笔者将两位学者的评估指标罗列如下:

Wilkinson(1974)[8]提出了五条指标:“对说话内容的理解、领会说话者突出强调的词语的涵义、理解语言上下文所必需的语法、词义、主题等基础、对相应语言情境的了解(属于语域范畴)以及从说话者使用的话语认识他们的角色及其关系。”Wagner(2002)[8]提出了六条指标:“找出细节和事实、辨识支持性观点、找出所谈论的中心或主题、对篇章的内容及其内部关系进行推理、对说话人的态度和深层含义进行推理、根据篇章内容猜测词义。”

(二)汉语水平考试听力理解的内容及形式。汉语水平考试听力理解是由三个部分组成的,第一部分15道题,考察的是单句理解,第二部分20道题,考察的是短对话理解,第三部分15道题,考察的是长对话以及篇章理解。

第一部分为单句理解,考察的形式是一个人说一句话,第二个人根据这句话提问。这一部分语言较为口语化,多是日常生活、学习与工作以及一些社交活动为场景,侧重简单的语音、词语、语法的考察。

第二部分为短对话理解,考察的形式是两个人进行对话,第三个人根据对话进行提问。这一部分较第一部分难度稍大,依然是交际性对话,但已经开始出现多种感叹、反问、委婉等表达方式,常常不正面回答问题,而是以“意外之意”的方式要求测试者进行揣摩与判断,内容依然紧贴日常生活与校园生活,尤其要注意一些特定的人际关系与社交用语。

第三部分为长对话与篇章理解,考察的形式是对话有了“往来”,而且所提出的的问题至少是两个,而篇章理解的篇幅就更为长了。这一部分语料所涉及的题材广泛,多从报纸杂志和新闻广播等选取,而体裁也十分丰富,说明文、记叙文、议论文等皆有。试题所涉及的信息量大,对测试者来说也是最难的一个部分。

(三)汉语水平考试听力理解的能力考察。汉语水平考试的真题是不对外公布的,因此作者从《HSK初中级模拟试题》里筛选出一些例子作具体考察。第一、二部分对于听力能力的考察多是数字、时间、地点等细节把握,人物信息及人物之间的关系,语气与态度的价值判断,当然还有事理的推理与判断。 举例:

1.六点一刻的电影票已经卖完了,我们只好看两个半小时以后的夜场了。

问:他们可以看什么时候的电影?

这是一个细节把握题,要求考生对于“六点一刻”以及“两个半小时”这两个时间信息及时把握并进行计算。

2.各位听众,现在是“生活之友”节目时间,今天我想和大家谈一谈冬天怎么预防感冒、苹果怎么过冬,最后还要给大家介绍一种新型筷子。

问:说话人是干什么的?

这道题目要求考生对于说话人的人物身份进行判断,从说话人的讲话内容和讲话风格推导出,该说话人应该是节目主持人。

3.李明,你看都什么时候了,你怎么现在才来?

问:说话人是什么意思?

这道题是通过说话语气来进行判断的,考生应该听出责怪的语气才能达标。

4.女:对不起,刚才我和朋友光顾说话了,没看见红灯。

男:街上车这么多,可不是闹着玩的,下次注意。

问:男的可能是干什么的?

此道题目要求考生根据对话推导出人物的身份或是关系,录音中女士是一位驾车的人,而男士提醒她“下次注意”,考生根据这些信息判断得出该男士可能是个警察。

第三部分语料较长,长对话再短的也有80字左右,篇章理解多的甚至达到400或500字,问题最少也会有两个,因此考察的听力能力较为庞杂。从出题者的角度出发,这一部分题目的设计就是为了考察应试者的综合性能力,尤其是排除各种干扰项以及主旨归纳能力等。

举例:据中国C23456提供的消息,中国南方航空公司深圳公司一架波音737飞机在昨天执行重庆一深圳cz3456号航班任务,晚上9点30分在深圳机场降落时发生事故,造成人员伤亡。据悉,这架飞机上共有73人,其中旅客65人,机组人员8人。飞机失事后,有35人遇难,其中旅客33人,机组人员2人,另有3人重伤,其余人员轻伤。经现场救援,目前大部分伤员情况稳定。深圳机场已于今天上午9时15分恢复开放。

5.这次事故发生在什么时候?

6.事故发生多长时间后,机场重新开放?

7.有多少人员死亡?

从这道题目的录音材料和问题我们可以看出,这道题主要考察的是考生的细节把握能力。且不说材料的时间长度,光是“细节”二字就已不再像之前例3那样简单,文中出现了大量的时间、数字、地名,考生真正需要把握的仅有三个而已,如何排除其他细节信息的干扰以及把握正确信息的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事实上,第三部分考察的范畴还有许多,例如文章的主题与内容,作者的价值观和态度,某个重点词或短语的意思等等,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另外,听力理解考察的绝不仅仅是理解能力,譬如说考生平时没有专门的听力训练,听到的总是老师一味迁就的所谓的慢速且清晰的“教师式语言”,那么考生未必是听不懂录音内容而是跟不上或不习惯正常的语速,又如考生并不了解中国人委婉迂回的话语习惯,那么当考生听到“哪里哪里”这样的谦虚用语时就有可能误解为否定,这些现象屡见不鲜。

三、应对策略

针对留学生汉语水平考试听力理解部分普遍分数较低这一现象,作者尝试探讨一些补救的应对措施,以期在提高考试分数的同时听力技能也能真正有所质的飞跃。

李清华(1987)[9]针对如何提高听力理解的能力提出了六条能力指标:对听力材料的筛选能力、预测和更正预测的能力、跳跃障碍的能力、识别重述或变化措辞的能力、利用连接词和语法关系提供信息的能力以及边听边做笔记或画图的“一心二用”的能力。李氏所提出的这六条能力指标实则便是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研究范畴内的“学习策略”。

Chamot(1987)认为:“学习策略是学生采取的技巧、方法或刻意的行动,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学习效果。”Richard和Platt(1992)认为:“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更好地帮助自己理解、学习和记忆新的信息而在学习过程中采取的有意识的行为和思想。”(转引自丁安琪,2010,P65)[10]

Oxford(1990)对语言的学习策略做了较为综合的分类,将其分为直接策略和间接策略两个大类,直接策略可以细分为三个小类:记忆策略、认知策略以及补偿策略,而间接策略亦可分为三个小类:元认知策略、情感策略还有社会策略。(转引自丁安琪,2010,P69)[10]

我们可以将Oxford的这六个策略与听力理解的应对策略有机结合,方案如下:

(1)记忆策略:考生可以有的放矢地利用关键词的提前记忆以提取录音材料中相似或相关的信息,例如关键词是“几点”,那么当录音中提到时间时考生就要尤为注意。我们不可能记忆大量的信息,但可以选择性地记忆有用信息。

(2)认知策略:考生可以选择“自下而上”的认知方式,从局部到整体,例如记笔记把握细节,也可以选择“自上而下”的认知方式,从整体到局部,例如整体感知大意进行推测。

(3)补偿策略:考生可以利用上下文的线索、已有语法能力的判断、说话者的语气等弥补自身语言知识的缺陷。

(4)元认知策略:考生可以在测试之前明确告诉自己要集中精力,在听的过程中就算碰到听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暂且跳过,迅速调整自己跟上录音进度。

(5)情感策略:考生要随时监控自己的情绪,不能因为听不明白一个地方就感到灰心失望而影响了后面的发挥,也不能因为录音语速过快就给自己判了“死刑”,要树立信心,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愉悦的心情,尽量克制“焦虑感”。

(6)社会策略:考生对于自己不懂的地方要及时提出来,与老师或同学进行沟通,尽可能多地走出去与母语人士交流,多说多听多练习。

林琳琳(2008)[11]利用听力测试、访谈、追思法三种形式对在华留学生做了跟踪调查,结果显示:在相同的语言水平中,使用听力策略能力的不同造成了听力成绩的差异;具有策略意识和较强的学习听力能力是HSK高分者的共性。但她也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得出这样的结论:实验组听力教学影响最弱的是HSK听力的第三部分,这也是学习策略的局限性之体现。因此,要想全面提高听力理解能力,除了“学习策略”这样的应对措施,我们应该从词汇、语法、文化等多方面语言能力上下“苦功夫”,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为山九仞,岂一日之功。”

[1]寒宇.НSK水平考试成绩分析——兼谈听力教学在汉语学习中的重要性.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1997(4):92-95.

[2]王建勤.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183.

[3]王伟.英语听力训练中的听力要素与听力障碍.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1991(1):27-39.

[4]王碧霞.听能与听力理解困难的认知心理分析.汉语学习,2000(6):53-60.

[5]马黎华.影响第二语言听力理解的因素.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2):68-71.

[6]罗燕媚.第二语言听力理解中的元认知研究.广西社会科学,2004(6):136-137.

[7]Rоst, М. Tеасhing аnd Rеsеаrсhing Listеning.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174.

[8]祝新华. 聆听评估. 香港理工大学人文学院СВS512中国语文测试 Intrоduсtiоn tо Сhinеsе Lаnguаgе Tеsting科目资料,2013:1.

[9]李清华.谈科技汉语的听力理解.语言教学与研究,1987(2):103-110.

[10]谢安琪.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者研究.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0:65.

[11]林琳琳.论听力策略对НSK(初中等)听力成绩的影响.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To explore the request and the coping strategies of Hanyu Shuiping Kaoshi (HSK) on the listening ability

An Ze

(College of Humanities, HongKong Polytech University, Hongkong)

China’s Hanyu Shuiping Kaoshi (HSK) is a proficiency test, as well as a kind of aptitude test. The inspection of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ability accounts for a quarter of the total score. The paper combines with the living example of the examination paper, attempts to discuss the requirement of HSK for Chinese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ability, and combined with the conclusion to make corresponding strategies.

HSK;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learning strategies

H310.4

A

1000-9795(2014)03-0305-02

[责任编辑:刘丽杰]

2014-01-15

安 泽(1988-),男,云南人,从事对外汉语教学方向的研究。

猜你喜欢
听力汉语考试
学汉语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Units 1—2 听力练习
Units 3—4 听力练习
Units 5—6 听力练习
Units 7—8 听力练习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Japanes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obotto Take Entrance Examinations
你考试焦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