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性

2014-04-17 09:12:21汪金英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同质性校园文化育人

汪金英 白 雪

(东北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

论高校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性

汪金英 白 雪

(东北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

高校校园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具有融合性,二者的融合性主要表现在目标一致性、文化同质性和功能互补性三个方面。目标一致是高校校园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大前提;文化同质性是高校校园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内在基础;功能互补性是高校校园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现实表现。

高校校园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融合

高校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们的思想和行为方式。它的健康发展有利于大学生个体的发展,但受到当前各种文化思潮的影响,难免产生负面影响。如何克服这些负面因素,已成为当前校园文化研究领域的一项重要课题。事实上解决问题的途径,即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为校园文化提供价值导向,引导高校校园文化健康发展;通过高校校园文化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载体,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二者之间双向互动的实现,从本质上归因于高校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融合性。二者的融合性主要表现在目标一致性、文化同质性和功能互补性三个方面。

一、高校校园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目标一致性

高校校园文化相对于高校开设的显性课程常被喻为隐性课程,是高校育人的重要手段,是为实现育人目标服务的,目标是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本着对“人”的教育出发,着眼于人的本质的实现,引导人的本质复归,而不是对“人才”培养出发的。高校校园文化的目标是一个广义的概念,主要体现在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个层面。物质文化方面包括:合理布局校园设施精心设计各种景点及标牌,利用美学原则和心理学原理,讲求陶冶效应,充分发挥“一草一木”的育人功能,起到良好的熏陶作用和暗示作用,无形之中促进育人的全面发展目标的实现。①精神文化方面包括:理想信念、道德品质、爱国主义、拼搏创新、心理健康、价值观念等方面。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同样是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因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关于“人”的理论,马克思主义把人的解放,人的全面发展作为自己的逻辑归宿和奋斗目标,指出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真正实现人的解放和人的全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人为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一目标总结形成的阶段性理论成果。实现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注定不是一帆风顺的,前进的道路上总会遇到波澜,因此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价值观教育、道德品质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由于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的政治性和意识形态性,为高校校园文化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有利导向。同时,高校校园文化利用自身隐性课程的特点,为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提供载体,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因此,高校校园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都是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二者目标的一致性是双方相互融合的大前提。

二、高校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文化同质性

高校校园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都具有文化属性,高校校园文化属于亚文化形态,具有较强的文化属性;思想政治教育同样也是一种文化形态,也具有文化属性。二者都是文化形态的一种,因此二者具有文化同质性,这是高校校园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内在基础。

高校校园文化是伴随着高校的建立而产生的,是大学精神的一种外在表现。从概念上来说,高校校园文化就是由师生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通过学校各个层面创造、积累并共享的以反映师生共同信念和追求的校园精神为核心的,具有高校校园特色的一切物质形态、精神财富及其创造形成的过程。②概括来说,高校校园文化就是师生在校园环境范围内创造的一种与社会文化密切联系的,具有高校特色的人文氛围、精神面貌和物质环境的总称。从本质上来说,高校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大背景中的一种独具特色的亚文化形态,在分类上属于社区文化范畴,它与社会文化的关系适应与超越、普遍发展与文明先导的关系。

思想政治教育除了具有政治性、阶级性、实践性等属性以外,还具有文化属性。从内容来看,思想政治教育是以特定的文化成果为主要内容的,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三个组成部分是共产党人在长期实践中结合历史经验、价值观念、思想理论形成的一种科学的、系统的文化形态。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是社会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包括政治文化,还有思想观念、道德规范、心理品质等。③从过程来看,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实践活动也是一种特殊的文化传播过程,具有明显的文化属性。④教育是一种文化传承过程,是教育者借助一定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将人类世世代代创造的先进文化成果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内在本质精神力量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教化的过程,即以特定文化成果的传递、传播、践行等为基本载体,以个体由“自由人”、“生物人”向“社会人”、“政治人”、“文化人”的发展为基本取向,是“文化化人”现象的特殊表现形式。⑤另外,思想政治教育不是一个孤立的教育过程,社会文化时刻都在影响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比如载体可是文学作品、影视作品、文艺作品等。所以,无论是从思想政治教育本身来看,还是从思想政治教育所处的环境来看,思想政治教育都具有文化属性。

综上所述,二者都是文化形态的一种,因此二者具有文化同质性。并且文化同质性是高校校园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内在基础。

三、高校校园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功能互补性

高校校园文化作为一种文化亚文化形态,与其他文化形态和社会现象相互联系,发挥着自身的功能和影响。总的来说,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功能就是育人功能,这种育人功能具体的表现为引领社会文化发展、塑造大学精神和培养学生全面发展。高校校园文化通过改造社会文化大环境和大学精神面貌小环境,最终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三种功能既相互独立又紧密联系最终统一到育人这一重要功能上来。

首先,高校校园文化的创新功能推动社会主体文化的发展。高校校园文化的创新功能为我国文化的发展和继承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高校校园文化的创新净化了社会文化的大环境,为高校校园文化育人功能的发挥提供前提条件。其次,高校校园文化塑造了大学精神。大学精神对每一个学生都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大学生个体的发展意义十分重大,良好的校园文化有助于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引导学校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最后,高校校园文化培养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校园文化内容广泛,超越专业课程限制,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最重要的是校园文化中的道德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等可以增强学生素质,树立理想,坚定信心,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同时,高校校园文化也有助于学生个体的完善和发展,为其实现人生价值打下基础。

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从不同的研究角度入手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从社会和个人的角度来看,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可以分为社会功能和个人功能。⑥社会功能包括政治功能、导向功能、激励功能等,个人功能包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功能。政治功能赋予大学生政治人格,引导大学生从民主政治建设的角度理性地思考社会政治表现与个人的政治行为。高校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不是重叠关系,而是交叉关系。高校校园文化包含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也含有一些文化功能,这表明在功能上两者既密切相关又各自独立,并且具有极强的互补性,这正是高校校园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现实表现。

注释:

①路琳.校园文化与高校德育[М].河南人民出版社,2000(12):107.

②王冰.高校校园文化的内涵及其建构特征[J].中国成人教育,2008(2):47-48.

③尉天骄,王恒亮.论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属性[J].求实,2011(8):77-80.

④尉天骄,王恒亮.论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属性[J].求实,2011(8):77-80.

⑤沈壮海.关注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性[J].思想理论教育,2008(3):4-6.

⑥陈建保,侯丹娟.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述评[J].理论月刊,2010(6):179-181.

The fusion of university campus culture and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ang Jin-ying, Bai Xue

(Marx's College of 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 Harbin Heilongjiang, 150040, China)

The campus culture and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have the fusion, the fusion of the two mainly reflects in goal congruence, cultural homogeneity and complementary functions three aspects. Aim congruence is the premise of the fusion of campus culture and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ultural homogeneity is the inner basis of fusion of campus culture and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unctional complementarity is the reality of campus culture and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ampus cultur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usion

G641

A

1000-9795(2014)01-0055-02

[责任编辑:董 维]

2013-12-03

汪金英(1973-),女,辽宁开原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思想政治教育方向的研究。白 雪(1988-),女,黑龙江佳木斯人,从事思想政治教育方向的研究。

猜你喜欢
同质性校园文化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中国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 06:16:28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教育家(2022年18期)2022-05-13 15:42:15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基于同质性审视的高职应用型本科工程教育研究
职教论坛(2017年4期)2017-03-13 16:43:19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新课程(2016年3期)2016-12-01 05:58:14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文学教育(2016年18期)2016-02-28 02:34:41
理性程度的异质性:基于理论与实践的考察
财经科学(2014年7期)2015-04-20 20:48:44
高等工程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同质性
“珠”育人